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Life Goes On(一)
2011年,冬春。
“離開喧嘩的城市
這闕歌襯托出色往事
琴聲天天呼喚我
邊唱邊走照哼 RE DO LA
雪白變得淡黃那是晚空月光
從簡單中看迷茫
……”
(陳奕迅,Life Goes On)
夏若安登上了去西南的火車,30個小時之後達到了西南某省的省會,在那裏她和郁澍以及學校的志願者分了手,他們分別要前往最南邊和最東面的希望小學,而她将再經過2個小時的長途汽車、2個小時的城鄉公交和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大山深處的學校。幸好學校的一位老師在山腳下接他們,不然她真的有點犯暈了。
到了學校才知道,來接他們的是學校的校長,卻也是唯一的老師,姓譚,大家都叫他譚校長。譚校長18年前大學畢業後回到這裏教書,和很多民辦教師一樣,為了孩子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堅守了下來。夏若安一行三人,他們到的時候天已入夜,住校的幾個孩子都已經睡下,譚校長領着她去宿舍,所謂的宿舍不過是與教室分開的一間土坯房而已,但窗戶看起來是新糊的,泥土地面也被細細地打掃過。譚校長秉着一支蠟燭,不好意思地說:“前兩天下雨,山上的電線杆倒了,這還沒修好呢,晚上就只好用蠟燭将就了,蠟燭也不多了,過了明天再不來電,就要去鎮上買了。”邊說着邊把蠟燭放下,然後領着兩個男生回自己屋裏去了,臨了還囑咐說,“今天也累了吧,早點睡,有事明天再說。”
夏若安躺在硬硬的板床上,望着黑漆漆的屋頂,外面沒有車水馬龍的聲音,沒有風的聲音,沒有動物的聲音,什麽聲音都沒有,安靜的讓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她努力豎起耳朵,她越努力聽越覺得安靜。近40個小時的颠簸是真的讓她累了。
“別吵,老師在睡覺呢。”
“讓我看看,讓我看看。”
“咯咯咯咯……”
夏若安是聽着孩子們的聲音才醒來的。譚校長笑呵呵地端着稀飯出來:“都起來了,來吃早飯吧。”他們不好意思地坐下來,卻又不好意思動筷子。“快吃吧,我和孩子們都吃過了,吃完我帶你們熟悉熟悉環境。”
學校建在半山腰的一塊平地上,周圍群山綿延,只有一條路可以進出學校,除了山上面的兩戶人家外,最近的離這裏也要步行30分鐘路程。學校裏一共有22個孩子,除了8個人住校以外,其餘的孩子每天要走1-2個小時山路才能到學校。學校只有兩個教室,1-3年級的孩子在一個教室,4-6年級的孩子在另一個教室,還有兩間宿舍和一個柴火房,柴火房外面有一口井,三年前學校通了自來水,水井也就荒廢了。學校前有一片空地,豎着一根鏽跡斑斑的旗杆,整個學校最耀眼的就是旗杆上飄揚的紅旗。
譚校長向孩子們介紹了新來的三位老師,孩子們的眼神充滿期待又顯得有些局促,他們略帶羞澀地接過鉛筆、寫字本、卷筆刀和花色的橡皮,卻掩飾不住心裏的喜悅。
“老師,我想要兩本寫字本,可以嗎?”一個黑黑的小男孩接過本子說,“我想給妹妹帶一本回去,教她寫字。”
“當然可以,再給你一支筆和一塊橡皮,也帶給你妹妹。”
“謝謝老師!”他開心地笑了。
每一個孩子都洋溢着笑容,沒有任何雜質、單純到透明的笑容,他們就是因為手中的文具而笑,一支新的鉛筆滿足了他們所有的期待,他們忘了衣衫單薄破舊,忘了教室透風,只記得這一刻的歡欣。
“小朋友,你不喜歡這個花色嘛?”夏若安問。
……
“你喜歡什麽呢?告訴老師。”
……
“這個好不好?”夏若安指了指手上的彩筆。
……
“老師,她是啞巴!”剛才那個小男孩說。
“黃豆,你不要亂說!”一個年紀稍大的女孩說,“老師,譚敏不喜歡說話。”
夏若安似乎明白了什麽,把彩筆放在了譚敏面前。
譚敏是譚校長的女兒,今年8歲。夏若安後來知道她不是啞巴,而是患有兒童自閉症,她媽媽走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說過話。
吃過午飯,譚校長下山了。他說,村上派人來通知,要過了這個周末才能通電,所以他要去鎮上買多點蠟燭,順道把孩子們的期末考卷和寒假作業本領來。他說以前去鎮上都要叫山上水根家幫忙看着孩子們,這下可好了,來了三位老師。下午,夏若安和兩個男生帶着孩子們上課、玩游戲,傍晚的時候還和住校的孩子們一起做飯,其實都是孩子們做的。她看着孩子們熟練地燒火、洗菜、切菜、煮飯,感慨萬千。他們最大的不過12歲,卻在做家務這件事情上成熟的像個大人。
譚校長回來的時候,孩子們都已經睡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