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撫而不讨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既然選擇了塔訖作為行使反間計最重要的一顆棋子,完顏綽就不打算再疑神疑鬼,索性把歸降的全部奚族勇士都指派給塔訖, 讓他直接統領這隊人馬, 去追擊蒲鮮萬奴。

完顏綽毫無保留的信任讓塔訖甚為感動,臨走之前,拍着胸脯再三保證,一定會盡快帶回蒲鮮萬奴的首級, 絕對不會讓世子爺失望。

在塔訖帶隊離開之後,李典和陳亮避開衆人,偷偷前來找完顏綽, 李典還好,依舊是未語先帶三分笑,讓人摸不透他的心思,比較之下, 陳亮就是典型的武将思維, 直來直往,心裏有什麽疑惑都直接表現在臉上:“末将有一事不明, 還請世子爺開示。”

把話憋了這麽久,真是辛苦陳亮了。“有什麽想問的,問吧!”

得了完顏綽的允許,陳亮不再藏着掖着,心裏想什麽全都竹筒倒豆子一般說了出來:“世子爺若是想用反間計, 不一定非得是塔訖,私以為,在俘虜或者歸降的将領當中,尚有更合适的人選,嚴格算起來,塔訖此人并不是很得蒲鮮萬奴的信任。”

完顏綽當然知道塔訖并非蒲鮮萬奴的心腹,做出這樣的選擇,完顏綽實則另有深意,看向一旁默默不言的李典,似笑非笑地問道:“李典,你覺得塔訖此人為何不得蒲鮮萬奴的信任?”

李典認真想了想,試探着答道:“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塔訖再是器量端雅,勇武過人,對于蒲鮮萬奴來說也是外族人,蒲鮮萬奴這人,目光短淺,又貪生怕死,當然不敢全心信任塔訖。”

“不錯。”完顏綽點頭,笑着解釋道:“塔訖是一把好刀,蒲鮮萬奴為人氣量狹小,猜忌心重,對于塔訖這樣的外族人諸多防備,不敢重用,我正好拿來試試手,說不定就發現另一位國之棟梁了。”

說到底,完顏綽還是感覺現在的忠孝軍缺少有統帥之能的領軍人物,自從完顏諾被捕下獄,困于囹圄之後,完顏綽就一直在暗中尋找一個可以接替完顏諾位置的人,塔訖的橫空出現,讓完顏綽看到了一絲希望。

可是這樣做未免也太冒險了,李典暗暗覺得有些不妥,況且眼下的局勢錯綜複雜,耶律留哥的叛亂尚未平定,世子爺更應該穩紮穩打,而不是這般劍走偏鋒,铤而走險。李典并非覺得世子爺選擇用離間計有什麽不好,正相反,他也贊同使用離間計,他不甚滿意的是被挑選出來執行離間計的人選,塔訖是奚族人,跟契丹人一樣,奚族人同樣對女真人統治的大金心懷不滿,叛亂不服,為時日久,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李典對塔訖諸多防範了。

看李典也跟陳亮一樣,對塔訖這個人有所保留,完顏綽也不過多解釋,反而轉移話題,問道:“陳亮,先不說塔訖,對于平定耶律留哥的叛亂,你可有什麽良策?”

跟蒲鮮萬奴這種身為草包還猶不自知,帶着一群烏合之衆就敢豎起反旗,造反叛亂的情況不一樣,耶律留哥的謀反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遼東地區是契丹人世代居住的地方,這裏地勢險要,又距離中都路途遙遠,加之契丹人民風彪悍,叛亂不服,為時日久,耶律留哥只是看準時機,順勢而起,進而一舉形成了氣候。完顏綽很悲觀,認為即便花費大力氣順利平定了耶律留哥的叛亂,遼東地區也不過是恢複短暫的安定,日後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肯定還會有霍亂滋生,防不勝防。若是在平日裏,完顏綽也不會把這些看似兒戲的小打小鬧視為心腹大患,但是眼下,尚有盤踞北方草原的大蒙古汗國在虎視眈眈,想來耶律留哥也是看準了金國此時正內外交困,無暇他顧,所以才會有恃無恐,加緊叛亂,一想到周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天下局勢,完顏綽就覺得頭疼得緊。

“世子爺,據前方探馬來報,耶律留哥一共在遼東地區布置了前後三道防線,東西綿延數十裏,星羅棋布,互相連接,防守可謂是滴水不漏,固若金湯。然則,我們忠孝軍的戰鬥力也不弱,再攜殲滅蒲鮮萬奴叛亂勢力的餘威,一鼓作氣,平定遼東相信也不是難事。”

完顏綽倒不像陳亮這麽有信心,反問道:“遼東地區是契丹人世代居住的地方,耶律留哥在這裏有地利人和之便,而我們忠孝軍遠來征伐,糧草辎重的補給線都太過漫長,後勤保障并不充分,這終歸是一大後患。再退一步說,就算耶律留哥沒有從此切入,斷我方後勤,只要耶律留哥并不選擇正面迎戰,反而決心跟我們僵持下去,築壘壁守,以逸待勞,恐怕一時半會,我們也無法從耶律留哥身上讨到什麽好處。到那時,忠孝軍是攻是守?是進是退?”

勝負未分,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陳亮心裏很不服氣,正想據理力争一番,被一旁的李典拉住了衣袖,及時制止了。

“世子爺心中莫不是已經有了平定遼東的良策?”

也不知道李典怎麽會對自己這麽有信心,完顏綽忍不住輕笑,道:“良策倒是沒有,不過對于征讨耶律留哥,平定遼東,定然不能用之前征讨蒲鮮萬奴的方法。”

李典沒聽懂,疑惑地看着完顏綽,希望世子爺能解釋得更清楚一點。

“想要平定遼東,關鍵不在耶律留哥,而是契丹的民心。”念及此,完顏綽忍不住長嘆了一口氣,平靜地說道:“耶律留哥謀反叛亂,罪無可恕,死不足惜,然則,百姓何辜?難道真的要把遼東地區的契丹人全都誅殺幹淨,以絕後患嗎?”

這個問題,李典之前還從來沒有想過,被完顏綽冷不丁這麽一問,頓時啞口無言,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完顏綽帶兵打仗,并不是因為喜好殺戮,只是想要守土衛國,保一方太平,在他看來,遼東地區的契丹人亦是大金的子民,實在不應該區別對待。“濫殺無辜,不是仁者所為,況且,這麽多契丹人,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殺幹淨,當此之時,用兵作戰的最高原則應該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世子爺的意思是……”李典醍醐灌頂,開始認真思索完顏綽的言外之意,恍然大悟,道:“難道,世子爺打算對遼東地區撫而不讨?”

完顏綽點頭,坦然承認了:“眼下,遼東地區也只能撫而不讨。”

順着這一思路再繼續往下細想,李典也覺得越來越有道理,畢竟盤踞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才是金國的心腹大患,耶律留哥若是能接受招安,便是不費一兵一卒平定遼東。這麽說來,世子爺怕是一開始就打算好了要招安耶律留哥,不然也不會別出心裁地任用塔訖,衆所周知,塔訖乃是奚族人,奚族人與契丹人同宗同源,同文同種,若是身為奚族人的塔訖都能接受招安,那麽耶律留哥應該也可以。

至于這一招能不能成,先看看塔訖能不能順利帶回蒲鮮萬奴的項上人頭吧。

不出完顏綽所料,塔訖帶隊追上慌忙逃跑的蒲鮮萬奴後,自陳了一番死裏逃生的驚險經歷,蒲鮮萬奴果真不疑有他,對塔訖信任有加。一來蒲鮮萬奴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塔訖帶着一隊骁勇善戰的奚族勇士不辭辛苦,遠來投奔,對已經是走投無路的蒲鮮萬奴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二則,蒲鮮萬奴心裏也是感動外加心虛愧疚的,想他趁着手下将士們在前方搏命拼殺之際,偷偷帶着幾千精兵逃跑,可謂不仁不義,在塔訖殺出重圍後,本來可以遠走高飛,或者是前去投奔耶律留哥,再不濟,就是歸降榮王世子的忠孝軍也不失高官厚祿和一世的榮華富貴,塔訖都沒這樣做,偏偏選擇來投奔勢單力薄的自己,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塔訖的仗義之舉讓蒲鮮萬奴喜出望外,一掃之前被忠孝軍追殺得走投無路,不得不東躲西藏的狼狽之态,整個人都顯得意氣風發起來。

塔訖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對于蒲鮮萬奴的自我膨脹,看破不說破,不動聲色,默默潛伏在蒲鮮萬奴身邊,直到一個月後,終于找到了機會,趁着蒲鮮萬奴宴飲後,喝得酩酊大醉之際,偷溜進營中,亂刀砍死了已經醉得毫無知覺的蒲鮮萬奴,然後砍下了蒲鮮萬奴的項上人頭,連帶着蒲鮮萬奴的一家老小二十餘口人一并活捉了,押送到完顏綽的忠孝軍中。

完顏綽對塔訖的表現很滿意,給他記了一大功。

塔訖不好意思地摸着頭,呵呵傻笑,臉上更是樂開了花,跟蒲鮮萬奴這種還會冒領軍功,苛刻手下将士賞賜的統帥不同,世子爺治軍嚴謹,賞罰分明,這記一大功背後所代表的獎賞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由此可見,世子爺确實做到了對忠孝軍的所有兵士一視同仁,不管是金人,宋人,奚族人,只要入了忠孝軍,就是同袍,不分你我,自此共進共退,同生同死,也難怪忠孝軍上下一心,戰無不勝。

看着蒲鮮萬奴的一家老小,完顏綽犯難了,眼下,該怎麽處置這些人,反倒成了一個燙手山芋。殺俘不祥,可若是不殺,別說中都那裏又無法交代,為了平定蒲鮮萬奴的叛亂而戰死的忠孝軍将士們泉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

高擡貴手,網開一面,完顏綽沒辦法跟忠孝軍的将士們有所交代,李典說得很對,謀朝篡位,不論擱在哪朝哪代,都是得滿門抄斬的大罪,更何況是這麽明目張膽的起兵造反,要是真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天下人只會嘲諷金國國主懦弱無能,榮王世子婦人之仁!

完顏綽又一次深刻體會到什麽叫做慈不掌兵,古人誠不欺我也,他雖然自诩有些小聰明,但到底稱不上心狠手辣。

想了又想,完顏綽始終無法痛下決心。“非得這麽做不可嗎?”

“世子爺,前聖有言,治亂世當用重典!”李典是贊同斬草除根的:“眼下列國紛争,天下大亂,唯有以戰止戰,以殺止殺,實在不是世子爺婦人之仁的時候!”

“話雖如此,但是老百姓都說,禍不及妻兒……”畢竟是二十幾條活生生的人命,一旦沾染上無辜的人命,完顏綽總覺得于心難安。

“古人雲,慈不掌兵!”李典之前從不知道世子爺會是這麽優柔寡斷的人,忍不住長嘆一口氣,再三進言道:“刑法的作用不在于懲戒,而在于威懾!還請世子爺三思!”

完顏綽心裏明白,但他沒辦法說服自己,就在完顏綽遲遲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陳亮及時站了出來,先斬後奏,連夜将蒲鮮萬奴一家老小二十餘口全部處死,婦孺老幼無一幸免!

第二天醒來,得知了這個消息,完顏綽心中一震,竟然生出了一種類似解脫的情緒,似乎是慶幸有陳亮幫他做了決定。

陳亮先斬後奏,自知犯了世子爺的大忌,默默在完顏綽的營帳外跪了一地,完顏綽沒有把人叫起來,也沒見他,只是命令李典傳話,讓陳亮自己去領一百軍棍,小懲大誡。

自此,蒲鮮萬奴的叛亂被順利平定,接下來,就是耶律留哥占據的遼東地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