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章節
一雙“紅孩孩”,給太奶奶穿上。
太奶奶伸開兩臂:“媽媽抱!”
小媽媽一看太奶奶那泰山壓頂的姿勢,吓了一跳,但還是穩住陣腳,象征性地把太奶奶抱上車,還給太奶奶系安全帶,手裏拉呀扣呀,嘴裏就“奇卡”“奇卡”幾聲,算是系好了安全帶。
然後小媽媽搬個小板凳放在太奶奶的沙發前,開始開車了。她先在右手邊拉一拉,嘴裏還是“奇卡”“奇卡”地伴奏。
太奶奶好奇地問:“你這是在開什麽車噢?開車不是兩手握着方向盤的嗎?”
妹妹自信地說:“細的。”
“是這樣開的?”
“細的。”
奶奶聽到争論,跑過來看一眼,笑着說:“太奶奶你不懂,人家是對的,這不是在挂擋嗎?”
太奶奶很驚訝:“哦,開車還要這麽拉幾下?”
“就是啊,你沒注意吧?”
“我沒看到過。”
“你總是坐在前排,還沒看到過?”
“我只在愁着上廁所的事,哪裏有心思看你們怎麽開車哦。”太奶奶很驚訝,“妹妹總是坐後排,她是怎麽看到的?”
“人家是坐在後排,但人家經常是坐後排中間嘛,正對着挂擋的玩意,怎麽看不見呢?”
話說妹妹那車開得真是神勇,嘴裏“奇卡”“奇卡”叫着,有時還往上聳上兩聳。
太奶奶問:“這又是幹什麽?”
小媽媽答:“跳跳!”
奶奶解釋說:“這是路上的減速帶,就是每次我們進了大門之後,隔不多遠就有個拱起的地方,防止開快車的。”
太奶奶佩服之極:“她連這也知道?”
“人家坐在兜子裏跳多高,怎麽會不知道?”
小媽媽的車開到了,吆喝一聲“mall啦!”,就到後車廂來抱“咩咩”,象征性地抱抱,象征性地走走,就宣布:“買買!”
然後在空氣中作扒拉狀,作選中幾件衣服狀,作套頭狀,作拉裙子狀,作照鏡子狀,問太奶奶:“好看?”
太奶奶說:“我什麽都沒看到麽。”
小媽媽命令道:“說好看!”
太奶奶呵呵笑:“哪有這麽霸道的人?逼着人家說好看……”
“說好看!”
太奶奶見妹妹急得青筋暴跳的樣子,只好讓步:“好看,好看!”
小媽媽滿意了:“買買。”
然後又試第二件。
試了n多件,終于宣告結束,推着購物車去付款,從茶幾上抓起一張不知道什麽人的名片,當成信用卡,作劃卡狀,嘴裏仍然是“奇卡”“奇卡”的配音。
奶奶驚嘆道:“哎呀,妹妹你買買了好多東西哦,花了多少錢啊?”
妹妹驕傲地說:“多錢!”
“你給‘咩咩’買買了沒有?”
“有。”
“給‘咩咩’買什麽了?”
“糖糖。”
“你給奶奶買買了沒有啊?”
“有!”
“你給奶奶買什麽了?”
“買菜。”
“呵呵,給奶奶就只買菜哈。那你給爺爺買買了沒有啊?”
“有!”
“你給爺爺買什麽了?”
“下棋。”
“哈哈,你還蠻會投其所好呢。那你給爸爸媽媽買買了沒有啊?”
“有!”
“你給爸爸媽媽買什麽了?”
“包包。”
“你媽媽喜歡包包,你給爸爸也買包包?”
妹妹很肯定地說:“包包。”
“好,包包就包包。你給哥哥買買了沒有啊?”
“有。”
“你給哥哥買什麽了?”
“車車。”
“哇,我們妹妹好能幹哦!”
“細媽媽!”
奶奶趕快糾正:“哦,奶奶說錯了,怎麽是妹妹呢?是媽媽哈,是我們家的小媽媽。媽媽好能幹哦,給每個人都買買了哈,多謝多謝!”
等到老爸老媽下班回來,妹妹會把這出情景劇重演一遍,只不過多了幾個調皮佬,她這個小媽媽的任務更重了,連哥哥跟妹妹這麽有“代溝”的人,遇到這種場合都願意參加妹妹的游戲,就為了調一把皮。
呵呵,想想那個場景,沙發上坐的都是人高馬大的“咩咩”,一個個作嗷嗷待哺狀,而妹妹一個小人兒在地上走來走去,忙裏忙外,侍候大家。這群調皮鬼還不斷惹是生非,搞得我們妹妹不得不經常舉起小手恐吓:“打銀!”
老爸很納悶:“我們從來沒打過孩子,妹妹從哪裏學來的‘打銀’呢?”
老媽說:“肯定是跟太奶奶學的。”
太奶奶分辯說:“哼,你們不打人,那是因為我們哥哥和妹妹都聽話。像你們這樣不聽話的調皮佬,不打行嗎?”
印錢
根據太奶奶的“民間智慧”,財政部長是最有錢的人,因為他可以印制鈔票,太奶奶稱為“印錢”。
對于有錢人,中國曾經有過一些風靡一時的稱呼,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就漸漸被淘汰了。比如二十世紀80年代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有一些人開始做小生意,賺了一些錢,成了“暴發戶”。那時大家工資都低,一個月幾十塊錢吧,要是誰家裏有一萬塊錢,就算得上有錢人了,所以那時“有錢人”的代名詞是“萬元戶”。
後來經濟發展了,大家的工資提高了,物價也提高了,有些人的生意越做越大,或者受賄越來越多,家有一萬塊錢已經不算什麽了,于是“萬元戶”的說法就被淘汰了,改用“百萬富翁”之類的詞來稱呼“有錢人”。
現在可能“百萬”也不算稀奇了,那些有房産的人,很多都是坐擁百萬家産,更別說那些生意做得大,或者賄賂受得多的人了,很多都是上億的資産,“百萬富翁”的說法也過時了。
還是我們太奶奶的詞兒好使,管你哪個年代,我們太奶奶都用“財政部長”指代最有錢的人,因為他可以印錢啊!你做生意,你貪污受賄,怎麽比得上印鈔票來得快?
有時咱家兩個小的要買這買那,太奶奶就教訓他們說:“你以為你媽(你爸/你爺爺/你奶奶/你太奶奶)是財政部長,會印錢啊?”
一般來講,黃米哥哥聽太奶奶這樣說就蔫了,大概知道自家人都不是財政部長,不能印錢。但艾顏妹妹是“黃昏(糊塗)膽子大”,總是不知天高地厚地說:“印錢!”
太奶奶譏諷說:“你會印錢?”
“會!”
“你印張錢我看看!”
妹妹從空中随便一抓,遞給太奶奶。
太奶奶呵呵笑:“嗬,人家是開空頭支票,你這開的是空氣支票啊?”
後來太奶奶教了黃米哥哥一個“印錢”的法子,就是找一枚硬幣來,上面蒙張白紙,然後用鉛筆在上面輕輕畫,從硬幣的一邊,畫到另一邊,把整個硬幣都畫到。由于硬幣是凹凸不平的,這樣用鉛筆輕輕畫一遍,就會在紙上留下一個硬幣的形狀。
黃米哥哥有段時間很迷這個玩意,動不動就在那裏“印錢”,技術也不斷提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基本上不會畫到硬幣的外面去,也不會把凹下的地方誤畫上,他“印”出來的錢非常逼真。
老爸看了誇獎說:“我兒子真能幹,現在就會印錢了,等長大了,可能真的要當財政部長呢,那時就不是印這種硬幣了,是印紙幣啊,一大紮一大紮的,發財得很!”
今年春節前,爺爺到東方店買菜的時候,看到那裏有金幣巧克力賣,大大小小的金幣組合,用紅色的網眼袋子裝着,兩塊五一袋。我們平時都不怎麽買巧克力給孩子吃,怕他們吃太多甜東西對牙不好。這次因為是過年,爺爺一時興起,就買了一袋回來,說可以讓太奶奶裝在紅包裏,發給大家。
但太奶奶瞧不起那玩意:“我才不用假錢來封紅包呢。”
爺爺見太奶奶不要,就拿給兩個孩子吃,一人發了兩塊金幣,剩下的藏起來以後再發。
哥哥有收藏癖,分到東西愛攢起來,不馬上吃,好像攢的樂趣比吃的樂趣還大。但妹妹則有綠林好漢風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沒酒再去搶,你發多少給她,她就全部殲滅之,好吃就吃掉,不好吃就整掉。
妹妹不怎麽愛吃太甜的東西,吃了嗆喉嚨,會咳嗽。這次的金幣巧克力不是太甜,她很愛吃,一下就把兩塊金幣吃掉了,還意猶未盡,對老媽說:“還要!”
老媽想轉移妹妹的注意力,就使壞說:“妹妹,我們來做金幣,做好了拿去騙爸爸。”
妹妹一聽有鬼可搞,很感興趣,馬上忘了吃巧克力的事,跟老媽兩人一起來搗鬼。
老媽從妹妹的橡皮泥裏挑了塊咖啡色的,教妹妹捏成一個金幣形狀,然後兩人小心翼翼把金色的錫箔紙包在外面,讓妹妹拿去給老爸吃。
妹妹開心得不得了,拿着金幣去找老爸:“爸爸,給你!”
老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