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咣當,咣當,咣當......嗚......

2014年的春節,很多在俄羅斯經商的華人都回國過年,我也不例外。在外打拼12年了,雖然隔個一、二年都要回國辦貨,但每次都沒在家過年。可今年特別想回家過年,除了想家之外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就是第一次帶着我未過門的俄羅斯女友安娜和她肚子裏的小寶寶回家結婚、過年。

安娜是個在莫斯科長大的傑木什卡(姑娘),從沒出過遠門,為了這次東方之行,她特意要求乘坐國際列車,說要好好領略一下沿途的風景。

我們乘坐莫斯科-烏蘭巴托-北京的K3國際列車,途經西伯利亞,過境蒙古,從二連浩特進入中國。過境的三個國家一路風景極佳,但各有各的特色,幾乎每天的景色都有不同。一路有山巒、白桦林、俄羅斯鄉村、貝加爾湖,大草原、蒙古包、牛羊馬群等等。尤其當安娜看到貝加爾湖那令人窒息的美時,興奮得象個孩子似的尖叫起來!

雖然一路欣賞着優美的景色,但畢竟這次旅途需要5天多的時間,我到無所謂,就算給辛苦一年的自己放個假休息休息。可對安娜就不一樣了,因為她是個從腰部以下高位截癱且懷有三個月身孕的孕婦。為了讓安娜不至于太累,一路休息的舒适點,我買的是高級包廂,包廂內一邊是上下鋪,另一邊是個沙發,車廂裏就那麽大點地方,根本無法活動,除了坐就是躺着。漫長的旅途中,在度過了最初的兩天興奮勁兒後,慢慢地安娜歸于沉寂。

晚上,安娜躺着在玩手機,我抱着她那雙冰涼的腿使勁搓着,盡管列車上暖氣燒的很熱,但她癱瘓的腿冬天總是暖和不過來,一直搓到她雙腿發熱,卻不知安娜啥時候已睡着了。

望着一副甜美睡意的安娜,而我卻睡不着,想起了在俄羅斯闖蕩的這12年,想起了與安娜相識、相戀的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

在這兒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叫姚志剛,浙江溫州人,今年35歲。高中畢業後當了5年兵,退伍回到溫州後,就投入到家鄉的經濟建設大潮中。浙江人精明、能幹、會做生意是出了名的。尤其進入21世紀之後,在我們溫州,有百萬家産的只能算貧農,千萬資産的算剛起步,如今家財上億的不在少數。

當我懷揣着幾千塊退伍費剛回來時,兩眼一抹黑,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麽!正好有個遠房表哥打算去俄羅斯做生意,問我能不能去給他幫忙?那時浙江人去俄羅斯做生意已是一股潮流,而且聽說都賺了大錢。我沒有什麽牽挂,父母身體尚好,上面還有一哥一姐,他們都已成家。哥經營着一家小皮鞋廠,他本想讓我去他那兒做事,但我不想沾他的光,也想出去闖一闖。

我對自己說:當機會來臨時不要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了。路,就在你腳下!就這樣,2002年,我跟着表哥來到了這塊被中國人稱為“老毛子”的國家---俄羅斯。

當我首次來到這個曾經開創了共産主義社會的國度,偶爾還能看到一些保存下來的列寧雕像,個別地方還挂有斯大林的畫像。做為共産主義的徒子徒孫,有時不由自主地我會在列寧雕像前停住腳步,以一個後輩共産黨員的身份默默憑吊這一代偉人。盡管現在的新俄羅斯人早已把他們忘記,甚至把他們描繪成暴君,但依然無損這些偉人在我這個中國人心中的光輝形象!

不過仔細想來,歷史真是開了個天大的玩笑!60多年前,蘇聯紅軍以解放者的身份進入中國東北,将受盡日寇蹂躏的中國人民拯救于水火之中,蘇聯人民給予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支援。60多年後,幾十萬中國商人進入俄羅斯,把中國商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這裏大大小小的城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此時的中國商人拯救了俄羅斯人民的民生,讓解體後處于貧困之中的俄羅斯人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中國的改革開放起步之日,正是前蘇聯陷入停滞最嚴重之時。蘇聯解體後,國內有眼光的商人們看準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從90年代初期北京的“倒爺”開始、東北的“二毛子”、安徽人、河南人、到後來我們浙江人、福建人等,每一個想及早富起來的中國人便前赴後繼地踏上了這塊異國的土地,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便留下了無數中國商人不知疲倦的身影......

但有多少中國人就有多少闖蕩異鄉的故事!有的人成功後衣錦還鄉;有的人失敗後夢斷他國;他們有賺錢後得意洋洋的光景,也有傾家蕩産後悲痛欲絕之時,但他們都告誡自己:千萬不要讓傷心的淚水流下來,因為“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