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931年9月,南京像是瘋了一樣,拼命給沈陽長春幾個打電話。

最後打通了當時叫奉天的沈陽,沈陽再不見往日的爽朗逗趣,帶着哭腔問他,“為什麽不準我們抵抗?”

像是一把利刃戳中心髒,南京當時喃喃道:“政府所為,非我本意。”

再後來就是長期的拉鋸,再後來西安開開心心地打電話過來,“通報一個一手消息,咱們很快就可以勠力同心了!”

當時南京開心極了,就近請了蘇州杭州揚州過來小酌,想了想又打電話邀請上海。

上海的聲音在電波中顯得很不清晰,他輕聲道:“該慶祝麽?可我總覺得離哭不遠了。”

南京沉默了會,淡淡道:“且看當下。如你所說,日後笑都笑不出來,如今還不抓緊麽?”

上海輕輕笑了,“你說的對,你說的都對。”

後來到底不曾聚成,盧溝橋的曉風殘月到底擋不住賊寇的利炮,随即北平天津淪陷,南京不得不早做打算,成日忙着轉運文物、轉移機關學生,幾乎腳不沾地。

他還是抽空發了個電報給上海,提醒他小心備戰。

8月13日,黃浦江上的太陽膏藥旗從未如此令人反胃。

次日,日軍開始空襲南京,長達數月。

南京忍着傷痛致電上海,“你還撐得住麽?”

上海在那頭不知是在笑還是在哭,“你知道麽,我現在一半血肉模糊,一半完好無缺。好的是租界那一半……”

當場南京的眼淚就忍不住落了下來,又聽上海道:“我年紀小,又與洋人走得近,你們平素看不起我,我都知道。可你們別忘了,我與你們一樣,具是華夏子孫,我的骨頭也不是軟的!”

南京雖流着淚,語氣卻很平緩,“我們再支撐一陣子,或許會有轉機。”

“最多三個月。”上海漠然道,“我的極限就是三個月。”

他真的撐了三個月,南京收拾了心情,在這段時間抓緊部署,力争在無可挽回之時能将損失降低到最小。

人人都誇他臨危不亂,可沒人知道他對着10月29日報刊上四行倉庫的照片,忍不住痛哭失聲——蘇州河兩岸大片的太陽旗米字旗中間,一個小小的國旗迎風招展,那麽渺小,又那麽奪目(1)。

上海陷落,如今的上海一半屬于日本,一半屬于西洋人。

但南京已經無暇為他感傷,那個嚴酷的冬日,他一度陷入了沉睡。

他是疼暈過去的。

醒來時,自己渾身是血,喉嚨喑啞地說不出話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上海竟然坐在自己的身邊,雙目無神地看着西方。

南京阖上眼,微微感受了下,随即渾身開始顫抖。

“怎樣?”上海伸手握住他手腕,微微把了把脈。

南京來不及吐槽他這個假洋鬼子竟然還沒忘了祖傳老中醫的功夫,眼眶便是一陣濕熱。

見上海滿臉悚然,南京啞聲道:“怎麽,你沒見過人家哭麽?”

上海伸手拂去他淚水,伸到面前給他看——滿目血紅。

他流下的竟是血淚。

“也對,”南京咬着牙根,“殺戮我三十萬同胞,奸、淫我八萬婦女,這不是血仇,又是什麽?從此我與東洋人勢不兩立!”

上海從袖中緩緩取出一張薄薄的紙,看向南京,“我要偷偷送銀元和物資去重慶,你呢?”

南京想想滿目瘡痍的自己,苦笑道:“該轉移走的,早就送走了,我現在還剩下什麽呢?”

上海抿起薄唇,“終究會好的,四萬萬同胞與他一同耗着,我就不信拖不垮他。對了,還有件事,我不知該不該告訴你。”

“什麽?”南京已有不祥的預感。

“你怕是要做第二個長春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2)……他要來做你的總統。”

南京眼前一黑,笑得頗有幾分癫狂,“我從未想到,一生自負力挽狂瀾,庇護華夏正朔,最後滿身清白竟葬送在他的手上……”

上海也不再說話,最終只是一嘆。

他是如此年輕,而這一嘆卻又如斯蒼涼。

茍且偷生、含辱納垢,一忍就是八年。

南京冷眼看着日本人簽訂了投降協定,轉身走入街上歡慶的人潮。

傷疤不曾痊愈,淚痕卻已擦幹了。

可南京卻明白,一切都未結束,而自己的天命,早已經不再了。

滿腔心事,不知可向何人訴說,他想起與自己南北相望的北京、東西呼應的西安,又想起一江之隔的揚州,最後想了想,還是取了信箋,想寫封信給上海。

不知是否是戰時交誼,他總覺得,或許上海會懂。

可他最終還是沒有落筆,畢竟他與上海寥寥數面,哪來的什麽交情?

再後來,內戰爆發,物價飛漲,看着剛從侵略者鐵蹄下逃出生天的黎民又在倉皇四顧,南京心裏說不出的苦澀,他不由在想,或許自己龍脈真的被始皇帝用金壓住,所有王朝盡數短命吧。

其實只要山河永固,國泰民安,誰是國都,誰承天命又有何幹系呢?

南京一邊想着,一邊遠眺無數船只載滿黃金繼續向東南而去(3)。

他再度被掏空,又再度被遺棄。

再然後,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這時他早已明白,“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于他,不過是個自欺欺人的笑話。

再後來呀,紅旗插上總統府,從首都變為省級行政區,南京仔細想想,這大概是歷史上自己級別最低、混的最慘的年代了。

然而1953年,南京再度降為省轄市,變成省會。南京心裏想,總歸不會更慘了吧?

随即1958年,江蘇割讓給上海10個縣,上海面積由此擴大十倍。南京作為省會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曾經的兄弟姐妹另投懷抱。

再後來呀,漫長的時間裏,作為省會卻得不到什麽政策紅利,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蘇南蘇中緊靠着上海,慢慢發展起來。2005年之前,南京的GDP甚至一度落後于南通,截止2015年,南京才超過無錫,直到16年才擠進了萬億俱樂部,但依舊和蘇州之間差了一個揚州,和上海之間差了一個重慶……

如今的南京,早已扔了琵琶,種起了枇杷。

上海,你還想從我這裏得到什麽呢?

作者有話要說: (1)淞滬會戰時,國軍與日軍對峙,死守四行倉庫許久,有個姓楊的女學生 冒着槍林彈雨送了國旗,大大提振了精氣神。

(2)汪精衛年輕時曾經行刺攝政王 當年做的詩句

(3)蔣政府将南京甚至全國所有的黃金儲備都帶去了臺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