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麥克斯韋
五月,一個足以讓所有數學競賽學生震驚的消息打亂了原本平靜的集訓營。
第一位華人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和水木大學合作設立丘成桐中學數學獎。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中學生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同臺競技,來争取這個國內中學生數學的最高榮譽。
參賽獲獎的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學金,還可以獲得丘成桐先生的推薦信,去往國外知名院校。
但是比較遺憾的是,丘賽的報告提交時間在七月底,而今年IMO的比賽在七月中旬,也就意味着進入最後十二人國家隊大名單的選手是基本要放棄丘賽了。
前世,葉瑄就因為時間沖突選擇了IMO放棄了丘賽,而這一世她的內心有些動搖。
數學組的教練們顯然看出了學生心裏的波動,其實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糾結的事情。國家隊的集訓借用的是京北大學的場地,大多數教練都是京北大學的團隊,而丘賽則相當于對手學校出來打擂臺。
冷懿德倒是比較開明,他支持學生們多角度全面的發展,把目前還在隊裏的十幾位選手逐個叫去談話詢問他們的想法。
魏應輝自然是不用說,本事他就不參加集訓,直接免試進入這次的國家隊,所以參加丘賽也不影響。
冷懿德主要是怕葉瑄這個小丫頭有什麽想法,把葉瑄和陳亦桐一起叫進去談話。
冷懿德:“瑄丫頭啊,我知道你向來有主意,但是我希望你給我交個底,你想不想去丘賽。”
葉瑄也沒扭捏:“老師,我肯定是想去丘賽的,但是既然我在國家隊,我就要對今年的成績負責,我會在比完IMO以後再準備丘賽。”
“這麽有信心?IMO比完15號了,丘賽的報告7.30號之前就要提交。”冷懿德雖然知道葉瑄天賦過人,但是研究報告和數學競賽做題畢竟不是一種東西。
冷懿德:“那陳亦桐你呢?對于丘賽是什麽想法。”
陳亦桐:“老師,我和葉瑄的想法基本一致,一切以IMO為重,如果我和葉瑄都留在了最後六名,我們倆可以組隊。”
葉瑄:“誰說我要和你組隊的了?我可搶手了。和你組隊你又要老念叨我。”
陳亦桐沒有回答葉瑄的問題,丘賽要求以學校為單位組隊,在東海中學,葉瑄不會有比陳亦桐更好的選擇。
Advertisement
冷懿德出來調停:“你倆組隊也是好事,到時候去德國比完賽之後可以直接開始準備丘賽。不過我本來想的是如果有同學覺得備戰丘賽時間不夠,可以尊重本人意願去參加六月的亞賽。”
“不需要。”葉瑄和陳亦桐異口同聲。
亞賽雖然也是高手雲集,但是含金量肯定不如世界賽,魏應輝二次參加國家隊也是為了彌補去年沒拿到團體金牌的遺憾。作為最頂尖的競賽選手,最終的目标肯定還是想要去參加世界比賽的。
“好,你們有這份心我就放心了。”冷懿德拍了拍他們的肩膀,讓他們去把下一位同學喊進來。
冷懿德早就想好了,如果參加IMO的同學想要參加丘賽,他會擔任他們項目的外聘指導老師,就算彌補他們的時間損失,但是目前看來,這些孩子的責任心都還非常強。
經過層層激烈的選拔,五月十八號,出征IMO和AMO的名單都定下來了。魏應輝,陳亦桐,葉瑄,周意晨,易淩峰,李希代表中國隊參加IMO,而葉瑄的舍友唐梓烆也順利入選AMO國家隊。
參賽名單定下來之後,這些選手的任務也沒有絲毫減輕,雖然不需要系統的上課了,但是幾乎每周都要進行幾次模拟考試。
考試和上課之餘,葉瑄和陳亦桐都泡在了京北大學的圖書館裏,第一屆丘賽的題目已經發布。學生們可以自選基礎研究,工業應用,商業應用,科學應用一個領域,利用數學知識完成相關的研究報告。
從難度來講,基礎研究肯定是最難做的部分,但也是得獎概率最高的部分。葉瑄還是想要尊重陳亦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見。
葉瑄:“目前我肯定是偏向做基礎研究的,但是考慮到你的信息競賽的基礎,我覺得我們做應用研究方向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陳亦桐抿了抿唇:“我有一個初步的想法,但是我覺得這可能對你并不公平。”
“你帶飛那對我有什麽不公平的。”葉瑄倒是毫不在意。
“我想做量化分析的相關的課題,我以前也有系統學過相關的知識。”
葉瑄內心一震,沒想到陳亦桐的想法這麽前沿,竟然高中就開始向金融數學領域的方向去做了。
葉瑄:“但是如果要做複雜的具有應用價值的量化模型并非一日之功,如果只是美賽水平的建模,我覺得在這種比賽裏并不讨巧。”
陳亦桐點了點頭:“我知道費勁不讨巧,所以我才說對你不公平,如果你不願意,我們還是選基礎數學的課題。”
葉瑄:“我沒說不願意,你讓我先想想。”葉瑄的大腦飛快地轉動,在思考當年丘賽的參賽名單。她記得陳亦桐的履歷裏從來沒有出現丘賽這一項,但是他又不可能不參加,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落選了。
她記得當年丘賽的金銀銅牌四個作品有三個都是做的數論相關的研究,只有一個是做了應用性分析。
葉瑄還是想要陳亦桐都得到最好的東西,前世沒拿到的丘賽,這輩子要掙回來。
葉瑄:“陳亦桐,我對量化分析可能不太熟悉,我目前在數論領域有一些想法,不然你先聽聽我的思路。”
葉瑄這樣說就是委婉地拒絕了陳亦桐的選題,不過陳亦桐還是尊重葉瑄的看法,畢竟他們是一個團隊。
葉瑄的思路很清晰,畢竟前世她的研究方向就是數論,陳亦桐也能很快地跟上她的思路。做數論相關方向的選題,對于兩個人來說沒有任何壓力。
就連冷懿德拿到兩個人的初步研究思路的時候都啧啧稱奇,開心地灌了自己一大杯茶。
“你們的思路絲毫不比你們師兄師姐差,你倆保持這個發展勢頭,我有生之年就有機會看到第二個華人菲爾茲獎了。”冷懿德的這個話很重,也說明陳亦桐确實天賦異禀。
而葉瑄是不敢接冷懿德這句話的,她自認為自己也算天才,但是能有今天面對陳亦桐的侃侃而談完全是因為前世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的系統學術訓練。
既然冷懿德都贊同了他們的選題,兩個人自然就朝這個方向進行下去了,在課餘時間都在圖書館裏查閱相關的論文和資料。
葉瑄有把握這是一個做出來必會得獎的選題,但是她發現陳亦桐并不開心。雖然還是順着葉瑄的思路一起來分解問題,但是眼裏完全沒有光了。
葉瑄:“陳亦桐,你最近為什麽不開心啊。”
陳亦桐覺得葉瑄莫名其妙:“我一直都這樣啊,沒有不開心啊。”
葉瑄:“你騙不了我,你情緒不高的時候愛咬指甲,這今天你的指甲快被你啃禿了。”
陳亦桐沒想到葉瑄連這個細節都關注到了,小時候他一焦慮就會啃指甲,被陸嘉茵教訓了好多次慢慢控制了,沒想到還是被葉瑄發現了。
陳亦桐:“也沒有不開心,只是覺得丘賽的這個項目我在蹭獎。”
葉瑄:“哪有?這些英文文獻不都是你翻譯的嗎?”
陳亦桐:“其實你不需要我搜集的這些文獻也可以做好這個課題,你本身就有清晰的思路了吧,只是不想讓我太難堪,給我找點事做。”陳亦桐雖然察言觀色能力不行,但是對數學還是敏感的,在和葉瑄交流的過程中,他能明顯發現葉瑄對這個問題早就有了完整思路了,還能把他從旁路拉回正道裏來。
葉瑄:“沒有……”但是還沒解釋完,氣勢就弱了,她知道她騙不了陳亦桐。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默認葉瑄的帶飛了。但是陳亦桐不是一般人,沒辦法心安理得的享受葉瑄的成果,這對于陳亦桐來說相當于學術剽竊。
葉瑄:“我其實只是想要我們這個團隊拿到名次更好的獎。”……“陳亦桐,你值得拿到最好的。”可是後半句話,葉瑄沒敢說出來。
陳亦桐:“如果我最後沒有拿到獎項,只能說明我自己技不如人,但是我沒辦法分享你的成果,這是剽竊,如果這樣下去,我倆拆開單獨組隊吧。”
葉瑄:“不要,我要和你一起,我們做量化分析的課題吧。”
陳亦桐:“葉瑄,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并不是逼你來做我的課題。我只是想在我們這個課題裏稍微發揮一些些作用。”
葉瑄:“不是的,我以前不想做量化的方向,只是我自己的畏難心理,既然要參加丘賽,我們就要做最有挑戰的東西。”
——陳亦桐,既然你想要,我就陪你逆天改命。
陳亦桐:“選擇量化的方向,意味着你的前期努力全部白費,你這個課題是一個很好的課題,你可以申報上去,我自己獨立再去做一個項目。”
葉瑄知道陳亦桐這是不想連累自己,畢竟前世他做得這個項目就沒獲獎,但是葉瑄在乎的從來都不是獎項,她只希望她曾經視若神明的陳亦桐可以獲得他一切想要的東西。
葉瑄開始假哭了起來,她知道陳亦桐是最招架不住女生的眼淚:“陳亦桐,你是不是嫌我煩,想去找別人合作了。你答應過我媽媽,要管好我的。”
陳亦桐手忙腳亂了起來:“不是,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會找別人合作的,我只是不想連累你拿不到獎。”
葉瑄:“那就是不信任我,也不信任你自己,我們兩個齊心協力,這要還拿不到獎,只能說明這獎有黑幕。”
陳亦桐拿葉瑄沒辦法:“那行吧,如果到時候輸了,可不要像今天一樣哭鼻子哦。”
兩個人最終還是換了選題,最後報道冷懿德那裏的時候,冷懿德雖然不贊同但還是尊重兩個學生的想法。
冷懿德:“你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前一個選題基本具有金獎雛形了,你們換選題很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後悔!”兩個孩子的聲音異常堅定,即使知道前路可能一無所獲,也想要為自己的熱愛拼一把。
作者有話說:
1.實際上,競賽集訓一般不在大學裏,而是在主辦方的高中裏,09年集訓是在湖北省的武鋼三中。
2.第一屆的丘賽是在08年舉辦的,但是因為時間線無法收束,我往後挪了一年。我基本都是還原IMO的真實流程,部分有改編。
3.如果是十年前我肯定鼓勵大家都去搞競賽,拿個省一都能保送了,但是這兩年搞競賽除非是真正的天才,不然性價比實在太低。
下午有組會,提前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