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求援

忙碌的春耕過後,少府衙門也把冬季的進項算清楚了,蜂窩煤和冬季蔬菜面向百姓時盈利不高,不過因為薄利多銷,再加上一衆公卿大臣兜裏掏了不少錢出來,算下來竟是大賺了一筆。

國庫錢糧充足,扶蘇不打算全捂着不花,糧不用會發黴,錢不用約等于廢銅爛鐵。他早早便按照嬴政的意思把幾條預備修築或拓寬的官道給規劃好了,春耕一過立刻在上朝時拿出來當朝讨論。

扶蘇拿出來的修路方案十分詳細,有經費預算,有人手預算,自然也有整個修路項目的效益評估。

對于修路這件事,大夥都是沒意見的,修路的好處誰都知道,現在運糧運貨都得算耗損,路不好走,路上的耗損就多;哪怕不算耗損,從運輸效率來說,有一條好路也能多省幾頭牲畜!

試想一下,誰家牛馬跑死了能不心疼?別說跑死了,就算是跑瘦了也得哭。

一番讨論下來,大夥一致表示這路要修,而且要好好修,至少各郡直達鹹陽的路全得修大修好。

現在雖也有路,不過大小不一,也不怎麽平整,有些地方兩輛馬車狹路相逢都得折騰半天,有些地方又容易發生墜崖翻車等等事故,要是按照扶蘇的方案來修,路肯定會好走很多!

所以,這路該修!

不過對于先修哪幾條,大家都覺得不能由少府衙門搞一言堂,得好好再讨論一輪。

朝中諸官之中只要是秦國人,誰沒家鄉呢?

扶蘇講了這麽多修路的好處,誰都想把路先往自己家鄉那邊修!

朝會上當場就争辯起來,你說先修通往某郡的直道,我說得先修另一個郡的,吵得嬴政腦仁疼,擺擺手讓先退朝,又扶蘇回頭拟個大家都接受的一期修路工程計劃出來再說。

修路大方案通過了,扶蘇覺得先修哪邊這種小細節還是可以商量的。

不怕大家争,就怕大家沒想法!

這天下午扶蘇約談了剛才在朝中開口給自己家鄉提過名的代表人物,先給他們分發一份鄉縣物産、路況評估表,把上面的項目評估指标給他們解釋了一遍。

簡單來說就是要達到利益最大化,哪邊有打仗時緊缺的資源、哪邊有朝廷需要的物資,都是優先考慮的;若是兩個郡都有這類資源,那得看地方上配不配合,大路朝廷給修了,到各縣、到各鄉、到各個村子的路,是不是得地方上想想辦法?

Advertisement

要是有人願意派人回家鄉組織一下,讓地方上拿出個配套的方案來,動員盡量多的人把下鄉的路也修起來,這樣大路修成了,小路也修好了,豈不是能做到真正的四通八達?

對于這些修路後交通變得便捷的地區,少府衙門這邊會有不少政策傾斜,比如你們運輸方便,可以多給你們開點鹽引酒引什麽的,許多限購的商品也可以開批條讓你們拿貨到地方上售賣,聽起來是不是很心動?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加入進來?

當然了,這只是少府衙門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倡議,不強制參與,也不強制推行。

哪怕沒人響應,路還是會照修的,就是官道所能起到的用處會小一些,政策傾斜的幅度也會小一些,而且具體什麽時候修到你們家鄉就不一定了。

扶蘇措辭很婉轉,意思也很婉轉,但他約談的人都是人精,聽完只有一個感覺——

呸,不要臉!

天天弄些新玩意騙我俸祿,還要我出面派人回家鄉騙老鄉自願修路!

大王真夠狡詐的,明顯吃準了他們不好意思在扶蘇面前太丢份,才讓扶蘇找他們說這種無恥的評估指标。

他們要是沒出這個頭就算了,他們都出口争取了,要是說服不了老鄉,豈不是很沒面子?

陰險啊,太陰險了!

回頭他們家鄉所在的郡拿不出配套的鄉縣修路方案,他們的臉就等于被扔在地上踩!

都說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張臉,這事他們能不去辦嗎?這事不僅要辦,還得辦快辦好!

騎虎難下的諸官回去之後馬上修書一封,讓心腹門客趕回家鄉辦事。他們當上有資格上朝的大官,平時也願意開口為家鄉謀福利,在家鄉說話是很有分量的。

門客們悉心研讀過扶蘇撰寫的《論修路對當地發展的促進作用》小論文,再盤點了一下少府衙門出品的那些壟斷生意,紛紛用上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開始游說各郡郡守和富戶豪強加入修路計劃,讓他們抓緊時間拿出個鄉縣修路配套方案,要不然以後隔壁郡拿到優惠政策起飛了,升遷和發財可都沒你們份了!

自己人關起門來說話沒那麽多講究,全是擺利益講前景,講得不少人都坐不住了,又回去和自家人商量了一番。

你要說什麽無私奉獻,誰都不願意聽,大家都是娘生父母養的,誰能沒點私心?

可你要講到實打實的利益,講到實打實的政績,那動心的人可就多了!

接下來幾天,地方上發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動員,都是講路修好以後可以給大夥帶來什麽好處。

要知道,路修好了是我們自己在走!

看看鹹陽那邊有個雲陽縣,原本也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小縣,如今家家戶戶都富得流油,還不是因為交通方便,優惠政策多,聽說人家現在年年做臘肉臘腸,鹽都是大把大把地撒,眼都不帶眨一下的!

所以,我們有錢的出點小錢,沒錢的出把力氣,齊心協力把小路修了,等着朝廷把大路修過來!

這事畢竟是在掏別人的錢袋子,也不是人人都樂意響應。幸好在壟斷産品的吸引下,各郡還是迅速湊齊了鄉縣修路經費,錢雖然還沒去收上來,不過計劃已經可以寫了。

接下來幾天上朝時風平浪靜,連主動發言的人都少,嬴政有點納悶。

前幾天不還激烈讨論路先往哪修嗎?怎麽沒動靜了?

嬴政納悶了好些天,沒忍住把扶蘇喊過去問頭一期修路計劃拟出來沒,有沒有決定好先修哪幾個郡的直道。

扶蘇這幾天陸續收到直邸那邊送上來的鄉縣修路方案,都是離得近的幾個郡快馬加鞭送回來的。

扶蘇簡單地把自己給的評估指标和嬴政說了,表示大家響應得太積極,全都願意出人出錢配合朝廷修直道,他得對比一下各郡送上來的方案再決定做決定。

扶蘇還十分感動地對嬴政說,朝中的前輩們個個心系家鄉,各地郡守們的效率也非常高,才這麽幾天已經動員了那麽多人參與這次的修路計劃。

由此可見,他們都是品德高尚、一心為民的人哪!

嬴政聽扶蘇說完了,表情有些一言難盡。

他讓這小子确定先修哪邊,他就是這樣決定的?還讓人家先拿出配套的鄉縣修路方案來給他挑,他知道他這麽做會有多少人在背後罵人嗎?

若不是還有點香餌給人家咬,有人會理會這種不要臉的評估指标才怪!

真逼急了,人家得直接跳起來罵!

扶蘇見嬴政表情不對,不由問道:“父王,我這麽做有問題嗎?”

嬴政對上扶蘇無辜的眼睛,一時有些無言以對。

有問題倒是不至于有問題,就是他怎麽有臉把話說出口的?

嬴政說道:“沒問題,就這麽辦吧。”

扶蘇點點頭,回去繼續督建韓王宮和趙王宮。

到各郡的計劃都送達鹹陽,扶蘇才逐一拿起來過目,挑出最靠譜的幾份去給嬴政看。

嬴政本不想插手這件事,他要臉。不過扶蘇都把那些文書送過來了,他也不好把扶蘇趕回去,只能拿起來一一看過去。

事實證明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辦事能力還挺強,拿出來的計劃都很靠譜,對本地各鄉縣的路況也描述得十分清楚。

看來偶爾拿事情逼一逼,他們的辦事效率還是可以再提升一下的,眼下這事不就做得挺好?

扶蘇和嬴政商量之後,對外公布了一期工程入選郡,并表示如有異議可以到少府衙門查看各郡上交的鄉縣修路方案。

經過這麽一番折騰,沒人願意多事了,畢竟誰都不知道嬴政父子倆有沒有在前面挖坑給他們跳。

以為他們不會吸取教訓的嗎?

誰再往坑裏跳誰是傻子!

修路計劃的一期工程順利敲定,扶蘇便把趙、韓兩國的俘虜用了起來,安排他們全面展開修路工作,沿途征用當地人當監工和做些有工錢的活,比如負責做做大鍋飯什麽的,算是給沿途百姓小小地創了點收。

地方上的路也在原有基礎上開始修整或拓寬,出工的都是該服徭役的,男丁不夠的地方則花點工錢雇人幹活,官道和鄉道同時動工,兩邊齊頭并進,幹得如火如荼。

因為前頭已經有人下鄉動員過一輪,大夥都有了路是修給自己走的覺悟,又有大批俘虜減輕徭役負擔,各地百姓都沒什麽怨言,反而很期待通往自己家門的路趕緊修好。

說不準往後他們不僅可以去縣城走走,還能沿着官道去鹹陽看上一眼!

哪怕進不了城,在城外看看也是好的啊!

心裏有了盼頭,幹起活來便不那麽苦了,甚至還有人主動加班趕工。

各郡修路修得熱火朝天,邯鄲郡守那邊卻送回一個不怎麽好的折子。

前兩年戰亂頻繁,趙國朝廷又橫征暴斂,百姓的家底已經被掏空了。

由于他們剛接手趙國沒幾個月,上下還沒真正磨合好,所以他們還是最近鎮壓了兩場地方動亂後才發現不少百姓已經餓了大半個冬天,開春後連樹皮草根都沒他們吃掉了!

邯鄲郡守倒是想在邯鄲郡做出一番成績來,可恨的是各縣縣令大多和他不是一條心,都覺得趙國百姓死了就死了。

這段時間底下按照上頭的安排給百姓入籍時壓根沒把餓死的百姓算進去,直接把剩下的人登記造冊完事。

至于上報朝廷,讓朝廷撥糧赈災?開什麽玩笑,秦國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為什麽要白白送給趙國百姓吃?

這些趙國百姓餓肚子可怪不到他們頭上,要怪就怪趙王無能,把他們盤剝到一無所有不說,還把自己的國家弄沒了。

在這種普遍思想下,被分派到地方上的縣令們默契地對鬧了一冬的饑荒視而不見,只在春耕時派人督促還活着的趙國百姓下地幹活。

在邯鄲郡守發現情況不對時,問題已經非常嚴重。

現在邯鄲郡存糧沒多少,又是青黃不接的年景,百姓連糧種都沒有,有些播了種的地方又旱得厲害,照這樣下去,很多百姓可能會餓死!

百姓日子要是過不下去了,接下來要他們面對的不是人丁銳減就是民亂四起,所以邯鄲郡守趕緊把這個重大問題上報給朝廷。

這完全是戰亂留下的爛攤子,要沒有朝廷支持,邯鄲郡守是真的無計可施!

作者有話要說:百官:看到前面的坑了嗎?

百官:誰跳誰是傻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