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鵲巢(5)
華夏王朝不論哪朝哪代,宮禁制度都是十分嚴格的,這一點最後的清朝是如此,初建制度的秦漢也是如此!漢代的宮禁制度不僅僅嚴格,而且相比後世還有一點不同——後來的王朝宮禁之事還能通融,可在漢朝,負責宮禁的衛士和郎官恨不得抓宮中貴人的典型,借此揚名,所以從來不會手軟。
當今天子劉啓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被‘刁難’過。
因為有這樣的榜樣在,住在未央宮的公主皇子們,有一個算一個,無人敢在宮外過夜,誰都是趕在宮門上鑰之前回來。
劉乘一向行事謹慎,自然不會自找麻煩。東市轉了一圈,基本上只給陳嫣辦了事,時間就差不多了,得打道回府。不過這也沒什麽,本來他就差不多是為了陳嫣才來東市的,畢竟他要出宮也挺容易的。
待到第二日,劉乘便帶着宦官給陳嫣送東西。
既然是劉乘這樣受封諸侯王的皇子送東西,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陳嫣固然是讓他買一些新鮮珠子、飾物就行了,但他不可能真的如此。
他帶來的漆匣比陳嫣原本的那個要小,扁扁的,但他帶了七八個啊!摞在一起都到劉乘的腰了。
一個個地打開給陳嫣看,果然都是很好很好的。各色雜寶就不說了,紅的火紅,綠的透徹,藍的深邃,考慮到華夏向來缺乏品質高的有色寶石,這也算是很難得——日後絲綢之路開通可能會好一些,不過那都是張骞出塞後的事情了。
還有玉質的飾品,從貴重的白玉到便宜的水蒼玉都有,不過這本就不是取其貴重,畢竟這些陳嫣原本都是有的。之所以買下這些,也是看中了其設計精巧。
果然,陳嫣愛不釋手地擺弄了好一會兒,這才笑着道:“多謝乘表兄了!這些本就是我打算用來串組佩的。回頭制成,亦贈與表兄!”
劉乘笑得眉眼彎彎,指着壓箱底的一盒小聲道:“阿嫣也贈舜弟一個——他嘴上沒有說,這個卻是他送的。”
說實話,劉乘來之前劉舜送來匣子,劉乘也覺得意外。不過不管怎麽說,這是一件好事。
陳嫣‘唔’了一聲,小心地抽開匣蓋,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匣子裏的東西說珍貴也珍貴,說不珍貴也是真的不珍貴。
是‘蜻蜓眼’…這種玻璃制品在亞歐大陸各國古代歷史上常常出現。
陳嫣自己并不會玩玻璃手工,但有一個很喜歡的up主是玻璃手工的大手子,曾經有一期視頻正是複原古人制造蜻蜓眼的過程。
其實很簡單,不過就是不同顏色的玻璃溶液不斷平嵌。等到玻璃珠子完成,表面看起來就是不同顏色的同心圓,蜻蜓眼也由此得名。
在這個時期這是一種行銷東西方的商品,無論哪個國家的認可度都很高。而一開始的時候東方國家只能從西亞‘進口’,價格高昂。後來聰明的華夏先民嘗試着仿制,受限于原材料,做出了另一種有別于西方鈉鈣玻璃的鉛鋇玻璃,國産‘蜻蜓眼’由此誕生。
不過由于此時技術不成熟,化工水平低的關系,制造玻璃始終是一項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難度很大、成品率很低的工藝,所以即使實現了國産化,蜻蜓眼依舊很貴——畢竟這是一個真正瓷器都還沒有誕生的時代。
于是就有了陶質蜻蜓眼這種仿品,專供買不起真正蜻蜓眼的人。
後世留存倒是很多,這個時代的墓穴常常出土這個,而且一旦出土就不是一顆兩顆。
說實話,來自工業時代的陳嫣是沒辦法理解玻璃之美的。與其說是玻璃确實不美,還不如說這其中心理作用比較大。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又有誰能夠弄清楚真假寶石呢?一旦鑒定師給出兼定,原本和真的看起來沒有差別的寶石在所有者眼裏就像是失去了魔法的灰姑娘,魅力也就消失了。
至于說此時生産玻璃不容易…如果真的給陳嫣幾個技術好一些的玻璃工匠,再給她一點時間,短時間內她能弄出品質遠超這個時代的玻璃!那些玻璃作坊的視頻沒有白看,就算她沒有上手過,啓發工匠做一些工作總是能夠的。
“替阿嫣多謝舜表兄!”陳嫣讓婢女利将匣子一起收拾起來。
雖然陳嫣沒有表露出來,但說實在的,她并不是一個很會掩飾內心想法的人——她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她不需要讨好什麽人,直率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也沒有問題。即使她沒有因此變得肆意妄為,可要說她學會了宮廷生活中戴面具的本事,那也是沒有的。
所以劉乘一眼看出陳嫣可能不太喜歡那些‘蜻蜓眼’,只不過出于禮貌,什麽都不說而已。
試探道:“阿嫣不喜此物?”
那就很遺憾了,畢竟這也是劉舜第一次嘗試着‘平常心’對待陳嫣。
“非也,止是覺得天然之物更加珍貴…不過心意最重,這是舜表兄的心意。”陳嫣想了想,覺得既然劉乘已經看出來了,就沒有必要撒謊了,所以徑直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種對于珍珠玉石之類的偏好并沒有什麽好說的,就像是有的人喜歡紅色,有的人喜歡藍色一樣,有什麽道理可講的嗎?
劉乘也不奇怪陳嫣怎麽知道‘蜻蜓眼’是人造,而不是天生。這種事,買下‘蜻蜓眼’的許多大漢貴族都不一定知道。畢竟他們只是喜歡這件東西的外表和價值而已,至于這個是怎麽制造出來的,誰又在意呢?
但陳嫣年紀雖小,跟在天子身邊見識卻不少,或許什麽時候就知道了…
從溫室殿告辭,回到曲臺殿的時候還很早,正好兄弟兩個可以用饔食。漢朝流行的是分餐制,所以劉乘和劉舜在房間兩側相對而坐,不斷有宮人分別在他們面前的長案上擺放餐具。
直到最後奉上‘君幸食’耳杯,宮人才停止奉上食物和餐具,低着頭侍立在一邊。
劉乘從盛肉的銅盤中割下一片羊肉,蘸了蘸醬,這才放入口中品嘗。
面對似乎有些焦躁不安的弟弟,劉乘微微一笑,放下食匕:“阿嫣不喜舜所贈寶珠呢。”
劉舜當即冷哼一聲:“本就不是讨她喜歡的!不過是收了陳家阿嫣的綿被,不得不回禮而已!”
劉乘表情不變,繼續道:“阿嫣是因為不喜此物乃人力所得,不過也對,自古玉石出天然,乃天地造化,這才暗含天地、君子之德。這等寶珠再光華,也是人造之物,恐怕落了下乘——阿嫣雖不喜此物,卻依舊将其看的很重。‘心意最重,這是舜表兄的心意’,這是阿嫣說的。”
說完劉乘也不去看劉舜忽然僵硬起來的表情,而是樂滋滋地品嘗饔食,這一次送來的‘醬’真不錯啊!
而此時的陳嫣也在陪天子大舅用饔食,不過才放下食匕和漆勺,她就鑽進自己的西偏殿去了——裝珠寶的匣子一個個地打開,鋪開到地上,陽光透進室內,室內一時之間一片寶光。
長案上擺着金絲、銀絲,還有絲線,以及竹制夾等工具。
嘗試過自己做頭飾的手工愛好者可能會比較了解這些東西的用處,比如說金絲和銀絲其實是代替了鐵絲、銅絲,可以做固定、成型、串聯之用。
也不是陳嫣故意要這麽‘奢侈’,只不過寶石和其他材料都用‘真貨’了,那又何必在這裏省錢呢?更何況,以此時的手工業發展程度,銅絲和鐵絲是不是更便宜,那還真不好說!
反正陳嫣要來金絲銀絲佷容易,要符合要求的銅絲鐵絲卻不一定了。
手工做首飾,再加上背景為古代,佷容易讓人想起喜歡做古代首飾、被稱為‘簪娘’的手工達人。而代表性的飾品,大概就是一枚一枚的發簪了。
陳嫣應該算半個入坑簪娘,此時擺弄這些,說實話,一方面是愛美之心,另一方面更多是為了消磨時光。
公元前西漢的冬日是很無聊的,特別是對她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而擺弄這種‘小手工’最大的難點并不是那些價格高昂的材料,而是工具!以往買一套材料包就能送的簪娘小工具,在這個時代着實是一個大難題!
不要說各種各樣的鉗子、打孔器什麽的,就連一把小小的剪刀都難住了陳嫣!
人們總會将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當作‘古已有之’,卻沒有想過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憑空出現的!剪刀自然也是如此!
實際上,後世所熟悉的、利用杠杆原地制成的剪刀其實還得過蠻長一段時間才能被發明。至少陳嫣在公元前生活了六七年了,見到的見到都是‘U’形剪,類似于後世的剪線小剪刀。
工具不行,這個時代裁剪布帛都要麻煩很多。
陳嫣無意在缺少工具的前提下挑戰簪釵,于是想到串手鏈、串項鏈的事情,但只是這樣的話又好像太平淡了。是後來看到了後宮女子常用組佩,受到啓發,覺得可以做這個——此時的組佩是為了壓住下裳的裙擺,其實就是後世禁步的祖先。
制作禁步也曾經在簪娘的圈子裏流行一時,陳嫣腦袋裏有許多好看的搭配,至少比現在呆板、千篇一律的設計要好看的多。
抱着這樣的想法,陳嫣都有些躍躍欲試了。正在此時,婢女清從門外小步快速趨進。在陳嫣身邊低聲道:“翁主,太子巡游關中回來了!今日在渭北停留一晚,明日就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