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人,信又來了。”

坐于軟轎中閉目休憩的人聞聲睜開眼睛,接過轎窗邊仆人手中的信,盯着信封上“沈子墨親啓”幾個字良久,卻遲遲沒有啓封讀信。直至轎外一聲“林府到了”傳來,他才将信疊好放于袖中。

沈澈是在林府旁一不起眼處下的轎,還未走至正門,便聽見府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隔着很遠,便能望見林永身着紅衣,筆挺的站在門口迎客,林永也看見了沈澈,便不顧身旁其他官員的寒暄道賀,遠遠的迎着沈澈走了過去。

林永走至沈澈身旁,示意下人們接過賀禮,手卻不由自主的拉過沈澈的外袖,委屈也藏不住,說:“子墨,你來了。”沈澈看着他,笑着說:“我來給你道賀。”林永瞪了他一眼,本想厲聲罵他幾句,聲音卻怎麽也苛厲不起來,依舊是一副委屈的語調:“信你看了嗎?”沈澈把外袖從他手中抽出,說了一聲“沒有”,便自顧自的向前走去。

林永愣愣站在原地,一下子眼睛泛了紅,雖然比起其他武将,林永的身形算是單薄一些,但畢竟常年征戰在外,也是殺敵無數,下人們誰曾見過自家主子這般嬌氣的模樣?吓得斂去了笑容,也站在原地不敢動彈。

林永轉身跟上沈澈,紅着一雙眼睛拉着他在耳邊厲聲地說:“沈子墨,你可知道我的心意?你上谏皇上将郡主許配于我,但你明知我對郡主無情義,你……”,“我知道你的心意,你的心意就是一心待郡主好。天賜良緣,聖上欽點,以後定會成為一段佳話。”沈澈說完便繼續向前走,林永也知自己說錯了話,便禁了聲,只能望着沈澈的背影發愣出神。

林府中前來道賀的官員們都看見沈澈走進了大門,開始與他打招呼的卻寥寥無幾。當初,不少人和這位長相不凡的狀元郎套近乎,誰知對方竟冷着臉絲毫未回應過。再加上沈澈經常逆着龍鱗與皇上對着幹,頗不受皇上待見,朝中所有人均知他出身于從商世家,鄙夷之上又暗中說他性子裏盈滿着商人的刻薄。想要彈劾他,他處理的事務讓人挑不出半點瑕疵。拉攏不成,彈劾也不成,于是官員們便冷臉待他,像是要把他完全孤立起來。但如今情形已大不相同,誰人都知這驸馬林永與沈澈關系非同一般——林永當初是由沈澈舉薦才入朝為官的,每當有人在林永面前質疑沈澈的德行時,林永便一臉誠懇的反駁說:“我與沈大人一同長大,沈大人的為人我再清楚不過。”不管怎樣,任誰都會喜歡爽朗俊雅的林永,讨厭冷淡陰鹜的沈澈,但往後要是有求于林永,肯定不能與沈澈交惡,但又不想腆着臉去巴結他,一時間,院裏的達官顯貴們臉色均變了三分。

沈澈進入林府後便在一不起眼的地方坐着,喝着下人斟的酒,眸子雖被紅色映着,但始終是清冷的。馬上入夜,空氣裏透着陰冷,林永命人在沈澈身旁加了火盆,門外突然一聲“皇上駕到”,沈澈便拍了拍手上沾着的花生紅屑,與所有人一起跪拜在門口至正堂的道路兩側。

皇帝劉瑞明踏進林府,眉眼帶笑,修長的手臂帶動着明晃晃的龍袍寬袖一揮,說:“衆愛卿平身,今日是林愛卿與婉芸的大喜之日,大可不必講究這些虛禮。”

所有人都站起來,又笑意盈盈的向着皇上道賀。

劉瑞明看了一眼林永,順着林永的目光望去,果不其然,沈澈正坐在那裏心無旁骛的剝着花生吃。劉瑞明輕笑了聲,身旁耳尖的太監立即說道:“皇上,外面陰涼,不如進屋歇着吧。”劉瑞明點點頭,掃了一眼沈澈,便向正堂走去。那太監走至林永身旁,輕聲說:“驸馬爺,吉時快到了,您該去準備了。”林永說了聲“多謝徐公公提醒”便走開了。

吉時将至,沈澈随着人們走入正堂入席。剛坐下,便聽見辛澤海說:“真是遺憾,林大人的父母遠在江南,無法親赴長安受禮。”其他人應和着,不知誰說了一句“沈大人也是江南人吧。”接着便有人說:“林大人與郡主的金玉良緣,可是由沈大人做的媒呢。”

劉瑞明饒有興趣的聽着,看了一眼沈澈,那人始終是一副淡漠的表情,坐在一堆豔紅的綢緞旁邊,更是襯的膚若凝脂,一會兒怕是要把新娘的姿貌比下去。

想也荒唐,皇帝竟将最疼愛的妹妹嫁與随時可能會喪命沙場的一介武将。這沈澈也是膽大包天,當初林永還在戰場,沈澈便在朝堂上向劉瑞明上書言說此事,劉瑞明聽後臉色頓變陰沉,盯着沈澈一言不發。所有人都替沈澈捏了把汗,誰知劉瑞明沉吟半晌,竟然點頭答應,朝堂一片嘩然,卻被沈澈一句“聖上英明,賊人所傳‘重文輕武’以擾我軍心之蜚語不攻自破。聖上對武将之愛惜日月可鑒。”堵得所有人說不得半句不是來。

當然,林永殺敵歸來,被一道賜婚谕旨驚得半晌跪在地上說不出話來都是後話。

吉時已到,繁瑣的禮節儀式進行的還算順利,唯一讓劉瑞明心裏惱火的便是林永時時刻刻都流連于沈澈身邊的目光。

Advertisement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一次發文,諸位多多包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