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姐夫的頭七我沒趕上,二、三七也沒有趕上,這四七總該讓我參加了?”

四皇子哀求自己的兄長,大驸馬出殡他都沒有趕上,心中很是難受。

“好,到時我讓人擡你去,不許反對,不然我就不讓你去了。”

太子趕在四皇子反對前說話。

“哦~~”

大哥都這樣說了,四皇子只能依言辦事。讓人擡着去參加了大驸馬的四七法會,只是他參加了一會兒便被送回來了,因為他在法會上有些激動,影響到了傷口,太子不得不讓他先回來。

好在大公主他們也能理解,還關心了四皇子的傷。對于大驸馬是因四皇子而死的事,大公主并沒有怪在四皇子頭上。說來說去,四皇子也是因為來看她,才讓別人有了可趁之機,以為在公主府外沒有危險,結果偏偏這些人出人意料,直接在公主府外就動手,殺了衆人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四皇子身邊帶着的侍衛武藝高強,但雙手難敵四拳,一時間反被刺客們找到了機會殺向四皇子。要不是大驸馬當機立斷救了四皇子,估計這個時候他們要參加的卻是四皇子的法會了,同時接受皇帝的問罪。

雖然這麽說有些不太厚道,歐陽府的一些人确實在慶幸死的人不是四皇子,而是大驸馬。

淑寧也派人送了喪儀等物過來,大驸馬雖然以前是出了名的沒出息,但自從他尚了公主後,京城裏巴結他的人比巴結他哥的人還要多。雖說人死如燈滅,但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後悔當初沒有跑來巴結上公主府了。

大驸馬的孩子小小年輕便被封為國公,能襲三代的國公爵位在現任皇帝的治下是非常難得的。皇帝對爵位的賞賜向來小氣的很,別說國公了,能賞幾個虛爵你都要偷笑了。

結果呢,歐陽冒小小年輕便是國公,眼紅了不少人。

雖然驸馬的功勞是很大,但也沒有到賞國公的爵位的地步吧?只是救了一個四皇子,又不是救太子,皇帝給的恩典太大了,不少大臣們上疏反對。

看見這些見不得他外孫好的人,皇帝直接把奏折扔回了他們的臉上,拂袖而去。這些他一直在修身養性,到是讓這些人忘記了自己的脾氣可沒那麽好。

皇帝的一番發作果然讓衆人想了起來,一時間忍不住偷偷擦汗,有些埋怨那些人,皇帝可憐自己的外孫沒了爹,賞他一個國公的爵位怎麽了?人家本身就是有侯爵的好不好?大驸馬又拿命求了四皇子,這個功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再加上皇帝憐憫女兒和外孫,往上升一級也是可以說的過去了。

偏生這些人找死,還要拖他們下水。

Advertisement

簡直煩死了,一個個朝臣全都拂袖而去,你們要玩就自己去玩,他們不奉陪了。

所以當這些人後來被皇帝一個個打着機會貶官貶官,流放的流放時,沒有一個人為他們救情。這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代表示,他們本來想靠着這個機會表現出副忠君愛國的好形象,結果卻得罪了所有的人,最後成功把自己坑死了。

皇帝回到後宮,先去給太後請安,然後才來長寧宮看望一直在養身體的貴妃,順便把太子調查的結果給貴妃看。

“當初留着她,真是錯誤的決定。”

貴妃嘆氣,本以為她能安份的過日子,結果她偏生不願。好好的日子不過,總愛弄出一些事來。

“宮中應該有她的眼線,不然她不可能知道四皇子出宮去大公主府。”

貴妃分析,肯定是有人給她傳遞了消息。

“這個人你也知道,但是朕沒有确鑿的證據,她不管太子怎麽審問都不願意開口,只說要等着看你的結局。”

皇帝還有話沒有說完,那就是那個女人罵淑寧罵的很難聽,詛咒她斷子絕孫,永世不得超生。

面對這樣固執的人,太子也沒有辦法了。她的目标好像就是報複娘親,為了給娘親的添麻煩,甚至熬過了大刑也不肯開口。

“不理她,反正我們知道就行了。沒有證據不算什麽,只是以後妾要防着他一些,皇上可別怪妾對他不好哦?”

淑寧到是明白那女人的心思,不就是不想看她好過嘛!

既然這樣,就更不能讓她死了,要讓她看看自己以後過的有多好,而她的希望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朕明白你的意思,這事朕不管了,不過貴妃也不能小瞧了他,這些年能瞞着我們和她聯系上,手段也不能小瞧了。”

皇帝提醒貴妃。

“妾明白,妾不會小瞧任何人。”

淑寧眼睛變得深沉,想來這一次不僅是讓皇帝提高了警覺,也讓淑寧知道既然她什麽也不做,但在人家的眼中已經是罪大惡極了。所以為了她的孩子好,她便高調起來吧!那些作死的,淑寧一個個全都找理由把人趕出宮,或是罰到最辛苦的地方做苦力,一時間後宮之中人人自危。

在宮外養了兩個月的傷,四皇子總算回宮了。本來一個月前就應該回來養的,可惜這小子在親娘的住處住的太舒服了,不願意挪窩。要不是皇帝下旨,他現在還不肯回來呢~

親娘的房中內還擺着一些她以前常看的書籍,這兩個月四皇子就是靠着這些書籍來度日的。他從書中明白了自己的娘親是個什麽樣的人?雖然穿越到古代,在言行方面與周圍的人同化的時候,還人保留了屬于自己的堅持。

和娘親比起來,他就顯得太沒用了點,居然被一個小陣仗就吓到了。果然他的修行還不夠,什麽時候能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他才算是成功了。

“兒子參見祖母、母親、娘親。”

四皇子一見幾位長輩,就立即下跪要磕頭,被太後她老人家攔住了。她接過四皇子,讓他坐在自己身邊。

“瘦了,瘦了。”

太後mo着四皇子消瘦的臉說道,能不瘦嗎?流了那麽多血,在床上躺了幾個月,要不是千年人參,他已經挂掉了。

“孫兒不孝,讓祖母擔心了。”

四皇子愧疚的說道,這一次是他大意了,以為自己帶侍衛就萬無一失,卻不曾想這世上還真有人恨娘親恨到不顧場合也要殺他的人。

“打草驚蛇,她以為自己是在為她背後的人除去一個大害,卻不想反而讓我們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

這是太子當時坐在床邊為弟弟分析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

“她已經沒有理智可言了,對她而言只要能讓娘親難過的事,就是她最願意做的事。我砍掉了她的四肢,把她做成了人彘。她不是什麽也不說嗎?我看她能堅持到幾時。”

四皇子冷酷的說道,經此一事後,他也變得殘忍許多。

想到對方驚訝又痛苦的樣子,四皇子心中就一陣痛快。娘親說了,要讓她親眼看看他們母子過的有多好,所以她還不能死。

但是四皇子也不願意她好過,而且聽說這女人極在乎自己的美貌,四皇子就朝着這方面下手,不斷确了她的四肢,把她裝在甕中,還畫花了她的臉,這時就算是她的主子來了也認不出她是誰。

淑寧聽說後沉默一晌便揮了揮手讓人下去,自作孽不可活。她有如此的下場,也是她自己作出來的。

至于永寧侯府,他們早就不管她了。在把她交給太子殿下的時候就明白,太子殿下是不可能讓她好過的。只是讓大家意思的事,下達命令的人居然不是太子殿下,而是年幼的四皇子殿下。

“熠兒,以後這樣的手段不能再用了。”

皇帝看了眼小兒子提醒他,做為一個大男人,不應該玩弄一些卑劣的手段。陰謀詭計始終不是大道,只會讓人小瞧,不會讓人尊敬。

“兒子知道了,只有她兒子決不原諒。”

想到臉上已經失去笑容的小外甥,四皇子的心情就很壞。小外甥越來越像哥哥了,偏偏他還沒有辦法讓對方走出失去父親的陰影,畢竟當時的情形實在太過慘烈。大驸馬被人砍了十幾次,身上的肉都沒有幾塊完好的。看到這樣的父親,冒兒還能開心起來才是怪事。

只是看見這樣的外甥,四皇子有些擔心,便向太子說了。太子聽後沉默,便把外甥接進宮東宮,養在了自己的身邊。

皇帝對于太子這樣的做法,沒有反對。反正只是外孫,又不是皇室宗親的孩子。而且冒兒的情形确實讓他這個做外祖父的擔心,太子辦事他向來放心,希望他能開解好冒兒。

而大公主雖然不舍兒子,卻也知道被太子撫養過的外甥是不一樣的。為了兒子,她要堅強。在大驸馬面的墳前她可是承諾過,會好好撫養兒子長大,讓他多生幾個孫兒,延續驸馬的血脈。

而且冒兒還有了國公的爵位,有些東西她一個做女人的教不了他,又不想交給歐陽大人去教導,讓弟弟抱進宮撫養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淑寧也時常派人去關心冒兒,更不要說冒兒的親外婆德妃了,經常送衣服吃食給他。德妃雖然傷心女兒以後守寡,知道她和驸馬好不可能再嫁。但是她也慶幸,死的人不是自己的女兒。人性的選擇讓她自私了一把,雖然驸馬是個好女婿,但和女兒的命比起來,只能倒退一射之地了。

冒兒時常被太子帶在身邊,聽他的教誨,日子久了,冒兒心境也漸漸開闊起來。

“為人父母的人,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冒兒,想對得起自己的父親,那你就要認真讀書練武,成為名垂千古之人。”

太子的話冒兒聽進去了,從此在書中和武藝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找小舅舅玩了。

雖然還達不到四皇子滿意的地步,但是對于冒兒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面也是贊同的。只要冒兒不多想,他很快就能走進傷痛。而且有了這樣的動力,冒兒只會更加的刻苦,相信他可以做一個他的父親永遠無法做到的名臣名将。

幾十年代,一代儒将讓歐陽這個姓繼方家将後揚名海外,而那時的歐陽冒已經成長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确實做到了對父親的承諾,名揚天下照顧好親娘。

淑寧抱着二公主的女兒,把手上一對紅玉镯子拔了下來,套在了她的手上。

“貴祖母,玉兒不能要。”

二公主的女兒小名叫玉兒,很好聽的一個小名,淑寧最喜歡她了。時常叫二公主抱她進宮來住幾日,也許是常在淑寧的身邊待着,玉兒的氣質恍然一看居然有幾分神似貴妃。這讓二公主十分驚喜。

貴妃的教養,即使是那些看不慣貴妃盛寵的人家都說不出什麽,滿身的氣派更是讓人見之難忘。

玉兒得貴妃教養,以後說親都好說。再加上她又不是公主,不用建自己的公主府,和郡馬一共住在父母的房子裏。只有等父母去後分家才能搬出來,她的教養就很重要了。

她自己學的是公主的身份能做的事,而玉兒卻是郡主,她要學的和自己又有些不同。這些她并不是很擅長,就要靠貴妃來教了。所以對于貴妃時常留自己女兒在宮中的行為,她十分歡迎。

到是驸馬,經常不見女兒有些傷心。好在他們現在還有一個小兒子要忙,到是沒時間太多思念玉兒。

“有什麽不能要的?貴祖母年紀大了,這東西啊不适合貴祖母戴了,玉兒就戴給貴祖母看看吧!讓貴祖母也歡喜歡喜。”

淑寧這些年一直沒在孕,眼瞅着小兒子都有七、八歲了,兒子也眼瞅着要開始選妃了,她卻不想再生。

對于貴妃的想法,皇帝到是理解。幾年前四皇子的事讓貴妃吓壞了膽,兩個孩子都夠她操心的了,再多她可操心不過來了。所以貴妃不想要孩子,皇帝和太後也都沒說什麽。只是太後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太好,想是年歲大了,經常卧病在床。再加上年輕的時候損了身體,年老後許多毛病就爆發了出來。

淑寧每天都要去探望太後,剛才從全福宮回來,就聽到二公主帶着玉兒進宮,便把人從秦貴嫔那裏接了過來。

“好吧,玉兒就替貴祖母戴了。”

玉兒單純的相信了貴妃的話,讓二公主哭笑不得。這個女兒說她聰明吧,也确實聰明,說她笨吧,有時候單純的讓人無語。

就像現在,明明貴妃只是哄她的話,偏生她就相信了。貴妃才不老呢明明已經快三十了,卻還跟二十出頭一樣,年輕嬌嫩。這幾年後宮也沒進什麽人,但是就算有小鮮肉進來,也無法和光彩照人的貴妃相比。

貴妃就是那國色天香的牡丹,而那些十幾歲的小姑娘卻跟路邊的野花一樣不起眼。有了牡丹在一起,誰還會注意到野花啊!

皇帝現在年歲大了,更不願意去別的妃嫔那邊,反而留宿長寧宮的時間越來越長,要不就是自己單獨留在太極宮。這些年自從四皇子降生後,皇帝也沒讓別的妃嫔生子育女,四皇子就成了宮中最小的孩子,所以他也一直很受寵。

哪怕是太後,也對這個小孫子天天念叨着。一天不想就想得慌,比當初的太子還要想。四皇子也懂事,每天下學後就來陪太後,還給她講笑話,讓她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太後啊被他哄的,不知道賞了多少好東西給他,還沒成年就成了一個小富翁。而且他人也大方,得了好東西從不藏私,而是大方的分給自己的兄弟和晚輩,讓他在兄弟和晚輩當中的名聲極發了。

當然了,四皇子雖然名聲好,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認為他能當太子的。

有一個完美的哥哥比着,再加上四皇子時不時的犯二抽風,衆人從沒想過要讓四皇子當太子的念對,實在是那身儲君的衣服和氣質,與他太不符合了,聯想一下就傷眼。

太子這些年做的很好,雖然不愛笑,有些嚴肅,但是這在大臣們的眼中才是持重呢!一國諸君就應該是這樣,再說太子嚴肅歸嚴肅,可是對衆位大臣卻很有禮,遇到不懂的也從不擺儲君的架子,而是很虛心的請教大家。

時間一長,只要心中沒有別的打算的大臣們,都對有這樣一位儲君而高興。

但是相對的,二皇子一派就不高興了。雖然二皇子不是太子,但是他不知道從哪裏弄到了一筆錢,靠着這筆銀錢他到是收買了不少的官員跟随他。

和太子相比,他們這一派就顯得冷清多了,太子人人稱贊,而二皇子除了他這一派人就沒有誰稱贊過他。畢竟二皇子雖然長的還算英俊,可就是氣質與太子相比就差多了。和一個寶林親近,又自尊自大,能養出什麽好氣質來。更不要說他本身陰沉沉的的,和他說話都害怕,更不要說親近了。

所以堅持正統的大臣們對二皇子很是看不上眼,連多說幾句話都不肯,平時也是避着他。他們可不傻,二皇子擺出來的态度很明顯了,就是想和太子争皇位,他們可是忠臣,堅持以皇上的方針而不動搖,皇帝既然立了太子儲君,那麽他就是正統的繼承人。、

而且太子的出身也高于二皇子,他們有什麽理由放棄太子,而選擇一個沒有前途的二皇子呢?只要了眼睛的人,都能得出來,二皇子不如太子,甚至連大皇子和四皇子都不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