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夕陽

呂雉聽得陸賈的提議, 當即決定以陸賈為使者出使長沙,逼長沙王出兵鉗制九江王,曹參為将, 兵發趙國, 将戰火控制在趙境, 使之不淩漢土。

然而漢國關中因為一場楚蘭鬧劇被卷走了金帛無數, 打仗,打得就是錢。用兵最起碼要保證的糧秣、甲兵, 關中廟堂上如今哪來的錢?

蕭相國無奈,請示了呂太後,将關中的口賦、刍蒿賦一加再加,仗着關中是秦國故地,編戶齊民制度實施得徹底, 漢國對黔首的掌控力頗強,征稅也顯得比較順利, 這才緩解了漢國的困擾。

但對于漢國來說,這場戰事不能拖了,漢國,拖不起!

與漢國不同的是, 殷嫱從楚蘭市場裏收割了好大一批金帛, 楚地東向大海,有漁鹽之利,又有大銅礦,可以鑄造錢幣, 再加上她的親戚們引進的紅糖, 楚國可以說國用富饒。

而韓信出兵擊齊,齊國本就曾經在他治下, 齊人本就對他抱有好感,楚軍一至琅邪,韓信便約束兵卒,不許擾民,齊人幾乎不為戰火所擾。

楚國剛剛攻占琅邪,韓信便出面表态:“呂氏驅逐新帝,犯上作亂,其行可誅。如今要興兵撥亂反正,從者皆義士,楚國境內,免賦三歲。”

漢國的更役和賦稅日益增加,楚國卻在此時表态免賦三年。楚國黔首氓隸無不雀躍。

漢将曹參的壓力非常大。

呂太後下的死命令是速戰速決,漢國打不起持久戰。奈何……

他剛到趙國,韓信如今已經拿下了齊國。齊地南有太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謂四塞之國。若韓信打定主意堅守不出,憑借齊之天險,戰事必然持久,而朝廷……打得起這持久戰嗎?

況且就算韓信打出齊國,他曹參就一定能在趙國滅掉三國聯軍?

曹參跟着韓信打了這麽些年的仗,心裏非常清楚,速戰速決是這位主的強項。一年多的時間,平定了整個北地,大半個天下,試圖跟他速戰速決的人——

沒一個有好下場。

魏王豹、代王陳餘、楚将龍且……

仿佛就是他的前車之鑒。北風像是凜冽,像是有人在拿刀子割着臉面,曹參不禁打了個寒戰。

Advertisement

曹參糾結于該怎麽打這場仗的時候,韓信收到了兩個不是那麽美妙的消息。

——戚姬母子死了,倒是保護着戚姬母子的“忠臣義士”陳平等家眷,平安逃到了淮水。

——長沙王吳芮在陸賈的規勸下,站在了朝廷的一方,預備勾連淮南王英布背楚。韓王信、梁王彭越跟曹參交過手以後,似乎有了退縮之念。

韓信急需一場大勝,來奠定自己在諸侯之中的威信。譬如,殲滅曹參所轄的二十萬漢軍。

兩家都急欲交戰,但誰也不肯先透露出自己的目标。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誰失去了主動權,就會被人牽着鼻子轉來轉去。

曹參跟韓信對峙期間,麾下小股部隊接觸,屢戰屢潰,卻也沒敢将大軍一股腦壓上去。最終退守到了代郡,派出間者,卻察覺到燕國的動向詭異。

燕國的王是先帝劉邦的總角之交,然而自從漢室遭逢巨變,這位燕王便似乎被人忘在了腦後,他已經失蹤在了楚國境內。

如今的燕國,舊燕王臧荼的勢力蠢蠢欲動,卻被燕相國屢屢鎮壓,臧荼舊部更不惜铤而走險,與河套間的匈奴人關系暧昧。

曹參若有所思地放下了簡牍。

殷嫱在臨淄聽到戰報的時候,已經是仲春之月了。

縱然春暖人間,也聽出她一聲冷汗!

漢軍退守代郡,楚王領兵追擊而去,誰料到竟然遭遇匈奴人的騎兵!

韓信領出去的多是步卒,對着成建制的騎兵沖擊哪裏讨得了好去?第一次遭遇,楚軍傷亡不少,韓信當機立斷,後軍撤退,前軍變作後軍,佯做不敵,且戰且退,到了一處逼仄丘陵,匈奴求勝心切,沖了進去,山陵之間,騎兵怎麽可能發揮得出戰力?

與楚軍一戰膠着,剛想退,卻發現被楚軍堵了山谷口,數萬騎兵叫人生生圍殲了!

殷嫱這邊是一身冷汗,匈奴那邊,則是震怒。匈奴單于冒頓是一代雄主,在楚漢相争之時将分裂的匈奴部落、東胡、月氏一統,此時攻來也是對中原的試探,初戰便大敗,還是還騎兵被人全殲,簡直是奇恥大辱。

然而震怒之後,卻又是恐懼。匈奴的優勢,便在于機動性強,即便打不過,也能仗着駿馬的四條腿把步卒甩在身後,如果有人能夠殲滅騎兵,那麽對匈奴引以為豪的搶一票就走的戰術,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幾方暗流湧動之間,竊漢國的呂太後勾結匈奴謀取漢室江山的消息随着報紙的發行不胫而走!

有代郡黔首為證:漢軍不辨是非,助呂氏引匈奴入中原肆虐,幸而有楚王多次幫助代郡黔首打退匈奴。

匈奴才不得不低聲下氣要跟楚國簽訂互不侵犯的盟約,這才護得代郡一方安寧。

至于曹參帶領的漢軍則被淹沒在了代郡黔首們的汪洋大海之中,代趙大地多年抗擊匈奴,與匈奴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楚王擊匈奴,正應了這些人的胃口。

漢軍節節敗退,最終主将曹參死于代郡人之手。楚軍定代、趙、燕,百姓們無不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自與曹參一戰後,漢軍精銳盡覆。

楚國拿到了齊燕趙國的故地,大大地震懾了諸侯,然而梁、韓是四戰之地,梁王韓王對于楚王要席卷天下之勢都感恐懼。

兩國先後與漢結盟,但随即都被楚軍雖滅,楚國在北方國土自此連成一片。

其後又與漢、淮南、長沙對峙,先吞了巴蜀、長沙,最後奪淮南,淮南王死于保衛都城的戰役之中。

楚國歷經五年的苦心經營,兵鋒終于直指栎陽!

楚國大軍在栎陽城外壘起營壁,天下大局已定,楚軍也并沒有急于攻城,反而将紙張、竹簡等綁縛在箭上,将勸降的話寫在上邊。

楚軍素有仁善之名,破城之後,并不會做出屠城等暴行,楚國的刑律也剔除了肉刑,較之漢律更為寬仁,楚國的賦稅也更低……

一時之間,栎陽流言四起。民心向背,不問可知。

栎陽,日薄西山。

韓信站在瞭望高臺上極目遠眺,孟春的風仍冷,卻催發出了原野上一片新綠。夕陽西下,将天空染出一片絢麗的色彩。青山與天穹的交界是一片沉郁的紫,然後是畏畏縮縮、黯淡無光的昏黃。

“在看什麽?夕陽?”有人在他背後問,他回頭,新婦笑意吟吟地看着他,“栎陽的夕陽與別處不同麽?”

韓信笑着将殷嫱攬進懷裏,攏了攏她身上的錦裘:“或許是吧。”

殷嫱頭倚在他肩上,擡眼望去,她注視着那議論奄奄一息的紅日,輕輕嘆息:“終究是要落下去了。”

韓信捂着她冰涼的雙手,輕輕地哈氣:“今日的太陽落下去去了,明天的太陽還會升起。”

殷嫱莞爾:“明天又是新的一日了。”

是啊,明天升起的,就是新的太陽了。

是歲四月,漢都栎陽降,天下歸一,天下——歸楚。

作者有話要說:

ps。南有太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謂四塞之國。——《史記·蘇秦列傳》

終于寫完了。

現在回看就emmmm,感情線寫得亂七八糟,歷史政治軍事各種bug,小殷開挂瑪麗蘇,後期造反階段全憑金手指和挂……打天下也不敢寫得很詳細……

但是特別感謝讀者寶寶們包容和支持,磕磕絆絆總算寫到夕陽西下,給了一個he。

這篇寫完之後準備存歷史向那篇《楚漢之風雨如晦》……主要應該是寫我淮陰侯,女主是土著小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