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拒可卿賈敏謀上香

上回說到林如海扳倒了甄家平反了蘇家,只是心中仍有一事牽挂不已。

蘇家同林家同屬姑蘇大族,相對于林家的子嗣單薄蘇家卻是百年昌盛十分繁榮,只無奈甄家觊觎江南權勢,拉攏當時的茶政蘇全不得,便害他于不義。

林如海猶記得自己同蘇全之子蘇和乃是多年同窗好友,若不是蘇家出事,只怕如今的茶政便會是蘇和。

只無奈,故人已去。

而根據此次盤查,蘇和當年的小女兒因為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皆不中用,故而這蘇家小姐親身遁了空門代發修行身子方才漸漸的好了,也因着此緣故,蘇家一案并沒有牽扯到這位蘇小姐身上去。

林如海便有心尋得這位蘇小姐的下落,便秘折上奏承淵帝,只無奈承淵帝準是準了,蘇小姐出家一事卻絲毫沒有蹤跡可循,林如海有心無力只能再嘆一句可憐便唯有暫且按下不提。

再說這一日乃是太子生辰,承淵帝又下旨擇了彭老的大孫女彭茹為太子妃,一時京裏有人歡喜有人憂,林家如今同彭家愈發親近了起來,賈敏自然要領着黛玉前去賀喜。

雖然自己孫女封了太子妃,彭老也心知過不了兩年太子妃便會成為皇後,只是既然林如海都看得出來承淵帝不會真正放權,又何況是指點他多年的彭老先生呢。

故而彭老十分不在意,也下令彭家上下低調行事,萬不可因為出了個太子妃而就此失了彭家門風。許是心裏并不大滿意此莊婚事,彭老這幾日便留了林愽一直未放他回去。

故而賈敏雖然心疼,也不過在彭家匆匆一見,仍舊領着黛玉母女兩個回了府去。

誰知才剛下了車,就見方才家的臉色不大好的上前回到:“回太太,寧府那邊的小蓉大奶奶過來,因太太和姑娘不在家,她便一直等着,約莫有小半個時辰了。”

聞言賈敏很是皺了幾下眉頭,小蓉大奶奶,哼,是秦家的那個吧。

冷冷的哼了一聲,賈敏心裏十分不想見秦可卿,雖然賈母瞞着她,但林如海卻漏了口風給自己,這個秦氏同壞了事的義忠親王有些關系,雖然林如海不曾言明,但賈敏自幼同黛玉一般是當小子養着的,又耳濡目染賈母多年,怎會想不明白。

“可說了是什麽事了嗎?”

“回太太的話,小蓉大奶奶說是過兩日請了榮府的太太奶奶們過去賞花,便也過來給太太請安,請太太那日也賞臉過去。”

聽了方才家的話,賈敏沒有吭聲,心裏卻想着這個秦可卿倒是會做人,卻可惜去了寧府那麽個地方。想了想又看了看一旁低着頭不吭身的黛玉,猶豫了一下說道:“玉兒回去換了衣裳,也過來見見吧,論起來,那是你侄兒媳婦。”

Advertisement

黛玉應了一聲,心裏卻是百轉千回,秦可卿這個人是個絕色的,兩府裏也沒有人說她不好,只是為何傳言會是那般的不堪?

待收拾妥當黛玉便跟着賈敏進了前廳,果見秦可卿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見了母女二人便起身行禮:“蓉兒媳婦見過姑奶奶,林姑姑。”

黛玉同秦可卿接觸不多,只跟着去過幾次寧府,也沒說過幾句話,倒是瞧着寶玉同她十分的親近。哦,對了,見到秦可卿黛玉方才想起來,還有她弟弟秦鐘呢,寶玉更是喜歡的緊。

“不必多禮,我離京多年,當年蓉哥兒才多大,如今竟連媳婦都娶了,也不知珍哥兒如何了?”

賈敏神色淡淡的,不過随口應承幾句,秦可卿又哪裏會看不出來,只是賈敏是長輩,便仍舊笑道:

“這兩日我們花園裏的花開的正好,因着老太太是喜歡熱鬧的,我便想着請老太太太太還有各位嬸嬸們過來聚聚,因着想到姑奶奶回京許久也不得請安,我們老爺太太便囑咐我過來請姑奶奶過去,因着今日我們府裏有些事要料理,故而我們太太便沒過來,只囑咐我定要請了姑奶奶同林叔叔林姑姑一并過去,我們老爺太太置好酒席給姑奶奶一家接風洗塵。”

接風洗塵!

黛玉心裏忍不住一陣冷笑,我們回京都有小半年了不見你們寧府有動靜,如今彭茹才封了太子妃你們便過來套近乎,果然府裏頭上上下下一雙富貴勢力眼。

想到此處,不待賈敏多言黛玉便在一旁皮笑肉不笑的說道:“不知蓉哥兒媳婦,你們府上選的是哪一日呢?”

秦可卿乃是初見黛玉同賈敏,又見這母女兩個一個賽一個的端莊,一個賽一個的漂亮,心裏頓時連連感嘆不已,又見黛玉神色親切以為她是應了,便忙笑道:“便是後日,不知姑奶奶同叔叔姑姑可有空?”

賈敏笑着沒有答話,又見黛玉主動詢問秦可卿,便也有心想要看看女兒是如何行事的,便只笑不語。

“後日,那便可惜了。”

說罷黛玉便頗為遺憾似得搖了搖頭,像是絲毫沒有瞧見秦可卿白了幾分的臉色,倒是賈敏又笑着補充道:“還真是不巧,你今日若早過來些倒也罷了,偏巧今兒才去彭家,倒彭家個熟人來,想來你們也知道,就是我們家老太太的娘家二太太,我們娘們兒幾個回京至今也不過是送了禮來往幾回,倒真沒有過去拜見過,若是一般人家推了也就是了。”

話說到此處,秦可卿心知今天必是要無功而返了,故而便有些失望,只是面上并不敢顯露一分,便忙又笑道:“既然姑奶奶一家沒有空,那便不敢打擾了,只盼日後有機會,還望姑奶奶賞臉。”

“那是自然,話說你們寧府的景兒的确是比榮府的好,我也是多年未見,心裏着實想念的緊呢。”

秦可卿笑着忙說不敢當,随便又閑話幾句見賈敏同黛玉都懶懶的,便十分知趣的起身告退,賈敏收了她帶來的厚禮,也着人備了回禮,秦可卿一并帶了回去,倒也省事。

卻說賈敏口中林家老太太娘家相邀一事倒的确是真,林老太太娘家本姓楊,如今林老太太的幾個姐妹遠嫁的遠嫁,故去的故去,兄弟們便也只剩下林老太太的大哥,便是如今的楊老太爺。

楊家一向十分低調,歷代雖多有子弟入仕,只官職皆并不十分顯赫,卻都年來并無任何纰漏差錯,如今楊老太爺致仕閑賦在家,子孫當中也唯有大兒子楊文元官職最高,乃是山西巡撫,餘者皆不是十分出衆。

因着楊家大房如今皆随着楊文元在山西應職,故而楊家一應交際應酬倒是二奶奶沈氏走動的頻繁些,今日也碰巧便同賈敏母女撞上了。

沈氏十分會做人,雖然林楊兩家這些年越發走得遠了些,如今同居京城,便忙邀了母女二人并林愽。

誰知賈敏本不過想着帶了兒子女兒卻串個門子也就罷了,不想楊老太爺想到自己這個嫡親的妹子臨死前都未曾見過孫子孫女一眼,心裏不禁十分唏噓。故而便叫了黛玉同林愽過去,先是細細的考校了兩個孩子一番,見她二人均十分出衆,黛玉雖是女子卻見識不俗,林愽雖是庶出卻較之嫡出更為優秀,心下便也十分喜歡,不由得便感嘆道:

“這兩個孩子均是好的,只可惜我們家已打算舉家還鄉,不然倒能時常見見,也算是還了我那沒福氣的妹妹一樁心事。”

原來如今楊老太爺年事已高,落葉歸根知心也越發強烈了起來,加之如今自家無人在京城做官,便召來一家老小商量許久,最後皆同意回鄉一事。

倒是賈敏見楊家上下同自家十分親近,且都不是那種尖酸刻薄之人,心下倒是有些傷感,楊家這一去自然是輕易便不會再回京城,而楊家祖籍浙江,若是在揚州也就罷了,倒離得也還近些。

連黛玉心下都十分不舍,她同楊家幾位姑娘頗為投緣,正想着日後又多了好些姐妹,偏巧就要散了。又轉念一想,也難怪當年楊家對于獨自入京的自己不聞不問,原是不在京城鞭長莫及的緣故。

如今黛玉重活一世,雖然性子已較前世樂觀了許多,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绛珠仙子的本性如此,倒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改變了的,黛玉雖然有心,卻有時仍舊免不了想左了去。

待依依不舍的送走了楊家一行,賈敏見女兒頗有些郁郁寡歡的意味,又想着這大半年來朝中局勢的動蕩,如今方才漸漸平靜下來,只是卻仍舊不免替林如海捏一把汗,故而便擇了好日子打算待林愽放假之時領着兩個孩子去廟裏求個平安符。

林愽倒也就罷了,偏黛玉聽說賈敏并不打算去榮府的家廟,且林家家廟都在江南,如今聽聞我朝極精演先天神數的慧空師太,因聽聞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前些日子已經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院住着,賈敏便想着若是能求得師太一見自然是好事,若是不見,也只當無緣,求個平安符回來也就罷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