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
張母是在張豫瑾首次拜訪半個月之後才上門。之前她聽豫瑾所說,顧家如何如何,她并不怎麽相信。顧家孤兒寡母的,怎麽能掙得上那個身家。
等她真跟豫瑾入了租界的範圍,看那一棟棟高檔的洋樓。及來來往往的洋人及身着洋裝的先生小姐太太,她臉色有些不自然,就算顧家沒有住進那精致的洋樓,就住在這塊片區,那已是極好的了。
站在洋樓外,那院門上挂着大大的兩個字顧宅,當豫瑾按下門鈴,顧家一家老老小小都出來迎接。豫瑾昨日已事先給顧家去了電話,今日攜母上門。此洋數一開始就已按裝了電話,曼璐見此,自然不會因為每月十元的月租而去取消,做生意,有電話最好。
張母人生第一次走進這麽華美的樓。從外面看已是不凡,入內,那真是華美。不知怎麽形容它的好,她就覺得寬敞亮堂得厲害。站在那裏,她覺得自己與這裏格格不入。看看這家私,看看顧老太太與顧太太及顧家四個小輩的穿着打扮,她不免自慚形穢。
因為張母自慚形穢,兩家人相聚一堂,食過午飯,而後小敘一陣。張母與張豫瑾就匆匆的告辭。
顧老太太看着張母遠去的身影,無聲嘆了一下,看來,以後兩家人如不出意外是不會再有什麽交集了。今日顧家人都身着曼璐改制的舊衣,但再怎麽舊,那也是針對上層人說是舊,對他們這個層次,那就是極新,就是極好的。
一月十六號,還有三日就要過新年,學校早就上周就放假,顧家四姐弟,功課都是優。這天下午一點,顧太太接到張豫瑾打過來的電話。說因張母不适,過年就不能上門拜訪。顧太太一聽說張母,身體不适,都不能出外,那定然是大病,想到自己的先生,便細問,才得知。張母右腳骨折,這是第二次骨折。第一次是一個月前,就是他們上訪的第三天。張母去市場采買時被一名小子猛撞一下,當場摔倒,致右腳骨折。
張母在張豫瑾住了一周的醫院,就出院,平時由張豫瑾臨時雇傭的吳嫂看護,誰吳嫂不是個好的。趁着張豫瑾工作不在家,張母行動不便,偷取了張家錢時被張母發現。吳嫂逃跑時還推了一把張母,就此致張母二次骨折,現在人還在他工作的醫院裏。
顧太太放下電話,立馬跟顧老太太會報。顧老太太聽罷,想了想,讓顧太太請曼璐下來協商一翻。
曼璐就一句,聽奶奶的。顧老太太最終下了決定,請張家母子過來過年。張母就安排跟顧太太跟自己一間,傑民跟偉民住一間,把房子給張母張豫瑾母子。
三人商量好,不打電話,這樣太沒誠意,備上禮盒上醫院。如果張母能出院就接過來,不能那也只能罷了。最後顧老太太派了顧太太與偉民前去接人。顧家離張家有一個多小時車程,跟張豫瑾工作的醫院卻只有半個小時車程。
顧太太越來越會辦事,在把張家母子帶回來前,先讓偉民給家裏去個電話。顧家母子兩人一點半鐘出門,三點半鐘就把張家母子接進門。
張豫瑾放下張母,看顧家一切都安排妥當便放心回醫院。顧家四小輩除了剛開始客戶問候一聲,留下顧太太照看張母而後都回書房溫書。
四姐妹剛上樓才一會兒,廳裏的門鈴聲響起,顧太太留張母在沙發上,自己走出去開門,門外鄰居陳太太帶着女奴阿英上門,阿英手中提了兩個大包裹。
顧太太之前只以為是陳家兄弟,顧家的門也只有這兩兄弟時常過來。陳太太笑眯眯的,先把自己兩個小子說了一頓,邊說邊走,進了廳,才道來意。陳家兄弟倆看中顧家兄弟的新衣,也想要同款式的,所以她自備材料上門讓曼璐各置上一件。
顧太太先給張母簡單介紹陳太太,而後請陳太太上樓找曼璐,留下阿英,兩個大包裹已放置無人坐的單人沙發上。
Advertisement
曼璐一聽來意,便允了。陳家兄弟跟兩個小弟很要好,平日子也常來顧家一起溫習功課,有時陳父陳母不在家,還留下跟顧家人一起用餐,是以大家很熟。家裏的雇工黃姐還是陳太太介紹的,很是好用。陳太太平時經常讓阿英送些吃食過來,兩家人很親近。
剛開始,因陳家兄弟看中她制給顧家兄弟的洋毛開衫,她也給他們倆各制過一件。他們很是喜歡,常穿,都不願脫下換洗,沒法,陳太太就備了四人毛線,讓曼璐給男孩子們都再置上一件。
下樓就讓阿英把衣料拿到她的縫紉工作間,查看一下,比陳太太所說的四人份,還有多。安排好,能制六套。這上等的呢料和毛料沒有二百元,是拿不下來的。今年家中收項高了,曼璐就給顧家每人置新衣,但面料都只是中等,跟這是沒得比,顧家所有的新衣總花費才四十三元。
曼璐之前給偉民與傑民做的是有些韓版的三件套西裝呢料加毛料裏子和毛料的領子。有些收身且還厚實,穿起來很精神暖和。偉民試衣時,剛好陳家兄弟跑過來看到。當時沒說,原來在這時等着呢。
陳太太回去後,又派阿英送一箱營養品三件套過來。看這個樣子,就知道是準備張母的。前天她跟阿英吳嫂三人過來,已送了不少年貨給顧家,水果零食肉食營養品一大堆。當時曼璐給陳太太回的是一件鵝黃的洋毛線裙及帽子與圍巾手套四件套,陳太太喜歡極了。兩個月前她見曼桢那條洋毛裙,眼睛都快閉不上,但她不能像自己的孩子似的向曼璐讨衣。
張母看到顧太太與陳太太這樣的貴人相熟,再想想自己,有些懈氣,同時更多的是感謝顧家把她接過來過年。她在豫瑾的醫院裏過得并不舒心,之前,她一直認為她的兒子豫瑾是成功人士。大學生啊,還當了上海市醫院的醫生,每月有八十元的工資。這麽多,都快趕上之前她在家收田租的半年收入。
入了上海,再進了顧家,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人家的房租豫瑾的工資都支付不起。豫瑾就是名小小的醫生,在醫院裏還得聽上司和病人喝來喝去。因她住院期間,無一親朋好友探視,豫瑾的同事都小聲的議論豫瑾與她的不是。真是越聽越糟心,但出院又沒人照看,她從來都沒有這麽窘迫過。當顧太太跟偉民帶着兩個大禮盒過來,聽到她們的來意,她只是随意的推卻而後在顧太太再次勸言中就順應下來。
收拾衣物過來時,顧太太讓偉民把兩大禮盒送出去,送給豫瑾的同事那些醫生護士和同房的病人。她感覺,他們看她與豫瑾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她在心裏對自己說,謝謝,謝謝,謝謝顧家所為她做的一切。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