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開學┃儀式

大魏皇子公主進學的地方叫資善堂, 離紫宸殿不遠, 元清帝剛進學時就是在資善堂, 不過只念了一年,他就從太子升職到了皇帝,改到紫宸殿學習了。

資善堂則留給了安王和長樂公主使用, 安王去年年底就已經畢業,只剩下長樂公主和她的兩個伴讀還會去,不過長樂公主是女子, 又年紀漸大, 男師傅們在安王畢業後就不再教了,只剩下女師傅, 專門教授長樂公主。

當然,現在教授的對象又多了皇後幾人, 在皇後的組織下,幾位穿越女還真開始學習起了琴棋書畫, 宋傑閑來無事也報了名,他如今屬于兩頭跑,穿越女這邊有需要他就是穿越女, 穿越男這邊有需要他就是穿越男, 沒少被夏婵吐槽。

因大魏後妃多從民間選拔,妃嫔入宮後才開始讀書識字屬于正常現象,不足為奇。

肅王游說衆宗親時元清帝也沒有閑着,着人将資善堂修繕了一番,當然具體修繕方案由穿越者們定制, 畢竟将來授課的是他們。

學堂修繕完成後,元清帝特意去參觀了一回,很是滿意。

于是很快定下日子,招這些未來的學生入宮。

對于皇帝要讓宗室送子女入宮統一進學這件事,宗室們第一反應:這是又要鬧什麽幺蛾子?

沒辦法,大魏皇室宗親不好做,不敢出頭不敢冒尖,生怕上面坐着的對他們有什麽意見,鬧得日子更不好過。

等肅王拜訪了兩個還活着的叔叔後,宗室才開始漸漸信了,皇帝這一回是真想要拉宗室一把了。

說起來,元清帝這樣做,很有挑戰祖制的嫌疑,若放在民間宗族中,改變祖規,是要全族讨論,由族老們再三商議才能決定的,但誰讓元清帝是皇帝,自然是他說了算,當然,如果元清帝要做的太過,宗室還是會出來抗議的。

大魏至今唯二沒有被宗室上書過的皇帝也就神宗和元清帝了,前者是因為活得太久,等他開始荒唐的時候,上頭長輩都沒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兒孫,誰敢說他。

元清帝則是因為年輕,也沒做什麽錯事,宗室自然犯不着找皇帝不自在。

不過這一回,宗室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無他,這件事對他們有益無害,甚至是有大益。

否則三位大長公主也不會非要将自家兒孫塞進來了,而不在限定年紀範圍內的則紛紛扼腕,年紀不到的還好些,有一就有二,他們等得起,過了的嘴上說着不在乎的酸話,心裏羨慕嫉妒。

最後選定的二十三個孩童,魏家宗室十八個,來自公主一脈的五個,其中四個來自三位大長公主家,最後那個是慶康大長公主用人情捎帶上來的。

Advertisement

這個被捎帶來的孩子叫崔昭,算起來跟皇室也有那麽一點關系。

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後便因難産而亡,留下一個女兒,因長得與神宗元後早逝的女兒有些像,被接進宮養了幾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

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後倒是過了一段好日子,但後來神宗十幾個兒子奪位,郡馬一家被牽連其中,外曾祖母因着郡主的身份逃過一劫,帶着女兒活了下來。

她的女兒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後憐惜郡主不幸,又将崔昭的外祖母時常接進宮。

彼時元後将失了母親的慶康大長公主養在身邊,崔昭的外祖母便時常帶着慶康大長公主玩耍,久而久之,慶康大長公主便待她比元後更親近。

後來朝中一片混亂,元後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慶康大長公主又還小,一時斷了聯系,等慶康大長公主出閣,崔昭的外祖母已經去世,只剩下一個十歲的女兒,即崔昭的母親。

但此時崔昭的母親已經随父親外放,等再回京時,只剩下襁褓裏的崔昭。

慶康大長公主念及幼時崔昭外祖母對她的悉心照顧,接受了崔昭母親的臨終托付,将崔昭養在了身邊。

所以這次入宮進學的事一出,慶康大長公主便将崔昭和女兒嘉善公主一起送了進來,兩人正好十歲。

和別的孩童不同,因着寄人籬下,崔昭比尋常孩子要早熟許多,雖然慶康大長公主待他極好,但畢竟不是親生。

這次能夠入宮進學,崔昭對慶康大長公主十分感激。

崔昭雖然對能入宮進學充滿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身份,以往在公主府時,他便謹記幼時的教訓,從不拔尖,如今進了宮,面對一衆皇子皇孫,他更不能草率冒頭了。

然而下了馬車,到了資善堂前,那位自稱老師的先生竟要他們按照年紀大小來排隊。

原本按照他的身份是不能走在最前列的,若非嘉善公主帶着他一起,他該排在最後,但現在,那位老師叫他排在男孩隊伍的最前。

此次進宮的二十三人中,年滿十歲的僅有三位,而男子只有他一個,其餘兩人皆為女子。

崔昭驚訝的同時,心裏時刻默念讓自己謹記藏拙的枷鎖動了動。

而等進了學堂,聽到見到的,讓那枷鎖更松動了,心中隐隐有了期待。

學堂跟他在公主府時見到的完全不一樣,那位叫邵岩的老師将他們分成了兩撥,五歲到七歲的一撥,八歲到十歲的一撥,前面的叫小班,而他們叫大班。

小班和大班分開進學,各占一個教室。

教室裏的一切都叫崔昭驚奇,占了整面牆的黑板,邵岩老師用白色叫粉筆的東西就在上面寫下了字,桌案雖然也是一人一個,但跟公主府的不同,下面帶了兩個洞,可以将随身的東西放進去。

崔昭探手進去,發現居然有東西,抽出來一瞧,竟然是書本,一本本錯開瞧去,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叫他一陣茫然。

沒等他們驚奇完,邵岩老師帶着他們大班跟小班彙合,去了教室後面的操場。

操場邊上搭建着一個高臺,崔昭眼尖,遠遠便看到了高臺上身着明黃的一人,是皇帝陛下!

崔昭長這麽大第一次見到皇帝陛下,心情激動又好奇,等走近看清皇帝陛下的容貌,心裏只劃過一個念頭:外面傳言沒錯,陛下果真是京城第一美男子。

再一瞧,旁邊那人他見過,是首輔大人!

若說崔昭最敬佩最崇拜的,莫過于首輔周大人,他曾想過,若日後能做官,定要做個像首輔一樣清廉為民的好官。

沒想到有一日他能得到首輔大人的教導。

雖然首輔大人說他每日只教一節課,但能得到他的教導崔昭已經十分高興了。

除了首輔大人,教導他們的還有兩位極有名望的先生,崔昭知道他們,若是原來的他,根本無法拜到他們名下,如今進了宮,卻能得到兩人一同教導,頓時更興奮了,暗下決定日後定好勤勉用功。

至于沒聽過名聲的邵岩老師和代表皇後來教授禮儀的夏婵女官便也無所謂了,尤其後者,想來應該是教導那些女孩家的。

不過叫崔昭驚訝的,最後竟然介紹了一位助教,叫他驚訝的不是助教,而是擔任助教的這個人,居然是長樂長公主。

崔昭沒有見過長樂公主,但嘉善和幾位表哥見過,尤其嘉善時常提起,每每提起都是十分羨慕的語氣。

長樂公主上前來落落大方的介紹自己,聲音甜美親切,崔昭忍不住擡眸看了一眼,對上長樂公主的笑靥,瞬間垂下了眼簾,下一刻又忍不住擡起,卻不想正巧與長樂公主的目光對上,兩人均愣了愣,而後長樂公主對他露出一個淺笑,移開視線,退回了皇帝陛下身旁。

崔昭盯着高臺的一角,久久沒有回神,連皇帝陛下說了什麽都沒有聽見。

皇帝陛下好巧不巧将剛才的那一幕收入眼中,從他的角度,将崔昭耳脖通紅恍然失神的模樣看的一清二楚。

面無表情的皇帝陛下将崔昭的容貌暗暗記下,小小年紀居然敢肖想朕的妹妹,膽子很大嘛。

簡單的開學儀式結束,進學就算開始了。

元清帝在教室後面看了片刻,見教的認真,學的也認真,便放心走了。

學校短時期內應該沒有問題,老師們每天一個人最多也就兩節課,不過到底不是長久之計,邵岩和夏婵都沒有當過老師,雖然有皇後幾人一起幫忙寫教案,但只有他們兩個遠遠不夠,夏婵頂着教禮儀的名號也遲早會戳穿被宗室知曉,得在這之前,多培養出一些老師來,元清帝還想着日後在國子監等推廣新學。

不過數理化等基礎教材已經編撰完畢,像基礎數學已經在戶部開始傳閱,自從戶部官員學會了阿拉伯數字,辦事效率大大提高,戶部不乏對數學有研究的,等他們中有拔尖的出現,可以挑出來去跟夏婵學習中高等數學。

基礎物理化學也可以照此在工部推行開。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夏婵知道的有限,有很多知識她已經不記得了,初級數理化還好,再深奧一些的,有些她自己也沒弄明白,等到那時候,只能靠他們自己慢慢摩挲了。

想到此,元清帝便不禁希望有大學識的穿越者出現,或者像皇後幾人所言,能有一個帶着圖書館金手指的,哪怕只是帶着一本新華字典也行。

這樣就可以推行拼音和簡體字了。

對于靠回憶編撰出一本字典這種事,皇後幾人表示想想算了,別誤人子弟了,最後只拿出了一套标點符號。

元清帝看完覺得十分不錯,已經傳下去開始應用了。

學堂進入正軌的時候,皇後拿着名單來找元清帝了,選秀名單。

“這一次入選的一共有四十三人,都是我和梁才人親自挑選過的,陛下打算什麽時候招來一見?”

大魏選秀沒有太多複雜的程序,皇後或者太後看過,覺得滿意留下來,再由皇帝挑個日子招來一一看過選擇去留就行。

元清帝想了想:“先叫宗室去選,剩下的你看着留幾個就行。”頓了下,“留十個罷。”

幾個被穿的幾率太大——慢着,幾率大就代表會有穿越者來,有穿越者就有新知識,新科技,就算是來了像高豔一樣的,也可以叫邵岩将人驅逐,似乎并沒有什麽不妥。

可是成了穿越者,他就不能臨幸對方,就不能擺脫處男之身。

再者,明知道會出事,會被穿,還留下這些秀女,跟要了她們的性命有何不同?

元清帝一時陷入了糾結。

作者有話要說: 肅王:我不出現又怎麽樣,躺贏。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