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揭竿而起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陽城派遣的兩位縣尉的監督下帶領着九百民夫剛過大澤鄉,時大雨瓢潑衆人在雨中前行已是倍加疲憊,又聞前方連夜暴雨山體滑落堵着了去路,兩位縣尉倍感焦急,帶着九百民夫躲入林中避雨,卻不知有一夥人已聚在篝火邊偷偷密謀起來。
陳勝尋了一會兒便找到了吳廣,兩人往深處一鑽,陳勝見四下無人抹了一把雨水道:“天賜良機,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吳廣言道:“我伍中多為楚人連日來接觸,彼只知楚國大将項燕而不知公子扶蘇,怕是不會跟從。”陳勝笑道:“意料之中,項燕乃楚國大将深得楚人愛戴,然百姓不知其生死可詐稱扶蘇與項燕之名起事。”吳廣點頭然後又想到還有其他屯長便道:“可未必都會擁護吾等,還有幾位屯長也頗具名望。”陳勝又是輕松一笑道:“哈,你且去請他們過來,山人自有妙計。”吳廣聞言自是去聯系各位,把他們都喊了過來,幾位屯長帶着疑惑相互看了一眼一位年紀稍大的黑漢子道:“不知陳屯長叫吾等前來可是有要事相商?”陳勝随地一指:“都坐下說話,自是有關衆人身家性命之事。”待衆人坐畢陳勝環顧四周神色凝重道:“不知諸位可看清事實,今日遇到山阻,通此路光九百人怕是要搬月餘之久,定會誤了到達漁陽之期,按秦律怕是吾等皆人頭不保也,今去亦領死走亦是身死,前後皆是,何不取大義乎?聞得始皇九月薨今二世胡亥當道,公子扶蘇仁德之輩遭趙高李斯之迫出逃未得神器,又聞楚國大将軍項燕亦遭難,何不已公子扶蘇和項将軍之名反秦,天下百姓得知必能與我等同仇敵忾,群起響應之。”
黑大漢道:“非是懼死,奈何手中無兵又無糧草,怕是不敵秦軍。”陳勝哈哈一笑:“長城秦軍已公子扶蘇為主,扶蘇公子被吾之好友所救尚在人間,定能修書一封通知秦軍不得抵抗,嶺南之軍擁兵自重,大事一起必會反之也無所懼,今夜将兩縣尉屠戮,率衆弟兄連夜攻打大澤鄉奪為據點取其兵甲糧草,大事一成又有何無兵無糧一說。”
大漢站起第一個道:“吾願同去。”随後各屯長紛紛起身也答應了下來,吳廣提醒道:“諸位慢走,此事我等知曉便可,不可外傳,怕出了纰漏。”衆人點頭答是都各自回去準備。
是夜,大雨未曾停歇,兩位縣尉從前方勘察地形回來也很煩惱,聚在一起商量是否要改道而行,算來算去也來不及趕到漁陽,正在懊惱間聽帳外有腳步聲便出來觀個究竟,未曾想兩人剛一出來便被五六個大漢制服于地,剛想漫罵不料陳勝吳廣兩人動作奇快無比抽出人兩腰間寶劍便是手起刀落,兩顆腦袋噗通一聲一同落地,在泥濘的山道上滾了幾圈終是不動,陳勝吳廣持劍将頭顱拎在手裏登高一呼道:“諸位,請聽吾等一言,山阻逾期乃是死罪,諸位已是将死之人,即是死者何不為國之大義,今我二人斬縣尉之首已表心跡,諸位可有從者?”
衆屯長紛紛出列招呼道:“吾等願為國之大義赴死。”八百餘人不知情況,見德高望重的屯長們敢殺人舉旗心中大呼洩憤,紛紛舉手響應。一老者出列大呼:“且慢!”陳勝與老者相識一眼,老者微微點頭然後說道:“老朽略懂占蔔之道,此番起勢可問鬼神。”當時的百姓還是很迷信的,對于老者之言紛紛點頭同意,此等大事自然要占蔔問吉兇。
陳勝道了一聲好,于是老頭拿過魚竿無勾釣魚,居然真被他釣上一條紅鯉,百姓大奇跪拜老者之人甚衆,老者扶須笑道:“垂釣蔔卦,乃效仿古之子牙,天有預示必在魚腹。”吳廣二話不說将長劍剖開魚肚果見一白絹,展開三赤字曰陳勝王。吳廣連忙舉起白卷大聲喊道:“陳勝王,大楚興!”八百與衆紛紛五體投地拜謝神明,以陳勝為王,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浩浩蕩蕩向大澤鄉進發,于淩晨攻入大澤鄉,斬殺衛士四十餘人,随後陳勝吳廣取其府中兵甲糧草武裝隊伍,第二日向蕲(qi)縣進發,途中大澤鄉百姓紛紛加入其中,在打下蕲縣後得糧草兵甲無數,還繳獲了戰車馬匹數百,此後一發而不可收拾,短短十數日攻下铚、酂、苦柘、谯各縣,兵至陳縣時已擁兵幾萬之衆,其中戰車六七百,騎兵過千,如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待得攻入陳縣,陳勝已握有一郡之地。
計劃出奇的順利,陳勝大喜,不費吹灰之力已掌一郡之地,于是乎他覺得他可以做的更好,只是名分差了些,招來吳廣諸将和衆位地方豪族道:“舉旗月餘,兵鋒無所當者,各地響應紛紛,然只知我乃百姓不曾教人心服,各位身居要職卻也名不正言不順,奈何?王侯将相寧有種乎?”吳廣早知其心意,出列道:“舉起之時,蔔卦得啓曰陳勝王,将軍您披甲按劍伐秦,欲滅秦立楚,論起功勞足可為王。”
“哎,楚國後人尚在且與吾并無幹系,豈能稱王。”陳勝也不是傻子,故意提出了這點。
豪族有人出列笑着建議道:“陳将軍伸張大義,起兵反秦,坐擁一郡之地自可稱王,不若便将國號定為張楚,則可與楚王後人撇清幹系。”
陳勝暗道等的就是這句話一拍大腿道:“此言甚合吾意,不,此言甚合寡人之意。”吳廣帶頭大呼:“拜見陳王!”陳勝大笑一揮手道:“快快平身,諸位有助國之功,不可不賞,今名正言順寡人便予以厚封,吳廣何在。”
“禀大王,臣在!”吳廣出列。
“汝随寡人征戰多時,功居首位,封汝讨秦大将軍總領大軍代寡人督率兵馬,予你半軍西進攻取荥陽,可敢一試?”
“臣,領命!”吳廣抱拳心下也是激動終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啊。
“武臣、張耳、陳馀何在?”
Advertisement
“大王,末将在。”三人異口同聲抱拳出列應答。
“封讨秦将軍武臣為主張陳為輔,命你三人攻趙國之地可敢一戰?”
“末将尊令!”三人又一起答道。
“鄧宗何在?”
“小将在。”
“命你攻取九江郡,可敢一去?”
“自為大王肝腦塗地。”
“好,也封你讨秦将軍,點兵去吧。”
“諾!”
“周文可在?”
“大王,小的在此。”
“封汝讨秦參将軍配合吳将軍西攻,沿途将要加起義之民衆編入汝麾下。”
“小将領命。”
“諸位豪族長輩德高望重,尊為三老,治下教化之事還要多多依仗。”
三位豪族家老起身行禮連稱應該,不敢辜負陳王托付。
大澤鄉起義月餘,消息席卷全秦各地紛紛效仿斬郡縣暴吏首級挂于城頭響應號召,六國舊部死灰複燃,前後三月不到打着複國旗號自立為王。天下分崩離析掌權者擁兵自重見秦朝大勢已去也是牆倒衆人推。
起義軍連戰連勝,攻入關中兵指函谷關,與鹹陽越來越近。趙高一早便得到消息,一二個小民何足懼哉,麻痹大意之下悔之晚矣,戰事消息如雪花般飛入宮中,搞得趙高焦頭爛額,明明剛嫁出女兒該開心的時候卻攤上如此大事。望着地圖趙高想着禁軍保皇宮可以,若出去迎擊怕是要被偷了老家,長城十萬兵甲不聽調令,南征軍居然稱始皇遺命死守南嶺,趙高覺得那完全是笑話,托辭而已,始皇哪來的遺命。看來讓他們北上救駕根本指望不上,如此算來這鹹陽城已無秦兵可用矣,趙高心裏大呼吾命休矣。望着朝下的那群窩囊廢們咆哮道:“如今兵臨城下該當如何是好,一個一個不說話,朝廷養你們何用?不如統統拉出去砍了,誰不想死的,給本相說句話。”
衆大臣撲倒大喊饒命,趙高見一武将仍立于朝堂便指着他問:“汝為何不求饒。”
那武将站的遠諸重臣聽聞回頭看去心道:“好一個出頭鳥。”
那武将哈哈一笑道:“滿朝文武皆懼死之輩,吾羞于為伍,為何求饒?”
趙高來了興趣問道:“嘔,莫非汝不懼死乎?”
那武将望了望地上的衆臣朗聲道:“為将者,至死地又有何懼哉,陳勝吳廣之流小民一二,便是拉起萬人亦是烏合之衆,只需丞相一令便可讨之。”
趙高大為開心急切道:“如今鹹陽已無兵甲可用,這位将軍有何良策能破之,速速道來,退得草莽必有厚封。”
此人叫章邯,聽的趙高所言點頭回道:“丞相可知骊山阿房刑徒衆多,許以自由之身必會響應,備已兵甲自成大軍豈能輸于一群流寇?”
趙高聽的興奮拍手大贊:“妙,妙,妙,刑徒兇惡必能敗敵,本丞相命汝領此一軍出關迎擊可下軍令狀乎?”
章邯抱拳道:“自敢一戰。”
“好,将軍臨危受命救國之難本相拜服,事成之後封為兵馬元帥,已彰功績。”
“謝丞相!”章邯面色如常不悲不喜領命退去。
趙高見衆臣仍跪地不作聲惱道:“都滾下去,一群沒用的廢物。”衆臣如蒙大赦紛紛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