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鳳栖梧十三

哼,喬師兄總是偏心。諸位弟子不無妒忌地想着。

然而總是被點名的肖秦可沒有覺得自己有多幸運,聞言站起來道:“弟子認為,這樹影的變化是有規律的,就如同我所觀察的這株龍睛木,它的樹影長短是随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正午陽光最為炙熱時,樹影最短,而早晨和傍晚時,樹影則較長。不僅如此,樹影的變化方向也是不變的,”他示意衆人看他在龍睛木周圍刻出來的印記,“我每隔一個時辰就可下一道印記,這三天的印記都重疊在了一起,從未有過偏差。”

“嗯,很好。”喬以桐滿意地點點頭,“可有人有異議?”

大家觀察了一下自己的記錄,都認可的點了點頭。

“那麽,可有人知道這代表了什麽?”

葉蓉不等他點名,直接道:“夫子,我認為樹影不變說明了太陽每日的運行也是不變的。”

有人道:“這不是廢話嗎?太陽每日東升西落,從未變過。”

葉蓉道:“東升西落是不變的,那它每日在空中的時候呢?”

那被問的人愣了一下道:“你說什麽?”

“太陽是每日東升西落,可是你怎麽知道它每天走過的路都是一樣的,萬一它在空中拐了個彎兒,這你能看得出來嗎?”葉蓉道,“這些樹影沒有變化,就說明太陽每日都是按照相同的軌跡走的。”

“這……”畢儲劍被反駁地無話可說。

“葉蓉所言有理,但是,”喬以桐微笑道,“你認為太陽真的每日東升西落從未改變嗎?”

葉蓉咬了咬唇,搖頭道:“不知,至少這三日來我觀察的并沒有改變。”

喬以桐背手慢慢踱步:“有沒有可能,這日它從東方偏南一些升起,而那日就從東方偏北一些升起?”

“而樹影的長短一定是不變的嗎?有沒有可能,夏季它便短一些,而到了慢慢秋天到了,它就變得更長了一些或者更短一些?”

有人道:“那樹從夏日長到秋日長高了,影子自然就變長了。”

Advertisement

大家便不免偷偷笑出聲來。

喬以桐并不在意,只是問:“那為何是夏季排于秋季之前,而不是先有秋日,再有夏日?為何樹木是在生長變高,而不是從參天大樹慢慢變成幼苗?”

大家一時都靜默了,這明明就是自古有之的事情,怎麽喬以桐要問他們這些?就算問了,在場的人又有誰能回答得上來?

“千百年前,太古正神伏羲氏,曾經思考過和你們同樣的問題,也曾經和你們一樣觀察過樹木的影子。圭表觀影,伏羲得以從樹影長短消長的表象中推及其之所以變化的本因,不失為人之心智與自然大道的結合。”喬以桐的聲音不大卻堅定,一字字敲在衆人心頭,“所不同的是,他觀察出了天之道,而你們卻只看到了表面現象。”

天空中傳來一聲清越的鳥鳴,原來是又到了每日釋放金烏鳥的時間,幾只金烏盤旋在天際,與晚霞交織在一起,這是如同神話中才有的奇景。喬以桐擡頭看向如錦的晚霞,朱霞爛漫,流金溢彩。在這樣燦爛的雲霞下,他的容顏神采昭若神明,令人不可逼視,不似是凡間該有的存在。

蛋生站在喬以桐身邊一棵樹的枝頭,專注地看着喬以桐,忽然不想把他展示給世人。

“遠古時期,伏羲氏為天下王,為教化百姓,掌握農時,促進發展,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鳥獸紋理,與地域之适于,遠取萬物之象,近取法象與人。以此通天地之德,類比萬物之情。此之謂‘觀天之道’也。

“此後,聖人作易,幽贊神明之德而生筮法,觀陰陽四季進退而立卦,發揮陰柔之性而生爻,以奇偶之術象征天地陰陽,遵循天道和順應道德而形成義理,窮盡事物的本質以知曉天命。此之謂‘執天之行’也。

“聖人有靈,得以通曉萬物運行之大道,行救濟蒼生之大任,享萬世未有之大功;倘若吾輩有心,願親自然而身體力行之,觀天之道而執天之行,雖說不敢妄言與聖人同功,但飛升得道從而造化蒼生,又豈在話下?”(注)

一席話落下,四野無言,唯有草木蕭蕭,衆人心頭巨震,滋味難言,心中充滿了難言的感想,只覺得似乎悟到了什麽,心中淤積的疑問茅塞頓開,心頭清明,甚至有不少人的境界都開始出現了松動。

“他突破了!史晔突破了!”一位弟子驚叫地看着旁邊的人,高興道。

衆人聞言紛紛看向他身邊黑衣的青年,史晔羞澀地摸摸頭,站起來對喬以桐行了一禮道:“弟子的境界本在心動中期停滞了許久,這次不意間聽得喬師兄一席話,心有所感,從而有所突破道心動後期,請夫子受弟子一拜。”

說完,鄭重向喬以桐躬身一拜。

大家紛紛羨慕地看着正好突破的史晔,而有境界松動的另外幾人也知道,自己也将在不日突破,這一切都歸功于喬以桐。可笑有人說喬師叔根本就是在胡鬧,可也不看看他是何等天才人物,若是也像那些年邁的長老們那般,只會讓他們背經書,才不是他的風格吧。

這麽想的不僅有那幾個人,大家有感于心,紛紛拜道:“弟子多謝夫子教導。”

喬以桐……有些尴尬地接受了這個禮節,感到一絲絲于心有愧,然而這一絲愧疚很快就被他抛掉了腦後:“不必多謝,是你們自己悟道的。”

“那麽,我們今日的課程也結束了,”喬以桐道,“可以回講經閣了。”

“夫子,”葉蓉雙眼亮晶晶地看向他,“我們上次見到你可以駕馭金烏,今日你可以用金烏載我們回去嗎?”

大家聞言也期待地看着天空上翺翔的金烏鳥。

喬以桐思考道:“這得看金烏願不願意了。”說完他從乾坤囊中拿出短笛吹響,這聲音直上雲霄,傳達到雲層中的金烏的耳中。

它們很快給予回應,一聲聲金烏的鳴叫聲傳了下來,與喬以桐的笛聲混在一處,如同天籁一般,然後金烏們在笛聲中盤旋飛了下來,向天空中落下了朵朵金色的花。

它們落在喬以桐身邊,弟子們紛紛給金烏們挪位置。

喬以桐來到領頭的金烏面前,然而這時蛋生卻從樹上飛了下來,落在喬以桐肩上,抓住他的衣服。

喬以桐道:“別鬧。”

蛋生:“啾啾。”它果然不再抓着喬以桐的衣服,而是飛到金烏面前,很兇地瞪着它。

金烏瑟縮了一下,然後看到面前這只沒有它嘴巴大的小紅鳥不過是一只凡間的俗鳥,于是頓時憤怒了起來,想要去咬它。

蛋生:“啾啾。”

金烏又縮着脖子回去了。但是仍然不死心地想要攻擊蛋生。

喬以桐本來害怕蛋生受傷,想要立即把蛋生捉回來,可是看到這一幕,卻不禁起了觀察之心。

金烏居然會怕蛋生這只小斑鸠?

其他弟子也饒有興趣地看着熱鬧。

蛋生以為這只大黃鳥被它制服了,于是很開心地轉過身來向喬以桐炫耀。

就在這時,金烏突然發起進攻,向蛋生張開嘴巴,好在喬以桐身手敏捷地将蛋生護住,才沒有讓金烏得逞。

喬以桐有些受到驚吓,将蛋生護在懷裏,輕輕責備道:“怎麽這麽愛逞能呢?”

蛋生聞言扭過頭,不看喬以桐。喬以桐抱着它,去和金烏交涉,金烏原本只以為要載一個人,沒想到要載這麽多人,頓時很不樂意。喬以桐對付鳥兒一向有一套,很快就安撫地金烏同意了。途中蛋生一直沉默着,等到喬以桐要坐上金烏的背上時卻忽然爆發了,硬拽着喬以桐的袖子。

喬以桐被蛋生這小家夥折磨得沒了脾氣,于是讓其他弟子坐上金烏,自己則拿出墨雲扇在身邊為弟子們護航,防止金烏突然不高興了把弟子們摔下去或者是冒出熱焰把弟子們燒傷。

饒是這樣,一群金烏載着一群弟子們在晚霞間翺翔的場景還是成為了風雲渡的一道美麗的奇觀。

作者有話要說: 注:這段話改編于《易經》教學動畫。

而動畫的原文是來源于《易經·說卦傳》: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