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喪事

到了姜桃家,大家夥七手八腳的把老太太擡進屋。姜強早急得團團轉,金雞獨立的站在堂屋裏,瞧見餘氏人事不省的模樣,整個人都急了。

周圍人把姜貴搓牌的事說了一通,姜強眼圈都紅了,氣得渾身發抖。他從小腦子便不如姜貴聰明,都說爺奶疼長孫,父母愛幼子,所以爹娘自然偏疼姜貴一些。現如今他幹出了這等荒唐事,姜強都覺着自己沒臉了。

“老太太估摸着是一口痰沒上來,厥過去了,沒什麽大事。”胖嬸道,“強子媳婦,你拿些藥酒給老太太揉揉心口,散了淤就好了。”

張氏點了點頭,托了相熟的小媳婦借二兩藥酒,出了這等事,饒是沒眼力見的也知道不該擠着看熱鬧了,三三兩兩的散了。

人走了老遠,馬三嬸子卻坐在姜桃家竹椅上,翹着腳看這看那。姜桃沒聲好氣的問:“嬸子,天色晚了,您還不回去準備夕食吶?”

馬三嬸子瞅了一眼堂屋裏的肥美的老母雞,眼裏帶着恨:“咋的,我瞧瞧我自家老母雞也不行了?這都個把月了,也沒見你們殺了給強子補身子,我瞅着他的腿腳長得可好了,想來也不需要咱們這只**。”

姜桃笑了一聲,叉起來腰,又下意識覺着這樣子太村婦了些,便又放了下來,張口道:“雞現在歸了咱們,我家是要吃還是要養跟您有什麽關系?有這功夫鹹吃蘿蔔淡操心的,嬸子,不如多顧着家裏和地裏吧。”

馬三嬸子一急:“好個尖嘴的丫頭,我說不過你。”

“但是——”馬三嬸子眯着眼,“你就等着吧,看你家裏能撐到什麽時候,我家的雞就當是打發叫花子了。這麽多張嘴,再大的家業都得給吃垮了去。”

“別說嬸子沒提醒你,早些時候把你家老太婆送福壽山,一把老骨頭了,除了多一張嘴還能給你家做什麽事?”

姜桃抱着胳膊道:“不勞您費心,奶只要有一年的活頭,咱們家就奉養一年,她老人家一定長命百歲,身體康健。到時候定請您喝百歲酒!”

說着将她推了出去,啪的一聲關了門,落了鎖,不顧馬三嬸子在門口罵罵咧咧。

餘氏早醒了,閉着眼将那話聽了個囫囵。她強撐着支起身,張氏忙去扶,姜強忙道:“娘,您躺着別起身,阿貴那事有我,您別操心。”

餘氏嘆了一口氣:“馬三媳婦說得沒錯,你們把我送福壽山去吧。我活到這個年頭也夠了。”

張氏含淚道:“娘,您別說了……”

“我這把老骨頭還有什麽用?屋子沒了,貴兒也不經事了,你家孩子也多,白養着我這張嘴吃幹飯有什麽用呢?”餘氏絮叨着,“我只盼着你到時候出幾個錢給我買張草席,去你爹墳邊掘個土洞洞,把我埋了就是。”

Advertisement

姜強掉了淚,嘴裏喊着娘,兩夫婦撲在床前哭得凄楚,大虎小虎不知出了什麽事,挨餘氏邊上瞅瞅這個又瞧瞧那個。

姜桃看了一眼,于心不忍,悄悄進了自個屋,把自己存的錢從牆縫裏一個個掏出來,十個銅板,實在是太窮了,也太苦了。

她攥緊了錢,轉身跨進姜強屋,撲通一下跪下道:“奶,我剛跟馬三嬸子說的話一句不假,我說要讓您過上百歲壽辰,就一定能做到,您只管放寬心在家住着,爹娘也想好生侍奉您。小叔的事,您就當沒生過這兒子了,往後就只有咱們。”

縱使艱難困苦,咱們相依為命。

姜強、張氏俱是跪下,拍胸脯指天發誓,無論如何,家裏有一口幹的,絕不叫餘氏喝稀的。

餘氏捂着臉哭了半晌,昏昏沉沉睡了過去。

昨日裏姜桃說的一通話許是讓餘氏解開了一些心結。早間,張氏端的飯食倒也吃了小半,只是身子仍然不好,歪在床上悄悄抹着淚。

姜桃跟張氏一合計,反正給餘氏養老的事已經是鐵板釘釘了,就是張氏心裏還有些不情願,但姜強是說一不二的。在日後發生的許多事裏,張氏都無比慶幸自己今日做的這個決定,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餘氏就是那大寶貝!

她們去餘氏屋裏把輕些的東西,例如被褥、鍋碗瓢盆什麽的搬了過來,冬日裏不好挖泥,便将姜桃和大虎小虎的床拼湊在一起,改了個大通鋪,餘氏往後就睡中間,挨着姜桃。

至于姜桃小嬸子帶着兩個娃也回了娘家,屋子早就落了鎖,估摸着不會輕易罷休。餘氏家當還算不少,本就狹窄的兩間茅屋放了餘氏的東西,就滿滿當當的,幾乎無法下腳。

姜桃将大家具,幾把椅子和一張八仙桌都放到了竈房邊上,壘得整整齊齊。又把屋子裏的東西都歸置了一番。

一些實在是用不着爛木頭壞東西都扔進火堆裏燒了,要麽就丢了,這對于一向勤儉的張氏來說簡直是要了她的命。

姜桃是好說歹說這才說服了張氏,農家雖然不富裕,但是并不代表髒、邋遢,簡樸也有簡樸的過法,屋子得打掃得幹幹淨淨,桌椅得擺放得整整齊齊,要用的東西永遠放在伸手就能夠得着的地方,暫且用不到的東西都收了起來。

如此收拾了整整三天,姜桃家簡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姜強的屋子一半是用來待客、一半是用來睡覺的,所以擺放的東西不多。

木桌木椅擺放在進門處,床鋪拾掇得幹幹淨淨,張氏唯一一口木衣箱放在床頭,農具是金貴物品,都放在牆角。

至于姜桃屋裏,餘氏大部分家具都放在了姜桃屋裏,饒是如此,也碼放得規規矩矩,該是睡覺的地方就是睡覺的地方。

餘氏這些天瞧在眼裏,她明白這整齊幹淨有朝氣的屋子是給她看的,她慢慢的也就不去想姜貴那檔子破事了。平日裏飯多吃了兩口,大虎小虎鬧騰着,臉上也有了一絲生氣。

過了年初八,這個年就算是過得差不多了。餘氏也下了地,默默幫着張氏做些家務活。

也許家裏多添了一口人的緣故,屋裏囤積的蘿蔔消耗得越來越快,而距離萬物複蘇的時節還有足足一個多月。

而在此時,裏正的老父在年節裏去了,村頭響起了哀傷的唢吶聲,沒多久,裏正的家人過來借碗和桌椅板凳。一般人家裏備的碗筷本就不多,紅白喜事都是家家戶戶借的,碗底刻字,桌椅下做标記,事了才一一還回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