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發行┃千裏之行始于足下
七月二十七日, 第一份大魏時報投入發行, 除了之前因為元清帝提過一句而提前訂閱的官員勳貴, 由記者親自送報上門外,其它全部放在專門建起的報亭發售。
當日上午,報紙僅售出三千餘份, 就在記者們沮喪的時候,到了下午,尤其臨近宵禁時分, 報紙銷量徒增, 報亭外排起了長龍,隊伍太長, 以至于路旁的交警不得不過來幫忙維護秩序。
除去提前訂購的一百多份,兩萬多份報紙銷售一空, 累癱的記者們圍在錢罐前喜笑顏開,這半個多月總算沒百忙。
元清帝接到消息略意外的同時吩咐加印, 趕在消息傳播的前三天再加印三萬份,叫記者們分散帶到離長安較遠的各省去售賣。
在這個信息傳播緩慢方式稀少的時代,大魏時報的出現, 迅速席卷了全國上下。
國子監。
“拿來了嗎?拿來了嗎?”
講師一離開, 班後坐着的幾個學子立刻湊到一起,盯着那個面皮白淨眉眼肆意的少年。
“這還用說!”少年笑得得意,看了下四周,示意大家悄聲,“這可是我從我爹書房裏趁他不注意偷拿出來的原版, 所有內容都有,可比他們那些抄錄的齊全多了!”
“快,快拿出來看看!”
“鋪開鋪開!”
幾人急急起哄。
少年見學堂裏的人走的差不多,從袖子裏取出折疊整齊的報紙,小心翼翼順着折痕攤開來:“看!”
幾個少年瞬間撲上去一人分割了一塊地盤,睜大眼睛湊近仔細端詳。
其中一人大略浏覽過,露出失望之色:“竟沒有長樂公主的畫。”而後看向白淨少年,躍躍欲試撺掇道,“華三,新出的雲想衣裳花想容什麽時候能拿來給我們一觀?”
華三翻了個白眼:“還敢說,上回你們慫恿我偷拿來看,被我娘發現,你們倒是好,我可倒黴了,屁股到現在都還疼着呢,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Advertisement
提議的少年被怼也不惱,嘻嘻笑了兩聲,只眼底流露出遺憾,這時報上的內容雖比女報豐富,但卻沒有他想看到的畫,長樂公主繪制的那種寫實立體畫實在精妙,香皂放在旁邊乍瞧去簡直分不出真假。
另一個圓臉的少年笑道:“那女報只有百餘張,這時報可是一次刊發了三萬張,聽說還要再印,總不可能叫長樂公主每一張都親自畫過去?我聽我祖母說,長樂公主在教導那些宗室子,你要是不介意,可以去拜個小師傅去呀。”
“去去去!”
“啊!”個子最高的少年忽然叫了一聲,指着報紙一處滿臉興奮,高聲道,“……在工部尚書徐适的帶領下,全國水泥路基本鋪設完畢,只剩官道還在修建中……是我祖父,我祖父!”
“知道了,知道了。”圓臉少年撇撇嘴,指着另一處道,“看這裏,這是什麽?大魏第一名導宋導攜梨園藝人,傾情奉獻大魏第一部 舞臺劇,<白蛇傳之人間有真情>,八月八日未時三刻芙蓉公園免費首映……”
華三湊過來跟着念道:“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這句好!應該早看到這句才對,我便能在七夕時說與趙三聽了!”
圓臉少年興奮道:“難怪芙蓉園北角在修繕,原來是在搭建舞臺,上回那千手觀音便是梨園演的,精彩至極,想必這白蛇傳會更有意思,八月八日,我定要去看!”
高個少年立刻一盆冷水潑下來道:“可八月八并不休假。”
圓臉少年立刻就蔫了下去。
“宋華!徐鹹!你們不去用飯聚在一起做什麽?可是又在欺負李福?”
冷不丁門口傳來一道喝聲,一個瘦高的中年男子走進來。
伍學正!
幾個少年齊刷刷起身,遮掩桌上的報紙。
“沒有,學生從未欺負過李福,我們如今是摯友兄弟,哪會欺負他?”宋華一把攬住旁邊那個一直沒有開口的少年的肩膀,“你說是不是,李福賢弟?”
李福朝學正一行禮:“是,學生已與宋兄和解,勞煩學正憂心。”
“如此便好。”伍學正欣慰颔首,而後瞄了一眼桌上的報紙,表情略微妙,“在看時報啊,都看了哪些吶……”
宋華和徐鹹幾人面面相觑,伍學正竟然會對他們幾個和顏悅色,實在稀奇。
還是李福一臉敬佩道:“學正詠柳一詩作得極好,詩文版塊拔得頭籌,還要恭賀學正。”
伍學正臉上立時露出笑來,謙虛兩句,朝幾人擺擺手:“行了,你們看着,別忘了去用飯。”說完腳步輕快地走了。
送走伍學正,宋華幾個朝報紙詩文專欄瞧去,果然看到了伍學正的名字:《長亭柳》,伍志。
“難怪伍學正今日心情這樣好……”宋華恍然,然後撞了撞李福的胳膊,“不錯,不錯,做得好,你……嗯?”
幾人愕然發覺李福忽然紅了眼圈。
“我爹。”李福手指一處,幾人瞧去,只見寫的是一篇表揚文章,說的是會仙樓的劉掌櫃,每日将剩飯剩菜分類裝好,派小二送去給城外的乞兒。
徐鹹不解:“你爹姓劉?”
李福幽幽看了他一眼,手指輕點:“這個,我爹。”
幾人定睛瞧去,只見那裏寫着六個小字:記者李常報道。
知曉內情的宋華連咳兩聲,李福的爹是前錦衣衛,十三年前在保護英宗時被砍去了半個胳膊,他母親後來改嫁去了江南,先前他不知緣由,覺得李福自負不理人,後來才知他每日走的匆忙,其實是擔憂父親。
忙勾住李福肩膀,樂呵呵道:“寫得好寫得好,沒想到伯父還有如此文采,看得我深受感動,待月底休假,便請你們去那會仙樓,也算出一份力。”
李福笑着應下,看着報紙上父親的名字,想起近日精神奕奕忙進忙出的父親,由衷感謝給了父親這份活計的陛下,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同一時刻,會仙樓。
笑得如彌勒佛一般的劉掌櫃高舉手中的報紙,大聲念着關于自己的報道:“……對此等仁善之舉,特此報道嘉獎……”
下面一衆百姓起哄:“知道了,都念第五遍了,快給大夥念念別的,聽聽還有啥!”
“就是就是,快念念!”
“可惜我前日回了趟家,沒趕上買到。”
“你前日回家今日就來了?我記得你家來回得四天吧。”
“一聽就知道你近日沒出過城,這都是老黃歷了,如今不單城裏有公交,走遠路也有,叫,叫,叫長途客運,對,長途客運!專拉走遠路的人,比那公交是貴了些,但畢竟路遠,再者坐着也舒服,總比從前走路強多了。”
“果真?那我改日去試試,正好回趟老丈人家。”
……
黃大坐在一角,笑呵呵聽着衆人起哄。
月前那據說海外來的邵行走弄出了個壓水井,在宋掌櫃手底下做活計的師傅趁機給他透露了消息,說這水井需要杜仲,弄什麽杜仲膠,他聽了立刻就帶着兩個侄子進山采杜仲去了,加上從農戶家裏收來的,小賺了一筆,也有錢來這會仙樓喝兩盅了。
可惜這采杜仲的人多了,價錢降了下來,不然還能再賺一筆,不過想着裝水井的人會越來越多,大家每日都要用水,用水便要壓井,那皮圈墊總會磨壞,磨壞了肯定要換,他還是在院子裏種了些杜仲樹苗,往後至少能掙個米面錢。
劉掌櫃經不起大家起哄,給大家念了幾篇。
念到西瓜西紅柿,立刻有人出聲炫耀:“那西瓜我見過!我家老爺得陛下賜了半個,綠皮紅瓤,汁水又多,說是比甜瓜還甜!”
衆人紛紛詳細詢問起來,又有人說見過西紅柿,引得衆人豔羨。
“為何前頭都要帶個西?”
“沒聽那報紙上頭說麽,因着是那邵行走從西邊帶來的,所以叫西瓜。”
“話說那邵行走是從西邊哪裏來的?”
“不知,反正說是從西邊來的。”
……
劉掌櫃喜歡上了這種衆人矚目的感覺,繼續念道:“……感謝以上工匠做出的貢獻,以資獎勵,且日後若有呈上本人發明的新事物者,将授予聖上親筆所書發明創造獎牌,并給予若幹技術股……”
黃大聽到這裏停住了倒酒的動作,心頭一動,別說,他最近正好發現了一樣新事物。
前些日子,他從師傅那裏看來了怎麽做那杜仲膠,他并不外傳,只在家中試了試,因想着既然是膠,說不得便能用來沾些東西。
哪知小兒子頑皮,踩了上去,沾了一腳的膠,等他發現的時候已經晾幹了。
他當時并未在意,過了忙碌幾日歸家,被母親叫去,說發現用這杜仲膠可以做鞋底,叫他再弄些杜仲膠來,幫他也做一雙試試。
這水泥路鋪好後,雖走路行車平穩了許多,卻漸漸廢起了鞋子來,達官貴人們不常走路,他們這些百姓可發愁來,原本穿草鞋的都換成了木屐,如今天氣熱還好些,待到了冬日便只能換成千層底的厚底鞋了。
只是厚底鞋做起來麻煩,光是那針戳起來就費勁兒,再者,便是千層底的布鞋,穿久了,只怕也會磨爛。
這沾了膠的鞋底似乎十分耐磨,他見兒子穿了好幾日也沒有磨損多少,且那鞋底還不怕沾水。
他正讓母親試着給他做一雙,打算做成了去找師傅,讓他找宋掌櫃問問,将方子賣給宋掌櫃,若這鞋真有用,他自己是拿不住的,但現在,他改主意了,他要将鞋子呈給聖上!
想到聖上親筆所書的獎牌,黃大心裏一陣激動,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頓時念報不聽了,酒也不喝了,招呼來小二結了賬,下了樓直奔公交站坐車回家。
元清帝接到上報的時候正在寫邀請函,寫給皇叔和一衆宗親長輩的,邀請他們入宮來看白蛇傳,他也學會了皇後那一套。
聽完回報,真是意外又驚喜,當即便揮筆寫下了第一塊獎牌,吩咐拿下去刻制。
他實在沒想到報紙的作用這樣大,才不過幾日便收到了這樣好的效果,雖只是一個鞋子,卻讓他看到了大魏百姓發展起來的希望,如何不驚喜。
千裏之行始于足下,也算是邁出了第一步。
別說元清帝,穿越者們也十分驚訝,雖說有了水泥地,但他們幾個出入宮廷的,不是騎馬也是坐車,基本沒有怎麽走過路,還真忘了鞋子這一茬。
膠鞋他們從小穿到大,卻反而讓古人先一步發明了出來,頓時心中各有感慨。
作者有話要說: 皇叔下一章出場。
以及,寶保和皇叔的感情戲真的沒有辦法快,寶保是皇帝,不可能一天什麽事都不幹,就召皇叔進宮來談感情,皇叔也是有事要做的人,他做的事以後會展示,其實感情線已經在推進了,寶保已經從一開始的什麽都不知道到知道,從震驚不能接受到現在接受且逐漸适應,感情得有一個過程,至少得看起來合情合理,而不是突然就愛上,皇叔等了這麽多年,不着急的。
還有,出現詳細人名的以後都有用,總覺得給自己挖了個大坑,這得多少才能完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