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拜門(評論一千一加更)

雷聲轟隆地在翻滾的烏雲中響起, 悶熱的日子裏連雷聲都十分沉悶, 不過忽然吹起的大風卻驅逐了一絲燥熱, 帶來一絲涼意。暗沉沉的天空飄起了小雨, 頃刻間雨水便如大豆般砸落,敲得屋檐淅瀝作響。

頗有韻律的雨聲傍着清風, 惬意得讓人昏昏欲睡。

不過張鶴可沒有睡覺的心思,她在堆放什物的屋子翻找着什麽, 夏紀娘将晾曬在院中的衣衫收回屋時見了便問:“你要找什麽?”

“我在找油紙傘, 下這麽大的雨, 鹿兒可沒帶傘去,我去接他回來。”

“昨日我将蠟燭、油、傘、鬥笠、蓑衣等另外歸置到東南屋去了, 還有, 早些時候鹿兒出門時,我已經讓他帶了一把油紙傘,你大可放心。”夏紀娘道。

“辰時的日照還很猛烈, 紀娘是如何知道會下雨的?”張鶴問。

“因為昨夜這些雞鴨便不肯回窩裏,天氣又悶熱, 所以我想今日許會下雨。”

張鶴深感佩服的同時又瞥了自己系統左上角的天氣情況一眼。這系統自帶的天氣情況占據了極小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很容易忽略。不過即便張鶴沒有忽略它, 它也發揮不了什麽作用,只因它并不具備天氣預報的功能,只能實時地反饋她所在的位置的天氣情況。

“這雞肋的天氣實況,還不如紀娘的預報。”張鶴暗暗地想。

晚些時候,張顯果然回來了, 不過即便有傘,他的鞋子依舊濕了,不僅是鞋子,連褲角都沾了不少泥巴。張鶴乘機催他去沐浴,他不樂意,張鶴便道:“不去沐浴明日便不帶你去六家橋村了。”

帶張顯去夏家是昨日張顯哀求張鶴的,他還沒去過六家橋村,也想去湊熱鬧。夏紀娘覺得他這般年紀與夏丫、夏進也能玩到一塊兒,便也幫着他說話了。

張鶴這般威脅,張顯才肯積極地沐浴。夏紀娘早就發現了,張鶴每日都會沐浴,尤其是熱得厲害的時候,弄得她也不好意思只擦身子。

她并不認為自己這麽做有何不妥,畢竟在家中她是洗得最勤的,也是兩三日才洗一次,其餘時候都是擦身子。相反,張鶴每日都洗,在衆人的眼裏看來才是最不正常的。

不過洗了這幾日後,她也發現自己已經漸漸地喜歡上了沐浴,便不會開口幫張顯。

“也不知明日是否會下雨。”張鶴道,明日便要到六家橋村了,若是下雨那行程恐怕得耽擱。

“明日許會是個好天。”夏紀娘微笑道。

Advertisement

夏紀娘話剛落音,張鶴的腦中還蕩着關于天氣的事情,眼前當即便跳出了系統的界面來。本來靜止不動的天氣情況忽然便閃了一下,跳出了“大成十三年七月初五,立秋,戊申月、辛巳日,晴到多雲。”的字樣。

她關了系統界面,須臾又呼出它來,左上角依舊是今日的天氣情況:大成十三年七月初四,丁未月、庚辰日,晴到雷陣雨。

她忽然留意到天氣情況原本只有“雷陣雨”三個字的,變成了“晴到雷陣雨”,而且它還會切換到另一頁,顯示出明日的天氣情況。

“嗯?!”張鶴震驚了,“這系統還會更新?”

“怎麽了?”夏紀娘發現張鶴的表情有些古怪,雖然看着自己,卻看不見焦距。

“啊?哦,沒事!不過是希望明日真的是個好天。”張鶴笑道。

待她泡在木桶裏洗澡時,才又喚系統界面出來。她确定天氣情況變了,而且是在剛才才産生的變化。不過即便多了天氣預報,也只能提前預報一天。

讓她覺得古怪的是,明明感覺系統是死物,可有些地方它産生的作用又讓自己開始懷疑人生,令她想不透的是它還會更新。

“唔,算了,反正都伴随我這麽久了。”張鶴倒想得開,很快便接受了這一變化,而不再糾結它是如何構成的。

響徹半宿的雷聲在深夜時戛然而止,雨勢也漸漸變小,待到翌日清晨,蒼穹湛藍得仿佛昨日的滾滾烏雲只是虛像。

雨後的清晨帶着一絲清爽,連空氣都清新了許多。

李大娘與李清實夫妻前來幫張鶴準備拜門的東西,當她看見張鶴準備的半麻袋稻谷時,有些不解:“驢哥兒,你帶這個作甚?”

這袋稻谷其實是張鶴上次種植傳統稻剩下的一部分,她考慮到傳統稻的産量過低,而想将它交給夏大作晚稻的稻種。

與此同時,她也會從系統倉庫中拿出一部分雜交水稻的晚稻品種混入其中,這樣一來夏家若是種了這些稻在産量上總體而言會有所增加,但是又不會太引人注目。

張鶴想到李家素日對她頗為關照,便問:“大娘種晚禾嗎?”

李大娘笑道:“往年不種,可今年有實哥兒,自然是要種的。”

“那便好,我這兒還有些貯存了快一年的稻谷,我擔心再過些日子便壞了,所以便給大娘種了吧!”

李大娘道:“不用,我們才收了稻,哪需要你的。”

夏紀娘雖不知道張鶴在打什麽算盤,不過她考慮到張鶴的稻也快收了,屆時要将新舊的稻谷區分開來。而舊稻并不多,都送給別人了也沒什麽問題。

她道:“姨母,下個月我們便也得割稻了,需要将地方騰出來貯存,這些存放久的稻谷若不處置了便容易與新稻谷混在一起,放壞了便浪費了。”

“行,那我便要一些吧!”

“我們回來後我便送到大娘家去。”張鶴道。

“不用,我讓實哥兒晚些時候過去找你們便是了。”

結束話題後,張鶴便駕着牛車朝六家橋村出發了。夏紀娘這才問:“既然放着也是放着,何不舂了米來吃?”

張鶴想了好一會兒,才找到一個借口道:“因為舂出來的米若是不經過碾壓,口感則不佳。而舂米已經十分麻煩,再加上碾米,我有些力不從心。”

夏紀娘倒沒懷疑,畢竟張鶴不像是能幹這些粗活的人,而雇人來幹,這點稻谷也只會浪費了錢。她又問張鶴缸裏的米是如何來的,張鶴也一一作答。

倆人聊得起興,張顯則坐在牛車中間數着自己的獸糖。他昨夜興奮地讓張鶴拿他的獸糖出來,準備拿幾塊去給夏丫與夏進,想到素未謀面的夏紀娘的侄兒們,他便有些期待。

半路上他們停下來在鄉村的腳店處歇一歇,又吃了些熱食,而後趁着氣溫還未升至昨日那麽高趕到了六家橋村。

夏大和夏崔氏已經在家中等着她們回來,她更是讓夏丫與夏進搬了一張小矮凳在家門外坐着看她們是否回來了。牛車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中時,夏進便奔了過去,夏丫只好回屋裏告知夏大與夏崔氏。

看着奔來的小身影,張鶴怕撞到他,便連忙拉停了牛車。夏紀娘也看見他了,正好奇他怎麽會這麽熱情,便見他站在張鶴的身邊,圓溜溜的眼睛帶着雀躍和期待。

“這是被你一塊糖給收買了。”夏紀娘有些苦笑不得,她這個姑姑的地位已經不如一塊糖了。

張鶴覺得夏進甚是可愛,将他抱上牛車,對張顯道:“這是你二嫂的侄兒。”

“小侄兒。”張顯朝夏進喚道,可夏進眼中便只有他旁邊的糖。

張鶴總覺得只比夏進大三歲的張顯喚他作“小侄兒”有些別扭,不過倆人輩份不一樣,夏紀娘也不曾覺得違和。

只是夏丫過來的時候,張顯喚她作“小侄女”,她便有些別扭了。張鶴最後道:“你與他同歲,喊他鹿哥便是了。”

張鶴與夏紀娘下車牽着牛走,三個小孩兒便坐在牛車上,張顯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獸糖,還一板一眼地教他們受了別人的好便要道謝。夏丫和夏進都異口同聲地道了謝,張顯才道:“這才對。”

到了夏家,夏家的人除了夏羅錦回了州學學校、夏羅綢回撫州城的藥材鋪外,基本上都聚齊了,張鶴甚至還見到了前幾次都沒見過的夏三的次子夏羅臻。雖然夏二和夏三倆房對于夏紀娘是否回門而無所謂,可夏老翁吩咐了,又看在張鶴的家世上便到了。

看見站在門口的兩道身影,夏紀娘的眼眶一下子便濕潤了,她快步走了過去,喚了一聲“爹娘”。

夏大與夏崔氏鼻頭也冒着酸,只是夏大依舊保持端肅的模樣,道:“怎麽這麽晚才回,你娘還擔心你們在路上是不是有什麽事耽擱了。”

“呸,哪有什麽事,不許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夏崔氏道。

夏大便閉上了嘴。

張鶴上前去行禮:“丈人、丈母,小婿帶紀娘回來給你們問安了。”

“嗯,好。”夏大又點了點頭。

張顯與夏丫、夏進也一同下了馬車擠進了人群中,張顯認得夏大與夏崔氏,便也道:“夏伯伯、夏嬸嬸好!”

“鹿哥兒也過來了呀,這下小丫和進兒有伴兒了。”夏崔氏笑道,張顯與她的孫女同齡,但是因是張鶴的弟弟,輩份卻比夏丫高。在這個只講輩份不講年齡的時候,夏丫和夏進便得喚他一聲“叔父”。

“都別站着了,別誤了時辰。”夏老翁道。

衆人這時才回屋去,夏羅冠、夏羅玉等年輕的壯力則幫張鶴将牛車上的東西搬運下來。張鶴除了帶拜門要用的什物外,還另外置辦了一些禮,不過最讓人困惑的便是她帶來的稻谷了。

夏老翁與夏大、夏崔氏端坐在堂上,張鶴與夏紀娘便向他們行拜禮,完後遞上綠緞、鞋與枕頭。夏大收下後便回了她一匹布,儀式便也暫時算結束了。

不過,夏家還得準備酒席,夏二嬸、夏三嬸等女眷便又進了廚房去忙。而夏崔氏将夏紀娘喚了進屋聊天,張鶴則在外陪夏大等人喝茶。

“看來張家的家底還是挺豐厚的,看大娘今日穿的衣裳,做工那麽精細,瞧着便知道不便宜。”夏二嬸與夏三嬸趁着夏崔氏不在,低聲嘀咕。

今日夏紀娘梳了流蘇髻、戴了耳墜,身穿青色的窄袖衫、長裙,與先前衣着樸素的她有着很大的變化。她本就性子沉穩娴靜,這身行頭讓她看起來像大家閨秀。

這是夏崔氏幫她置辦的新衣,她穿回來也是為了讓夏大與夏崔氏高興。至于張鶴則為了配合她而穿了一套青色的素羅縫制的圓領袍。

“何須看她的衣裳,便看那日擺的宴席上的酒菜便知道了。”夏三嬸道,想到這兒她又有些遺憾,“可惜我們不能跟着去!”

倆人倒不流露出嫉妒的神情,畢竟張鶴給夏家的聘禮,除了被用作夏紀娘嫁妝上補償的那部分,其餘一部分被夏崔氏藏了起來,還有一部分則被用作夏家的家用。夏二與夏三倆房都占了便宜,自然不會多說什麽。

夏老翁也因此在宴席的材料上絲毫不吝啬,讓夏大去買十斤羊肉回來。還殺了兩只雞,捉了幾條魚,加上素菜總共有六道菜。

此次入席的人多,便分了三席:女眷依舊在廚房裏吃,夏老翁、夏大等長輩則坐一桌,張鶴與夏羅玉等年輕人以及張顯坐一桌。

席間夏三撺唆夏羅臻問張鶴:“大姐婿為何送未舂過的稻谷來呢?它并不能吃。”

張鶴便順便對夏大道:“這是小婿家那邊的稻谷品種,屬于晚禾的一種,即便在七月天裏種了,所産的稻谷也不會少。所以小婿特意帶了一袋來讓丈人播種的。”

夏二笑道:“可惜晚禾所結的谷連兩石都沒有,倒不如種大豆和菜蔬要來得值錢!所以我們并不種晚禾。”

相較于種稻那麽麻煩,的确是種別的作物沒這麽疲憊。夏家目前的生活還算溫飽,所以他們認為即便不種晚稻,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可這些稻若是好好打理,結個三石的谷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張鶴道,這些稻谷裏面有六成傳統稻種四成雜交水稻種,平均下來畝産應該能有三石。

夏三也笑了:“侄女婿或許沒下過地,否則怎麽會不知道,早禾想要達到三石都很難,晚禾想要達到三石更是難!”

“蘇湖以及大江南北有一些地方所産的稻谷已經能達到三石了,這并非癡人說夢。”張鶴道。

夏大笑呵呵地說:“東床的話我是信得過的,而且是他一番美意,為何要拒絕呢?”

夏二和夏三便不再說話,反正種不種由他們說了算,與張鶴相辯也沒什麽好處。

作者有話要說:  趁着人齊,推薦一下朋友“木爻木大”的文吧《末日的盡頭是垃圾場》廢土朋克風,應該算是輕科幻文,一個賞金獵人子啊垃圾場撿到一個正在收垃圾的大反派的故事(哈哈哈)不喜歡看也沒關系,幫忙收藏一下就可以了,麽麽噠大家

感謝小夥伴們的禮物!!

悱恻扔了1個地雷

書楓扔了1個地雷

橄榄初心扔了1個地雷

‘’╰+換悸メo扔了1個地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