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鄂州(2)
第2章 鄂州(2)
呂祉在宴會之上對此行來意微做點題,又嘎然而止,直到鄂司重要将領幕僚在原知州衙門舉行正式會議,呂侍郎才以嚴肅的語調徐徐道來。
“現在的時令已是六月,盛夏将逝,虜人向來喜歡在秋冬之際南下牧馬,張相公在下官來之前特意吩咐,緣邊駐軍務必先圖自守,以致敵師,之後若有餘力,方可乘機擊之。張相公真是計出萬全,卻不知岳宣撫有何看法?"呂祉說到此處,以熱烈的目光注視着岳飛。
這是張相公的親信在用委婉的語言通知岳飛計劃有變,以前議定的大概做不得數了。岳飛也唯有以手加額贊頌道︰”張都督深謀遠慮。”讓他難以理解的是,呂祉又何必用滿懷希望地語氣詢問他的意見。然則作為一個視天下事如家事的大将,他直視着呂祉,依舊毫不避諱地回答,“我還記得二月都督行府會議曾經做出論定,由韓相公出承楚攻淮陽軍,下官進屯襄陽趨中原。”這個回答或許會忤逆呂祉,他用微笑表達自己的真誠,“當時,韓相公雖然是宿将,但是挫于敵人的兵鋒,頓兵于淮陽城下,不得不退回駐地。聽說這次韓相公又向朝廷求得了楊殿前的軍馬,希望共同出兵加以配合,楊殿前的大軍已經抵達淮上。某亦願唯韓相公是瞻,兩路出擊,攻打僞齊。”
岳飛沒有問當初的議論如今是否還作數,卻将韓世忠推到前臺,這回答大出呂祉意料,他驚奇地睜大雙眼,繼而撫掌︰“宣撫相公倒是對朝中之事知道的甚是清楚,你的進奏官果然稱職。不妨實話說與宣相,我來鄂州的路上,倒也曾去淮上略作停留,知道了一些事情有意思的事情。韓相公并不能節制楊殿前,何況他們也接到了防秋的命令,這兩位會怎麽做也不用下官多嘴了。”
大家心裏都有譜,楊殿帥是斷不會違背都督行府指示的,而韓世忠既然不能得到殿前司的支援,也絕不會再做徒勞無功的事情。于是張憲回了句︰“張都督英明,韓相公英明,楊殿帥更英明。”
呂祉沒有随着說笑,正色道︰“不知岳相公打算怎麽辦?”
岳飛也正色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某已經派薛參謀與王太尉赴襄陽先行準備出兵事宜。北伐大計因為某的私事(指目疾與母喪)已經耽擱太久,絕不能再辜負張都督的期望。”即使面臨與韓世忠數月前相同的孤軍奮戰之困境,岳飛還是決定全力一搏,“讓中原隔于王化,便是我等做大将的罪愆。”
“好,說得好。”呂祉毫不隐藏自己的感情,大聲贊嘆道︰“下官走過這幾百裏來到鄂渚,就只為了聽宣相這句話。我所以一再詢問相公的看法,甚至将淮東的實情和盤托出,也是想知道,宣相的心志是否因為某的到來有所改變。看來我是多慮了。”
這突然得表态讓岳飛不知所措︰“蒙聖上恩準,有呂侍郎親自臨視我軍,更有霍員外專一應付錢糧,某唯有日夕惕勵以思報效,又怎麽會改變心志?”
“相公你不懂的.”呂祉勉強按捺下雀躍心态,“我常告誡自己,人總不能奢望自己得不到手的事物,正所謂命有定數。可是現在我知道了,定數也能改變的。邊事甚難,我希望自己能夠幫助……改變命數。”
現在,岳飛終于相信,眼前之人給自己寫過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而呂祉吞掉的幫助對象,他也一廂情願地以為是大宋,于是贊道︰“天佑大宋。”
宣撫司衙門随即響起整齊的天佑大宋的聲音。
呂祉沒有言語,而是待諸人安靜後,笑道︰“明天我要去校場,領略鄂州一軍的風采,宣相可否允準?”提到校場時,他的神情有着久別重逢般的喜悅。這種感情發生在岳飛身上再恰當不過,而一個文人竟然也會眷戀軍營,自然加深了鄂州諸人對他的好感。
---------------------------------------------
校閱之前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插曲,向來儒雅的呂侍郎執意要以軍人的姿态,披堅執銳于行營後護軍的将士面前。這一大宋文武分途以來罕見之事,受到了自岳飛以下全體僚佐的一致反對。
“臣子一體,原本不應區分文武的行跡。”呂祉的語調分外輕松,像是在談論景色宜人明天該去何處游玩,“何況鄂州是某舊游之地,當初我就在這裏率領一只銳卒,馳突南北,威名遠振。還請宣相一定不要拒絕某這一點懷舊的心思。”(注,馳突南北是穿越前的經歷,而臣子一體是岳飛曾經說過的話,雖然在這個位面還沒有說。屬于穿越者的幽默,沒人看得懂好傷心。)
“現下天氣酷熱,閱軍就算簡化一些枝節,總還要半個時辰,鄂渚又是出名的火爐,呂公是國之重臣,要保全自己的身體。”岳飛不好意思直說怕呂祉吃不消辛苦,昏倒替鄂州一軍找麻煩,只好勸他為國保重。
“宣相難道不是國之重臣?這樣的天氣尤其要防備濕毒侵襲,免得加重病痛。”這是在呼應岳飛昨日提到的目疾。
“畢竟文武有別。”黃縱道,這兩日來他對呂祉的印象從頗為看不起已經升格到極佳,但還是無法認同他的固執,“宣相于情于理都要做三軍之表率,呂侍郎則只需袖手便好。”
“這話,”呂祉笑着把住黃縱的臂膀,“記得勸宣撫相公,不要在我耳邊聒噪。你們這些家夥若再不帶我去甲庫中挑選,某便讓霍員外把你們的軍饷盡皆漂沒了。”(注,穿越者無人懂的幽默2,确實薛弼用這話勸過岳飛。)
黃縱不知道漂沒的具體意思,但從呂祉揶揄的笑容中,确信這絕非佳話。
鄂州軍兵對于年輕的統帥以及和統帥并辔而行的青年儒将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能夠欣賞到兩人春秋鼎盛的風姿,即使曝曬于烈日之下,軍人的榮譽感也讓這艱苦分外甜美。
呂祉的騎甲也被曬的發燙,襯在盔甲內的麻衣已經濕透。他興致勃勃地觀賞着整齊的軍容,評論道︰“後護軍果然威武,當得起國之幹城四字。不過馬軍還是少了,甚為可惜。想當初……”呂祉沒有說下去,當初是什麽樣子。
岳飛已經把所有騎兵集中到一處,當初富平之時,騎兵倒是比較充裕,他以為呂祉是因為牽涉到主官張浚而住嘴,所以沒有再問。“馬軍迅捷,利于平曠之地,而步軍利于險阻。現在後護軍的馬匹都是通過川陝向番部買賣得來,若是攻略中原,确實稍感不敷使用。不過也不是沒有克服的辦法。荊襄地勢,差可養馬。或者……”
“或者将這些騎兵集中起來運用,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散落在各軍之中,厮殺疆場之時,或可做出奇之舉。”
“我們想到一處去了!”□□的戰馬感受到主人的欣喜,自覺加快了步伐。文人而知兵已經難得,如此貼心更是絕無僅有。
呂祉忽然蹙眉道︰“可惜沒有那個利器。”
“什麽?”
“火炮呀,對于缺乏馬匹的部隊,簡直是攻城野戰的利器,可為步陣之絕佳補充。”
岳飛呆了片刻,“抛石機太過沉重,攻城固然是利器,野戰實在無用。”
呂祉笑着搖了搖頭,“适才說得乃是用火藥發射的炮。不過宣相不清楚也是應該的,這是海天另一方西夷的長技,我也是聽老航海無意中說起的,現下也不可能得到這種東西,多想也是無益。”
雖然呂祉做了解釋,岳飛還是覺得今天的他有些神秘。老水手的志異之言可以不用理會,不過像這樣毫無芥蒂地分享秘密應該是兩人關系進展的标志,他覺得可以讨論更加深入的問題了。“呂公,前些日子那封信,所說的大計是指……?”
“既然是大計,”呂祉的表情忽然嚴肅起來,“就請宣相一定信任我。到了該揭示謎底的時候,下官自然會給宣相一個交代。”
岳飛沉默着打量呂祉,判斷他言語之間的誠意。
“宣相不必疑惑,”呂祉以堅定的目光回應岳飛地審視︰“原諒下官尚有些許苦衷不便直言,但我的心意日月可鑒。”
作者有話要說︰
穿越者特質5︰熟悉官場,深思熟慮。
穿越者改變的史實1,将霍蠡總領岳飛一軍錢糧的時間提前到岳飛第二次北伐之前,霍蠡原因岳飛軍北伐途中有士卒因糧饷轉運困難饑餓逃跑,才被派到鄂州。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