第38章 章節
媽,而艾顏小朋友是我們家所有人的媽媽。
艾顏小朋友愛當媽媽這一點,有沒有天生的因素,我們不知道,但肯定有家長和親戚朋友培養的功勞(過失?)。
妹妹出生後,家裏人家外人給她買的禮物,都自覺不自覺地往傳統的小女孩禮物方面靠,買得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洋娃娃,從不會哭、不會叫、眼睛不會動、只穿一套衣服的,到不會哭、但會叫、眼睛會動、還“陪嫁”數套衣服或整套房子的,再到會哭、會叫、會動、會吃、會拉尿、會生病的,應有盡有。
有的洋娃娃更高級,還有情感需求,會感到孤獨,需要人陪伴,甚至會“成長”:從牙牙學語變成誇誇其談,連嗓音都會變化。
妹妹最早的時候,并不特別喜愛玩洋娃娃,可能那時她自己都還處在謀吃謀喝的初級階段,生存是第一位的,玩耍還沒提上她的議事日程。她那時拿到洋娃娃,不是用來玩,而是用來啃的,所以一不注意就會啃得口水滴滴的。
哥哥看到妹妹啃洋娃娃,會大驚小怪地喊:“她吃人!”
那時為了講衛生,基本不讓妹妹玩洋娃娃,要玩一定得有大人盯着。
後來妹妹拉着大人的手可以走幾步了,便經常一只手牽在大人手裏,另一只手倒提着她的洋娃娃,搞得很美麗的洋娃娃裙子下翻,露出光溜溜的腿來。
不知怎麽的,妹妹就變成了“洋娃娃控”,見到洋娃娃就要,每次去玩具店,總要抱一個回來才罷休。抱回來之後,玩兩下就沒興趣了,但又不讓放進盒子裏去,要擺在床鋪上,結果我們床鋪上沿着牆的那兩面擺滿了洋娃娃。
以前黃米哥哥跟老爸老媽睡一屋的時候,是睡在靠牆那邊的,所以到了晚上我們不得不把洋娃娃們全都搬走,因為哥哥說他好怕。
爺爺鼓勵哥哥說:“兒,別怕,那些娃娃都是假的,不會咬你的。”
哥哥還是怕。
爺爺問:“你到底是怕什麽呢?”
哥哥也說不出是怕什麽,但他就是怕。
爺爺很着急:“一個男孩子,這麽膽小,長大了怎麽辦?”
老爸打圓場:“不急不急,長大了,膽子自然就大了。”
Advertisement
老媽體諒兒子:“那麽長一排娃娃,一個個睜着大眼睛盯着你,別說他怕,連我都有點怕。”
不過這也讓妹妹有了點事做,每天起床後,吃過早飯,奶奶就帶着她去“布陣”,把兩大洗衣筐裏的洋娃娃一個一個拿出來,放到床鋪上去。奶奶在床下遞,妹妹在床鋪上擺,邊擺邊叽裏咕嚕,大概是在訓斥某些坐不穩的壞寶寶,表揚某些守規矩的好寶寶。
布這麽一個陣,可以消磨掉不少時間。
到了晚上,奶奶喊:“妹妹,要睡覺了,我們收攤子去哦。”
妹妹就跟着奶奶上樓去“收攤子”。這回是妹妹在床鋪上遞,奶奶在床下接。
收這麽一個攤子,又可以消磨掉不少時間。
爺爺百思不得其解:“你說她早上擺,晚上收,中間連望都不望一眼,到底擺出去是為什麽?”
奶奶說:“你以為這是你下棋?擺好了棋就一定要下?人家要的就是這個擺和收的過程。”
太奶奶說:“現在不就是興折騰嗎?”
老媽說:“太奶奶,你好時髦哦,網上的新詞一下就學會了,還活學活用。”
太奶奶驕傲地說:“‘折騰’是什麽新詞?我們老早就是這麽說的。”
妹妹喜歡上玩洋娃娃,是從一個朋友送了她個帶“嫁妝”的洋娃娃起。其實也不是什麽“嫁妝”,就是除了娃娃身上穿的衣裙之外,還另有幾套衣裙,可以給娃娃換上,進行不同搭配。
通常都是奶奶陪妹妹玩,奶奶設想一個場景,然後讓妹妹去完成:“妹妹,‘咩咩’(嬰兒)要上街街,給她穿什麽衣服呢?”
妹妹就從幾套衣服裏挑一套出來,給“咩咩”換上,這個過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花不少時間,有時穿來穿去穿不好了,妹妹會大發脾氣,用她那誰也聽不懂的“外星語”叽裏咕嚕吵(批評)“咩咩”。
奶奶問:“妹妹,你在幹什麽呀?”
妹妹神氣活現地說:“巧(吵)它!”
“為什麽要吵它呢?”
“不聽話!”
“不聽話呀?那是該吵。它聽不聽得懂啊?”
“聽懂!”
有時吵了還不行,妹妹就打“咩咩”的小屁股幾下。
奶奶問:“妹妹,怎麽打‘咩咩’呢?”
“扯皮!”
奶奶笑着說:“妹妹,是你自己拉不上拉鏈,怎麽怪‘咩咩’扯皮呢?你的媽媽打不打你呀?”
“不打。”
“那你怎麽打你的小‘咩咩’呢?你是媽媽噢,媽媽不興打人的。來,奶奶幫你拉。”
但是這些洋娃娃最終都被淘汰了,可能無論怎樣高明的設計,畢竟都是假的,不能跟真人比,所以妹妹現在更愛玩“真咩咩”就是我們全家的男女老少。
k市話裏把“過家家”叫作“請家家客”,妹妹以前說不了這麽多音節,自作主張簡化為“家客”,她很愛玩“家客”,而且總是當媽媽。
平時老爸老媽都在上班,爺爺要陪哥哥玩,而哥哥跟妹妹“玩不上般”(玩不到一起),所以妹妹想玩“過家家”時,就去找奶奶和太奶奶,有時奶奶在做飯,她就讓太奶奶陪她玩:“太太奶,家客。”
太奶奶從來不會安安生生陪她玩,總要設置幾個障礙:“夾克啊?哦,太奶奶沒得夾克哦,太奶奶不喜歡穿夾克。”
妹妹邀請幾遍邀不動,就找奶奶告狀:“奶奶!”
奶奶出來調停:“太奶奶,妹妹叫你跟她請家家客,你聽話些哈,莫調皮。”
太奶奶說:“好,我陪你請家家客。你要我當什麽呀?”
“咩咩。”
“太奶奶這麽老了,還當‘咩咩’呀?”
妹妹早已從奶奶那裏學到了對付的辦法:“你沒牙牙!”
太奶奶樂了:“哦,我沒牙牙就是‘咩咩’?那才好呢,我恨不得變回‘咩咩’去。好,我是‘咩咩’,那你呢?你是什麽?”
妹妹當仁不讓地說:“媽媽。”
“哦,你是媽媽呀?那好,媽媽,我要吃飯。”
小媽媽便去做飯,有時把她的玩具小鍋小竈小碗小勺搬出來,但大多數時間都是“空中作業”。只見她左手放平,右手作刀狀,嘴裏“奇卡奇卡”地叫着,手裏就一下一下地切菜。轉眼之間,她的飯就做好了,端去給太奶奶吃。
太奶奶問:“媽媽今天做的什麽菜啊?”
“嘎嘎(肉)。”
“光是嘎嘎呀?我沒牙牙,咬不動哦。”
妹妹就裝模作樣地接過太奶奶手裏的碗,走到一邊,嘴裏又“奇卡奇卡”地叫着,然後走回太奶奶身邊,把碗遞給太奶奶:“打了!”
“打什麽了?”
妹妹大聲說:“打了!”
奶奶看妹妹着急的樣子,趕快代替解釋:“太奶奶,妹妹給你把飯菜都打碎了,可以吃了。”
太奶奶稀裏嘩啦吃完飯,聲明道:“嗯,吃飽飽了,‘咩咩’要睡覺。”說完趁機躺下休息。
小媽媽照顧很周到,找個毛巾或者沙發靠枕給太奶奶當被子,還在沙發靠背那裏扭幾扭,嘴裏“奇卡奇卡”兩聲,表示把燈關了。
太奶奶不肯好好睡覺,要求說:“我要媽媽哄睡。”
小媽媽就伸出小手,在太奶奶身上拍,嘴裏咕嚕着:“細闊闊(睡瞌瞌,睡覺的意思),細闊闊……”
太奶奶得寸進尺:“我要媽媽唱歌哄。”
小媽媽很遷就,馬上唱歌哄“咩咩”:
細吧,娃娃娃,
好好地細吧,
天上星星——細啦,
地上星星——細啦,
細嗎都細啦——
太奶奶鑽空子:“怎麽地上也是星星睡了?地上哪裏有星星啊?”
小媽媽一愣,知道自己唱錯了,于是從頭唱起,但往往還是唱成“地上星星細啦”,又被太奶奶鑽了空子。
如此三番,再耐心的小媽媽也忍不住了,發起脾氣來:“細闊闊!打銀(打人)!”
太奶奶還要鑽空子:“為什麽我細了闊闊,你還要打銀啊?你是個什麽屁媽媽呀?嗚嗚——媽媽打銀,‘咩咩’不睡了。”
小媽媽遭到如此激烈的反抗,愣了。
往往在這種緊急關頭,都需要奶奶出來調停。奶奶說:“妹妹,‘咩咩’她不想睡,你帶她上街吧。”
妹妹是個“識食物”者,自己轉個彎,對太奶奶說:“向該該(上街街)!”
太奶奶應聲道:“我要穿花衣衣!”
妹妹從空中取下一件花衣服,給太奶奶穿上:“穿了。”
“我要穿紅孩孩(鞋鞋)!”
妹妹又從空中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