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顧踐厘(上)
顧踐厘(上)——謙謙君子葉慕華
楚劍辭一劍刺空,一躍之力用老,便也萎然倒地,再無回天之術了。衆人剛激起的一絲驚喜再度落空。顧踐厘身形一轉,悠然定住,背對衆人,面朝楚劍辭笑道:“楚兄,別來......”
突然,顧踐厘覺得有些不妙,可是尚未來得及作出反應便已經被制住穴道動彈不得了。
他不知道背後發生了什麽,可衆人卻看得分明。就當他穩住身形渾身松懈時,暗道裏又閃出一道匹練般的劍光,以劍尖點中他背後多處大穴。
衆人看得心驚。且不說其人快準而穩的高明劍術,尤其那一手以劍尖點人穴道的招術,運力之巧妙,已可謂天下少有。單單憑他心思敏捷,反應機智,完美地配合楚劍辭一擊即中,更令滿室英雄望而生畏,自愧弗如了。
那人一擊得手,便收劍抱拳,不料那迷煙實在厲害,一個踉跄險些軟倒。他強行穩住,恭聲說道:“華山葉慕華。背後偷襲,迫不得已。失禮之處,望君勿怪。”說完便眼花耳熱,身體酥軟,倚劍支撐了。
楚楚心裏覺得好笑,這人倒和蕭哥哥有點兒像呢,如此迂腐恪禮,只怕以後遇上心儀的女孩子也是萬萬不敢輕言表白的。她心裏這樣想,口裏卻說道:“葉大俠,這迷煙的解藥就在他懷裏。我們中毒太久太深,實在走動不了,還要勞你再堅持一下去取來。”
說着她又取出三人僅剩的最後一顆藥丸扔給葉慕華,說道:“你吃掉這個會好受一些。”
葉慕華便順勢倒地,撿起藥丸吃掉,雖不能解毒,卻果然好受許多。他心想,方才楚劍辭和蕭潛為吸引顧踐厘的那最後一擊便是借助此藥吧。
他撐着劍勉力站起,和顧踐厘說聲“得罪”,便伸手探入他懷裏取出解藥來。
楚楚和衆人服了解藥終于恢複起來,卻見蕭潛和楚劍辭仍然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心裏擔心起來。
葉慕華敬佩地說道:“姑娘所贈藥丸雖然神效,但楚兄剛剛那一劍非為強力,更是依靠莫大的意志方才奮起一擊。如若換作是我,便是萬萬不能勉力刺出那一劍的。如今他們氣力均散,身體虛脫,因此才比衆人更加難以恢複吧。”
葉慕華看着滿室豪傑,心情激動之餘又覺得有些緊張。
他為人持節有禮,武功卓越超群,鐘掌門對他寵愛有加。但或許正是由于鐘掌門的過分愛護,才始終不曾放心他獨自擔當大任。即便是數年前葉慕華下山結識了少君一行人,參與沈臨淵破獲鳳鳴樓一案,也不過是因為此事發生在鐘掌門意料之外了。葉慕華敬重鐘掌門,從無出言忤逆鐘掌門,可心裏不時卻免不了抑郁,又擔心自己日後果真不能勝任華山掌門,辱沒了華山威名。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概就在景呈毓景盟主暴斃之後吧,葉慕華便覺得江湖武林似乎便漸漸式微了。從來歷不明驟然崛起的暗香樓,到稱雄百年虎踞蜀中的唐門,從兼處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的藍家,到廣交天下英雄信義卓于天下的擁雪山莊,莫不在短短一年之內便遭逢大變,再也不得翻身。
除卻這些家學淵源的世家望族,江湖上的各大門派也似乎大有頹勢,靡靡不振。
Advertisement
雁蕩派自不必說,殷無傷參軍戍北,沈臨淵遁入公門,至今尚無正式掌門,只暫由某弟子代掌門之職,雖則人才濟濟,可卻落得後繼無人。少林派更是早已避世多年,很少有傑出弟子在江湖上頻繁活動了。至于武當,葉慕華原本是羨慕明虛道人成為武當創派以來,乃至整個江湖上最年輕的一派掌門的,可自明虛道人接任掌門後,武當聲譽卻一落千丈,大不如前了。
近日明子緒再度閉關,卻有傳言說,所謂閉關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罷了,實則是其早已不知何故私逃武當了,而方子皇則不久便要由代掌門正式接任掌門。
葉慕華見世人不以道號尊稱明虛道人,卻用玩味的語調依舊叫他俗世之名,分明是對他與花飛雨一事還耿耿于懷,至今仍冷眼以待。遙想三子當年,近觀武當現狀,葉慕華心裏便不免唏噓。
世家名門如此,更遑論那些宵小門派的艱難之處了。他們本就缺少名望根基,何況在如此清明的政治之下,連朝廷自新年來也是對他們多方限制掣肘,想來他們雄起江湖的美好希望便要泯滅于朝廷新政了。
朝廷當今國策有意禁武,鐘先生便意欲效仿少林武當,深居簡出,難得過問江湖之事。葉慕華年輕氣盛,見當今江湖之勢有氣無力便心有不甘,意欲力挽狂瀾。他思忖良久,終于向鐘先生說道:“朝廷雖然出了許多不利武俠的政令,可皇上卻素來喜聞豪俠之事,必不至于滅絕武道,因此禁武之說不若限武之說更為恰當。由此觀之,如今局勢更是一個可令華山一枝獨秀絕佳機會。而當下有關桃源的傳言甚嚣塵上,我想去桃源一探究竟,若有收獲,華山自此便可獨領風騷了。”
鐘先生聽了有些激動,欣慰地說道:“你的武功人品在江湖中早已是上上之品,只是你思慮純良,而我以往又事必躬親,因此致使你歷練見識不足。江湖之大,人心各異,我總擔心你應付不來。我武功已廢之事雖然瞞着天下人不曾公開,但你是我最親近信任的弟子,心思缜密,自然看得出來。這些年我常常慶幸江湖無事,否則真不知華山該如何應對。可是現在想想我有這種憂慮實在是太過剛愎自傲了,這江湖其實早該是你們年輕一輩的江湖。你年輕而有智慧,見識深遠且又有一番建功立業的雄心,華山交付給你很好。你若已決心要去桃源,便挑幾個弟子随行去吧。”
葉慕華沒想到自己只說了一番話,鐘先生便答應了自己請求,更隐隐透露出要傳授華山掌門之位,興奮而惶恐。等心情平複下來,他又不免感受到了師父英雄遲暮的無奈和悲涼,心裏生出莫大的慚愧來,覺得有負師父信任。此行前往桃源,自然是想一舉成名,顯揚天下,但除此之外他心裏還藏有一個不足為人道哉的小秘密。
記得初見連聲語時,她和哥哥自稱是山野村夫,可是哪裏的山野會生出這般天仙一樣的人來呢!人間若真是有這樣一片山野之地,只怕也必然是如這現于名篇卻又隐匿千年的桃花源一般的仙境吧。如今桃花花期将近,像她那樣品味高雅氣質高貴的人,想來定會心生向往一覽奇觀的吧。若是真能在那百步桃林,錦簇繁花中見到她,被她問及是花美還是人美的話來,可該如何作答呢?
鐘先生見他表情變化不定,最後終于變得如癡如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又說道:“你此行若是遇見蕭潛,可代為師致謝。當年赤焰教之戰,我不慎中毒,危在旦夕。虧得他及時一指點到,雖然破了我的武功,卻救了我的性命。事後他一直愧疚于心,而我自恃年長輩高,竟全然忘了該感謝他救命之恩,反而只是主觀剛愎地表示自己并不怪他,要他不必自責。我那時如此驕矜自傲,可竟還一直覺得自己平易近人,真是可笑啊。”
葉慕華回過神來,心裏更加慚愧了,說道:“師父素來豁然通達,只是而今更加得道而已。您所謂的昔往驕矜自傲不知是多少人一生都修不來的謙遜溫和呢!”
鐘先生笑道:“不管如何,我今日性命心境,莫不得益于蕭潛當時那一指。但話說回來,我當時脫口贊其為神來一指,立斷生死。後來流傳出去,世人不明內情,只見他和武功超卓的水月公子一起,便以為他也是一代年輕高手,身懷絕世指法了。而事實上他卻是全無半點武功的,神來之指也非為殺人的指法,而是救人的指法。這些年他四處游走,我為他成就的神來之指的盛名想來也裨益他許多吧。如此,我縱然驕傲地對待他,他也該感謝我三分的。”
葉慕華點頭稱是,鐘先生見他如此認真,便又笑着解釋道:“玩笑而已,你見了蕭潛道謝便好。”
葉慕華趕到桃源,不見連聲語的絲毫蹤跡,心裏不免得有些失落。但一想到近來又有傳言說明虛道人已再度出關,方子皇已和掌門師兄辭行離開武當,決意浪跡江湖了。葉慕華便精神一振,領着随從的幾名華山弟子仔細探索桃源的詳情消息,拟定進入桃源的方略了。
他聽聞此處一衆豪傑糾結半月,無人敢輕易涉險,而蕭潛卻為了朋友之義奮然輕身先驅,心裏想到他其實不會武功,更加地感佩不已。
不多時,石室中其他諸人紛紛地恢複起力氣,起身便掀了顧踐厘頭上的鬥笠,見他相貌果然不過二十五六,都覺得方才自己險些受辱于他,便怒極火起,要對他拳腳相加,卻均被葉慕華勸阻。
衆人為他所救,又懾于他的來歷武功,不敢造次,便冷哼着去推開那石門想讓迷煙散去。石門厚重,機關不暢,也頗費些力氣,衆人便難怪楚劍辭和蕭潛如此高深的武功在中毒之初竟未能及時推門逃出了。
葉慕華平複一下心情,便揚言令衆人安靜下來。衆人一路暢通後突遭此厄,樂得有人繼續領先探知究竟,因此倒也十分順從。葉慕華令人告知了外間華山弟子及群雄此時洞內的形勢,召喚群雄進來,心裏卻思索着該如何處理顧踐厘此人。
他素來不曾聽過顧踐厘之名,不知此人何如,一時難做決定。正猶豫間,楚劍辭終于恢複起來,和葉慕華說道:“如今迷煙已破,石門大開,桃源近在眼前,葉兄不妨帶着大家先行一探究竟。至于此人,希望葉兄能将他交給我處置。”
葉慕華聽了自然十分樂意,衆人雖心懷憤懑,但念及此處既有顧踐厘守關,那麽桃源匿有反賊的傳言便愈加可信了,因此再也顧不上這些,迫不及待地跟着葉慕華想要探知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