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開張

對于李竹的這個建議,楊家衆人的反應各異。李大姑第一個拍板贊同。她一向是個敢想敢幹的人,不死守着田地,她以前就幹過不少小買賣。不然他們家也供不起楊墨讀書。

楊墨也同意,他說他的傷快好了,也可以幫忙。自從李竹來到楊家的,靈泉水幾乎沒斷過。楊墨的身體越來越好。現在可以扔掉拐杖走路了。

楊雲沒說什麽,楊老實心裏有些不願意。他覺着既然有了錢就趕緊還人家,欠着債心裏不舒坦。

李大姑直接拍板定案:“就這麽着吧,咱們先琢磨琢磨賣啥東西。”要琢磨做什麽生意,光在家裏想不行,得出去走走看看。

李大姑讓楊雲看家,她帶着李竹去鎮上和縣裏轉轉。

楊雲的衣裳已經改好了,是一件淺綠色的春衣,雖是半舊卻沒有補丁,穿上也合身。李竹高高興興地換上,跟着大姑出門。

路上,李大姑開導李竹說:“你姑父那人吧,經不住事,還有些怕事兒,你拉着臉啥的不是因為你,你可別往心裏去。你哥你姐都喜歡你,在家裏也別拘束,就當在自個家一樣。”

李竹知道楊老實對自己的到來還是有點意見的。不過,她倒沒覺得心寒之類,對于一個跟她沒有血緣關系的人能做到這個地步算不錯了。她不能對好人要求太高。

李竹說道:“大姑我都明白,姑父人挺好的。”

李大姑又嘆道:“我就知道你年紀雖小卻是個明白人。”

過了一會兒,李大姑又說起離家出走的李二姐,“這個傻妮子,也不知道有沒有事,一個大姑娘就這麽跑出門,多讓人擔心啊。”

其實李二姐的事已經有點影子了,她應該是跟鄰村的一個男子私奔了。要不然,她一個人還真不敢亂跑。不過因為兩人出走的時間是黎明時分,看見的人不多,那個男子的家人又死不承認,李家只能懷疑,不敢确定。對外只說她去外婆家走親戚了。毛二果然退了親,也沒找李家的麻煩,李三姐暫時算安全了。只是李竹不知道她能安生多久。

李大姑看李竹臉色不好,便立即打住了,“算了,咱不提那家人了,我只求着他們能別再找咱們的麻煩就好。”

李竹心道,現在應該沒事,以後可不好說。不過,那也沒什麽可怕的,兵來将擋,水來土淹就是。

李大姑是個健談之人,一路上跟李竹東拉西扯,李竹時不時接幾句。這些日子,她在默默地向周圍的人學習,畢竟他們的處事方式和現代大相徑庭,思想上融合不了,她只求表面上別太出格就行。

楊家集離鎮上不遠,大約也就三四裏路。鎮上人流量一般,而且還是隔天逢集。李大姑左看右看,覺得不太滿意。兩人轉了一圈又往縣裏走去。

Advertisement

青陽縣是一個中等縣城,也是南北交通要道,客商雲集。

李大姑滿意地點頭:“還是縣裏好。”

李大姑帶着李竹在縣裏最熱鬧的地方閑逛。街上人流摩肩接踵,路兩旁店鋪林立,布莊、胭脂水粉、首飾鋪子,各種大小客棧食肆,是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缭亂。

兩人走了一會,李竹注意到向陽的一塊空地上,蹲着坐着一幫閑漢,他們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摸牌,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閑扯,他們一邊說話一邊拿眼觑着行人。在這群人中,有一個青衣男子坐在馬紮上拿着一本書正聚精會神地看着,周遭的嘈雜似乎一點也影響不到他。

李竹問道:“大姑,他在這裏做什麽?”

李大姑也看到了蔡青,她答道:“他啊,有時也會做些經紀,給人找找房子店鋪之類的。他認的人多,價格公道,又能替人着想,生意還不錯呢。”

李大姑說道:“我們跟他打個招呼。”

李竹卻拉着李大姑說:“不了吧,省得打擾他看書。等我們來這兒做生意再說就是。”

“也行。”

兩人看了兩圈後,決定就在這條街上擺攤,這兩邊擺攤的小販最多,都是上衙門備過案的,每天上交兩文錢。

李大姑以前賣過菜收過雞蛋,沿村串巷低價收菜收蛋再到縣裏賣,倒也能賺點辛苦錢。以前她家有牛車這樣倒也方便,如今牛車沒了,再做這項生意就不行了。

李大姑正在發愁做什麽生意好,李竹心裏已有些想法,說道:“大姑我們賣吃食吧,這個利大些,就是更辛苦些。”

李大姑有些猶豫:“我這手藝做家常飯菜還湊合,小吃恐怕不行。”

李竹說道:“我倒是會一點。”說到這裏,她連忙解釋道:“我以前在爺爺的書房裏看過一些食譜,記了一些小吃。”

“你還能挺能個,還能看到書。”李老太爺是個落第秀才,藏了不少書籍。李寄寶貝得跟什麽似的,連楊墨都不讓看。

“我想試着做一些鹵肉,鹵蛋,還有其他小吃。”李大姑想了想,也就答應了。不管怎樣,先試試再說,賣不出去就留着自家吃。

做鹵肉要先買作料,像大料八角草果一般只能在藥店裏買。李竹跑了幾個地方才見做鹵汁需要的十幾種作料買全。接着他們去買五花肉,豬頭肉、豬雜等,第一次沒敢買多,一樣來一點。各式作料加肉類再加上二斤冰糖,一共花出三百多文。這錢真不禁花。

她們回去時做的牛車,一人一文錢。李竹一回到家,顧不得喘口氣就趕緊去做鹵料包熬鹵汁,楊雲也幫着她清洗豬雜,切肉。

李竹将鹵藥包分成兩份,裝入紗布袋中用繩子紮緊,姜蔥之類的洗好切好,燒開開煮。再将冰糖炙烤一下人,敲碎,加油炒到深紅色,加開水攪勻,變成糖色。将糖水加入鹵水中,再加入香料包,當然也少不了靈泉。然後用小火慢慢熬。濃烈的香味彌漫在竈房,再飄外院內。把正在讀書的楊墨都給吸引過來了。

“你們在做什麽,這麽香?”

楊雲神秘地笑笑:“你一會兒就知道了。”

等到鹵汁熬好,再将焯過水的肉和豬雜放進去煮。大約煮了半個多時辰,李竹用筷子紮肉覺得爛了,才趕緊趁熱撈肉,等涼了再撈容易壞鹵。

新出鍋的鹵肉,香氣襲人,顏色鮮亮好看。

楊墨不遺餘力地贊賞道:“此肉色香味俱佳,還有提神醒腦之功用。”

李竹也笑道:“哥,我明白就按你說的去宣傳。”

李大姑讓楊雲每樣切了一點,四人都品嘗一些。

楊墨道:“好吃,這比縣裏的陳家鹵肉都好吃。”

楊雲道:“這比裏正家的好吃。”

李大姑也不停點頭。她沒想到李竹竟真能做出來。

李竹讓楊雲收好鹵湯,囑咐她可別倒掉了,這鹵湯可以重複使用,保護好了,用上幾年都沒問題。一副藥鹵可用多次,都味道淡了再換就是,這也叫換湯不換藥。

晚上,楊老實收工回家,嘗了李竹做的鹵肉後也是贊不絕口,可他心裏還是擔憂生意不好。

李大姑沒說旁的,只說道:“你等着瞧吧。”

次日清晨,李大姑早早起來,換了身幹淨的衣裳,将以前的擔挑拿出來清洗幹淨,把一陶盆鹵肉裝好,又帶了碗碟案板和刀之類的廚具。李竹用竹子削了好些簽子,又摘了些莴苣葉白菜葉等清淨幹淨帶上。由于挑着東西,她們也不便步行,花了四文錢坐牛車去縣裏。

李大姑昨天看了一個擺攤的地方,沒想到今日卻被人占了,她們只能重新找地兒。這可地方哪有那麽好找的,凡是好點的都被占了。 最後兩人只得在一個稍偏僻些的角落裏擺攤。

日頭高升,行人越來越我。周圍小販們吆喝聲此起彼伏。漸漸地,很多攤子都開了張。李竹她們攤前仍沒一人駐足停留。

李大姑也跟着吆喝了一陣,還是無人問津。

她多少有些沮喪:“這不能啊,咱家的鹵肉那麽好吃。”

李竹說道:“咱們試試別的辦法吧。”

她将各式鹵肉切成碎片,擺在青綠的菜葉子上,再插上竹簽。然後清脆地吆喝道:“五香鹵肉,免費品嘗。”

這一句“免費品嘗”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停留駐足。

一個胖胖的中年男子最先停下來,李竹笑着招呼道:“這位大叔,一看您就懂得品嘗美食,來,您先嘗一塊,不買也沒關系。”

中年男子用簽字紮了一塊吃下去,他咂咂嘴回味片刻,才出聲贊道:“不錯不錯。”

“給我來二兩吧。”

李大姑一聽有顧客上門,不由得眉開眼笑,稱夠二兩後,又多饒了幾塊。中年男子付了錢高高興興地離開。

“給我來二兩吧。”

李大姑一聽有顧客上門,不由得眉開眼笑,枰夠二兩後,又多饒了幾塊。中年男子付了錢高高興興地離開。這生意只要一開了頭,後面的人就多了。不過還是品嘗得多,買得少。第一盤肉很快就被人嘗光了。

其中一個年輕男子連嘗了三塊。

李竹看着他笑問:“這位大哥,您是要一斤還是兩斤?”

男子也有些不好意思,豎起大拇指贊道:“好吃好吃,給我來——二兩吧。”李大姑稱肉,李竹收錢。

這一上午,生意陸陸續續地沒斷過,到了晌午,盆裏已經見底了。李大姑在旁邊攤上買了三個饅頭,兩人就着一點碎肉吃了午飯。

她看着盆底還有半盤子碎鹵肉,就讓李竹給蔡青送去。

李竹拿了些竹簽,又鋪上一張菜葉,端着盤子去找蔡青。

等她到了老地方,他人卻不在。李竹就問旁邊閑扯的中年漢子。

那漢子瞥了一眼李竹,用酸酸的口吻說道:“怎麽,連你這小丫頭也點名找他?這小白臉靠那張臉搶了咱們多少生意。”

李竹不知道他們之間的恩怨,只好解釋道:“我們是一個村的,在後街上賣鹵肉,送點東西給他。”

中年漢子眼睛早飄到盤子裏了,李竹請他嘗了一塊。許是因為吃人嘴短,一塊肉下去,那漢子語氣好了許多。

“他呀,方才有個小媳婦要找房子,本來是先問的我,結果一看到那小白臉,得,轉頭找他去了。還讓不讓人活,做個經紀也得看臉。”

旁邊的一個白胖男子接過話頭:“他這就該回了。”

白胖男子話音一落,就聽人說道:“喏,回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