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确診
盛太夫人看到清河竟然坐在院子裏的石凳上,身上又穿的單薄,不由得有點不大高興,一個懷了孕的人不知道要好好地愛護自己的身子,真是不把肚子裏的孩子當成一回事。
盛太夫人不知道的是,清河還真不想把肚子裏的這個孩子當成一回事,她現在最想做的事是怎麽把這個孩子給弄掉,而不是生下來。
對現在的清河而言,想要弄掉肚子裏的孩子實在是有點艱辛了。
“你既然懷了身孕,還不好好的愛護自己,院子裏風大,你趕緊回屋裏去。”
清河怎會聽盛太夫人的話:“屋裏悶得慌,想出來逛逛。”
盛太夫人更是不滿,後想到懷孕的人不喜歡屋子裏的空氣也稀疏平常,也就沒在這小事上與清河做過多的糾結。
李大夫從外面進來,盛太夫人趕緊說:“來,給大長公主看看,到底是不是喜脈。”
之前發生段熙語的事,李大夫一世英名差點毀掉,要不是清河給了他辯解的機會,他現在怎麽可能還會呆在盛家,李大夫心裏對清河還是感激的。
他對清河彎腰行禮,随後坐在清河對面,伸手為她把脈,潔白的絲帕覆在她的手腕上,微風輕拂,吹起手帕的一腳,過了很久李大夫才把手從清河的手腕上拿開,起身後對兩步,彎腰躬身對兩人說:“恭喜大長公主,大長公主懷孕已經有三個多月。”
盛太夫人一聽這話,高興地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這時宮裏請來的太醫也已經到了定國公府,盛太夫人對他說:“鐘太醫你再給大長公主診一次。”
鐘太醫在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定國公府找他來診脈的緣故,之前段熙語發生的事并沒有傳出去,只隐約聽說段熙語肚子裏的孩子沒能保住,大長公主心善找了宮裏的王太醫去看,結果王太醫這樣的醫科聖手都沒能就回段夫人肚子裏的孩子,同時還得罪了定國公府。
回到太醫院後沒多久就被定國公找個理由弄到軍營裏面做行軍大夫去了,至于他現在的日子過的怎麽樣那是實在是不知道了。
有了王太醫這個前車之鑒,鐘太醫是不得不小心,他可不想放棄太醫院安逸的生活,去軍營那樣的地方做大夫。
他如李大夫一樣坐在清河對面,清河再次把手伸出來,鐘太醫伸出兩指輕輕放在清河手腕上細細診脈,他如李大夫一樣不敢掉以輕心,即便他很相信自己的醫術,也不敢随便說話。
盛太夫人又等了一會兒,鐘太醫的手指才從清河的手腕上拿開,拱手對清河說:“恭喜大長公主已有三個多月的身孕,胎兒和母體都很健康。”
兩個大夫都這麽說,盛太夫人不由得喜形于色,她吩咐身邊青芽:“大長公主懷孕是喜事,送兩位大夫回去吧,順便去給每個下人賞一個月的月錢。”
Advertisement
青芽領命退下,李大夫和鐘太醫跟着離開。
盛太夫人對清河也不再是板着臉,她坐在清河對面,對清河說:“既然你懷孕了,就要好好地照顧自己,你身邊的丫鬟年紀都小沒什麽經驗,王嬷嬷跟在我身邊多年,照顧孩子最有一套,我把她留下來照顧你,等幾個月後你給盛家生一個白白胖胖的孫子。”
她自顧自的把清河以後的生活規定好,一點要過問清河的意思都沒有,在她看來,清河沒生過孩子,不知道生孩子需要注意什麽,而且身邊也沒有年長的人照顧,她比較擔心她不知道一些禁忌。
一個銀雙在她身邊已經讓清河頗為厭煩,盛太夫人又要把身邊的王嬷嬷插過來,清河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她現在深受盛昭威脅,不能與她硬碰硬,必須要軟這點來。
誰說她身邊沒有年長的人照顧,雲太妃身邊伺候的何嬷嬷還有從小就伺候她的汪公公對婦人懷孕生産方面都頗為擅長,他們可是先帝特意給雲太妃的人。
她嫁到盛家是有目的的,何嬷嬷與汪公公兩人于清河來說就是兩個長輩,她在盛家做的事他們看見了肯定會勸她不要在做。為了能讓耳邊清淨,又不用因為不聽他們的話讓他們傷心,她在出嫁前将兩人都留在了大長公主府看家,不把兩人帶來。
畢竟他們年紀也大了,沒有必要再為她的事情操心,她也不想讓他們一大把年紀了還要擔心她。現在看來實在是有點失策,她身邊沒有合适的人照顧,盛太夫人一定會把身邊的王嬷嬷送過來,就算王嬷嬷過來是照顧自己的身孕,清河也不想要她在她身邊,光一個銀雙就已經足夠讓她厭煩了。
“本宮身邊有人照顧。”
盛太夫人規劃的好好地,被清河打斷,還不領情盛太夫人心裏不由有點不高興,直言說:“你身邊伺候的人的确多,可一個個都沒什麽經驗。”
“誰說本宮身邊的人沒有經驗。”
盛太夫人被她這個态度氣到,她指着站在清河身邊的丫鬟說:“這些個小丫鬟最大的年紀也不過十六七歲,有什麽經驗照顧你和肚子裏的孩子。懷了孕的人忌諱的事情多,萬一你犯了忌不小心傷着肚子裏的孩子怎麽辦。”
清河冷了眼睛,聲音不由得變冷:“本宮的事還不需要太夫人指手畫腳,本宮說身邊有人伺候就是有人伺候。”
“你……”清河肚子裏懷的可是盛家的子孫,就算再怎麽生氣,盛太夫人現在也只能壓抑心底怒火,深吸口氣後對清河說,“你年紀小,很多事都不知道。”
“本宮嫁到盛家之前,身邊有兩個老人,一個擅長照顧孕婦,一個擅長接生,太夫人盡管放心。”
清河話風忽的一轉,盛太夫人愣了愣,硬是沒能從清河忽然轉變的話風反應過來。
要說清河也是懶得與盛太夫人解釋她留在大長公主府的何嬷嬷和汪公公兩個人的,看盛太夫人被她氣得發抖的樣子,清河除了冷哼還是冷哼,不過盛昭從外面回來了,清河不好太過不給她面子,只得為她解釋一下。
她現在最需要表現的是安分,她要盛昭對她放下戒心,這樣她就可以做下一次的行動。
盛太夫人身邊的丫鬟眼尖,看到盛昭進來,對盛昭福禮:“國公爺。”
盛太夫人回頭,見盛昭這麽快就從外面回來,心裏明白清河腹中的孩子對他的重要性。想想也對,盛昭已經将近而立之年,膝下卻無一子。
她心裏自動理解,之前段熙語懷孕的時候盛昭臉上沒什麽高興的情緒是嫌煩段熙語為人,知道她将來生了孩子後肯定會仗着兒子恃寵而驕,盛昭這麽做是想壓制一下她嚣張氣焰。
清河雖然為大長公主,在盛家為人一直都很低調,上次段熙語的事完全是段熙語自找的,懷孕了不安分還四處惹事,想憑着肚子裏的孩子将大長公主壓下去簡直可笑。
也還好清河一碗堕胎藥将她肚子裏的假胎給打了下來,不然十個月後生出一個假胎,是真的要成為整個盛家的噩夢,要是這事傳出去對盛昭的仕途肯定會有影響。
盛昭只手遮天,要是家中妻室生出一個怪胎,世人肯定認為盛昭立身不正老天都在懲罰他,民衆的流言蜚語是最可怕的,盛昭到時肯定死疲于應付,不得不說清河在無意中幫了盛昭一把,使他免除了一場麻煩。
清河性子低調,在盛家基本上是個隐形人的存在,要是段熙語,誰也想不着一向高貴的大長公主會給人灌下堕胎藥,同時告訴了所有人清河不是好惹的。
經過那樁事定國公府的下人對清河的尊敬可是提升了一個檔次。
盛昭過來,清河一直坐在石凳上冷眼看他,盛昭坐在石凳上,盛太夫人歡喜對他說:“昭哥兒,你很快就會有孩子了,大長公主現今懷孕已經有三個多月。”
盛昭不急不緩問:“怎麽現在才知道。”
盛太夫人一頓,也察覺出其中不對勁,女子月事一月一次,成了親的人要是兩月沒來月事,或者月事超過時間沒來的話肯定會找大夫過來看看有沒有身孕。
清河懷孕三個多月一直都沒有找大夫過來看,連月事停了她不知道,難不成她身邊的人還不知道。
想到這裏,盛太夫人心中疑惑越來越大。
銀雙說:“大長公主近半年的月事一直都不準,故而一直沒有發現。”
“不是讓你每個月都給大長公主診脈的嗎。”
銀雙一頓,看了眼清河,清河唇角微微勾起:“本宮向來不喜歡看大夫,沒讓她診脈。”
盛太夫人不贊同清河的觀點說:“大長公主這話說的不對了,怎可因為不喜歡看大夫就不看大夫呢,這次要不是身邊的人發現,大長公主估計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懷孕的事情。”
清河心想,要是一直都不知道才好呢,她要是提前知道自己懷孕,肯定會找個機會讓盛昭弄掉她腹中的孩子。現在她懷孕的事情已經傳的到處都是,盛昭也知道她懷孕,她想讓盛昭無意中弄掉她腹中的孩子也不能。
真是可惜,不能看到盛昭親手殺死自己孩子時的表情。
清河光顧着想要保護盛昭,卻沒想到她腹中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此時此刻與她血脈相連,是這個世上與她最親近的人。皇家親情淡薄,清河見慣了母親為了地位對自己的孩子各種利用,現在一時半會兒是怎麽也無法對這個孩子産生什麽感情出來。
盛太夫人心裏又開始疑惑其他的事情,女子月事與生子息息相關,就算盛太夫人不知道宮裏的情況,有些事情還是知曉的,世家大族中的女兒從一出生開始就在調養身體,争取出嫁後能夠早些懷孕。
世上醫術最高的人全都在宮裏當太醫,宮裏調養的方子多的數不勝數,清河養在皇後膝下多年,皇後又是她的親姨媽,對清河一直都很好,甚至連她親生的鸾鳳都比不上清河在皇後跟前的地位,以皇後的為人肯定會從小就給清河調養。
鸾鳳公主出嫁沒多久就已經懷有身孕,不僅沒有懷孕還月事紊亂。清河嫁過來這麽久還沒有孕實在是令人費解。難不成皇後并沒有表面上對清河那麽好?盛太夫人心裏有了這麽一個疑惑。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