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39
湛藍的天空,不見一絲風。
白雲柔軟的貼在上面, 看起來軟的不可思議。
李宛瑤捏着團扇, 指尖碰了碰檀木盒子裏的雪蓮。
現在的雪蓮已經不如之前那般驚豔。
像每一朵普通的花同樣,葉子有了褶皺, 花瓣漸漸顯得垂态。
稍微碰觸,雪蓮的花瓣便會掉落。
太脆弱了。
碧雁開口:“幸好夏日有雪蓮在屋子裏, 不然這日頭可要曬的很。”
快到五月,暑氣熱的人都換上短衫。
李宛瑤微微點頭, 轉而問道:“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是的, 主母跟三少爺, 已經派人去看了。”
要是往年,放榜之日定然熱鬧的很。
可今年在西北戰事的襯托下, 顯得平平淡淡。
李宛瑤的父親是戶部尚書,一打起仗, 軍需物資, 都是他一手籌備。
已經連着半個月披星戴月的處理政務。
Advertisement
再加上如今掌權的人是六皇子。
跟李尚書是翁婿的關系。
朝中盯着他們的人越來越多。
李尚書不敢出一絲差錯, 臉色逐漸凝重。
不過今日放榜, 李尚書還是提前回來,等着好消息。
李宛瑤到的時候, 全家人都已經到了,唯獨她來的有些遲。
見此,李宛環有些不樂意。李宛孟已經無暇顧及這些,看得出來十分緊張。
眼看到了中午,該是揭榜的時間。
海氏拉着李宛瑤的手。
門房的人匆匆忙忙跑過來, 臉上帶着狂喜。
李宛孟先站起來。
衆人都以為,是來了放榜的好消息。
李尚書的臉上都帶了少許喜色,第一次科舉就考取功名的,實在是少數。
還沒等一家子高興,只聽門房卻報:“老爺,夫人!大喜!西北城奪回來了!京城沒有危險了!”
話音落下。
不止是家裏的主子們高興。
就連奴仆們都是輕聲歡呼。
自西北城交由穆家軍之後,已經過了七天。
這七天裏,一點戰報都沒傳過來。
大家都以為,穆家軍沒能打勝仗。
京城的氣氛愈發緊張。
可是突然說,不僅打了勝仗,直接把蒙古族占領的西北城給奪回來?
這樣的消息,誰能坐得住!
送來消息的信使官,在京城一路喊着好消息,把戰報送到皇宮當中。
盤旋在京城衆人頭上的陰霾,終于散去。
李尚書聽此,眉梢帶了些喜色,對海氏道:“我立刻進宮,皇上跟六皇子,肯定要召見我們。”
三月末開始,西北連敗一個月。
這是一個月多以來,頭個好消息。
前幾天大家還怕蒙古的鐵騎踏破京城,今天就告訴他們,不用擔心了。
穆家軍力挽狂瀾,奪回西北城!
李宛瑤瞬間松口氣,勝了。
穆烨北贏了。
接下來的一天,京城陷入沸騰當中。
先是西北的戰報傳來,再是戰報中所說。
故去穆老将軍的兒子穆烨北,在兩軍對壘當中,一把彎弓,直取敵軍将軍首級。
這給穆家軍奪回西北城,占了先機!
軍書上把穆烨北誇的天上有底下無。
讓朝臣們有些尴尬。
能坐到如今位置的大臣們,都不是吃素的。
自然知道皇上的心思。
皇上費盡功夫,把穆家踢出朝政圈子。
一場跟蒙古的戰役。
穆烨北卻以絕對強勢的姿态,重新回到西北軍。
唯有高興的人,則是三皇子。
都以為西北戰事,是個爛攤子,不願意接手。
三皇子接了!西北就勝了!
沒記錯的話,提拔穆家軍的建議,還是三皇子提的。
不到一天的時間。
朝野上下,對三皇子的贊譽一片。
除了少數大臣還在揣摩皇上的心思,更多的人歡欣雀躍。
守住西北城,京城必然安然無恙。
國土被收回來,不管在什麽時候都是值得慶賀。
三皇子借着這件事,在京城漲了不少聲望。
雖然以前三皇子也有些支持者,卻從未像這般。
三皇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西北穆烨北帶領穆家軍大獲全勝,京城三皇子慧眼識珠運籌帷幄。
這樣的君臣相得,引得無數人贊嘆。
恰逢科舉放榜之日,天下間的學子們聚在一起,恨不得人人都是李白杜甫,勢必将此事大書特書。
其中有多少三皇子的手筆,就不得而知。
李宛瑤聽着外面的消息,心裏安定些。
跟重奪西北城,這種關乎天下百姓的大事相比。
原本引人矚目的科舉放榜,倒是少了意思。
李宛孟拿着手裏的文書,第二甲五十三名。
已經是進士出身!
李宛孟嘴唇有些顫抖,十八年寒窗苦讀,終于有了結果。
只是身邊的人,都在祝賀西北的事,反而對他的科考結果,敷衍的誇了幾句。
這原本應該是他最風光的一日。
李宛孟心裏有些惱怒西北軍,早一天不好,晚一天不好。
偏偏在這個時候帶來好消息,搶他的風頭。
海氏差人去李宛孟的夫子家中送禮物,忙的不可開交,不知道李宛孟此時的想法。
這一天過的亂糟糟。
但不管是科舉放榜,還是重奪西北城,都是再好不過的消息。
京城的百姓臉上,少見松快許多。
李宛瑤更是穩了心神,不管穆烨北到底是如何打算。
如今的局勢,已經是最好的。
從那天之後,西北的戰報屢屢傳來。
皆是勝!
大勝!
西北的勇武之師,像是戰神一般。
将有異心的蒙古人,打的落花流水。
李宛瑤單單聽到街上傳聞,都覺得心驚。
一會是穆烨北帶着奇兵以少勝多。
再是斬獲敵軍數千人。
所有的勝仗裏面,都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名字。
穆烨北。
從西北回來養傷的将士,口中無一不是誇贊穆烨北。
押送物資到西北的官員,回來之後,更是一口一個穆将軍。
以前穆将軍,是穆老将軍。
現在的穆将軍,是穆烨北。
李宛瑤聽着就覺得心顫。
果然跟上輩子一樣,穆烨北成了衆人心中的戰神。
再加上,朝中不少官員家的女眷,都是在花市上見過穆烨北的。
自然知道穆烨北生的如何豐神俊逸。
一時間,黑衣将軍的故事,傳遍整個梁朝。
李宛瑤心裏有些酸。
原本你們都是避之不及。
現在好了,各個都覺得穆烨北好。
他哪裏厲害,就是個極壞的壞人。
李宛瑤嘴裏嘀咕,手裏撥拉快要枯萎的雪蓮。
直到五月中旬,西北的亂象終于落下帷幕。
穆烨北孤軍深入,帶領不到十人,将蒙古首領的小兒子布日固德,生擒回了西北城。
蒙古人投鼠忌器,主動求和。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松口氣。
求和好,求和就不用再打仗。
李尚書已經為軍需的事,急的白了幾根頭發。
朝廷就沒有一處不花錢的。
但凡開戰一日,黃金就像流水一般。
軍糧,武器,藥材,處處都是個天文數字。
之前他在這上面,已經出過一次差錯。
這次可絕對不能再出事。
停戰,讓李尚書松口氣。
皇宮裏,病剛好些的皇上,是同樣的感覺。
這仗再打下去,恐怕穆烨北的名聲會越來越響。
這是皇上不願意看到的。
朝中緊鑼密鼓的商議和談一事,蒙古的求和文書,在衆人的期盼下遞了過來。
只是文書一打開,讓朝中的人有些沉默。
明明是梁朝贏了,蒙古人竟然獅子大開口。
要錢要糧,還要梁朝公主和親。
這樣的态度,難道是擺明了,他們梁朝的軍隊,不會繼續打下去?
不少人覺得這樣的條件太過苛刻,勢必要再跟蒙古一戰。
可皇上卻擺手,對戶部尚書道:“和談一事,盡快辦下去。咱們贏了,怎好按他們的數額給?”
皇上想盡快結束戰争,不願意讓穆家軍跟蒙古人再糾纏下去。
“皇上,蒙古族欺人太甚。咱們的西北軍戰無不勝,定然不能這樣談啊。”朝中的大臣紛紛開口。
“可這仗多打一日,咱們的将軍跟百姓,就多吃一日的苦。你們忍心嗎?”皇上開口,“朕不忍心。”
皇上都這麽說了,大臣們只能閉嘴。
這次和談,必然不能只有一個戶部尚書前去,還要指派個重要的人,去西北慰問将士們。
“老三,和談一事,還是由你來辦。”皇上淡淡開口。
三皇子有些不明白,為什麽自己将西北的差事辦的很好,父皇卻對他有些冷淡。
唯有一旁的六皇子靜默站在人群當中,眼裏流露出輕蔑。
和談就這麽被定了下來。
蒙古人,要錢,要糧,要公主。
錢跟糧還有戶部尚書跟禮部尚書,要跟蒙古人讨價還價。
但和親一事,并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滿朝文武,直接默許了此事。
自古以來,都有公主和親的傳統。
這并不稀奇。
若是能用公主換來朝中的安定。
那也是值得。
說到底,送走的不是大臣們的女兒。
而皇上又不心疼公主們。
送去也就送了。
後宮□□有三位公主。
其中二公主是雲妃的女兒,雲妃必然不可能讓二公主前去和親。
剩下的五公主,七公主。生母都是不起眼的嫔妃。
想也是在她們兩個中間選。
李宛瑤聽着母親說這件事,頗有些心疼那兩位公主。
先不說蒙古跟梁朝向來不和。她們嫁過去,山高路遠,怕是再難回到
京。在蒙古的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那裏的環境,李宛瑤聽穆烨北說過,草原上風吹日曬。
再美麗的女子到了那,也會被摧殘的不像樣子。
不過李宛瑤也只是想想,這些事離她太遠。
她現在只有一個念頭。
西北的仗已經打完。
那穆烨北,是不是要回來了?
他這次回來,可不是無人問津,聲名狼藉的穆家大公子。
而是梁朝的穆将軍。
恐怕又要跟上輩子一樣,無數女子想要嫁他。
這個人真是太讨厭了。
作者:愛你們,感謝支持。
啊啊啊啊啊寫了一晚上。
想加快進度,讓兩個人趕緊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