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霞山鎮上有一座霞山,山上的寺廟是鎮裏的人祈福時的常去之地,而這座山也算是鐘靈毓秀之地,這麽多年來一直保佑霞山鎮一方平安,所以當地人對這座寺廟和裏面的和尚也都抱着一顆尊敬感恩之心。
淨休是寺廟裏的小和尚,和其他許多從小就來寺廟當和尚的小孩不同,他并不是因為家境貧寒或是走投無路,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從淨休記事起他就已經生活在寺廟裏了。據廟裏的住持說,他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在寺廟門口撿到的淨休,當時淨休被放在一個籃子裏,小臉被凍得通紅,主持看他可憐就把他帶到了寺廟。不過主持說看籃子和淨休身上穿的衣服不像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估計是哪個富貴人家的孩子,不過不知道是被偷的還是故意丢掉的,而當時唯一有用的證物就是淨休身上帶的玉佩,看樣子已經年代久遠了主持要淨休好好保管,說不定哪天家人找來可以作為憑證,不過淨休自己倒不在乎,這麽多年了,要找早找了,不會等到現在。
而如今已經十七年過去了,淨休也已經長成一個少年了,依舊在寺廟裏當着小和尚。淨休每天的工作就是挑水、念經、打掃院子,雖然說很累也很乏味,但是淨休還是充滿幹勁。他喜歡挑水,由寺廟到小溪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或許是因為人跡罕至,他總是能在這條路上發現很多新的驚喜。比如他曾經在一個早上發現了一只從沒見過的鳥兒,它的羽毛是藍色的,在陽光下閃着光,非常美麗,動起來一跳一跳的,很是機靈。它的叫聲也相比其他鳥兒婉轉許多,像竹笛一樣,清脆又悅耳。他還在一個傍晚看着天邊的晚霞越來越紅,随着時間的逝去又慢慢褪成粉紅色。他驚訝于大自然的神奇,也對自己的發現感到驚奇,所以這樣的觀察使得他每次打水都要比其他人晚上許多,雖然會被師父責備,但是淨休還是樂在其中。
說起淨休的師父,是鎮子裏乃至整個縣裏都大名鼎鼎的一燈法師,他的出名一方面是因為他高超的修行,鎮裏的人有什麽疑問或遇到什麽困難都會來找他幫忙,甚至也會有外地人慕名而來。而另一方面,淨休的師父雖說是法師,卻也不是七八十歲的老頭子,只能算是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而且雖說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了,但是師父仍然不減年輕時的俊秀,以至于淨休一直很羨慕師父,并且一直把師父作為自己的榜樣,他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學習佛法,等長大後也可以像師父一樣成為世人敬仰的得道高僧,而師父只是笑了笑,并沒有說什麽。
最近令淨休高興的一件事是自己可以下山了,其實他以前每年都可以下山,不過都是跟着師父師兄他們為廟裏采購各種日常用品,而這次下山他是獨自一個人,而且還是去化緣并且體驗世俗生活。這讓他感到興奮。
或許是因為太過期待,淨休感覺過了好久才等到這一天,臨行前師父特意囑咐淨休,下山後世人的各種事都要比寺廟裏複雜,作為一個出家人只需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千萬不要糾纏其中。興奮的淨休并沒有注意到師父擔憂的眼神,只是一心想着山下不同的生活,師父只好嘆嘆氣,沒有再說什麽,不管這個孩子将會經歷什麽,都是他此生必須要渡過的劫不是嗎,自己也保護不了他一輩子,就讓他自己學着體會吧。
走在下山路上的淨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暢和自由,他在心裏把這一天作為自己長大成人的紀念日。沿着山路往下走的時候,他在小河邊遇到了一對鴛鴦,看着河面上的兩只鳥結伴而行,他感到很神奇,他以前只在書裏見過這種鳥沒想到剛要下山就遇到了,這次奇遇也讓淨休覺得這次下山修行也會讓他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