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領兵平叛
跟忠孝軍的大部隊彙合之後, 完顏綽并沒有急着征讨叛亂,而是就地紮營,整軍經武,不緊不慢地指揮着忠孝軍開始有條不紊的訓練計劃。
陳亮和李典都是完顏綽的心腹,對世子爺的一切決定,不問緣由,無條件地執行, 這不僅僅是出于忠心, 還有對世子爺運籌帷幄的絕對信任。
當然, 完顏綽不可能放任耶律留哥這樣的亂臣賊子和蒲鮮萬奴這樣跳梁小醜在他眼皮子地下胡亂蹦跶,不過事情總得有個輕重緩急,主次之分。雖然完顏綽現在十分想要将耶律留哥這等犯上作亂的亂臣賊子給枭首示衆,明□□典,但是當務之急, 還是得先對付蒲鮮萬奴,殺一儆百, 以儆效尤,不然人人都像蒲鮮萬奴學習, 領了聖旨前來平定叛亂,打不過就投降,投降後就自立為王, 大金國豈不成了全天下的笑柄?
是騾子是馬, 總得牽出來溜溜。
心裏暗暗有了謀劃,完顏綽并沒有急着派使者聯絡耶律留哥, 更是親率十萬忠孝軍,出兵征讨蒲鮮萬奴。
蒲鮮萬奴的自己建了一個所謂的大真國玩,本還在偷着樂,想着金國如今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內外交困之下,肯定騰不出兵力來對付自己,結果沒多久,現實就狠狠給了他一巴掌,分分鐘教會他該怎麽做人。
聽聞金國國主派了戰功赫赫,屢克蒙古大軍的榮王世子親自領兵平定叛亂,蒲鮮萬奴吓都給吓死了,整日食不下咽,睡不安寝,更令他深感恐懼的是,榮王世子并不跟他派去的使者接觸談判,雖說自古以來就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傳統,榮王世子當然也沒有喪心病狂地斬殺他派去的使者,但是不接觸,不對話,不談判,不論派誰去,連忠孝軍駐紮的營地就進不去,就被灰溜溜地轟出來,由此可見榮王世子此次出征平定叛亂的決心。
不管是在歷朝歷代,謀反叛亂都是足以株連九族的大罪,蒲鮮萬奴深感自己一家老小處境不妙,這一劫,怕是躲不過了。
完顏綽打定了注意不跟蒲鮮萬奴談判,領着大軍,浩浩蕩蕩,殺氣騰騰地直奔蒲鮮萬奴的地盤而來,準備一舉奪回那幾個被蒲鮮萬奴的叛軍所占領的縣城。
蒲鮮萬奴號稱擁兵十萬,單從表面上的數字來看,倒是與完顏綽所率領的忠孝軍旗鼓相當,不過完顏綽還真沒把蒲鮮萬奴手下的叛軍看在眼裏,一群烏合之衆,不足為慮,他心裏很清楚,真正的威脅還是在耶律留哥所占據的遼東地區。
想當初,完顏綽帶着忠孝軍兩萬人,就敢西馳夏國,正面迎戰蒙古,現在帶着十萬人,實力增長了一大截,自然更是底氣十足。
相對于整個忠孝軍的士氣高漲,蒲鮮萬奴手下的叛軍就顯得士氣低落了許多。不僅是蒲鮮萬奴對榮王世子有所忌憚,整個大金國誰人不識榮王世子完顏綽的大名,聽聞此次是榮王世子親自帶兵出征,剿平叛亂,蒲鮮萬奴和他手下的叛軍都深感大難臨頭,榮王世子再是年輕,那也是真刀真槍從蒙古大軍手下剜了塊肉下來的狠角色,他們這些臨時湊集的軍隊,連耶律留哥手下的契丹叛軍都打不過,又怎麽打得過能跟蒙古人一較長短,還次次不落下風的榮王世子?
戰事還未開,蒲鮮萬奴全軍上下已經先輸了三分士氣。
完顏綽胸有成竹,故布疑陣,并不急着跟蒲鮮萬奴的軍隊交手,反而派李典于陣前傳令,道:“爾等叛亂謀反,想必是受了賊人挑撥,不得已而為之,上天有好生之德,世子爺宅心仁厚,不願意徒增殺孽,特命我前來傳話:棄甲投刀者不殺!負隅頑抗者必死!世子爺說了,只誅元兇首惡,叛軍中原來有品級的部衆,若是能迷途知返,棄暗投明,世子爺會網開一面,對其叛亂行為既往不咎,複職後官品依舊。另外,原來是奴隸的,通通釋放為平民,原來是平民的,歸降之後亦有重金犒賞。”
此言一出,蒲鮮萬奴手下的叛軍更是人心思變。榮王世子治軍嚴明,一言九鼎,沒有人會懷疑他的信用。
這一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蒲鮮萬奴簡直恨死了完顏綽了,雷厲風行地處斬了幾個首鼠兩端的小将,又誇口許諾了不少好處,這才堪堪穩住局勢,不至于造成手下兵士大量逃亡的事件。
又過了幾天,估摸着局勢發酵得差不多了,完顏綽這才又派了李典去叛軍陣前喊話,繼續放消息。
李典不愧是忠孝軍的頭號大軍師,憑着三寸不爛之蛇,立于陣前,舌燦蓮花,說得口若懸河:“世子爺有令,不論何人,若是能抓住叛軍中的元兇首惡,本來是猛安職務的,加三品節度使銜;本來是猛克職務的,加四品防禦使銜;平民百姓,一律加五品銜。”
封官許願,恩威并施,完顏綽這招一出,蒲鮮萬奴好不容易穩定的軍心又開始搖搖欲墜,甚至,蒲鮮萬奴自己也感覺到了危險,榮王世子已經把他當做了謀反叛亂的元兇首惡,現在,他就仿佛是一塊引人垂涎的香馍馍,到處都是想要取他項上人頭的刺客,關鍵是蒲鮮萬奴并不知道這刺客會在何時從何處沖出來,一刀結果了自己的性命。
蒲鮮萬奴越想越覺得害怕,他現在根本不敢信任任何人,也不敢大大方方地在軍中出現,偷偷躲起來了不說,還找了一大堆護衛保護自己,實在是被榮王世子這一招釜底抽薪給吓破了膽。
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蒲鮮萬奴不管事,叛軍中越來越多的士兵開始動搖了,短短幾天內,陸陸續續地又歸降了不少人。
待到完顏綽兵臨城下,兩軍相隔八十裏,列陣對壘。
完顏綽擺開了陣勢,頗有幾分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壯闊之感,反觀蒲鮮萬奴的軍隊,根本是一團散沙。
就這樣,李典猶不放心,為求萬無一失,主動向完顏綽進言道:“世子爺,叛軍兵馬健壯,我軍兵馬疲憊,相隔八十餘裏,這麽遠的距離,若是以輕騎追擊,長途奔襲,待殺到敵人面前,已是人困馬乏,不堪一戰,賊軍以逸待勞,恐将我軍一網打盡。”
完顏綽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遂反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不若圍魏救趙。”
“詳細說來。”
李典早就已經想好了對策,侃侃而談道:“據歸降的将士們說,蒲鮮萬奴的老巢距離我軍駐紮的營地不過三十裏,卻離賊軍駐紮的營地五十裏,孰近孰遠,一目了然!”
完顏綽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不正面進攻,反而轉去偷襲蒲鮮萬奴的老巢?”
李典點頭,胸有成竹地繼續分析道:“我軍三十裏地奔襲過去,尚且有時間稍作休息,恢複體力,待叛軍有所察覺,急急忙忙趕過來救援,五十裏地跑完,必然是人困馬乏,趁此機會,正好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好一招圍魏救趙!
完顏綽大喜,當即做了決定:“好,就這麽辦!”
作戰計劃拟定完畢後,陳亮出動請纓求戰,完顏綽想也不想就同意了,陳亮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執矛挺槊做前驅,悍不畏死,帶領士兵奮勇殺敵,即便身中數箭,依舊不下戰場,裹傷猶戰,越戰越勇,激勵了不少忠孝軍的将士。
最後,在陳亮的身先士卒之下,此戰大獲全勝,不僅繳獲了蒲鮮萬奴囤積的全部糧草,就連辎重都全部一鍋端了!
首戰告捷,而且贏得這麽輕松漂亮,完顏綽喜不自勝,他心裏很清楚,如果沒有李典的奇謀詭計和陳亮的骁勇善戰,忠孝軍不可能這麽輕輕松松的取得勝利,這一站,陳亮和李典當記一大功。
由于老營被伏端,蒲鮮萬奴囤積的糧草和辎重都被忠孝軍給一并繳獲了,沒了後勤補充,叛軍當中有越來越多的士兵出逃,投降了忠孝軍。
之後,心有不甘的蒲鮮萬奴鼓起勇氣跟忠孝軍打了好幾次仗,忠孝軍連戰連捷,又跟着收攏了三萬多投降的兵士,蒲鮮萬奴元氣大傷,再也掀不起什麽波瀾來,即便如此,完顏綽還是不打算就這麽繞過他,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為了避免縱虎歸山,養虎為患,完顏綽一反之前的被動,主動給蒲鮮萬奴下了戰帖,相約決戰。
完顏綽選中的最後決戰地點就在一條大河邊,蒲鮮萬奴估計也是抱着破罐子破摔,背水一戰的決心,咬牙應下了。
兩軍一交戰,忠孝軍主動渡河發動進攻,蒲鮮萬奴的叛軍見勢不妙,慌忙逃竄,四散開去,其間不斷有士兵掉入河中,溺斃者不下萬人,被俘虜者亦有大半。
眼見大事不妙,蒲鮮萬奴慌忙帶領數千輕騎,狼狽逃走。
陳亮正準備帶領一隊人馬前去追擊,被完顏綽及時制止了:“窮寇莫追。”
李典也在旁贊同地點頭,陳亮這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