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接下來的日子姜俞照常上班,姜楊則在家裏養傷。到底吃外賣還不如自己做,一個人在家閑得慌,除了睡覺翻書看電視,偶爾也會鍛煉廚藝來打發時間。

萬事開頭難,他根據姜俞每天買回來的菜,對着手機上的食譜搗鼓。經過那次全場垮掉,之後就再沒有做過比那個更糟糕的食物。

只是剛開始食譜上幾克幾毫升用量無法摸準,好在幾頓下來心裏也有個大概,畢竟熟能生巧,覺得廚房裏也就那麽回事,至少不會太鹹,面相看起來也不會糊糊地讓人難以下咽。

中午做了一份豆腐肉片湯,一份清炒西蘭花,一碟腌豆芽。姜俞叮囑過他不要吃太辣,也不能太油膩,總的來說就是進食要清淡營養。

右腳依然打着石膏,其他傷口還敷着藥。做飯的時候只能虛擡,左腳承力,把需要用到的調料都放在一個地方,伸手可觸,幾個菜做完很本不需要他挪動一步。

廚房連接客廳處有一道低檻,輪椅不好操作,姜楊只能一手扶牆,一手端着炒好的菜放在餐桌上,又把手機揣在兜裏,才慢踱踱跳到凳子上坐下,享受一中午忙碌的成果。

手機是姜俞以前用過沒有扔的舊手機,還能繼續用,就買了一張新卡讓他暫時拿着,方便聯系。

那時姜楊心裏想自己孤家寡人,誰都不記得,唯一認識的還都天天見面,就算是一個廢棄手機簡直都覺得浪費,但是最終沒有拂姜俞的好意,笑嘻嘻接過來捧着一個勁愛護,當塊寶兒似的,把裏面功能摸了個透,沒發現什麽隐私秘密,心中小小失望。

後面他才明白過來姜俞那句“方便聯系”的深意,其實是把他當成一個夜晚食堂了。

中午就不說了,因為時間緊湊,姜俞難得回來吃一次飯,晚上就不一樣了。除了這人輪休不上班,幾乎每天到了半下午,就會收到一條短信,條條都是兩個字,不多不少,一模一樣沒有新意:要回。

偶爾也會突發情況,醫院忙,走不開,不能按時回來,就會在飯點之前通知一下:先吃,不用等我。

對于這種模式和變卦方式,姜楊在剛開始還有些蒙,後來習慣了也覺得挺不錯,做好飯等一個人回家,總比流浪街頭或者生死未蔔要好得多。

比如現在,手機叮叮叮叮閃爍着,劃開一看,不出所料入眼是兩個字。

嘴角一勾打了個響指,躺在沙發上接着看書。這本書他在姜俞房間裏的書架上随手挑的,名字新穎怪異,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不過,是失憶的原因嗎?不然為什麽看不懂呢?!

翻來翻去有些焦躁,最後打開書蓋在臉上。

思緒有些飄,不過飄得再遠也只能飄到從垃圾堆醒來的那一刻,其中大部分被姜俞占據。這樣回想過來,這一段生活很單調,只有姜俞,屋子,醫院,但卻是自己不願意改變的存在。

要有多幸運,才能在無法預知的時機,遇上陌生未蔔的姜俞,拼這樣一個毫無把握的賭注,贏得這場沒有被放棄的游戲。

如重生,如枯漠遇露,如冬竭春至。

————

晚上姜俞六點到家,打開門就是濃烈的飯香味撲鼻。

姜楊從廚房跳着出來,端着一碗白米飯,看見姜俞樂道:“哥,回來了啊,剛好洗手吃飯。”

桌上是紅燒肉,蒸排骨,番茄炒雞蛋,炝炒青菜,色香俱全,有模有樣,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姜俞點頭:“不錯,沒白待在家裏這麽久。”

姜楊遞給他一雙筷子:“好歹我也是個人嘛哥,手腳健在,智力在線也不色盲,也是可以拿來用的啊,除了吃喝拉撒,當然能為你排憂解難。”

“紅燒肉有點油膩,不過還能吃,排骨味太淡,小青菜還行,比第一次進步多了,番茄炒雞蛋是幾道菜裏面最好吃的,是因為簡單?”

姜俞聽慣了他說話天馬行空,不理會他,只一道道點評他的成果,語氣中肯可靠。

對面那張剛才還求表揚的臉瞬間抽搐了幾下:“我在努力嘛,哥,我已經很努力了呀,我真的超級努力了的。”

姜俞從他的腦袋往下掃去,視線被桌子截住,收回目光盯着他似笑非笑:“看得出來,快吃飯吧。”

距離把人帶回來,已經過去大半月。

姜楊臉上的淤青漸漸變淺,不仔細看就不怎麽明顯,當然痊愈以後也越發突顯這張臉的姿色,年輕漂亮,若放在古代,頗有招蜂引蝶的趨勢。他第一眼看得時候有些離不開眼,好在看習慣後也就自然了。

十幾天來,姜楊幾乎沒有單獨出過門。小區太舊,沒有安裝電梯,姜楊的情況下樓又太不方便。所以只有在他休假時,大發善心帶着人坐在輪椅上去感受一下外面地熱鬧,在街邊溜達溜達,購點小貨回家。

如果工作日下班回來得早,并且心情也不錯的話,偶爾也會把人推出去,吹吹涼風。盡管是冬天,再冷也是新鮮空氣,比一直悶在屋裏吹暖氣自在得多,就當飯後散步愉悅身心,也不會去管一個年輕人坐在輪椅上,會引來其他人怎樣的異樣眼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