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我叫方淮,今年27歲,垚關人,17歲跟随父親移民英國,去年剛剛回國……
我不後悔殺人,再來一次的話,我還是同樣的選擇。
謝謝你們采訪我,我希望沈寧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希望大家都能以此為戒,保護好所有你們珍惜的人。
只有這樣,我們的痛苦和死亡,才有意義。”
新聞告一段落,林書安擡手關掉電視,扶了扶鼻梁上的無框眼鏡,萬分無奈:“方淮,你不該這樣說,這只會讓你的處境更加糟糕。”
“我以為我的處境已經糟糕到了底。”我的聲音嘶啞得不像話,勉強自嘲一笑後,下唇的裂口滲出了血。
父親連忙遞上水杯,他原本優雅修長的雙手不知何時布滿了褶皺和青筋,像蒼老的樹皮一般,刺得我眼眶發熱,我慌忙移開視線。
林書安不再多言。對我這個不聽話、不配合的委托人,他從一開始的循循善誘到後來的威脅恐吓,無所不用其極,幾番鬥智鬥勇下來,如今,已無計可施。
不是林書安水平不夠,更不是我有意為難。相反,我很喜歡這位年輕有為的律師,心地善良,愛憎分明,在了解到沈寧的遭遇後,他義憤填膺的樣子讓我這個從不曾心懷天下的小人物突然油然而生一種“司法公正有望”的欣慰。
只是,一個将死之人能夠回報他的,實在有限。
作為殺人嫌疑犯,即便是在醫院,自由也是受限的。除了林書安和父親的固定探視,能陪我解悶兒的,就只有我的主治醫生江大夫了,一個三十多歲,安靜的男人。
VIP病房的病人并不多,江大夫每天都能抽出一兩個小時來陪我聊天,聽我念叨和沈寧的過往,多數時候更像是我自言自語,他不搭腔,也不打斷,直到有一天,他悄悄對我說:“或許,我能幫你聯系一家精神鑒定機構。”
我笑着拒絕了他從醫一來第一次,也許也是最後一次,瘋狂的善意違規:“或許……我更需要一位代筆作家。”之後,代筆作家真的來了,江大夫卻再也沒有出現。我明白,跟一個一心求死的人成為朋友,就必須準備好悲傷,惴惴不安地等着命運喊出“預備,起”之後才能釋放,這着實是件殘忍的事。
江大夫找的代筆作家是一位姓袁的中年女士,嘴角總是帶着溫和的笑容,她說:“就算是死刑犯,也有著書的權利,何況你尚未宣判。我相信,你的故事應該會幫到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