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幸好皇帝安排在邊關的人及時發現并且上報,這才讓皇帝直接換掉主将,并讓永寧侯挂帥,領兵出征。也為了給太子加重一些法碼,直接把貴妃的幾個哥哥拔到了永寧侯名下,讓他們能掙一些軍功。

“父親。”

方賢走進來,手中還端着晚飯。父親一直在忙,到現在還沒有用晚膳呢!

“賢兒,坐吧!”

永寧侯放下書信,端起碗吃了起來。只是一些普通的飯菜,和侯府精致的飯菜完全不能相提并論,不管是數理上還是味道上都一樣。

但永寧侯吃的很香,幾年下來也唯有這幾天吃的最安心了。瓦刺靠着那幾門大炮和一百枚炮彈,愣是把戰場拖了兩年,到不是永寧侯不給力,而是之前的主将洩漏了太多的機密給瓦刺,讓他有些被動。

軍、事、布、防等,全都要換,不能再照以前的來,這才讓戰火一直蔓延到現在才結束。而他的幾個兒子也從戰場上歷練出來了,一個個身帶煞氣,可見死在他們手上的瓦刺人必定不少。

方賢幾個兄弟,只要一想到贏了戰争可以讓宮中的妹妹和外甥有更多依靠,手中的長槍便舞得虎虎生威,一點也不知道疲倦似的,被他們斬殺于馬下的敵方大将不知道有多少。

以他們的軍功,這一次回去每個人都可以封個爵位,當然以前有的會升品,沒有的這一次十拿九穩了。

而這時的他們都沒有想到皇帝居然會大方到如此的地步,此後大夏赫赫有名傳遍整個世家的方家軍這個時候才露出一點苗頭呢!

“喝~”

長寧宮中,梅秋和梅冬正雙手執着長槍對打。她們進宮多年,武藝也沒有落下,反而因為這幾年苦練,更是進步不少。她們學的是方家槍,這也是永寧侯府排除衆議教給她們的,當時就想着她們用這一套槍法護住兩個女兒,誰知道最後都便宜了二女兒。

不過現在想來,永寧侯府應該慶幸,大女兒已經成為了方家的禁忌。

淑寧坐在一邊,身上穿着緊身衣,她到是沒有下場的意思,主要是她也不會啊!到是太子在一旁很是興奮。

“娘,我也要學。”

外祖父就是用這方家槍法打贏了瓦刺,現在天下誰人不知永寧侯方元帥啊!

Advertisement

“要學可以,你自己找你兩個姨姨去。”

淑寧并不阻止,男孩子就是要禁得起摔打,太子學武也是好事,可以保護自己。要是她知道有一天自己會進宮,說不定當初也會眼着學武的。

回頭走進書房,拿出一副齊國夫人傳記看了起來,這位齊國夫人可不得了啊,是太、祖時期的女英雄。可惜所嫁非人,最後和離收場。不過因為她英勇救了太子,在高祖時期被一再的加封,最後被封為了齊國夫人。

于是晚上皇帝講給她的歷史,事實上齊國夫人不僅僅是太子的救命恩人,還是他的義母。高祖的武功便是由她所授,而高祖所學的槍法居然叫楊家槍法。

“噗~”

淑寧一口茶噴了出來,好像有什麽不對。

“貴妃?”

皇上停止講古,他好像也沒說到什麽讓人吃驚的地方吧?

“咳咳皇上,真叫楊家槍法?”

淑寧放下茶杯,不敢再飲。

“是的,這是齊國夫人母家家傳的槍法,可惜楊家沒有後人,這槍法到了齊國夫人這一代算是絕後了。現在唯一懂得楊家槍法的人只有皇家人了,這也是皇家人學武必學的一門槍法。”

這門槍法不愧是從戰場上改良出來的,招招皆是殺人之招,當年皇帝親征便是靠着這楊家槍法幾次險象逃生。

楊家槍法,殺殺往往出人意料,好多人根本沒想到這槍會從那個地方而來,所以他們現在都死了,而皇帝還活着。

當年親征的皇帝可以算得上是靶子,只要他死了大夏必敗,結果他們萬萬沒想到,一個皇帝居然把殺人的槍法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不僅沒殺死他,反而被皇帝殺了好幾員大将,讓他們無将可用。

“齊國夫人真厲害。”

高祖算是她養大的,連一身武藝都是她所授,當女子當如齊國夫人,佩服啊!想想自己,也是出生在武将之家,好像除了會騎馬之外,什麽都不會。方家槍法她也只是見過,從沒學過。

“是啊,她最後被葬在了高祖的寝陵旁,只因高祖怕她無人祭祀,便留下遺旨,要後人祭祀先祖的時候同時也要祭祀齊國夫人。”

皇帝對這位夫人到是充滿好感,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如書中所說那樣好,她救了高祖是事實,要是沒有她的義舉,這世上也沒有他的存在,高祖早死在宮亂當中了。

想到高祖留下的筆記,對這一次宮亂的描寫,其中有一段就是齊國夫人白色戰袍被血染紅的描述。

那時的高祖還只有三歲大小,齊國夫人也才十八歲,剛嫁人沒兩年,卻因為夫君被遠調邊關鎮守一方,她卻被留下來侍奉父母。當時戰亂的時候,齊國夫人立即換上戰袍,帶着幾位親兵,一路從宮門殺到東宮,護住了差點死在叛軍之下的太子。

背着太子,又從東宮殺到了栖鳳宮,現在的栖鳳宮是重建的,最初的栖鳳宮便是在那次戰亂中被燒毀,太、祖皇後也差點被燒死在火中,全靠齊國夫人救出了她。可以說,高祖母子全都是齊國夫人所救。這也是後來為什麽太子拜齊國夫人為義母時,皇後不僅沒有阻止,反而還促成了這件事。

當年的齊國夫人一戰成名,甚至蓋過了她的夫君,當時也挺有名的一位将軍。可也正是因為她太出名,最後落得一個和離的下場。

十年夫妻,兩人只在成婚當日見過一面,連洞房都沒有入。本想着夫君在外殺敵,她在家侍奉公婆也沒啥。卻不想十年後夫君回來,卻是兒女成君,身邊還有一位真愛小妾。

齊國夫人當時便怒了,直接要求合離。

對方不肯,雖然齊國夫人的名氣高過他們那位将軍,但是她很受太(祖)、太、祖皇後和太子的信任,怎麽可以就這樣和離,豈不是把大好的靠山往外推。

無奈之下,齊國夫人只能手持銀龍槍闖進皇後,要求太、祖為她作主。太、祖本身便是十分尊敬自己的發妻,她陪自己走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從大夏太、祖在皇後生下皇子後立即立他為太子就能看得出來,他最在意的還是發妻和發妻所生之子。

雖然當時的太、祖已經有了好幾個十歲以上的皇子,卻在大臣閃屢上折子請求立太子時壓了下去。

太、祖一聽對方居然如此對待原配發妻,不顧對方十年來的辛苦,立即同意雙方和離。有了太、祖的聖旨,對方不願意也只得願意了。

好在太、祖并沒有因為他在這方面的不足就降罪于他,但從此對方也不再受到重用。

“今日他能如此對待自己的發妻,明日也有可能背叛大夏。”

這是太、祖對他的評語,雖然他的父親是與自己一起開國的大将,但這不代表他就對這樣的人沒有意見,要不是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這樣的人太、祖會直接扒掉他身上所有的官爵,還讓他順利的繼承爵位,已經是手下留情了。

“天下居然有這樣無恥之人,皇上那名将軍的後人還在嗎?居然還讓他們繼承爵位,應該奪爵才對,這樣的男人真是丢盡了天下男人的臉。”

淑寧聽到這裏,十分氣憤。

“你見過啊!”

皇帝淡然一笑,眼中也有對那名将軍的不屑。不過貴妃的話有點嚴重啊,他根本不能代表天下的男人。

“咦?妾見過?”

淑寧疑惑的敲了敲頭,她哪裏有見過。

“你确實見過,還記得山谷那位君公子嗎?”

初代信國公,就是當年那位将軍的父親,他後來繼承的也是信國公的爵位,但也只有一個爵位。

不受歷代皇帝重視的他們,一代代的沒落下去。知道當年歷史的世家勳貴,都不肯與他們結親。背信棄義之輩,最是讓人不恥。

“原來是他們,該啊!”

淑寧一聽立即眉開眼笑,皇帝真是辦了一件大好事,這樣的人早就不應該存在了。

“太、祖當年也是沒辦法,畢竟他的父親是開國國公,為大夏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奪掉他家的爵位。”

皇帝提起這事也是一臉的郁悶,所以歷朝皇帝都對信國公府冷處理,雖然不能奪了你們家的爵位,但是我們也不重用你一家子,遲早這信國公府會沒落下去。果然到了皇帝這一代,信國公府終被他摘去了爵位。

“妾有一個疑問,當初高祖既然恨信國公府,原因便是因為他們害得齊國夫人三十出頭便郁郁而終,難道高祖登基後就沒有對他們做什麽?”

這也太不符合皇帝這門職業的心性了。

“愛妃猜呢?”

皇帝站起身,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又是讓我猜?我怎麽可能猜得到?”

淑寧喃喃自語,但很快她就反應過來,皇帝為什麽跟她講這個故事了。

“皇上想讓太子學楊家槍法就直說嘛,犯得着繞這麽大一個彎子嗎?”

皇帝也傲嬌,真是受不了。有什麽話不能直說,偏要拐彎抹角的說,要不是她聰明,誰能猜到皇帝真正的意思啊!

淑寧氣呼呼的扔下手中的書,想來皇帝是聽說了她要讓太子學方家槍法,便跑來提醒她。

這楊家槍法和方家槍法都是戰場上練了來的,憑什麽我方家槍法就輸給楊家槍法?沒這道理啊?

不行,皇帝不讓學,我偏要讓太子學,但要私底下偷偷的教,到時候讓太子再來評價,集兩家槍法于一身的太子,不知道會不會超過皇帝。

淑寧有些小小的期待,但她不會告訴皇帝,等到有結果的那一天再讓太子告訴他好啦!至于輸還是贏,淑寧當然希望贏啦,但如果要是不幸的輸掉的話,淑寧也不氣餒,誰讓人家叫‘楊家槍法’呢!誰讓她對楊家将有好感呢!

既然做了決定,淑寧便不會再拖,直接叫了梅冬和梅秋進來,告訴她們自己的決定。

“主子,主子現在還太小,不太适合練武,不過我們姐妹倆有讓太子泡藥浴,等小主子五歲後就可以正式學武了,到時只會事伴功倍。

“好,太子練武的事就交給你們了。”二女的能力她是十分相信的,既然都這樣說了,太子就繼續泡藥浴吧,反正她自己也覺得讓三歲的娃練武有些不靠譜,三歲的孩子骨頭還軟着呢!要是不小心練過頭,讓太子長不高就慘啦!她可不想以後遭受太子的埋怨,爹娘都不矮,沒理由他長不高啊!

是的,早滿十八歲的淑寧已可有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了,這在後宮女人們的中間已經算得上是高挑了。雖然和皇帝站在一起并不顯高,畢竟皇帝據淑寧目測,大概在一米八以上,和她的身高很相配嘛!

所以太子沒有意外的話,應該和皇帝差不多高,畢竟太子是男孩子,遺傳到父親的也應該多一些。

至于長相,太子很會長,專挑父母最好的地方長,只有三歲的他已經可以看得出其容貌絕對不遜于傳說中的美女們。

“長這麽好看,以後有多少姑娘要為我兒子流淚了呢?”

淑寧暗搓搓的想到,她是不用擔心兒媳婦了。不對,她應該要更擔心才對,哪個女人想嫁給比自己長的還要漂亮的男人?這不是存心引起人自卑嗎?

淑寧又開始擔心起來,兒子長的不好看她憂心,長的太好看了更要擔心。這做娘的可真是個勞碌命,天生的歇不下來。

“煜兒最近在忙什麽?老是看到他在院子裏轉圈,問他也不說。”

請安後,皇後把淑寧留了下來,兩人一邊泡茶一邊聊天,還有皇後親手做的紅棗糕。

“煜兒打算學武,我告訴他學武得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所以他現在一有空就在院了裏轉圈,當是鍛煉了。”

淑寧坑兒子一把好手,雖然她的說話沒錯,但她忘記告訴太子他現在不能習武并不是因為他身體不夠強壯的原因,而是因為他現在還在泡藥浴,再加上他年紀也不夠,所以才沒教他正式練武。

至于淑寧的方法雖然有些坑兒子,但也不算錯,所以皇帝和梅秋與梅冬就睜一只眼閉上一只眼了,反正鍛煉身體什麽的也是為太子好。

“你啊~”

好歹也相處了幾年,哪能看不出貴妃的心思,笑着點了她幾下。

“嘿嘿。”

幹笑兩聲,淑寧的笑聲中透着一股心虛。好在皇後沒有揭穿她的意思,于是太子殿下還得繼續轉圈,同時引來不少人圍觀。

太子殿下這是在做什麽呢?圍觀的衆人在腦中想到。其實他什麽都沒做,只是轉圈鍛煉身體而已。

因為獻俘一事,今年皇帝沒有帶衆人出京去避暑,這樣一來宮中的用冰量就大了上來,雖然皇宮年年有存冰,但在太陽熱烈的照射下,還是顯的有些緊張。

最後淑寧幹脆跟皇後說了一個制冰的法子,雖然這種方子也有些費人費事,但省銀子啊!用硝制冰,這冰雖不能吃,但用來降暑還是夠了。

“多虧貴妃,不然今年兒媳還真不知道從哪裏調來這麽多冰呢!”

現在外面冰價都漲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了。

“哈哈哈,貴妃的小主意多着呢,皇後有空多套套話,看她還有什麽沒說的。”

太後大笑,貴妃每年都會給他們帶來驚喜,雖然她老人家這裏的冰不會缺,可她總是要擔心後宮中其他的人,皇帝在前朝忙,太後能做的就是盡量不給皇帝找麻煩,讓他專心處理國家大事。至于貴妃給皇後出的主意,讓太後十分欣慰,同時也有一點郁悶。

貴妃從來都不主動做什麽,每次給的東西都是撞上了才拿出來,有時候太後都想剖開貴妃的頭,看看她的頭裏裝的都是些什麽?

“這個兒媳明白,所以現在貴妃正幫兒媳打理宮務呢!”

往年在行宮用冰少了許多,不像今年這麽吃緊,所以貴妃才沒有說出來,想來也是不想給人她插手宮務的印象吧!

“說的也是,她……”

“皇奶奶,孫兒來了。”

太子人未到聲先至,打斷了太後與皇後的對話。

“哎喲,我的小孫兒呢,今天怎麽來皇奶奶這裏了?”

太後趕緊讓人多端兩盆冰進來,外面太陽那麽大,她因為年紀大,只用了一盆冰,還放在角落裏,可太子剛從外面進來,想必正是熱的難受的時候。不過冰端進來也沒有往太子面前擺放,而是同樣擺在角落時在,這樣殿中四個角落裏都有冰了,大殿慢慢的變得涼爽起來,卻又不會讓感覺到冷。

一熱一冷之下,很容易讓人生病。而太後雖然不懂原理,但是她有經驗啊!知道太熱的時候,不能洗涼水,更不有碰冰食。所以等太子額頭上的汗都消失後,太後才讓人上了一小碗冰碗。裏面的冰很少,上面更多的是水果和牛奶。

靠着淑寧提供點子,梅冬和梅秋做執行人,終于讓她們做出來沒有腥味的牛奶,再配上冰,一碗消暑聖品就出爐了。這冰碗太後也愛吃,但她年紀大了,每天都只能嘗上兩口,多了花嬷嬷便不拿給太後吃了,為此太後每天都盼着第二天盡快來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