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位年齡不大的小太監打着宮燈在前邊引路,趙筠和隋意結伴去往東側的宮門。

“蔡忠最近不曉得犯了什麽事,被他爹禁足了。林語棠這小子竟然也突然不舒服,還好有你陪着我。”

趙筠邊走邊抱怨,隋意因着自己不可言說的心思,卻是巴不得今晚只有他們兩個人。

到了宮門,小太監亮了腰牌,又将手裏的披風給趙筠批上,他從身後将長長的披風掩在太子身上,隋意自然地接過束帶,幫趙筠系好。

趙筠低頭瞧着他打活結,修長的手指不緊不慢地輕輕動作,像在系一件珍貴的禮物。若是他此時擡頭,就能看見那雙眼裏盛着的是柔情蜜意。

趙筠今日穿着太子典儀服飾,宮宴結束也來不及換,只好用披風遮住裏面精美繁複的衣裳。他們出了宮門就往最熱鬧的順京大街走去。

景朝中秋有樹燈的習俗,家家戶戶制作造型各異的燈籠懸挂在窗邊檐下,一時千燈齊放,亮如白晝。順京大街上一派熱鬧非凡,賣燈籠的,擺小吃的,變雜耍的。人人臉上都挂着笑顏,小童騎在自己父親肩上,夫人挽着自己的夫君。趙筠和隋意也順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慢慢逛着。

順京大街最寬闊的街口擺上了燈謎會,燈謎會上挂着長長幾排不同造型的小燈籠。來猜謎的客人可以選自己中意的一盞,翻開後面的字謎,若是猜對了就能不要錢地将燈籠拿走,若是猜不對就得将這個燈籠買下。

趙筠邊走邊看,這些燈籠有做得小巧精美墜着流蘇的,有做成老虎獅子的,還有做成船形和涼亭狀的,不一而足但都手藝精巧。他走了一圈最後停在了一盞兔子燈面前。隋意一看,那是一個兔兒爺造型的小燈籠。

舊年的習俗中秋是要拜兔兒爺的,因着有一年京城鬧瘟疫,時值中秋人們便向月亮祈願,嫦娥派了玉兔下凡袪災除病。變為人形的玉兔沒有衣服穿就在小廟裏借了神像的铠甲,玉兔走街串巷不辭勞苦地解救病人,最終消滅了京城的瘟疫。百姓感激玉兔尊稱其為兔兒爺,每年中秋祭拜并制作紙燈泥人。

眼前的這個兔兒爺燈籠,長着長長兩個兔耳朵,面上是圓眼睛三瓣嘴,蠟燭的火光從裏面透出來襯得臉頰紅紅十分可愛。兔兒爺領口畫着大紅铠甲,背上插着藍色傘蓋,俨然是一副唱戲的武将打扮。

因着早年的傳說裏玉兔時而變作女相時而化為男形,流傳到後來兔兒爺便不再是個尊稱,反而成了一句罵人的話,專門形容不男不女喜歡同性的人。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盞燈籠才一直無人問津。

趙筠取下兔子燈,伸手翻開了後面的小木牌,謎面是:

“明月隐高樹——打一字”

趙筠凝眉思索半晌,沒有猜出是什麽字,他轉頭看向隋意,隋意這才溫柔地出聲:

“是杳字”

Advertisement

趙筠恍然大悟,敲着手心說“是了!”他将木牌遞還給老板,拿着燈正想離去。

“公子公子,我這燈謎僅限一個人猜的,剛才這字謎您沒猜出來,別人說的不作數,還是得付錢。”

老板嘿嘿陪着笑,趙筠辯說:

“我們倆是一起的,又不是旁的人。”

那老板打定主意要收這錢,隋意掏出錢袋給了老板五文,他心情很好,因為剛剛趙筠說他們倆是一起的,他喜歡這種親密的關系劃分,是“他們”而不是什麽旁的人。

沿着順京大街而下,來到京杭運河口,不少人在河邊放蓮花燈許願。隋意也去橋下老人那裏買來兩盞小巧的花燈,将許願紙箋遞了一張給趙筠。

小小的蓮花燈閃着點點光芒順着河流緩緩漂走,彙入其他花燈之中,似一條斑斓的光帶流淌在京城的夜色裏。趙筠問隋意:

“你許了什麽願望?”

隋意卻又反問他:

“殿下許的什麽願?”

趙筠看着遠處的流水和明明滅滅的萬家燈火,開口說:

“我願四海升平。”

隋意看着他的側臉,笑着說:

“我願殿下心想事成。”

趙筠不大相信地瞧他一眼,正想說什麽,遠處的天邊炸開了一朵五彩的煙花。接着一簇簇火光竄天而上,在天幕盛放成缤紛的色彩。

“真美”

“你喜歡?”

“嗯”

趙筠由衷地贊嘆,他從不認為煙花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它帶着天生的宿命,為了一剎那的盛放而燃盡自己的全部,美麗又絕決,就像是一場獻祭,用生命所有的時光來交換一瞬笑顏。

點點煙花的星光落在趙筠眼眸,也許是今晚月色太美,也許是夜風帶着醉人的香氣,隋意看着那張朝思暮想的側臉,情不自禁地傾身吻了過去。

“殿下!殿下!不好啦!皇上突然倒地不醒了!!”

趙筠猛地一轉身,看見小夏子跌跌撞撞地帶着兩個侍衛跑來,小夏子急得一腦門汗想來是找了他許久。趙筠心系着父皇,匆匆別過就趕回宮,沒有注意到身後隋意的異常。

長長的河道裏,兩盞小花燈時而依偎在一起,時而被流水分離。

一盞中寫着“祈四海升平”,一盞寫着“遂吾愛之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