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家園子東南角的那株杏花是當初建園子時就栽下的,因為地勢不錯,長得枝繁葉茂,如今正值花開時節,遠遠望去只見一樹雪白,猶如一匹光華流轉的素錦。
林溪帶着霁月信步走過來,就見那開的極為絢爛的杏花樹下早已立了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那少年細眉星目,相貌清俊無比,身上更有一種出身書香世家的清貴端華氣度。因為春寒未去,他穿着青色緞面的薄棉袍,外面披着玄色素面鬥篷,越發顯得他面白如玉,氣質出塵。
林溪遠遠看着心裏就暗呼不妙但心裏還存着一絲僥幸,等走到距離一丈之地看清這少年出衆的相貌和氣質時不禁在心裏嘆了口氣。
能在這個時候這個地點出現在這裏的翩翩美少年,除了男主不做第二人想。想她為了避開他,特地選了一條遠路。哪知冤家路窄,最後還是遇到了。這算不算是孽緣?
不過林溪心裏嘆氣歸嘆氣,眼睛還是朝少年那裏掃了好幾下。不愧是文中的男主,生的真是好看,比她在電視上見到的明星還要好看得多,而且有氣質的多。
只是看歸看,林溪卻還保持着幾分清醒,從始至終都未開口說話。原本以為只打量不說話,那少年會被她看的惱羞成怒,記得書中原身第一次見男主顧文軒時,因為看的目不轉睛,事後還被他出言教訓,說林家的三姑娘全然不知禮數。
可是杏花樹下的少年卻任由她打量,眼中流露出來的神情也并無不悅之意,過了一會兒更是出聲道:“你是林三姑娘吧?”
林溪訝然道:“你認得我?”難不成是顧家一行人來見林老太太時,林老太太提起過自己。
那少年卻只點了點頭,跟着杏花樹後轉出一個小厮,“少爺,杏花已經折好了。”
那一樹杏花開的茂密,林溪的眼裏又只有這個少年,因此才沒留意到這個小厮。
如今見這小厮手上捧着好幾枝開的正好的杏花,就知道這少年為什麽會站在這杏花樹下不走了。
不過這個時候他不是應該在安壽堂附近尋找丢失的玉佩嗎,還是他找了好幾遍最後放棄了。
林溪還在疑惑當中,那邊少年看了眼折好的杏花,便提出了告辭,“府上的杏花開的很好,替我謝過你們老太太。我們也該走了。”
這兩句話比之前的第一句說的比較慢,語調也比較平和,更襯托出他的聲音清潤動聽。
林溪一邊看着他的背影漸漸消失在眼前,一邊回憶夢境讓自己清醒。在未見到這個少年之前,她還覺得原身花癡,見了男主一面就被迷得找不着北,如今換了自己這個顏控加聲控沒比她強出多少,光是聽那清潤動聽的聲音就覺得醉了。
Advertisement
好半響,林溪才把自己從剛才的癡迷狀态中拯救出來,指揮霁月折了幾枝開的不錯的杏花,才往安壽堂而來。
安壽堂內,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坐在上首,聽丫鬟報菜單。
林溪進去時,林老太太便笑着朝她招了招手,“三丫頭來了,他們廚房正在拟壽辰那天的菜單,你也過來聽聽。”
也許是林老太太臉上的笑意很慈祥,也許是林老太太的音容讓她想起了自己過世的奶奶,林溪心裏的些許忐忑立刻消散不少,很自然的就靠了過去,獻寶似的指指霁月手中的杏花,“祖母,我聽丫鬟們說園子裏的杏花開了,今早便過去折了幾枝,拿來給祖母賞玩。”
林老太太看到霁月手中的杏花,看了眼孫女,“這兩天府裏來了不少外客,你折杏花的時候沒遇到什麽人吧。”
林溪道:“沒遇到什麽人。”
林老太太看了眼旁邊眼觀鼻鼻觀心的霁月,方挪開視線,吩咐身邊的丫鬟,“那個樟木箱子裏還收着一對青玉賀壽瓶,顏色素淡,最适宜插花,把它拿出來插上這杏花。”
丫鬟們把那對青玉賀壽瓶找來灌上清水,插上林溪選的那幾枝杏花,淺青色的玉瓶配粉白色的杏花果然清雅素淡。
祖孫兩個一邊聽丫鬟報菜單,一邊賞玩玉瓶裏的杏花,沒過多久主持林府中饋的大太太就來了。
大太太是林老太爺在京城做七品小官時給大兒子定的一門婚事,因為當時林老太爺官職不高,大老爺讀書也不争氣,因此大太太除掉模樣周正外,論家世論能幹都遠不如精明強幹的二太太。
雖然林老太太更為倚重大房,什麽事都願意交給大太太做,可是有二太太時不時的在旁說些酸話或是下些絆子,大太太這個當家太太做的并不輕松。
這些天為了林老太爺的生辰,大太太更是日夜操勞,臉上的疲憊是個人都能看得見。
林老太太臉上就帶出了一絲關心,“老頭子的壽辰雖要緊,可是你也要當心自己的身體。”
大太太嗯了一聲,便說起了自己的來意,“這幾日我只顧着忙老太爺的壽辰,卻忽略了住在梨花苑的江姑娘。要不是我身邊的陳媽媽無意中發現此事,我還不知道最近這幾天大廚房那邊竟然對江姑娘身邊下人的飯食多有克扣。如今我已把大廚房裏涉及此事的兩個仆婦關押了起來,是罰還是撤,還請老太太示下。”
大太太所說的那個住在梨花苑的江姑娘,其實是林家的一門遠親。從三年前打南邊投奔過來,就一直寄居在林府。
林府上下看在親戚的份上,對她還算照顧,起居飲食雖然及不上府裏的三姑娘,可是管家的大太太也不是小氣之人,應有的份例都會着人給她送去。
而這位江姑娘性子沉靜內斂,行事低調謹慎,除掉隔幾日會來安壽堂給林老太太請安外,其他日子都待在梨花苑,因此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
林老太太在聽聞江姑娘身邊的丫鬟婆子被克扣飯食後便皺起了眉頭,等大太太說完便問道:“這是怎麽回事?江姑娘怎麽說也是客人,哪個仆婦敢這麽大膽?”
大太太捏了捏手裏的帕子,“是廚房的兩個管竈頭的年輕媳婦,據說是因為江姑娘身邊的丫鬟說話沒有分寸得罪了她們,所以才......”
林老太太道:“既是這樣,那就把這兩個媳婦撤了,每人二十大板趕出去。我看以後誰還敢再怠慢梨花苑。”
大太太就應了一聲,又撿了兩件小事與林老太太說了,方才告退。
大太太一走,林老太太便嘆了口氣。
林溪知道林老太太為何嘆氣,當下卻只能故作不知,“祖母為何嘆氣?”
林老太太道:“你大伯母剛才所說之事語焉不詳,內中多半有隐情。”
“祖母是說江姑娘身邊的下人被克扣飯食一事嗎?”林溪問道。
林老太太輕輕嗯了一聲,卻不願再多說此事,轉而吩咐丫鬟開箱取了兩匹緞子,“前些天江丫頭來向我請安的時候,身上穿的還是去年的舊衣裳。你把這兩匹緞子送過去,讓她做兩身新衣裳穿,就當是我們林府給她的一點賠禮。”
林老太太這麽做也有她的考量,那位江姑娘在府上住了三年,時不時的便過來安壽堂請安,時間久了,她的脾氣性情林老太太也差不多摸清了。正因為如此,林老太太才想着讓三丫頭多與她親近親近,可是三丫頭被她嬌慣壞了,壓根看不起江姑娘這個寄人籬下的孤女。
今日林老太太把兩匹緞子交給林溪讓她帶去給江姑娘的時候,還以為她不願意去,正想跟她講道理,就見一向嬌蠻的孫女收起了脾氣,聽話的應了下來。
林老太太就笑了笑:“這才是我的乖孫女。以後你就知道了,祖母總不會害你,你與江姑娘結交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林溪答應下來這事不為別的,就是好奇府裏怎麽還有一位江姑娘。書中可是對這位江姑娘一字未提,也許是因為林三姑娘本身是女配的緣故,所以她身邊的人和事,作者能省都省了。
從安壽堂出來,霁月還有些看不明白,“姑娘,你平日不是很不喜歡江姑娘嗎,說她裝模作樣......”
林溪輕咳一聲:“這話以後再不要提起了,你剛才沒聽老太太說嗎,與她交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再說我今天高興去梨花苑,怎麽,不可以嗎?”
原身本來就是嬌蠻任性、喜怒無常的性子,林溪這麽一說,霁月果然閉嘴不敢說話了。
身邊沒人啰嗦,林溪欣賞着路上的景致,沒多會兒就到了梨花苑。
只是主仆二人剛到梨花苑門口,就聽裏面傳來一道尖利的聲音,“雪珠姑娘真是好大的脾氣啊,只是這事跟你有什麽關系?”
作者有話要說: 重要的事情說一遍,記得這書的名字。女主是不會和原文男主有任何牽扯的,其餘的就不劇透了。
為了炸出親愛的讀者們,前五章評論都送紅包,讓我看看還有沒有老讀者在追這本書。
最後,還是求收藏,收藏真的好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