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JP湯普森(菲爾茲)
初賽結果出來以後, 距離複賽還有一段時間,葉瑄的生活就這樣平靜和波瀾無驚地過下去了。
一日,康維寧火急火燎地走到教室:“秋季運動會的通知下來了啊, 大家積極報名啊。”
臺下同學怨聲載道:“康老師,去年我們班連項目都沒報齊, 你這不是開玩笑嗎?”
康維寧:“你們什麽德性我還不清楚嗎?還不是你們張主任那個王八蛋, 今年運動會的最後一名的班級要負責早晨執勤, 老王八想要陰我,我才不讓他得逞, 反正我不想早起執勤,你們一定也不想早操結束以後打掃衛生。”
“啊, 為什麽啊, 不要早起啊, 殺了我算了!”
康維寧:“那個啥,體育是誰?負責組織一下大家報名, 不求第一, 旦求不是倒數第一。”
葉瑄幽怨地站了起來, 康維寧一臉驚詫:“怎麽是你?算了,是你也行,你組織大家報名, 注意不要受傷。”
葉瑄在心裏把季寒冰那個王八蛋剜了一百八十刀。
葉瑄領完報名表之後, 把男生的報名表仍在了陳亦桐桌上:“這是你的任務。”
陳亦桐态度也非常認真,認真看起來了運動會的項目, 一邊看還一邊做筆記,很快便有了初步的方案。
下午葉瑄一醒, 陳亦桐就開始講起了自己的方案:“男子和女子各18個單項, 每項單項的前六分別得到6分到1分, 然後男女各有4個接力項目,每個單項的前六分別得到10分到5分,最重要的是有兩個團體項目,團體前三可以分別獲得30,20,10分。我課間去校史館查了往年的平均得分,能拿到總分前三的班級都在團體項目上有所收獲。整個年段總共26個班,只要我們拿下一個團體項目,基本就确保不會墊底了。”
葉瑄這個時候突然清醒過來了:“理論模型是這樣的,但是現實是去年我們班只拿了2分,那2分還是因為鐵餅項目只有9個女生參賽。”
兩個人還在讨論運動會的事情,這個時候顏時夏走到了葉瑄的桌子前面:“那個葉瑄,我想報項目。”
葉瑄知道顏時夏這是想幫自己撐場面:“你選個擅長輕松的吧,別勉強。”
“嗯。”顏時夏低下頭,在3000m、800m、跳高和鉛球上都劃上了鈎,如果不是一人最多只能報4項,顏時夏可能會把項目鈎完。
“胡鬧,這麽多項目你不可能吃得消的,那你選一個報,不然我就不讓你報名了。”葉瑄知道顏時夏是想感謝自己,主動把最累的幾個項目承包了。
Advertisement
顏時夏思考了一會兒,把3000m留下了,中長跑對于高中生來說是最難熬的事情。
看到顏時夏這樣辛苦,葉瑄也于心不忍,開始認真地研究起來了運動會的方案。
葉瑄從校史館裏借出了近十年來東海中學秋季運動會的成績記錄,記下來了每一項參賽選手的成績。葉瑄制作了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想要同學們填寫一下每一項運動的成績。最後排查比對出來竟然還真的有所收獲。
周一曲參加過青少年5km馬拉松,獲得的成績大概能在男子5000m中排名5-6名這個樣子。季寒冰雖然人不靠譜,但是體育成績在這個班裏已經算是矮子裏拔将軍了,跳高和跳遠大概都能争取一下前十。陳亦桐則是主動報了110m欄,他身高腿長加上步頻不錯,經過專業的指導說不定成績能不錯。
葉瑄重點研究了兩個團體項目,一個項目是團體往返跑,一個項目是接力投籃。團體往返跑需要10組選手背靠背運球完成,接力投籃則要求團體裏至少有5個女生,20個人每個人需要完成三個投籃。
葉瑄很快地便制定出了一套詳細地備戰運動會的方案,從整體目的,工作重點,人員安排,時間軸包括激勵方案都寫得一清二楚。
葉瑄拿着方案去找了康維寧,向他借一節班會課講一下她的運動會動員方案。
康維寧知道葉瑄有兩把刷子,但是沒想到她有這麽多把刷子:“小葉瑄啊,這下我們班不拿第一可對不起你這份企劃書啊。”
葉瑄可不客氣:“有你這句話就行,到時候實在訓練不完,你還是要割舍幾節數學課給我的。”
下午的班會,葉瑄直接宣布了班上的運動會攻堅計劃,不過班上的同學并不買賬。
“葉瑄,你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你保送都穩了,我們還要準備省賽呢。”
葉瑄早就想好了對策:“我們的訓練全部利用體育課的時間,不會占用大家的課外時間,同時我作為語文課代表還幫大家申請了這段時間的語文作業減免。”
同學們的反對聲稍微小了點,但是大多數同學還是不願意出力。
葉瑄再次加碼:“凡是參加這次運動會的我們班的同學,都可以獲得陳亦桐這麽多年以來的狀元筆記,而且……”
葉瑄賣起了關子,反而激起了臺下同學的興趣:“而且什麽啊,你快說啊。”
葉瑄:“而且參加的同學我的座位随時為你們開放,你們可以碰到不會的問題可以去問陳亦桐。”
季寒冰第一個站起來報名:“那我報名參加,記得啊,我第一個報的,陳亦桐到時候要多回答我點問題。”
很快,班上團體項目的名單都滿了,單人項目雖然沒有報滿,但是起碼人人都報了項目。葉瑄有時候也在想,自己比起陳亦桐差了點什麽,明明他有的獎項自己都有,為什麽大家都覺得他比較厲害呢。
一周三節的體育課,高二A班的同學罕見都到了,就連一項最讨厭鍛煉的康維寧都下來督戰了。
這節課體育老師教大家基礎的投籃技巧,讓大家為運動會的團體項目打好基礎。
但是很顯然,體育老師崩潰中……
除了幾個以前有點籃球基礎的同學能夠很快地掌握投籃技巧,很多人的三步上籃都是走三步然後跳起來,這樣反而準确度适得其反。
葉瑄拿着粉筆在地上不停地畫線,然後一邊念叨着,一邊在紙上計算着。中間休息的時間,她把顏時夏喊了過來,讓她站在她畫圈的位置投籃。
很遺憾,籃球偏差一點高度沒有進去。
“奇了怪了,我計算的時候已經餘留了偏移量了,怎麽還沒有進去呢?”葉瑄檢查自己紙上的草稿,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
陳亦桐看出來葉瑄在做什麽了,一把拿過她的演草紙:“初始動量方向考慮了嗎?空氣阻力考慮了嗎?每個人的力道大小是不一樣的。”
葉瑄點點頭:“你說得這些我都考慮了,運動方程式肯定是沒問題的,就是空氣阻力和初始動量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太難控制。”
陳亦桐略微思索了一下:“如果你真想實現這個效果,需要借用仿真的手段了,環境變量我可以幫忙模拟,運動方程我可以幫忙建立,但是仿真的儀器和設備可能比較難弄。”
葉瑄:“我們不需要那麽精确呢?比如說籃球的落點不止定在籃筐內,略高于籃筐通過籃板的反彈也可以進入籃筐。”
陳亦桐在腦海中模拟了一下運動方程式:“如果不要求精确的話,正常的固定抛球位點和角度,命中率應該能達到80%,前提是大家每次能确保抛球手勢相同。”
葉瑄在确認自己的方程沒有任何問題後,又把顏時夏叫了過來,讓她保持投籃動作和投籃位置,進行多次重複,經過多次調整,葉瑄終于找到了這個時間的空氣阻力系數,最後顏時夏的投籃準确率也提高到了60%左右。
陳亦桐看着直皺眉頭:“你這樣算不是辦法,籃球的空氣阻力系數是可以算出來的,你等我回去建個模吧,不然你總不能每次投籃前先手算一遍吧。”
陳亦桐的行動力也不是蓋的,回家以後立刻查詢了相關的論文,在NBA投籃訓練中有人披露過類似的數據。陳亦桐很快結合了那些數據和自己的調整簡要構建了空氣阻力系數的計算模型。
籃球的空氣阻力和環境氣壓、空氣濕度、風速、材料的動力粘度等因素都有關。陳亦桐在構建了基本的空氣阻力系數的測算模型後,在網上找了一家國外的實驗室幫助測算了具體的橡膠材料和溫度濕度對空氣阻力系數的影響曲線。
陳亦桐的行動力并不是蓋的,只過了兩天,就把比賽用籃球的空氣阻力系數給算了出來,還順手根據運動軌跡方程再建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在使用的時候,只要輸入當時的環境數據和某一同學的投球高度和投球角度就可以輸出投球的最佳坐标。
第二節 體育課,同學們就開始在模型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只要是能按照系統地指導進行投球,進球準确率能達到78%。而想要提高準确率,要靠的不是提高模型精度,而是同學們需要保持自己投球技術的穩定性。
陳亦桐的這套模型是讓體育老師都為之折服,央求着能不能推廣給其他班使用。
陳亦桐自然是嚴詞拒絕了:“智商太低的人可能用這個模型只會适得其反。”
作者有話說:
1.“這個模型在使用的時候,只要輸入當時的環境數據和某一同學的投球高度和投球角度就可以輸出投球的最佳坐标。”這句話是錯的啊,只不過為了寫作的方便我沒有解釋。如果每個人能保持每次投球的力道一致角度一致,這個模型才有可以實現的可能。所以想要得到投球最佳坐标還需要知道投球的初始動量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