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東宮那邊的辦事效率極高,不過才隔一日,宮裏就有人來燕王府了。來燕王府的嬷嬷是太後身邊的人,見到阮嬌十分客氣,說是奉了太後老人家的命,讓她進宮的。
燕王就在宮裏沒回來,且燕王走前交代了她一些事情,所以,此刻阮嬌倒也不怕。宮裏有王爺,她心裏總是有底的。
阮嬌跟着嬷嬷入了宮,毫無意外的在太後宮裏瞧見了王爺。且不但燕王在,皇上和德妃也在。另外還有,東宮的太子和太子妃。
阮嬌低着頭走進去,安安靜靜跪下來,給大家請安。
太後心情似乎極好,忙喚她起。太子妃,更是屈尊降貴走到阮嬌身邊,親手扶起了她來。
“以後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客氣。”太子妃溫溫柔柔的,俨然一副已經拿她當親妹妹的架勢。
其實在阮嬌心裏,除了自家王爺外,她不信任任何人。所以,起身後,她本能目光朝自家王爺探過去,但見王爺沖她輕輕颔首後,她方心中稍稍松了口氣。
看來今兒這形勢,她不過是來走個過場的。
果然,就聽太後道:“難得太子妃喜歡你,想收你做妹妹。以後,你們二人便姐妹相稱吧。”随意和阮嬌說了一句後,太後便轉頭看向一旁皇上,笑着道:“既然如今這丫頭成了太子妃義妹,且崇兒又一心喜歡這丫頭,皇上不如趁此機會給他們二人賜婚吧。”
皇上心中知道太後打的什麽主意,她不過是一心在給東宮拉助力罷了。本來其實沒什麽的,太子身為儲君,等他百年之後,必然太子繼承大統。只不過,如今他身強體壯,再活個十年八年沒問題的,而這個時候,見諸王明争暗鬥,大有一副希望他這個父皇早死的架勢,他心中就不那麽好受了。
“此事不急。”皇上沒一口答應太後,只說,“太子妃認了義妹,母後您也算娘家又多了個侄孫,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兒臣且先不打攪母後承歡膝下,兒臣先告退。”
太後也知道此事逼迫不得,所以,就點頭答應了。
皇上離開,德妃自然跟着離開。太後希望燕王留下,但皇上臨走前以有國事要和燕王商談為由,把燕王也帶走了。
本來有燕王在,阮嬌多少心裏有個靠慰,她不怕。但眼瞧着王爺要走,她立馬就眼神追随而去,一雙澄澈大眼睜得圓溜溜的,暗示意味十分明顯。
阮嬌其實挺黏他的,她想跟着他。
燕王看懂了阮嬌心中意思,他略有些遲疑,之後方才說:“你先随皇祖母和皇嫂說說話,本王去去就來。”
Advertisement
阮嬌心裏極為不情願,但這時候人多,她又不好不聽他的話,只能一臉失望的對他說是。
燕王臨走前多看了她幾眼,确信她是真的生氣了後,心中也十分不好過。跟随在皇上身邊,一時有些心不在焉。
皇上沒帶燕王去禦書房,父子二人去了禦花園。
“是太子找你說什麽了嗎?”坐下後,皇上直入正題。
燕王明白皇上的意思,且他如今既然選擇和東宮站在一個陣營,自然不會背地裏說太子半句不好。
“兒臣中毒生病,太子的确去兒臣府上探過病。不過,太子倒沒和兒臣說什麽,不過是說些關心兒臣身子的話。”
皇上輕哼一聲,冷冷望着人:“老七,你當真沒起過別的心思?”
燕王自然知道皇上口中的“別的心思”是什麽意思,他忙面露惶恐的站起身子來,抱手立在一旁表露自己的忠心:“兒臣身為臣子,定當孝忠父皇。至于別的心思,兒臣唯有的,就是希望可以和自己心愛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再無其它。”
“你倒是個癡情的種。”皇上說,“你身為皇子,其實本可以像老六一樣,做個事事皆不上心的閑王的。可你十四歲便自主請命出征,這近十年來,你的日子如何,為父心中清楚。原以為,你這麽拼命,也是個有野心的,可如今你卻為了一個女人放棄所有……老七,你當真心甘情願?”
對此,燕王态度極為認真嚴肅:“兒臣為國為民拼死沙場,這是身為臣子的本分,自始至終,兒臣并無半分非分之想。”頓了一頓,燕王如實誠懇相告,“不瞞父皇,兒臣當初選擇披甲上戰場,除了有一腔熱血外,其實也是為了母妃,兒臣想着,若是兒臣有了本事,想來母妃也能母憑子貴一些。如今母妃得父皇恩寵,貴為四妃之一,榮華富貴盡有,兒臣已是盡了孝心。”
“兒臣不欲娶名門貴女,只願守着一個心中所愛。”
“罷了罷了,既然你心意已決,朕也就知道了。”皇上說,“你這麽癡心一片,朕定然會成全于你。你放心,賜婚的聖旨,會到你的府上。”
燕王高興,忙謝恩:“多謝父皇恩典。”
“去吧,去壽康宮吧。別以為朕沒看到,方才離開的時候,你可是萬分不舍,好像那壽康宮裏有洪水猛獸一般。”
燕王難得心情極佳,笑起來:“兒臣不敢。”
但話雖這麽說,等皇上走後,燕王還是着急往壽康宮去了。
太後之前之所以不喜歡阮嬌,不過是恨屋及烏,她老人家覺得燕王之所以不答應太孫娶阮氏為側妃,是在故意和東宮對着幹。可如今,燕王允許他心頭好和太子妃義結金蘭,站東宮的意思是再明顯不過的,她自然不會再不喜燕王和阮氏。
所以,燕王再去壽康宮的時候,就見太後十分高興的拉着阮氏手說話。真就和個慈愛和善的老奶奶一樣,燕王心中不屑。但面上,卻還是十分恭敬的。
“嬌兒可有鬧得皇祖母不高興?”燕王踏足殿內,先是笑着斥問阮嬌一句,而後,才朝太後抱手請安說,“阮氏年幼不懂事,若有得罪皇祖母的地方,還望皇祖母不與她計較。”
太後說:“你這可就是胡說了,阮氏再溫柔小意不過了,怎麽會得罪哀家?若不是怕你舍不得,哀家真想多留她在身邊幾日呢。”
燕王忙說:“皇祖母這倒是說對了,孫兒可真是舍不得。還請祖母可憐可憐孫兒,就讓阮氏跟着孫兒回去吧。”
太後笑聲和藹,也不為難,只說:“既然你這樣說,哀家定不會為難。也好,反正日後來日方長,哀家也不急着這一時,今兒你們便回去吧。”
“孫兒多謝皇祖母厚愛。”
阮嬌見狀,也忙起身道謝:“多謝太後娘娘。”
皇上賜婚的聖旨很快就下來了,這道聖旨下來,幾乎是小半個西京都沸騰起來。聖旨一下來,阮嬌和太子妃義結金蘭的事自然也瞞不住,所以,此刻,魏王吳王自然都心中了然,燕王這是等于表明立場,徹底站到了東宮那一邊。
自此之後,魏王吳王再沒踏足燕王府半步,倒是太子夫婦,出入燕王府更為頻繁。
這日太子一人來了燕王府,太子妃沒來。見到燕王,太子為難了一瞬,才說:“青娘托孤給阮姑娘帶話,說是想和她一敘。”
燕王聞聲倒沒什麽反應,只繼續給太子斟茶。斟完茶後,燕王這才說:“皇兄當真是很喜歡這位青娘,只是,何不納入東宮去?”
太子道:“有些人,注定只能成為紅顏知己。孤對青娘的感情,其實說起來有些奇怪。說喜歡,倒也談不上,說不喜歡,卻是十分賞識她。她這樣的女子,出生風塵,卻能滿腹才情聰慧過人,又不貪圖富貴才名,實在難得一見。”
“看來皇兄對這個青娘評價頗高啊。”燕王笑笑,倒也沒什麽不答應的。
其實哪怕今兒太子不說,他或許過幾日也是要帶阮氏過去的。倒不是他多喜歡這個青娘,是阮氏對其念念不忘。
如此,燕王也算是應了下來。
撿了個二人都空閑的日子,一道去了青娘住處。青娘見到阮嬌,十分歡喜,她讓花姑陪着阮嬌先說話,她則抱了琴去陪太子和燕王了。
阮嬌初次見到花姑的時候,就覺得她似曾相識。只是,那時候花姑對她并非多親近。
但這回再見,花姑的熱情,着實讓阮嬌有些意外。花姑似是有些趕時間般,請了阮嬌去後院偏房後,立即就關切問:“你當真要嫁燕王為妃?”
阮嬌覺得她此刻神色有些奇怪,慢半拍的點頭:“是啊。王爺待我很好,願給我正妻名分,我當然願意。”但其實她心裏想的是,她和花姑不熟,加上這回,攏共不過才見三回,怎麽花姑對她嫁不嫁燕王這麽關心。
花姑說:“嬌兒,你不能嫁燕王。”
“為什麽?”阮嬌就更不明白了。
“因為你早有婚約在身,而且,而且你若嫁了西晉的燕王殿下,你是不會幸福的。”花姑哭了。
阮嬌心中一驚,那雙霧蒙蒙的眼睛瞪着花姑看了許久,才顫抖着聲音問:“你……你是誰?為何我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就覺得十分親切。”
“我是你娘。”說罷,花姑伸手朝耳後根摸去,撕了層皮下來,露出了本來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