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獻上玉镯為赈災

攀山涉水過後,李瑁和楊玉環終於來到了溢洲了。由於他們都不知道溢洲那邊的實際災情如何丶平民的缺糧程度又到那個地步丶也不知道溢洲糧倉這邊的情況是那個樣子—要是湖南糧倉這邊情況太差,糧食根本不夠分。那麽開倉赈災這個方法也維持不到太長的時間。於是李瑁就聽了楊玉環的意見,拿了自己部份的家當去附近城鎮的糧倉購糧。又聯絡了附近的知府,好讓他們都能捐出糧饷,以解決目前的難關。

楊玉環一路上做着李瑁的軍師,努力的分析着災情的數據,考慮着這次水災的原因。想要用最快的方法解決目前的水災—這總比不斷的開倉派糧好。只要解決水災的問題,那饑荒的問題也會随之被解決。

“娘子,你累了的話就好好休息吧。你昨晚整夜都看着這些資料了,如今在馬車上又這麽辛苦,我怕你身子承受不了呢。”李瑁體貼的道。他可真擔心楊玉環的身子會因為日以繼夜的趕路和工作而倒下來呢,這是最最讓她心痛的事。

楊玉環擡眼看了看李瑁,微微一笑。以告訴李瑁不用擔心自己,自己的精神還可以的。上輩子的自己也是常常提燈夜讀,做着一本又一本令自己惡心的習題。這麽一點點的資料又怎麽會難倒自己呢!她上一輩子可是學霸來着呢!這些分析數據,分析問題可是她的強項呢!

“夫君請放心,玉環的身子骨兒不是你想像中的弱的。”楊玉環輕笑道,然後繼續埋頭苦幹着了。古代的女子根本和政事搭不上話的,因不能幹預政事。這次自己參與,李瑁不但沒有怪罪下來,而且還只只擔心自己的身體情況。

李瑁聽後,只是笑了笑,然後就為她披上了一件披風,為免她會着涼。馬車到了湖南以後,經過了不少城鎮,李瑁看見人民都因為饑餓哭嚎的聲意,心頭不禁一緊的。

經過了晝夜的思考,楊玉環也總算得出了個結論了—這次解決水災和饑荒的工作必定要盡快完成,不然後果嚴重!

“夫君,這次的饑荒咱們要先處理好。首先我們多派人手來加快完成湜霸的工程,讓水災的嚴重性減低;注意如果饑荒,有人餓死的話就會容易出現瘟疫。所以糧食問題我們要盡快解決,湖南的糧倉是一定要開了,然後我們再向洛陽那邊借糧。”楊玉環道。雖然她上輩子不是主修文史的,可是總知道水災以後所帶來的影響有多深遠,所以她總得在這些影響出現以前先解決了。不然後果嚴重,受害的市民也越來越多。

李瑁有點驚訝的看着楊玉環,他可真不知道自己的娘子知道這麽多事情的!這下子他全然的相信眼前的楊玉環并不是什麽普通人了。

“可是這些解決以後,他們的生計怎麽了?”李瑁道,他可真為市民以後的生活設想。除了想到怎樣解決目前的情況以外,也會有想過後續的工作也不少。

“農作物的大失收,要重新種植實在是一個大大的難道。所以我們要确認借來的糧能足夠一年的享用,然後我們更要無條件的提供種子給農民們。”楊玉環道。她雖然知無償提供種子給農民這個方案真的太瞎了,然而這次水災是大唐的失誤,哪能讓農民負這個責任呢?加上這次水災農民損失嚴重,恐怕都買不起種子了。“前段時間父皇徵收過重稅,就當是還給農民吧。”楊玉環提起了上一年,唐玄宗突然抽風起來,徵收了重稅,平民把百分之六十的收入和糧饷都上繳了。平民怨聲四起,卻又敢怒不敢言。

“可如果我們這麽做,父皇會怪罪下來麽?”李瑁道。雖然唐玄宗已經說了這次赈災是由李瑁全權負責,可是這麽大的決定,這麽大的捐款……李瑁可真怕唐玄宗會秋後算帳,怪罪於他倆呢。

“夫君,如果父皇不滿意我們,他怎麽也可以怪罪咱倆了。可難道夫君忍心看着人民在饑荒裏受罪麽?每次玉環想到他們在受罪,可是父皇卻在宮裏過着消遙快活的日子,玉環的心好痛,好痛……”楊玉環悲恸的說。她可真沒有想到李瑁居然會顧慮着這些,而沒有想到災民的痛苦了。“要是夫君怕這些的話,這些罪玉環可以自己扛,玉環也可以用自己的嫁妝去幫他們。反正皇府發的月錢,玉環其實沒有用的很多,應該也足夠饑民使用的。”楊玉環道。她情願自己扛下所有罪,不要自己身上名貴的衣裝首飾,也得好好的保護這群村民—也許是因為自己上輩子也是農村出生,知道農作物失收時所帶來的影響太大,她總不能眼巴巴的看着這個悲劇發生。

“玉環,為夫并沒有這個意思。可是要重要長安那邊的糧倉也是一個難道呢!父皇一定不會答應我們。”李瑁解釋道,聽到李瑁的話,楊玉環的眼皮只是失望的垂了下來。看來李瑁不是擔心,而是遇到了最基本的障礙—唐玄宗。要是唐玄宗不同意這一切,不然他為何要徵收重稅呢?

說到這重稅也可真讓楊玉環感到氣憤的,她沒有想到為了楊玉寧的一句想要在皇宮裏建一座觀星塔,唐玄宗可真的照做了!可是因為經費不足,他就去微重重稅去建觀星塔了。哎,昏君,昏君啊!

“若夫君不介意咱倆的生活清貧一點,會否同意把我們的月錢都拿出來先救緩他們呢?”楊玉環道。想要自己豐衣足食,錦衣華服。常人看到這個情況,定必不會忍心看到的。楊玉環情願自己的生活簡單一點,把月錢拿出來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災民,也比起自己每天大魚大肉,卻只看着災民只能吃樹皮為生。

Advertisement

李瑁看着楊玉環,她滿懷着仁慈和善良。要是他日自己真的争取到太子之位,而楊玉環也能夠成為自己的皇後,定必能母儀天下。然而,這樣的日子真的會出現麽?看見唐代這樣的變局,唐朝真的能熬到自己登位的那時麽?唐玄宗真的會把太子之位傳給自己嗎?

李瑁記起楊玉環曾經說過的話,李瑁這個壽王爺在歷史上是沒有可能成為皇帝的。一來是武惠妃的原故;另一方面也是楊玉環的原因。所以再怎麽說,李瑁心裏所渴望的事出現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

“要是我他日能登位,那天下蒼生有多幸福的。”李瑁說道。他緊緊的握住了楊玉環的,似是同意了楊玉環這個建議一樣。同是善娘的李瑁,又怎麽會舍得讓溢洲的民衆因為災難受苦呢?再者楊玉環的分析也十分合理的,饑荒之後,就自然有很大的機會出現瘟疫,瘟疫一旦發生,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他們要及早預防,阻止這個悲劇的發生。

聽到李瑁這話,楊玉環馬上從手腕上取出了一只玉镯子—這精瑩剔透的軟玉,楊玉環可一眼就愛上了。那次李瑁送給她的時候,她可真驚喜萬分了。一直以來楊玉環也視它如珍寶,可如今……

“玉環,這可是我送你的。怎麽能……”李瑁道。對於楊玉環為了赈災送上玉镯子,李瑁并沒有感到氣憤,反而是感到心痛呢!成親多年來,李瑁是知道楊玉環有多喜歡這玉镯子的,可如今卻因為赈災而要獻上了,她是有多麽的不舍啊!可是李環沒有說完。楊玉環就用指尖捂住了李瑁的唇,微涼的觸感傳到李瑁的唇瓣。

“即使夫君你因為這個生氣,玉環也都要幫他們一把了。玉環一直以來沒用多少月錢,我想這麽多年來攢的月錢,再加上這玉镯子,應該能幫不少的災民的。”楊玉環輕聲道。她也是有多麽多舍啊,可是只要能幫助他們,也得忍痛割愛了。“這镯子是玉環最寶貴的一件物品了。要是還是不夠的話,簪子丶步瑤的玉環也願意獻出。我們快要鄰鎮去購糧吧!”玉環提議說。

李瑁不能再推辭了,也只用接過了玉镯子,又命了家丁趕到鄰鎮去購置糧饷。然後李瑁又寫了诏書,向唐玄宗彙報溢洲的狀況。并要求唐玄宗加派人手去處理湜霸的問題,只是來了溢洲短短一天。楊玉環和李瑁兩夫婦已經處理了不少問題了,他們甚至親自派發糧食,到了災區問候災民呢

“你們真是好心了!好心一定會有好報的,你們一定會添福添壽,百子千孫!”一位老婆婆接受到楊玉環的赈災糧食,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只得眯着眼一斷的祝福着李瑁和楊玉環二人,二人只能相視一笑,接受着這老婆婆的祝福。

看來溢洲這水災,也得要一段時間才能平複了。但憑着這善良的兩夫婦,總也沒有難成的事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