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蓼莪(11)

“翁主,前面就到曲臺殿了。”宮人小心殷勤。

陳嫣自複道雲臺看了看天色,天空陰陰的,不知什麽時候就要下雪。攏了攏身上的毛皮鬥篷,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

未央宮高大壯麗、氣魄非凡,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宮殿群。陳嫣雖然從小在未央宮長大,這裏可以說是她的地盤,但她也不能說對這裏有多了解…她常常往來的也就是那幾個地方而已。

曲臺殿原本是王美人王兒駒被賜住的宮室,後來王美人英年早逝,這裏就只住了王美人的幾個兒子。到如今廣川王劉越、膠東王劉寄已經各自就藩,這座宮殿的主人也就是清河王劉乘和常山王劉舜兩兄弟了。

此前陳嫣只去過曲臺殿一次,除此之外和小哥哥劉乘見面一般都是在宣室殿、天祿閣這些地方——兩人都很喜歡讀書,劉乘也不因為陳嫣年紀小就敷衍她,反而很願意和她交流讀書方面的問題,有點‘好閨蜜’‘書友’的意思。

天祿閣可是西漢時的皇家圖書館,館藏豐富,對王子皇孫也盡可能地敞開了大門!陳嫣知道自己這是占了很大便宜才能如此方便地在這裏借書,真正以她的身份,堂邑侯陳午之女,根本不夠資格!因此十分珍惜,一有時間就會來借書。那種十分珍貴,而又不犯忌諱的,她都會讓人抄出一份來當作私藏。

到現在為止,她讀的書不算多(漢時也沒有那許多書讓人讀),但已經攢了整整一屋子的書簡——這不稀奇,古人說學富五車,指人學識淵博。實際上當世之人用竹簡記錄文字,一部幾萬字的‘鴻篇巨制’就一大堆了!‘學富五車’其實算得上是實指,而不是虛言。

“翁主小心,前面有臺階哩!”身後跟着的婢女利謙恭彎腰,小聲道。

複道雲臺上陳嫣這一行人有二十多人,除了引路的溫室殿宮女,就是陳嫣的人了。既有她本來就有的貼身侍女,也有天子賜予的宮婢和宦官。此時在她身後分成兩列,一進一退都十分有章法。

一路上有宮人見到這一行都退到兩邊,等到陳嫣等人過去,這才各自做原本的事情。

婢女清走在陳嫣身後另一邊,忍不住道:“翁主為何要去探望清河王呢…”

這話沒有說完,就被旁邊傅母益一瞥之下噤聲了。

清河王劉乘已經纏綿病榻一個多月了,風寒拖拖拉拉這許久,在此時的人看來已經很危險了!再加上劉乘的身體不好也是出名的,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是常有的事情。因此這一次風寒這麽久,很多人已經暗暗猜測這位皇子是不是要夭折了。

其他人也就罷了,事不關己。唯獨曲臺殿伺候劉乘的宮人着急,他們這些人本來都是要跟着劉乘去往封地的,若是劉乘夭折,這件事自然也就沒有了。而這件事沒有了,他們就會面對新的前途問題。

去清河國固然等于‘中央’去到‘地方’,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但老話說得好,‘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在未央宮,他們這些宮人是再尋常不過的宮奴宮婢,見到貴人身邊的奴婢都要小心伺候!可去了清河國就不一樣了!

他們是跟着清河王的老人了,到時候肯定是王國宮廷裏數得着的人物!

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劉乘身邊的人怎麽可能放棄這個充滿誘惑力的念想,轉而規劃其他前程。由此可見,确實到了大家都放棄希望的關頭了。

從傅母益的角度,這樣嚴重的風寒,要是過了病氣給陳嫣,那可不得了!能不去還是不要去曲臺殿了。

但是陳嫣做了決定,又求了天子很久,最後好不容易磨着天子答應——她能做的就是聽從命令,最多就是照料好陳嫣,決不能讓陳嫣也感染風寒。

同理,清作為婢女,不管他們這些人心裏是怎麽想的,也不該說出來。一則,這是挑主人的毛病嗎?二則,事關清河王!是的,大家都知道他很可能夭折,可是誰又會說出來?人家可是王子皇孫,宮人婢女心知肚明,嘴上卻不能說什麽,不然一句詛咒皇子,無人追究也就罷了,真的追究起來,萬死不能!

才踏入曲臺殿內室,陳嫣還沒有見到劉乘,就被人攔在了卧室外面。攔人的人有兩撥,一撥是陳嫣身邊傅母益為首的宮人婢女。這些人來之前有天子的吩咐,陳嫣可以來探病,但絕不能和清河王見面。

隔着門說幾句話,再問問診病的侍醫也就是了…說起來她也就只能做到這個了,其他的也是無計可施。

另一撥則是曲臺殿的宦官宮女與侍醫,他們很清楚陳嫣的身份,同樣害怕她因為來了一趟曲臺殿,回頭就生病。真要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也不必考慮清河王沒了之後的前程了,一個個自有天子安排的‘好去處’!

說實話,這撥人如今在心裏腹诽陳嫣非要跑一趟的可多着呢!心裏大覺這位寵愛日益隆重的翁主多事。

但這種不耐是不能表現出來的,所以面對陳嫣,一個個都是再順從不過。

陳嫣嘆了一口氣,也不願意讓這些宮人為難——她要是真的硬闖進去,她肯定不會有事,可這些宮人就麻煩大了。

于是只是點點頭,指着曲臺殿一個認識的宦官,之前是貼身伺候劉乘的,道:“你替我進去問表兄安好。”

低着頭的小宦官立刻點頭,飛快地進了劉乘的卧室。

此時劉乘已經卧病多日了,原本和他弟弟劉舜一樣白皙的皮膚變得蠟黃。他的病每天都會在下午發燒,現在是上午,情形還好一些,至少神智是清醒的。聽到小宦官說陳嫣來探病,眼睛亮了亮,然後很快歸于黯淡。

“阿嫣來了麽…咳咳…”

輕輕地咳了兩聲,劉乘的聲音輕忽地像是一縷青煙。

“你出去,就說我身體還好,很快就會病愈,讓阿嫣不要擔心——不要讓她進來,她的身體比我還弱,過了病去,幾時能好呢?”劉乘喃喃。

劉乘與陳嫣關系好,除了同樣喜歡讀書外,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兩人身體都不好,大有把藥當飯吃的架勢,很多人猜測兩人都是要長不大的——這裏多少有些同病相憐吧。

這宦官是劉乘身邊從小跟到大的,日夜相伴着,兩人早就不只是主仆了,多少有些真情誼。見小主人這樣說,明知道他是寬嫣翁主的心,實際上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好了。不由得心下大為悲痛,流下眼淚來。

“殿下…”

知道自己這個忠仆恐怕又要說些安慰自己的話了,說實話,這樣的話對于一個已經纏綿病榻一個多月的孩子是不管用的。劉乘表面上對于病愈還抱有希望,然而內心早就已經放棄了。

擺了擺手,讓宦官不必再說:“行了,你且去罷!”

宦官抹了一把眼淚,轉身快步離開。到了外頭,将劉乘的話轉述給陳嫣…陳嫣,陳嫣又不是真正的小孩,這種話是瞞不住她的!宮人間的流言,侍醫的口風,甚至劉舜的反應,都能看出劉乘的病情很不好。

但知道又如何呢,陳嫣依舊是什麽都做不了。她自己也是一路身體不好的,好幾次徘徊在生死一線上,也不是沒有‘下達死亡通知書’的時候——她是個現代人沒錯,但這并不能讓生活在古代的自己感覺到安全,感覺到能夠戰勝病魔。

害怕、絕望、悔恨…種種負面情緒這種時候肯定是折磨人的。但劉乘一直是一個很溫柔的少年,所以即使是這個時候想到的也是安慰她。

“這是抄錄的《列子》中的故事,等到表兄精神好的時候讀給他聽吧。”陳嫣讓身後的宮女将一路捧着的兩盤書簡奉上。

這些大概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寓言故事,輕松易懂有趣味,聽別人讀這些故事一點兒也不費神,當成睡前故事也很好。

宦官立刻讓人接下了這些竹簡。

陳嫣又叫來平常在曲臺殿侍奉的侍醫,詢問起劉乘的情況,還要來了劉乘的藥方——只可惜這個時候的太醫制度還不完善,沒有脈案。

換成是別的女童打聽這些事情,這些已經擁有極大名望的太醫肯定不會多做解釋,就算一定要解釋,基本也是敷衍居多。但問的是天子也十分寵愛的不夜翁主就不同了,侍醫不會去賭這個異常尊貴的小貴女是不是能夠察覺到自己的敷衍,都是恭恭敬敬地将所有情況做了說明。

陳嫣擰着眉頭将其中一些關鍵信息記在心裏,心中有所思量,一路回溫室殿都是心不在焉的。

“翁主今日很是神思不屬哩!”晚上婢女清給陳嫣拆發髻的時候清脆道。

婢女清并不是那種常規意義上的‘好婢女’,但即使是這樣,陳嫣也讓她常伴左右,傅母益也認可這件事。原因就在于她性情活潑,常常能逗人發笑。在館陶公主和傅母益看來,陳嫣身邊最好常有這樣一個人。

陳嫣‘唔’了一聲,低着頭看着自己燭光下瑩瑩發光的指甲,“我在想乘表兄的病。”

“清河王?”婢女清一邊給陳嫣按摩頭部,一邊道:“清河王看着确讓人難受,可、可翁主又有什麽法子啊!多想無益吶!”

沒有辦法麽?陳嫣心裏搖頭。她知道她不是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猶豫了一會兒之後,擡起頭看着銅鏡中的自己,她最終做出了決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