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

,不說現在她在這裏的人眼中本來就是個“狠角色”,如果再加上掌掴繼妹這個罪名,她可能很難再樹立起柔弱純潔的形象了。

這樣一想,孟皎帶着恨意的眼神又隐晦地落在了孟魚薇身上,孟魚薇自然是察覺到了,她對孟皎再了解不過了,在孟皎看來,她媽嫁給了一個賣魚的,那叫下嫁,而她的身份從一個豪門的千金變成了賣魚女的繼姐,那是寶珠蒙塵。

這種想法在董玲玲每天的抱怨中越發堅定,所以,不知道為什麽,她一直都認為,她所有的委屈都是孟家帶來的,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孟家才越發強烈。

顧舟這話一出口,陸安封就臉色不佳起來,他一向把顧舟看做是自己的擋路石,這次用古玩做借口,就是為了把顧舟從圈子裏這一代的第一寶座上拉下來,顯示出自己的潛力,但沒想到,自己帶來的女伴卻頻頻被挑剔。

一旁的衆人自然是看出來陸安封和顧舟之間的暗流湧動,沉默了半響,還是有人來打圓場:“诶诶诶,別跑了題,咱們這不是來交流古玩的嗎,怎麽總是被不相幹的事情打攪,還是先來鑒定一番吧。”

說話的人是個戴眼鏡的年輕人,臉上的笑容極為圓滑,但孟魚薇還是聽出來了他話裏對自己和孟皎的不滿。但孟魚薇并不在意這人的态度,如果還像上輩子一樣瞻前顧後,把別人的态度當做自己生活的準則,她這輩子不就是白活了嗎?

但孟皎不一樣,一聽出這人語氣中的不屑,她的臉色就又蒼白了一分,見已經有專家拿起她的折扇開始觀察了,臉上才恢複了一絲血色。

拿着這把折扇觀察的人正是孟魚薇的師兄,馮老介紹過他,是京都大學考古系的教授,也算得上是德高望重,對扇子類的雜項也是鑽研得很深。孟魚薇在他觀察的時候,也認真地看着這柄很久不見的折扇。

這把折扇上寶光濃郁,呈乳白色,是孟魚薇今天接觸過的所有物品中最為炫目的一個。折扇,又叫撒扇,是明代永樂年間,朝鮮國入貢中國的。因為永樂皇帝喜歡,很快就風行全國,普遍使用了。

這柄折扇扇骨是由斑竹制作的,斑竹也叫“湘妃竹”,因外皮生有大小疏密不等的褐色斑點而得名。湘妃竹是制作扇骨的上佳材質,馮老給孟魚薇的筆記上曾介紹過這種竹子,也介紹過這種用湘妃竹制作的折扇大多是清代的。

很快,孟魚薇的這位師兄也給出了鑒定結果:“這把折扇應該是清代的物件,是當時很流行的十六檔折扇,且是由上佳的湘妃竹制作,開度完美。但是,這扇子的精華卻在這扇面上,扇面上只有一首詩,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詞——白居易的《憶江南》。剩下的,我覺得還是應該由林會長來說。”

說着,他把這把折扇遞到了書法協會的林會長手裏。林會長苦笑道:“丁老師啊,這麽多年不見,你還是這麽狡猾啊。好吧,那我就獻醜了。”

說着,林會長把折扇展開,露出扇面:“其實不少人讀書時候肯定都背過這首詞,這首出自香山居士白居易之手的詞傳頌度很高,很多人也懂這詞将的什麽,這個扇面上題的詞就是《憶江南》這首詞的第三部分,說的是江南的酒美人更美。

“其實最關鍵的,是這個題詞的人,這詞後面還有一句,說‘黃公子贈紫煙’。這樣一個落款是很不規整的,很少會有人這樣寫,而通過筆跡對比,這也與之前的題詩不屬于同一個人。這字跡是清秀的小楷,顯然是個女子的字跡,這樣推測,很可能是那個叫‘紫煙’的女子所寫。什麽樣的男人會讓一個女人連名字都寫不完整呢?這樣一想,我把這個筆跡與乾隆皇帝的筆跡進行對比,發現這與他中晚年時期的字跡完全一致。”

林會長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在場還有誰不明白呢?孟皎更是褪去了臉上的蒼白之色,笑顏也真了幾分。

最後,還是由林會長給這個折扇估了價——二十萬。這個價格對于一把禦用的扇子是低的,但對于這扇子的來龍去脈還沒能确定,所以暫定了這個價位。

孟魚薇安靜地聽着專家們講這把折扇的來龍去脈,心裏的疑惑卻越來越多,折扇上的寶光如此之盛,根本不像專家說得那麽簡單。

而另一邊孟皎正帶着微笑對衆人說這是她舅舅送給她的,是家裏祖傳的,并喜不自勝地準備把這把折扇收起來。

孟魚薇第二次按住了她的盒子,眼神沉靜地看着孟皎,緩緩說道:“你說這是你的傳家寶,我也拿我的傳家寶與你換,你覺得可以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