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少時情懷
端午節一大早,祖母和母親就起床包了一大盆粽子,煮了一鍋雞蛋,門梁處也挂上了系上紅繩的艾草,據說是辟邪的。
芷岚則找了一塊紅布縫了一個葫蘆狀的香囊,想了想又細心地在香囊的正面繡上一朵淡藍色的野*,在背面用黃線繡上一個“福”字,裏面塞上自己種植的香草和白芷,白芷是祖父最喜歡的一味中藥,也是芷岚最喜歡的,所以她和妹妹的名字裏都有一個“芷”字。
做好香囊,芷岚又找出一根紅線,細細地打了平安結,又縫在香囊上,然後到廚房分別用屜布包了幾個粽子和雞蛋,趁着家人不注意,小心翼翼地溜出了門。
一路上,總是會碰到鄉鄰,芷岚是家鄉的“小秀才”,大家都認識她,再加上因為在宮裏伴讀而總不在家,所以大家一見到芷岚,都熱情的過來打招呼,芷岚一一回應着。為了引開別人的視線,最後芷岚只好繞了一個大圈圈,從其他的路上繞到了棗樹園子,四處看看,确認四周沒人,才進了自家的棗樹園子,棗樹園子外面有一圈低矮的栅欄,爬滿了牽牛花和爬山虎,牽牛花開着白色的和粉紅色的喇叭花,爬山虎則開着藍色的花,各種花交織在一起,成了一堵花牆。
白衣少年正在窩棚前的空地上坐着看着開着正豔的喇叭花,見芷岚來了,并沒有動地,而是默默地看着芷岚走近。
“我給你帶了粽子和雞蛋,還熱呢,快吃吧!”芷岚看到少年欣喜地跑過來,把屜布一一打開,放在少年面前。
“你放心吧,沒人看見我來這裏,我從別的路上饒過來的!”見少年不吃一直在看着自己,芷岚解釋着。
少年嘴角微微揚了一下,現出了一抹笑意,拿起粽子吃了起來。
“棗甜吧!”
“恩!”
“我們家的棗就是甜,你在別處吃不到那麽好的棗兒!”
少年不搭話,一邊吃着一邊聽芷岚講。
“你看我還給你帶了什麽?”芷岚見少年吃飽了,忙拿出自己做的香囊。
“什麽?”
“葫蘆香囊,我們這裏的風俗,端午節都要帶的,葫蘆代表着福氣,這裏面裝了香草,能熏衣服,我又加了些白芷,能祛風散寒!”
“你做的?”少年拿過葫蘆,仔細地端詳着。
Advertisement
“恩!希望它能給你帶來好運!你帶在脖子上吧,這根紅線我打了平安結,希望你能永遠平安!”
“雖然我不知道你為什麽受傷,但是希望你永遠不要受傷了!”芷岚想了想又加了一句。
少年沒有作聲,輕輕地撫摸着香囊,又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然後緩緩地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你每年的端午節也帶這個嗎?你媽媽每年給你做嗎?”
“我母親不在我身邊,我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每年奶奶會做一個這樣的葫蘆縫在我的衣服上!但是,今年…..今年….不能了….”說着,少年擰緊了眉頭,眼裏淚光閃現了一下,手緊緊攥成拳,攥地指關節“咯吱咯吱”直響。
芷岚見他這個神情,再想想他的傷,知道肯定有些緣故,怕他難過,趕緊把話題岔開,“對了,我帶了針線,給你把你衣服上的口子縫上吧!”說完,不等少年回答,就拿出針線,麻利地穿針引線,然後拉過少年的左臂,為少年細細地縫了起來,把少年左臂上破的地方都細細地縫上後,又拿出一根細細的青絲線,在縫補過的地方繡上精致的青花瓷花紋,繡完了左臂,看了看少年,想了想又拉過少年的右臂,在和左臂相對應的位置也繡上相應的花紋。少年一直不作聲,默默地看着芷岚為他做這一切。
“好了!看看我縫地好不好!”芷岚用牙咬斷絲線仔細的收起來。
少年看看自己的左臂又看看自己的右臂,左臂上只剩下斑斑的血跡,根本看不出破損的地方。繡制的花樣精致清新,仿佛是一件藝術品。
“好,你縫得好,繡得也好!”
芷岚開心地笑着!
“對了,你端午節的時候會玩些什麽游戲?”芷岚歪着頭笑着問少年。
“沒有什麽特別的,跟往常一樣呗!”少年有些奇怪的看着芷岚。
“我每年的端午節呀,會到河邊,摘幾片葦葉,做幾只小船,然後再做幾只小粽子,放在小船上,然後再把小船一個一個地放在水裏,讓它飄走。”
“哦!為什麽要做這個?也是你們這裏的風俗?”
“不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是我自己想的,我想讓小船載着我的祝福,去找屈原!”
“屈原?”少年好奇又好笑的看着芷岚。
“對呀,屈原!我想讓我的小船,游到汨羅江,我想屈原的魂魄一定在那裏,如果我的小船到那裏,屈原一定能看到!”芷岚一臉地憧憬。
“你還真了不起,還知道屈原!”少年一直以為芷岚只是個沒讀過書的普通農家女孩子,他哪裏知道芷岚從三歲起就在祖父的教導下開始讀書識字了。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給我講過屈原的故事了,我還讀過他寫的《離騷》呢!”
“你讀過《離騷》,看來你還認識字呢!”
“難到我就不能認識字呀,我三歲就開始背三字經了!”
“哦,你還讀過什麽?”
“詩經、烈女傳、史記…..你呢?你也一定讀了不少書吧!”看少年的穿着和氣質,芷岚就已經猜測出少年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還行吧,你說的這些我都讀過!”
兩個人又開始談論起一些名家名著,談論着忽然發現對方都讀過很多書,知道很多典故,不禁從心裏也開始互相欽佩,尤其是少年,他從來沒想過一個女孩子會讀那麽多書,對那些書又有那麽多獨到的見解,他開始由衷的佩服起眼前的這個農家女孩。
兩人談論着,親近了很多,不覺已到晌午。
“現在差不多應該是晌午了,人們都應該午睡了,我帶你去月牙河邊放小船好不好,月牙河就從棗樹園子裏穿過,兩邊都是蘆葦,有棗樹和蘆葦的遮擋,沒人看到咱們的,再說晌午也不會有人來的。”芷岚一邊說着一邊期待的看着少年。
少年想了想,站起來對芷岚說,“好吧,那現在去吧。”
作者題外話:10歲那年讀了《屈原傳》,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在河邊放游一只只蘆葦葉編成的小船,算是對當年的一點回憶吧,所以特別加入了這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