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馊主意

又得去縣城,錢楓和石榴帶着三只雞與一小袋芝麻出發了。

石伢子更是情緒高漲,大清早的就來到錢家村的後山砍樹去了,準備花兩日用心搭一個像模像樣的棚,樹棚與樹棚也是有區別的。既然叫做石坊,就不能太寒酸。

早上還沒起風,到了半上午突然一陣寒風襲來,縣城裏上街的人比平日少了許多。錢楓和石榴擺好了攤,發現實在是冷得呆不住,只好把攤子挪到避風的地方去。早上出門時沒想到會變天,兩人都沒穿棉襖,錢楓冷得牙齒都咯咯響,石榴可能抗冷一些,她只是縮着身子。

錢楓跑去上回做棉襖的鋪子,裁縫說他鋪子裏的生意好,手上的活很多,錢楓和石榴的棉襖要再過兩日才能做出來,錢楓只好又跑回來了。

錢楓看着行人縮手縮腳地往前走,再看着躲在一家院牆後面避風的石榴,她手裏還在忙着縫棉帽呢。

錢楓坐下來感慨道:“石榴,咱們這買賣風吹雨曬的且不說,到了冬天還得受凍,這幾日還能撐得住,等再過半個月,估摸着要下小雪了,咱們倆在這大街上根本沒法呆。要是石頭能掙上錢,咱們以後就別來了,這樣太苦着你了。”

石榴瞧着遠處也有攤子,再想到剛才從鬧市過來,攤子并不比平時要少,便說:“別人能來咱們為啥不能來?要是石頭沒掙上錢,咱們更得來了,否則得餓肚子。我不怕吃苦,這點算不了啥。”

錢楓看着遠處幾個小攤,攤主個個曬得黝黑,還皮糙肉厚的,有男人也有女人,為了生活那雙手和臉寵都粗糙得快不能看了。他們時不時站起來跺跺腳,或是用嘴朝手上呵着熱氣,兩眼還巴巴地瞧着來往的行人,沒人買東西個個都焦急得很。

錢楓平時總是嘻嘻哈哈的,這會子還真是觸動頗深,嘆道:“男人吃這般苦也就算了,女人也跟着遭這份活罪那就是男人沒用,但凡有點本事的男人,誰忍心看自己的女人守在攤前都快被吹成風幹蘿蔔了。”

他再看着石榴那神色,這附近所有守攤子的也就只有石榴一人臉上沒有焦慮之色。盡管這樣,錢楓仍然不忍心石榴跟着他遭這份罪。

眼見着風越來越大,塵土飛揚,迷得大家都有些睜不開眼。錢楓決定厚臉皮一次,把芝麻和三只雞放在板車上,帶着石榴去上回那家悅朋酒樓。到了那裏雖然這次沒碰到那位好心的婦人,但酒樓的夥計還認得他們倆。

錢楓點頭哈腰說就這一次,以後再也不來了,還望貴店幫幫忙把這些東西收了,在外面呆着實在太冷。錢楓在想,反正酒樓也用得上這些,應該不會太為難他,畢竟那位好心的婦人是這裏的老板娘。

錢楓知道自己這樣有點不要臉面,就像死皮賴臉地想粘上人家一般,不過他平時也厚臉皮慣了,不怕人家給冷臉。

小夥計做不了主,跑過去問掌櫃,掌櫃的點了頭,說既然是最後一次,那就收了吧。就這樣,三只雞除了本錢掙上了二十四文錢,芝麻是自家地裏收的,五文錢一斤,賣了兩百文錢。

錢楓拿着這些錢數了數,說:“石榴,還是芝麻值錢,才四十斤就賣了兩百文。”

“這兩百文掙得可不容易,娘說這是家裏種了兩畝地才收的一百多斤芝麻,咱們分得了四十斤,都忘了留些過年打糖塊吃了。”

Advertisement

“沒事,娘那兒有,過年問娘要幾斤來吃。石榴,這風太大,吹得身上透風寒,像沒穿衣裳一般,咱們趕緊買幾個熱包子吃吃,再買些紙錢就回家吧,今日夜裏不在客棧歇了。”他擡頭瞧了瞧天,“指不定明日還會刮大風,比今日更冷。”

“你不擺桌寫對聯了?”

“不寫了,把你吹壞了可得不償失。”

兩人買了包子,一路走一路吃,因為這個時候才剛過午時,走到傍晚他們就回到家了。楊氏見他們倆回來了,聽錢楓說除了賣芝麻的錢,只掙二十四文錢,還花了八文錢買包子吃和花六文錢買一大疊紙錢。

“楓兒啊,你趕緊去石頭山上把紙錢燒了,好好拜一拜土地公,就因為炸山,大家都不把東西賒給你賣了,這往後你得靠啥掙錢?還有,你找到買主了麽,有人願買你的石頭?”

“娘,這事辦得差不多了,肯定有人買,你千萬別跟着瞎操心,我都不急,你急啥?”

錢楓哄好了娘,便去山上燒紙錢,順便看看大夥兒把活幹得咋樣了。此時天色昏暗,已經快黑天了,但山上仍是叮叮當當作響。錢楓不在,這些人竟然也不知道早些收工。

錢楓招呼着王青頭,“天色已晚,你們趕緊回去做點熱飯吃吧,今兒個天太冷了。以後無論我在與不在,你們見太陽落山就可以回去了。”

大夥兒卻都在抹汗,說一點兒也沒覺得冷。想來也是,他們幹這種重體力活,哪怕下大雪的天估摸着也感覺不到有多冷。

錢楓帶着大家一起燒了紙錢,還有模有樣跪下來拜了拜,為了讓大家安心,也為了給村民們一個交代,他這個不信神也不信鬼的人認認真真地拜了一回土地公。這第一回當然得認真點,以後燒不燒就另說了。

拜完後天已經黑了,錢楓和大夥兒一道回家。他們一路高興地哼着曲,沒一個喊苦喊累的,錢楓知道他們都指望幹這活能養活自己,還盼着能掙些錢拿回去養家。

錢楓不想辜負他們,這次無論如何都要掙到錢,便說:“青頭,再幹十幾日,咱們就要拉着石頭去賣了,但是板車不夠,晚上你能不能帶着弟兄們一起幫着做板車,我也跟着一起做,我教你們。”

王青頭搓着手說:“好啊,吃過晚飯後我就在棚子外面點上火把,大夥兒一起幹,連坊主都親自幹了,我們哪能偷閑。”

錢楓拍着王青頭的肩,“好樣的!咱們最好做出十幾輛板車來,這樣每半個月就可以拉十幾車去賣。倘若石頭不好賣,咱們有這麽多板車和壯勞力,還可以當一支運輸隊去給人家鋪子拉活,掙份工錢也不錯。”

王青頭聽着新鮮,“啥叫運輸隊?”

“就是咱們出力氣和板車,給一些大鋪子拉貨,人家給咱們工錢。我上回瞧見縣城裏南門石鋪的石頭可都是從蘇州拉來的,他們這一路還不知道要花多少工錢用來拉貨呢。既然人家費這麽高的本錢都能掙錢,咱們離縣城要近便許多,應該也能掙上錢的。”

王青頭咧着大嘴笑道:“好,我雖不懂這些,但我聽坊主的,跟着坊主有飯吃。”

其他人也都跟着起哄,“跟着坊主有飯吃,坊主叫我們幹啥,我們就幹啥。”

錢楓暗道,自己留下這些人太明智了,去哪兒找這麽一群實心眼的人啊。既然他們忠心,他也得為大家着想。

吃過晚飯,錢楓就去後山了,還把自己成親時備的兩床棉被帶着,另外再讓石榴把留着過年吃的幾斤花生給炒了,他要送去給大夥兒過個嘴瘾。

大夥兒見錢楓連大紅喜被都拿來了,還送炒花生,他們都不敢接受,錢楓可是他們的坊主啊,現在一文錢沒掙,吃坊主的喝坊主的,現在難道還要用坊主成親的棉被,他們都搖頭說夜裏不冷,還說大老粗們身上髒,哪裏能蓋這麽幹淨的喜被。

錢楓也不多說,就把棉被放下了,和大家坐在一起吃了一會兒花生就開始幹活做板車。

這麽多人一起幹活,一個多時辰後就做出兩輛板車,錢楓心裏一陣欣慰,人多耗糧多,但人多力量也大。

接下來幾日天氣驟寒,不僅風大還陰冷蝕骨。錢楓沒再去縣城做小買賣了,想等風停了再去,哪怕下雪也比刮大風好。這幾日他要麽跟大夥兒一起鑿石頭,要麽就和石伢子在路邊的樹棚裏做板車。

已經有不少鑿得平整的石條放在樹棚裏了,這裏極少有外地人來往,本鎮的人從這兒路過時也只是好奇地瞅幾眼,沒一個人上前問價錢的。

如此過了十日,很多人家都開始在家裏生火取暖。農家人用炭不多,都是從竈裏把燒得透紅的粗柴鏟出來取暖,等火盆裏實在沒啥熱氣了才舍得加那麽兩根炭。

錢桐和二喜他們已經燒出第一批炭了,錢楓跑去賒了幾筐,和幾個人夜裏偷偷送到張裏正家。

張裏正見錢楓說到做到,心裏還是蠻感激的,就和錢楓唠幾句話,“錢楓啊,你這石頭能賣得掉麽,是要拉到縣裏去賣?我覺得你們若是不怕吃苦的話,就拉到蘇州去賣吧,那兒大戶人家多。”

錢楓搖頭,“去蘇州不行,那兒有雲澗石坊。石頭這玩意兒忒沉,能拉去縣裏就不錯了,太遠了大夥兒也吃不消。再說了,要是拉石頭去蘇州,這石頭山不就沒人幹活了?”

張裏正瞧着都心急,“可是我聽祥大爺說你家已經快沒有糧食了,不會是你心裏有啥主意吧?”

錢楓呵呵一笑,“有個馊主意。”

張裏正怔愣,“哦,是馊主意啊,那我就不問了。若是你的馊主意行不通,你就去鎮上找曹地主,他家過了年就要起個屋子,說是給大兒子蓋房,他家有的是錢,估摸着要這樣的石頭,你可以去問問他要不要,能賣一點是一點。”

錢楓點頭道謝,其實他心裏根本不想去,他不想和這些地主打交道,雖然那樣能賣些石頭,可是靠賣那麽一點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這些地主都是欺壓長工的,若是看到錢楓善待坊工,指不定還要煽風點火鬧出什麽事來,所以錢楓根本不想與地主有任何來往。

再過了一日,風停了,天氣雖陰冷但能出門。錢楓和石榴又去了縣城,這回他們倆去鋪子裏拿回了棉襖,将厚實的新棉襖穿上,暖和極了。

因為明日就是臘月初八,想必會有很多人上街買做臘八粥的料。錢楓給土地公燒了紙錢,村裏已經有少數人願意賒東西給錢楓了,這回錢楓和石榴拉了好些花生米、芝麻、綠豆、豌豆等來賣。

臘月初八離過年也不遠了,很多人趁買料做臘八粥還多買了一些留着過年吃,這一趟還沒白來,街上熙熙攘攘的,雖然擺攤子的小販子比平日裏多,他們倆的攤子也有人光顧,錢楓還寫了不少春聯。

錢楓忙裏偷閑跑去南門石鋪瞧了瞧,他躲在一旁聽夥計跟客人談價錢。縣裏就只有這麽一家石鋪,客人想還價可沒那麽容易,因為他不在這兒買也沒別家可去。夥計聽掌櫃的話,咬緊了牙說一文都不能少,結果客人還是掏錢買了,然後就有幾個小工幫着拉貨送到這位客人的家裏去。

因為明日得在家裏吃臘八粥,錢楓和石榴賣完了東西連夜趕回了家,這時已是深夜了。

※※※

次日,也就是臘八。這一日的大清早,錢楓就讓石榴煮一大鍋的臘八粥,還讓楊氏也煮一大鍋,他要請坊工們來家裏吃臘八粥,圖個喜慶熱鬧。

石榴将家裏最後幾斤糧全倒進鍋裏煮了,楊氏垮着臉,“楓兒啊,你和石榴已經斷糧了,明日打算怎麽辦?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沉得住氣?”

錢楓用鍋鏟在鍋裏拼命攪動着,“娘,今日我們吃一頓你鍋裏的臘八粥,然後就拉石頭去賣,賣上了錢就還你糧錢,你別小氣嘛。”

錢楓見鍋裏的粥煮得差不多了,就要去後山喊人,還不忘囑咐一聲,“娘,這些還不夠,你和石榴把兩個鍋裏的都盛出來放在盆裏蓋着,再煮兩大鍋!”

楊氏呲牙,還瞪大了眼,錢楓哄道:“一定還你錢,明日就能見到現錢,你別這樣嘛。粥裏多放些芝麻和花生啊,這樣煮着才好吃。”

錢楓笑着跑了,楊氏瞧着石榴一點兒都不着急,見她把粥都盛出來後,還呵呵笑着催婆婆去拿糧,然後攢着勁把米和芝麻、花生往鍋裏倒,好像家裏根本不缺糧,要有多少就有多少似的。

一會兒功夫,五十位坊工都拿着碗過來了,院子裏頓時蹲滿了人,一人端着一碗熱粥吃起來。

楊氏躲在屋裏烤火,不肯出來,她怕自己瞧了上火。松球和穗兒也過來蹭粥吃,還和坊工們打鬧,兩個小家夥估摸着平日裏跟石榴學着喜歡叫人,叔叔伯伯喊得甜着呢。

石榴和錢楓跟着大夥兒一起吃,錢楓還把飯桌搬出來,将炒出來的一大盆鹹菜和蘿蔔放在桌上,喊着大家多吃菜。

大家都正在吃着呢,石榴是個愛熱鬧的人,見這麽多人在一起吃飯,她吃得更帶勁,嘴裏喝粥喝得稀裏嘩啦,一點兒也不講究吃相。坊工們見了都忍不住發笑,覺得石榴這人夠憨實夠爽快,這樣的人當老板娘好,不摳門。

這時葛桃花挑着一擔空籮進院子,石榴忙招呼着,“大嫂,快來吃臘八粥,我家煮了好些呢。”

葛桃花瞅着屋裏這麽多人,緊張地瞅來瞅去,然後放下了籮,說:“我家煮得早,已經吃過了。”

石榴還大聲招呼着,“再來吃點呗,松球和穗兒說你煮得少,他們都沒吃飽。”

松球和穗兒一人手裏端着一個碗,邊吃邊玩,還跑過來夾盆裏的菜。

葛桃花讪讪笑了笑,“這對小崽子又在吃你們的,我這心裏還過意不去呢。”

石榴心裏有些納悶,咋覺得大嫂這說話神态和平時不太一樣,要放在平日裏,她說話也是大嗓門,一副潑辣勁,怎麽今日瞧起來扭扭捏捏還客氣得很,像是做錯了事一般。

眼見着葛桃花進屋了,石榴問錢楓,“大嫂她怎麽了?”

錢楓笑了笑,嘆道:“大嫂忙了一大早上呢,這麽個大冷天,她頭發都汗濕了。”

石榴剛才倒沒留意到這些,她好奇地張大着嘴巴,粥也不喝了,“大嫂大清早的幹活去了,幹啥活?”

錢楓湊在石榴耳邊小聲道:“她藏糧食去了。”

石榴的嘴巴張得更大了,“她……她……”

“她知道咱家斷了糧,怕這麽一大群人沒飯吃去搶她屋裏的糧,大清早的就忙活着把糧食往秋菊家裏挑,她和秋菊都是從營山村嫁過來的,相處得還不錯,就把糧食往她家裏藏了。你可不要說出去,大哥都不知道呢,大哥早上吃過臘八粥就出去了,你和娘還在竈房裏忙着煮粥,我就瞧見大嫂挑着糧食像長了飛毛腿一般來來回回地跑,可帶勁了。”

石榴驚了一陣,将碗裏的粥喝完了。大夥兒也都吃了兩三碗,飽了,就去山上拉石頭裝板車,等會兒聽錢楓的吩咐去縣裏賣。

錢楓去屋裏拿錢,“石榴,我得把咱們這兩回掙的錢全都帶在身上,也就四百多文錢,中午肯定得在縣城吃飯,得花錢買吃的。”

石榴見錢袋子空了,心裏也有些慌了,“難怪大嫂會藏糧食,若是石頭賣不出去,你會去借大嫂家的糧食麽?”

錢楓尋思了一下,“她若是肯借一些也好,不肯借也不會勉強,她都藏起來了,想借也是白搭,咱們趕緊走吧,今日可得幹大事,賣石頭!”

一群人浩浩蕩蕩出發了,一共十五輛板車的石頭,用草繩捆得緊緊的,前面一人拉着板車,後面兩個人跟着推。早上吃飽了臘八粥,大家都攢足了勁推,這樣比空手走路肯定要慢許多,已經過了午時才到。

錢楓讓大家把石頭拉到南門石鋪對面停了下來,他再把提前做好的“殷山石坊”的木架子支在路邊,然後教石榴吆喝。

石榴便敞開嗓門喊了起來,“大理石喽,上好的石頭,蓋房子、建院子、做石桌、鋪臺階都用得上,全都鑿得平平整整,花紋可好看了,還便宜着呢,三十文一塊,每塊石頭都有一百多斤!”

石榴在吆喝着,錢楓坐在那兒悠閑着翹着腿,五十號人蹲在旁邊瞧熱鬧。

昨日在南門石鋪買石頭那位客人從這兒路過,聽說只要三十文錢一塊,而且他瞧這石頭可比他昨日買的要大,價錢卻比南門石鋪便宜十文。

客人上前摸了摸石頭,仔細瞧了瞧,問:“你們這是什麽石頭?”

錢楓起身客氣地應道:“大理石,你瞧我這石頭好看不?”

這位客人也不懂大理石和麻石哪個貴哪個便宜,就是覺得自己買的價錢比這高,感覺虧得慌,幸好他昨日只買一車,還差一些,便爽快地說:“給我來半車吧,十塊就夠了。”

以錢楓的了解,覺得麻石應該比大理石要稍稍貴一些的,因為麻石比大理石質地要堅硬,但在這個古代百姓未必了解,至少表面看上去大理石比麻石要好看,瞧着舒服,花紋大氣。

這位客人也是瞧着大理石比麻石好看,就痛快地買了。

大夥兒見有人要買石頭,都滿臉堆着笑,好像已經看到糧食在朝他們招手。

十塊就是三百文錢,錢楓接過客人的錢,讓王青頭帶兩個人拉十塊石頭跟着客人去了。 石榴又吆喝起來,因為剛剛掙了錢,她吆喝得更起勁了。

平時買石頭的人就少,這個季節買的人則更少了,剛才只不過是碰巧遇到這麽一位客人。不過只要有人有這個需要,肯定都會來這兒買,因為都知道只有這麽一個南門石鋪,錢楓就借着這個地來賣了。他知道誰都有貨比三家的習慣,自家的石頭比對門的好看還便宜,肯定更有優勢。

對面南門石鋪的人将剛才這些情景全瞧在了眼裏,若不是突然來了這麽一個臨時搶生意的殷山石鋪,剛才那位客人肯定還會買進他們南門石鋪去買的。

南門石鋪的掌櫃和夥計全出來了,氣勢洶洶地跑過來,“別嚷了別嚷了,誰讓你們在這兒賣石頭的?”

錢楓上前笑着迎接,“也沒有誰敢不讓我在這兒賣石頭啊,這兒是偏僻的城南,眼前就是農田,我占的這塊地方是空地,又不是你家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