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章

顧太太跟張母一邊摘菜一邊說陳太太及陳家兄弟。張母越聽越羨慕,有這麽好的鄰居,顧家兄弟交了這麽好的朋友。豫瑾好像一直都是獨來獨往,再想在醫院的那個樣的豫瑾,她的心好疼。

顧太太只說了大概,并不細說,她已不是兩年多前的顧太太,她給人做過幫傭,知道有些話該說,那些話,不能說。至從一個半月前見到曼璐哭泣,她更加醒目些。

兩人叨唠着半個鐘左右,顧太太見張母有些累了,就扶着張母進自己的卧室,讓她休息一會,她先去做飯。樓上曼桢在寫書,偉民與傑民溫書,顧老太太還在打她的絡子。樓下曼璐在趕制四個男孩子的新衣。張母躺在床上,她以為她睡不着,誰知,她不出一會就入睡。當她睡醒時,靜稍稍的,看向窗外估摸着,外面還有一絲絲陽光,這還沒到五點。自己也就只是眯了近一個鐘。

張母沒立即開燈,而是就着那一絲絲的光線打量了顧太太的卧室。家俱家私勻是西洋貨。全卧室家俱衣櫃書櫃,梳妝臺,床,床頭櫃,小幾,椅子,全是成套的以乳白色為底,在邊角處勻綴着朵朵藍色的不知名的小花草。這衣櫃真大啊,占滿了對面的一整塊牆面。身上的乳黃色的被很是酥軟暖和,這應該不是棉被。而是他們所說的,洋子蓋的被子,不是棉花制成的,是用鴨毛,第一次聽說時,她覺得不可思議。今天她第一次蓋上這鴨毛被,又輕又暖真舒服。在她剛把衣服穿好時,傳來敲門聲而後伴着曼桢的聲音。她忙應答,而後是轉動門鎖的聲音。

曼桢見張母已穿好衣,道顧太太正好把飯備好,大家都入餐廳就餐,就差她和大姐兩人。邊說邊上前架住張母,把人往餐桌上架。餐上顧老太太已入坐主位,偉民在擺碗快,顧太太在盛湯。張母一出現,顧老太太就笑眯眯的對她點點頭,道快入坐,曼桢扶她就坐在顧老太太左手邊。張母一個勁的道謝。張母剛入坐,傑民與曼璐從門外走進來。兩人同時向張母問好,曼璐落坐顧老太太右手邊,傑民挨着她坐。而後是偉民挨傑民,曼桢挨傑民,顧太太最後入坐在曼桢與張母之間。

一盆花生蓮藕大骨湯,一盤白切雞,一盤清蒸鲈魚,一盤雞雜炒大蒜,一盤韭菜炒雞蛋,一盤大白菜絲。

餐中就顧老太太與張母敘舊,中間顧太太再插上一兩句,顧家四個小輩全程不發一言,默默食用。張母別的沒注意,她就注意到顧老太太給右手邊的曼璐夾了六次菜。這在上次沒有發生過的。顧老太太想的是,請張家母子過年,過年後,張母的身體定不會這麽快好。她這是傷到骨頭了,沒有二三個月,別想自由行走,這段時間如果都在這裏住着,那就沒有必要遮掩她對曼璐的關愛。

餐畢顧太太收拾,傑民與曼璐上書房;曼桢扶張母到沙發上坐,跟老太太并坐沙發上;偉民在一旁徹茶。而後曼桢整理了些小吃放置好,方便顧老太太與張母食用,就跟偉民上樓溫書。

張母還是跟顧老太太叨唠六安的新舊情況,約半個鐘,方從廚房顧太太出來。顧太太一出來,顧老太太就道,讓她們姐兩聊,她去監督孫兒們溫書。顧太太聽言就走到她身邊,伸出手,把顧老太太扶起身,而後就近坐下,跟張母緊挨着坐。兩人叨唠着各自的兒女,兩人都極有默契不聊張豫瑾與曼璐之間的婚約之事,只當各自是家鄉老友。

樓上書房,曼桢與偉民傑民進行英語對話,顧老太太打絡子,曼璐挨着跟她一起打絡子。曼璐指下翻飛,她打了十個,老太太還沒打完一個,但老太太一點也不着急,有條不穩的安自己原有的節奏打絡子。這絡子生意是有季節性的,夏春秋生意清淡,冬日最紅火,清淡的那三個季節,每月也有一百二三十元進帳,冬季,從十一月開始,每月增至四五百元進帳。就這絡子的生意,就這半年來,已有一千八百元的進帳。因這絡子打得好,已有不少店跟風,但還是她們打的絡子最合顧客的心意。跟她們合作的那高太太,很是訝異。她仔細查看過,別家制作的和顧家制作的,兩家的樣式材料一樣,但就是顧家的就是要出彩,更得顧客的心。

別人不知道,曼璐倒是知道一些自己的事。她因空間改了體質,同時也增加些福氣與運氣這有些玄妙而福澤的東西。在她身邊的人或多或少了跟着占染些。她跟顧老太太和顧太太打的絡子,如果是打的同一個款式,三個突然混放在一起,她們是分不出是誰打的。但不同款式打出來,問題就來了,曼璐打出來賣得最好,而後到顧老太太,顧太太最次。誰叫近來,她都跟顧老太太膩在一起,顧老太太就最沾她的運道。不過她上學了,就曼桢最沾她的運道。

偉民與傑民覺得,每次與兩個姐姐在一起學習時,成果最好。他們認為是兩個姐姐監督之故。正因為有她們在,他們的學習效率高,他們就會緊跟着她倆的步伐。陳家兄弟那邊,也有些同感,跟顧家在一起學習最輕省,如果兩個姐姐在,那更舒服。陳父陳母見兄弟兩人跟顧家貧家子弟相處,更愛學習。成績直線上升,兩人這才加強兩家的交往。

十二月初的時候,之前代售顧家飾品的那五家店家中的一家,給顧家打電話,讓她試試用絲絨再做一批适合冬日的頭飾。店家提供材料,就只做頭圈與頭箍,店家按頭圈五角一個,頭箍一元一個算給顧家,先各作一百個試試水。條件是,如果店家每季定量超一千元,顧家不能再給別家制貨。這是無本買賣,曼璐讓把合約期定為一件便讓偉民簽約。貨剛交沒到一周,那家店家又來電,加大制作量,訂制二千個頭圈與一千個頭箍。就這批頭飾,十二月份,顧家進帳二千一百五十元。這筆款自然又交給顧太太,顧太太又轉交顧老太太大頭二千的黃金,餘下一百五十元,她收着。

年前,那頭飾店家想直接訂定顧家,做他們的頭飾制作商,條件給得很優厚,偉民很是動心,但曼璐不同意,只好作罷。合約沒淡成,偉民以為店家會有些遷怒,但結果卻出乎意外,店家對他更客氣,還在大年二十九時派人送了份年禮給顧家。年禮是兩只乳豬,兩箱糖果餅幹瓜子,兩箱蘋果,兩箱橙子。同來送年禮了還有高太太的店員,他們的年禮是兩只烤鴨,兩箱糖果餅幹瓜子,兩箱蘋果,兩箱橙子,兩箱梨子。

送禮是早上十點半的時候,那時候陳家兩兄弟在偉民的房裏試新衣,陳太太在廳裏與顧太太閑聊,張母在旁聽,中間也會插上一兩句。

門玲響,是陳太太身邊的阿英先去迎進門。顧太太起身,還沒走下基臺,阿英身後就跟了四個穿中山裝的年輕小夥,雙手提年禮。顧太太的吩咐四人有序的把年禮擺在廳堂裏,其中的兩人從懷裏取出禮單交給顧太太就告辭。

Advertisement

陳太太見此,就不等樓上試衣的兒子,先帶阿英回去。在路上阿英跟她說,那送年禮的都是開汽車過來的,兩輛黑色的小汽車。陳太太回去,把自己在顧家所見所聞大略的跟陳父說,陳父不置與否。

半個小時後,兩個小子手提着個布包,身後還跟着顧家三人。原來是曼璐給他們各制了兩套衣。那批面料,曼璐制成了六套,給陳家兄弟人手兩套,顧家兄弟人手一套。陳太太看着那四套衣,還有顧太太與偉民傑民送過來的一只乳豬,一箱糖果餅幹瓜子,一箱蘋果,一箱橙子,一箱梨子。陳太太更覺得顧家值得深交。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