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各自議論文武殊途
“紅菱姐姐,你們一家是太太的陪房,你們從前也是在那榮國府裏頭當差的麽。”
此次去榮國府,黛玉身邊是紅菱同墨雲跟着,待回來之後黛玉面上并不顯露什麽,只說累了要歪一會,跟前也不要留人伺候,把丫頭們都趕了出來。
外間還有王嬷嬷守着,衆丫頭便都回了房,一時有那小丫頭子好奇,便湊過來問着紅菱。
“你這丫頭可不是傻了,紅菱她們一家若不是在那府裏當差,又怎的能成為太太的陪房跟着來了咱們家。”文雨戳了那小丫頭一下,自倒了杯水安安靜靜的坐下,跟衆人一樣,也是對那榮國府頗為好奇。
那小丫頭不過是黛玉房裏三等的灑掃,從前府裏主子都在江南,京裏宅子自是也沒有多少人伺候,此次賈敏母子上京,管家這才又提拔了些小丫頭子上來,主子跟前自是近不了,多是些擦擦洗洗的活計。
這小丫頭福祥就是其中一個,不過她比剩下的那些個會說話,幾個大的也都喜歡她。
“別的也就罷了,我瞧着那府裏頭人口也忒多了,今兒太太同姑娘在屋子裏頭同那老太太說話,旁邊就莺莺燕燕的陪了一堆,還有那三個小姐,卻多是不大吭聲,我瞧着咱們姑娘早就不耐煩了。”
墨雲說罷便推了紅菱一把,見她呆了半天也不吭聲,便笑道:“你這人是怎麽了。”
紅菱回過神來微微一笑,卻是嘆了口氣:“你們都瞧着那屋子裏頭人多,卻不知道能進那屋子裏頭的可都不簡單呢,單那老太太身邊那個鴛鴦來說,當年我還小沒選進府裏頭去,那鴛鴦姐姐就成了老太太身邊的紅人,老太太當時跟前的小丫頭們不說有二三十個,光是鴛鴦她們那一撥就是十二個,若是沒有能耐,怎麽能一步步的熬到眼下這般。”
衆人聽了忙都咂舌,福祥心裏便想着,光是如今姑娘屋裏頭一等二等的就有十來個,還不算她們這些三等不入眼的,自己若是想要出頭還不知是何年何月,心下不由得便佩服起這個素未謀面的鴛鴦來,光是想着就覺得十分厲害了。
“只是面上風光又能怎樣,我如今瞧着她們那一撥,有如意的有不如意的,今天見我去了,又見我是姑娘身邊的,都拉着我好一通的說,還道那話裏話外的意思我聽不明白呢。”
紅菱說着便越發的動了氣,擡眼見衆人看着自己,心下暗自懊惱怎麽一時嘴快,便不好意思的笑道:“哎喲,瞧我說的,不過就是那府裏頭沒我們這裏這般清淨了,想來咱們太太一向寬待下人,姑娘也是好的,從不跟咱們擺主子的款兒,也不偏待誰,要我說,這才好呢。”
衆人都點頭稱是,又有福瑞問着:“紅菱姐姐,我聽說姑娘外祖家富貴的很,真的是嗎?比咱們家還富貴嗎?”
一句話說的衆人都笑了,卻也不由得心下都好奇,倒是幾個大的多少有些見識,不待紅菱說話,最後才選上來的燕蕊便笑道:“到底是年紀小,便是我今兒沒去那榮國府,想來也知道我們家同他們家是不一樣的,我曾聽我爹說起過,那榮國府祖上是軍功出身,我們家卻是天子近臣,什麽書香門第的清貴之流,我雖不懂,卻也知道這文臣和武将本就不是一類人。”
衆人聽了都覺得有理,又有文雨說道:“燕蕊這話說的很是,福祥你們這些不是從南邊來的不知道,咱們林家在江南那名望可是數一數二的,我聽廚房的那幾個說,他們出去買辦的時候,提起林家來哪個腰杆子不是挺得直直的。”
衆丫頭叽叽喳喳的說了半晌,卻不說黛玉一個人歪着榻上,也不知心內作何感想,只呆呆的瞪着自己的手中的帕子,過了許久方才嘆出一口氣來。
Advertisement
扭扭捏捏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意思,黛玉只覺得心裏煩悶的很,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到底怎樣她也說不好,這才把人都趕了出去,若是叫丫頭們看見她這個樣子,只怕會以為自家姑娘“魔怔”了吧。
何況,她自己也說不上是為什麽會這樣,難不成要叫她告訴她們,她前世就同今兒才剛見到那些人生活了好些年,最後還死到了那府裏現在還沒影兒要建的園子裏頭?
黛玉覺得心裏頭亂亂的,若是不來京城也好,眼不見心不煩,可如今偏偏又來了京城,雖說是同前世不一樣,可是這心裏頭怎麽就這麽別扭呢。
一時簾子響動,黛玉擡眼瞧見張嬷嬷笑眯眯的走了進來,也說不上為什麽心裏頭就是一暖,她是個從未享受過祖母溫情的人,前世倒是在外祖母膝下承歡多年,只是如今卻也不知道她們二人之間的祖孫情誼究竟還夾雜了多少別的東西。于是,張嬷嬷這般難得的忠仆,這份一心一意對自己的好更叫黛玉覺得彌足珍貴。
“姑娘做什麽呢?可是累了?”
黛玉點點頭,又見張嬷嬷端了碗燕窩進來,便忙道:“嬷嬷怎麽又做這些事,随便交給紅菱她們哪個就罷了。”
“這有什麽,老太太把我留給姑娘本就是要我伺候姑娘的,我若是再托大,可就辜負了老太太,日後我怎麽還有臉去見老太太啊。”
張嬷嬷拉着黛玉的手細細的摩挲了一番,又囑咐黛玉一定要在睡前把燕窩都喝了,卻不想黛玉冷不丁的突然說道:“嬷嬷,我知道您老人家見得多懂得也多,您說,我外祖家可好不好呢?”
聽到黛玉的問話,張嬷嬷起先是心裏一驚,而後又想到黛玉的表現,心裏便琢磨着是不是今兒在賈府發生了什麽才惹得自家姑娘如此?自己從小看着長大的人張嬷嬷心裏自是十分清楚,黛玉事事都看的清楚明白,只是也正因為如此,小小年紀便心思太過,有時候不免會想的左了去。
“姑娘可是又折煞我了,我雖說年紀大些,卻既不識文斷字也不明白什麽大道理,我只知道姑娘外祖家好不好都是姑娘的外祖家,是咱們太太的娘家,這輩子都要打交道的人家。”
這輩子都要打交道的人家!
默默的念了幾遍張嬷嬷的話,黛玉忽然一笑,頓覺心裏爽快了不少,因怕張嬷嬷多想誤會,也是為了寬慰自己,便又笑道:“我今兒只覺得外祖母一家規矩多排場大,連吃個飯都叫我覺得累,在外祖母跟前說個話也是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一句話,話裏話外的又含着多少個意思。也或許是我沒見過這大家族的世面,只覺得跟我們家,跟我們江南那裏着實不同了些。到底是我年紀小,輕狂了,嬷嬷別笑話我才是。”
不說張嬷嬷又同黛玉主仆兩個如何談心,便是賈敏在房裏此刻也是凝神靜氣的不知在琢磨何事,少頃便叫來自楊嬷嬷走後身邊第一得意人方才家的。
這方才家的便是紅菱的娘,許是有着楊嬷嬷的前車之鑒,這方家幾個如今是萬事小心,一心向着主子,生怕哪一天就走了楊嬷嬷的老路,那時候,可就不是斷了財路不財路的問題,那是幾輩子掙來的面子裏子都要丢個幹幹淨淨了。
“太太今兒回去一趟,怎麽瞧着好像不大開心的樣子,太太同老太太多年未見,如今好容易都在一處了,日後走動起來也是方便。”
方才家的小心翼翼的在一旁陪着笑,別人不清楚還都道她們家太太是個面慈手軟的,她卻是從小就跟在賈敏身邊知道底細的,這位主子,從做姑娘起就是個恨得下心腸來,如今看看老爺的幾個姨娘都被她攥在手心便可知一二了。
“本也是這個道理,可是我從前不知道,母親每次來信也都是報喜不報憂,誰知我今兒回去一趟才知道,這大哥大嫂子越發的不中用了起來,二哥依舊如同原來一般只知道吟詩作畫不通俗物,更厲害的是我這個二嫂子······”
一想到賈王氏那副嘴臉賈敏便覺得可恨,又道:“明知道我今兒要過去,她倒好,早早的便把我那侄子趕到廟裏去說什麽要還願,哼,如今她都敢在明面上同母親叫板了,想必這些年明着暗着的也沒少折騰。再有,母親就是再怎麽疼愛二哥,叫他們一房住了榮禧堂也就罷了,我也知道,只是怎的把大哥趕到了那麽遠去······不想我離家這麽多年,府裏竟是變成了這幅樣子。”
方才家的在一旁陪着笑,一時賈敏也覺得有些乏了,便又說道:“你回去問問你們家紅菱,看看姑娘有沒有說什麽,今兒我瞧着府裏頭的幾個姑娘都不中用,連我們玉兒的一半怕是也不及,偏母親還惦記着要留下這兩個小的,我雖離府多年,今兒一見卻也知道府裏的行事較之從前是越發的奢侈了起來。別的也就罷了,咱們家一向口味清淡注重養生,今兒兩個孩子都沒吃多少,才剛叫人送去的點心都送去了?唉,若是真的叫他們留下了,說起來,我這是一百個不放心,雖說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只如今,到底變了。”
賈敏心裏暗暗嘆了口氣,明面上就這麽多,暗地裏的還不知道有多少,母親終究是年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