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人民比較兩楊妃

李瑁和楊玉環倆口子在溢洲那邊積極赈災,當地的平民對於壽王爺和壽王妃也是萬二分的喜愛—特別是楊玉環,每一天派發糧食時,楊玉環都是親自下到人群當中關切問候他們的。這麽親切的王妃,對於離京城有點距離的災民,也都是十分難得的事情啊!人們都說壽王妃既貌美又善良,又說壽王爺關切愛護災民。突然之間因為這次赈災的事件,李瑁倆口子就成為了湖南居民愛戴的對象了。

"王爺,王妃,你們對我們這群蟻民真的很有心。我們一定會向觀音娘娘祈求你們倆添福添壽,長命百歲!"一名男子說。事實上這次的水災對於自己實在是有多大的影響啊,然而恰恰因李瑁的出現讓一切的事情都有所扭轉。雖然水災并不能馬上停止,他的田地還是沒有能夠馬上種出産物,然而他們卻解決了饑荒的問題。而且他們都知道這些食物并不是出於自己的稅收,而是壽王爺和壽王妃自己的財物捐獻出來的。當他們得悉這些金錢的來源時,無一不感動—試想想這個在這個艱難的時候,那有一個官員丶皇室對於自己的情況如着的着緊,如此的上心呢?

打從唐玄宗封了楊玉寧為妃後,人們民不聊生。唐玄宗加重了不少的稅糧用於如何取悅楊玉寧身上,卻無視了民生的苦況。人們怨聲連天時,唐玄宗卻在皇裏承歡設宴丶沉醉美色酒樂之間。而京城和洛陽的情況也不是大家想像的好,以往開元盛年時期,京城繁盛作業,連帶在長安城附近的洛陽城也得着這個益處。然而打從楊玉寧被封妃後,楊府上下在京城和洛陽城橫行霸道—特別是楊钊,他如今不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在他當子時的手下們也在洛陽城附近欺負弱水。

人們一直敢怒不敢言—這可是叛逆之罪,再加上要是得罪了楊府,就得同得罪楊玉寧,若楊玉寧在枕邊狀告他們,恐是華陀再世也沒有能夠去救他們了!如今他們只能自求多福,也希望楊府的人不會随便的招惹他們,這樣就已經足夠了。

"倘若他日壽王爺能夠登上太子之位,定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君主。"另一名老公公說道。哎,他們原來都是多麽希望李瑁能夠成為皇太子,然而在這段日子裏都被唐玄宗冷落的李瑁,真的是一件易事麽?聽到如此的話,李瑁也只能笑了笑,并朝着這這老公公點了點頭以示感謝。然而當中的無奈,難受,卻只有自己得悉了。

另一方面,遠在京城的楊钊收到李瑁的彙報,就是希望多調派人手解決堤霸崩潰的問題,以舒緩水災的問題。可是楊钊随便一丢,這竹卷就被丢進火堆裏,燒成灰燼了。對於李瑁,楊钊是有多懷恨了?打從那年李瑁多管閑事去救了楊玉環,然後又把楊玉環這塊肉給叼走了。所以這些年來楊钊一切都對於李瑁含恨在心,再者如今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更有自己的堂妹妹給罩着,他更可以橫行霸道。

"哥,這樣真的沒問題麽?"楊玉寧問道,這段時間來她驕縱橫行,都只是為了向別人展現自己在後宮裏的地位,也向人展示着唐玄宗到底有多重視自己而已。可她卻從沒有想過要害人啊!如果真的不去幫助溢洲的災情,那麽後果一定會十分嚴重的。

"妹,你要記得為什麽堤霸會崩了!是因為我在其中下了手腳。如果讓更多的人去堤霸那邊,不就只會讓他們知道你哥哥我偷工減料麽?所以這個消息真的不能夠放出去!而且只要弄死他們,我們不就可以控制一切了麽?要知道在朝上唯一反對你哥哥我的,就是這個李瑁啊!"楊钊狠狠的說,他的目的就是不讓唐玄宗知道那邊的災情如何,這都是他想盡方法去堵塞這個信息的原因啊!"再者妹妹不是讨厭那個撿回來的女人麽?你都說過每次家宴唐玄宗也是以一種特別的眼神看着她的。這個方法不是恰恰可以讓這兩個人一同消失嗎?"

聽到楊钊的話,楊玉寧只好緊抿着嘴唇。其實她進宮以來都已經聽到了不少傳言。也得悉當初楊玉環被下诏進宮的原因正是唐玄宗執意要奪媳—這麽一說唐玄宗是愛上了楊玉環,所以對於楊玉寧來說,楊玉環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啊!

楊玉寧從小驕生憤養,豐衣足食,又怎麽知道災民的苦況呢?從小在洛陽,長安居住的楊玉寧,沒有到過小城小鎮,實在難以知道當地人民的貧苦情況。而且,她又只是一介女流,此等蒼生之事,實在與自己無關。那麽只是需要保全自己,和全楊府的性命,至於災民們?就只能算他們命薄了!

楊钊見楊玉寧猶豫不決的樣子,實在是擔心她把這事情告訴唐玄宗—要知道若唐玄宗得悉此事,定必龍顏大怒丶甚至諸連九族。到時候恐怕玉皇大帝丶觀音娘娘也難救了。

"妹妹,堂兄跟你一同長大,難道妹妹真的忍心看着堂兄困在這個苦況中麽?還有叔叔嬸嬸,要是讓陛下知道我做了這一件事兒,也許會連累到叔叔嬸嬸的!"楊钊繼續道,他的話動之以情,說得多麽的動聽。"念在親情的份上,你就幫幫你的堂兄這一把吧。"楊钊繼續道。

楊玉寧望着楊钊,知道他所說的是什麽。沒錯,要是楊钊出了什麽事,就會連自己的父母都會被楊钊所連累的,甚至連自己都要走上這刑臺上。所以堤霸這事,絕對不能向唐玄宗透露半句。

楊玉寧頓時覺得自己并沒路可退,進了皇宮,就有這麽多迫不得已。雖然知自己的堂兄做着一件難以修補的錯事,可是她還是得眼巴巴的看着這事繼續錯下去—不然就會影響到自己的生命了!

"好吧……玉寧保證此事只有天知地知丶你知我知。除此以外再沒有其他人知道。"楊玉寧黯然的道。為了性命,為了父母,總要做一點犧牲的。在湖南的災民,你們就成為這次的犧牲品吧。

可是楊玉寧又怎麽會知道,只是容忍這一次的錯誤的發生,卻造成了以後更多的錯誤發生,犧牲更多人呢?又有誰會想像到,只是容忍了這一個的錯誤,卻釀成了未來無數的悲劇呢!

Advertisement

他們又怎麽知道,在遠處的災區,人民怨聲連天。對於這個影響到唐玄宗處理政事的楊玉寧楊貴妃甚為不滿呢!當湖南的人民知道壽王妃和楊貴妃是堂姐妹時,都紛紛投以不能置信的眼神—天啦,她們二人的處事和态度也差太遠了吧。

楊玉寧生活在宮中不知苦,楊玉環親到災居來慰問;楊玉寧揮霍不息丶更收重稅,楊玉環私下把自己的月錢都捐給災民;楊玉寧驕生慣養食飽穿暖,楊玉環願跟災民同桌吃青菜淡飯。不論是行為丶心态也是兩個極端,怎麽也不能相信二人一同長大,是同一宗族。

人們歌頌壽王妃楊玉環的童謠傳遍了天下,當然這些歌謠也傳到宮中,甚至有些歌謠是頌玉環貶玉寧的—這些曲子當然會讓楊玉環萬二分的生氣吧。她畢竟是楊貴妃,卻聽到民間是如此的評價自己,這是一件多麽悲哀的事情了?而這些事情也足以讓楊玉寧對楊玉環的恨意更為加深……她恨不得要她死呢!

哼!楊玉環你聽着,總有一定我楊玉寧要你跪在我的面前給我擦繡花鞋!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