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盂蘭盆節話驚夢

這盂蘭盆節本是目連為解救母厄而設的,佛經上說:目連尊者(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着吃不飽的生活。目連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便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連身為人子,雖有神通,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因此,在民間盂蘭盆節又叫鬼節,傳說閻羅王在每年七月初一,就要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半時,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必須返回陰間。所以人們認為,在鬼節這一天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鬼節張燈是在水裏,因為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府——鬼魂就在那裏沉淪。

這不“演淨”“引魂”之後,白天的喧嚣慢慢退去。随着施放焰口的到來,夜晚靜靜地湧了上來:星星點點的河燈掩映在幽暗的河水中,似乎真的在引領着落水的孤魂飄向陰森的地府……

不知是着了夜間的陰氣,還是這幾日實在太累了,馨悠看着看着娘親的畫像,竟不知不覺睡了去,恍惚間覺得有什麽在走動,可眼睛卻怎麽也睜不開,反倒睡的更沉了,身子卻輕飄飄地不知到了哪裏:

暮色中,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随風起舞,馨悠正和馨媛、馨蘭走在若隐若現的小路上。突然看見前面李子樹上挂着一幅白绫,馨悠好奇的取下,拿近一看,覺得好生眼熟,但怎麽也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正要細細思量,卻重重地墜入深淵。馨媛、馨蘭似乎急急地喊着什麽,但任憑自己怎麽用勁,也聽不清楚。

待到落地,卻發現四周一片漆黑,眼前的樹林也是若隐若現,剛要尋思自己到了哪裏,只聽後面一陣喊聲:“孤魂野鬼吃我一鞭”,馨悠害怕地扭頭一看,只見一個半身人,浮在空中,左手舉着皮鞭,右手牽着兩條黑狗。說是遲那時快,馨悠連忙沖進森林,可那個怪物也緊追不舍。眼看前方有一條大河,卻怎麽也到不了河邊。一路上不停地長出尖尖的石頭,躲過這塊,卻又踩着那塊,只覺得腳底一陣陣鑽心的痛。

好不容易來到河邊,卻見旁邊的石碑上刻着:留下希望,方能過河。馨悠看着越來越近的黑狗,正要吐出心火,前方卻飄來一葉片舟,上面還立着一個人,“快上船吧”還未等那人把話說完,馨悠便跳了上去。稍作休息後,她禁不住打量起眼前這個人,只見他身着淡黃色絲段圓領袍衫,宛如一尊雕像立在船頭,可怎麽也看不清楚他的臉。那人仿佛知道馨悠在看自己,便不動聲色地說:“此河名曰沉羽河,這河面上的點點星光其實是許多過河人留下的,他們沒了心火,就可以變輕——飄着過河,而有些在岸邊等待的人如果前世積德便能靠着擺渡過河,保住心火”。聽他這麽一說,馨悠不禁環顧四周:果然那些燈光若明若暗,叫人寒心。正要細想,卻聽那人接着說到:“我乃冥界十王之轉輪聖王,因迷上你的香氣,情不自禁拈花一笑,又因着三千年的機緣——遇上了你,待把你送到那正西的黃泉黑路上,我便渡了河,轉世凡塵”。“原來如此”馨悠暗暗驚嘆道,可轉念一想:自己怎麽就會平白無故迷住了他?正要發問,卻聽那人說到:“過了這條河就是鬼判殿了,每個人都可以在那裏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然後聽憑發落,各自走路”話音未落,船就到了岸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