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等待的心
神煚離開半個時辰,康闵陶體驗了思念的滋味,她不自覺地回憶着二人在一起的時光,回憶着一起做過的事,那種種的美好,一一浮現在眼前,好像就是剛才的事,如此令人陶醉。
不過,回憶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趁着這個機會,康闵陶回了一趟家——與神煚親密無間的日子,她有些時日沒回去了。
康闵陶向父母說明了現狀,她并未隐瞞自己跟神煚的事。她向父母詢問其他的事,局勢的發展沒有出乎意料,就是還欠些火候。
康闵陶與神煚的親密往來,被認為是洵都舊族在謀求更多權力,而神煚的态度,則令北遷之族感到不安。神尊之位是建立在十八勳舊的争鬥之上的,大家互相利用,并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康氏想要重新掌權,必須有神尊的青睐,無論這種青睐是出于何種緣由。不過,現在的康闵陶萌生了另一種想法。
在與神煚相處過程中,她知道神國邊境并不太平,需要有勇有謀的将軍,康氏一族作為十八勳舊中的士族,本來就是以武功立足的,如果主動請纓,為國立功,更容易贏回大家的尊重,就像神熺時代的桓氏。
不管怎麽說,依靠戰功獲得權力,通過掌握兵權鞏固權力,才是士族安身立命之道,這也更能激發洵都康氏的鬥志。這幾日,康闵陶越發堅定這個想法。與神煚越親密,她就越排斥借用神煚的力量。
也不知從何時起,康闵陶想要将神煚和康氏一族所求之物分開,明明知道是不可能的,這種想法反而越發強烈。維持一份純粹的感情,這種觀念生根發芽了。
“北邊的裔家,派人到咱家,說了些不中聽的話。”
康文奭是這樣描述的,用南北來區分遷都之後的十八勳舊,是個簡便的法子。
“大祭司的人?”
坐鎮神都的是首座長老穆剡,随着神煚到洵都的是大祭司裔湯,來見康文奭的人姓裔,九成是大祭司的人。還有的一成,就得考慮北遷之族內部的分歧了。
康文奭肯定了康闵陶的問題,康闵陶接着問:“大祭司,能代表那些人說話?”
“裔湯的意思,也就是穆剡的态度。”
在神國,大祭司和首座長老都反對的事,神尊就得認真考慮。也就是說,在大祭司和首座長老聯手的情況下,神尊也是無可奈何的。
康闵陶還是覺得奇怪,十八勳舊分為巫族九姓和士族九姓,這二者各有各的地盤。巫族成為神官,兼任文官,掌握文治,管着神廟;士族成為武官,也兼任文官,主管武功,管着軍隊。現任大祭司和首座長老雖然同屬于北遷之族,但一個是巫族,一個是士族,對于洵都舊族的态度,不應該那麽統一。
Advertisement
在她看來,北遷之族争鬥兩百餘年,矛盾重重,如果利用他們打壓對手的心理,洵都康氏會是穆剡的敵人,對于裔湯而言,完全可以合作。
“爹,裔湯和穆剡,能和睦相處?”
康文奭聽了女兒的話,會心一笑,道:“裔湯才當上大祭司,輕易不能得罪穆剡,要說和睦相處,還早了些。”
聽了父親的話,康闵陶忽然想起一件事,她說:“我記得,穆剡還是撫遠大将軍時,有一次軍費不足,曾向當時的大祭司求助,結果以大祭司為首的一幫大巫不肯,險些鬧出大事。最後,還是主上出面調停,才了結了。不過,這兩家算是結了仇。如今,穆剡做了文官之首,又有武官做後盾,能忘了這仇?”
“陶陶啊,渾水摸魚,自然是好,可咱們康氏一族要去分一杯羹,一來要主上信任,二來那幫人也得願意,總是急不得。”
康文奭笑笑,擺出面對外人時的溫和模樣,其實也就是個慈父的樣子。
“爹,這種事情,不就在眼前?”康闵陶對父親的畏縮表示不解。
康文奭并未反駁女兒,就算意見不同,他也不會拿出做父親的威嚴來壓制女兒。康闵陶知道父親的脾氣,覺得沒意思,也就沒說下去。
待在家裏,總是擔心那邊的神煚突然回來,到時候沒親自去迎接,可怎麽好呢?康闵陶這會子開始埋怨自己,當初為何不約定個時間?真是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她見了家人,吃個午飯,聊聊幾句,就火急火燎地回去了。
人心中有所期待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慢,人也會變得多愁善感。康闵陶好容易挨到日落,看着天色變暗,神煚還沒有出現,今天應該不會回來了。
夕陽不錯,可是無心欣賞,康闵陶站在莊院門外,眺望着洵都的方向,明明那麽近,此刻遠得像是在天邊。而她,就那麽傻傻地看着,心裏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表面上還要裝着鎮定,生怕被侍女們笑話。
有好幾次,她都忍不住想要騎着一匹快馬沖進洵都城,跑到昭明神宮問問,問問神煚都在幹什麽,問問她是不是把自己忘記了?每次都是理智把這種心思壓下去,才分開多久,什麽“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讓人笑話。
沒有神煚的晚上,也變得無聊了。康闵陶躺在床上,想着神煚躺在身邊的日子,雖然大熱天,兩個人躺在一塊兒不利于散熱,可也不至于無聊啊。
算了算了,沒出息的人,明明今天早上還一同起床,到了晚上瞎想些什麽?康闵陶翻來覆去,好容易才睡着了。
睡着的時間是最容易度過的,一覺醒來,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第二天。康闵陶一邊派人到洵都打探消息,一邊預備下東西,準備迎接神煚回來。只要想到馬上可以見到神煚,她就興奮得不行。
神煚還沒來,第一波打探消息的人就回來了。他們說,昭明神宮正在舉行冊立神女的儀式,新任神女是臨陶子家的姑娘蘭識。
聽到這個消息的康闵陶,大感意外,她知道神煚在糾結神女問題,今日的事才突然。這些日子裏,無論是明裏還是暗裏,她都沒有聽到新任神女的消息。這麽着急,是發生什麽了?
康闵陶知道,神煚來到洵都,最要緊的是選擇一位繼承人,完成這個任務,就沒有理由滞留洵都了。神煚,她是急着要走嗎?
現在還可以确定一點,上午的時間,神煚不會來了。她這麽着急立神女,肯定會抓緊時間,說不定下午會趕來。就這樣,康闵陶期待着太陽下山前見到神煚。
這些疑問都不要緊,見了神煚以後,向個問個清楚,不就行了?
下午的康闵陶,是在亢奮與失望中度過的,一直到太陽下山,神煚都沒出現。派出去的人回來說,為了新神女的事,昭明神宮大擺宴席,洵都城裏也變得熱鬧了。
這麽說,神煚是在履行神尊的職責,一時脫不開身。自己這般埋怨,實在小氣,也不符合勳舊子弟的身份。這麽一想,康闵陶才平靜下來,神煚做的是關乎神國未來的大事,她該洗個澡,睡個好覺,說不定明天就可以見到神煚。
懷着這樣美好的願望,康闵陶迎來了第三天的太陽,她在焦慮中度過這一天。探聽消息的人說,洵都城裏城外的八廟一宮都在舉行祭祀。既然這樣,她又能說什麽?
這一晚,她睡得并不安穩,挨到第四日,天不亮的時候,她就起床了,預備下一切東西,想等神煚回來。這時候的她,并沒有前幾日的信心。
終于,康闵陶還是忍不住進了城,在昭明神宮外邊,她徘徊幾圈,終于原路返回。她要以什麽樣的身份去見神煚?一個洵都舊族家的長女,要如何突然拜會現任神尊?旁人又該怎麽看洵都康氏?
這些,都是大大的問號,都是康闵陶不能不考慮的。
返回的路上,她還幻想着神煚穿了便服,從別的地方先到了,結果幻想終究是幻想。莊院裏,只有康家的奴仆,和神煚那日留下的部分物什。
康闵陶爆發了,她不是沒等過神煚,可上次的等待與這次不同,上次爽了約,好歹還有個傳話的人。這次呢,完全沒了音信。上次的心情,跟這次不可同日而語。
分別時沒有說的話,醞釀了這次的爆發。康闵陶生着悶氣,想着連日來的事,越發氣惱。
之後又有消息傳來,說有人趁着立神女的機會,向神煚提出重用洵都舊族,被神煚婉拒。這對康闵陶來說,可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
最初,康闵陶并不想把感情與家族利益做明确的區分,随着與神煚愈加親密,感情占了上風,到了現在,經過幾日的煎熬,家族利益與個人情感交織在一塊,成了憤怒的源泉。
康闵陶開始懷疑,那些甜言蜜語是否就是為今天準備的。
主上返回神都的讨論傳來,康闵陶一氣之下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