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4.1

這個春天過得平靜又忙碌。

說它平靜, 是因為太皇太後一直病着, 高氏一族異常安靜, 無論是立後還是開恩科都沒人跳出來阻止。

忙也是真忙, 從中書省到禮部,既要為帝後大婚做準備,又要忙于即将到來的院試。

原本還有一件大事——趙軒的生辰, 俗稱“萬壽節”。

當禮部在朝中提起時, 趙軒果斷地拒了, 決定今年不過萬壽節,把省下來的錢給填補給各地考生,讓他們一路上能吃得好、住得好一些。

聖旨發下去,民間自是贊頌不斷。

此次加開恩科, 可謂舉國歡慶。

要知道, 每一次科考的機會對學子們來說都彌足珍貴,不僅僅是三年、兩年的問題, 因為一旦遇到國家大事, 許多學子可能耽擱十幾年都找不到出路。

為了照顧遠一些的舉子, 恩科定在了三月初。

原本天氣已經暖和了, 誰知突然下了一場凍雨, 一下子冷了許多。

後日便要開考,雨卻沒有停下的跡象。

趙軒負手而立,看着院中的紅杏,眉心微蹙。

秦盈盈嘆了口氣:“花都凍蔫了,不知道考生們能不能熬得住。”

前兩天, 她好奇地跑到京兆衙門瞅了瞅,發現考舍又小又小簡陋,連個門簾都沒有。若是往常時候還好,如今凍雨一下,考生們不知道得病倒多少。

趙軒沉聲道:“原想給他們一個機會,如今看來,只怕反倒耽誤了。”

“不會的,”秦盈盈安慰他,“上次太皇太後壓着沒考,這次加開恩科,不知道多少人暗中努力,一定會好好答的。”

Advertisement

趙軒搖搖頭,“這樣的天氣,原本有七分才能,恐怕只能發揮三五分了……仁宗朝時,數千落弟舉子滞留京中,或因貧困無力還鄉,或因落魄投河自盡,十年寒窗,數載奔波,毀于一張考卷。”

秦盈盈心頭一驚,這是她不曾經歷過的,甚至想都不敢想。在她生活的時代,即使有貧困的學生,也不至于此。

每年高考之後,各大門戶網站都會轉發一個通知,上面寫着教育部的求助渠道,國家盡可能地告訴每一位考生,不要因為貧窮放棄讀書的機會。

“你先前說落弟的考生會發放路費,讓他們順利返鄉,就算不願意走的也可以安置到善堂、幼兒園或寺院中,現在還算數嗎?”

“自然算數。”趙軒并非說說而已,這筆錢就算戶部不肯出,他也會從私庫中出。

“那就貼出去,貼到宣德門,貼到京兆衙門,還要讓城防營去每間驿館、邸店通知,讓所有考生都知道,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

趙軒眸光一閃,當即吩咐:“照此去做。”

高世則點頭,“臣親自去。”

離開之前,他執起手,向秦盈盈行了一禮。這一禮,是替所有考生行的。

“還有嗎?”趙軒問。

“還有一個法子,可以讓考生們免于寒冷,正常發揮。但是……”秦盈盈有些遲疑,“可能會耽誤一些工夫,還會興師動衆。”

“你說,我讓人去辦。”趙軒果斷道。

秦盈盈失笑,“我還沒說是什麽,你怎麽知道能不能行?”

趙軒看着她,溫聲說:“你何時讓我失望過?”

秦盈盈彎起眼睛,“那我就努力些,這次也不讓你失望。”

三月初五,禮部試。

清晨,微雨寒涼,考生們在京兆衙門前排成長長的兩隊,依次驗明身份,進入考舍。

為了避免夾帶,衆人皆穿着單衣,一個個凍得瑟瑟發抖。偏偏連口熱湯都不敢喝,因為出恭不方便。

這麽忍饑挨凍,需得足足熬上三天,就像趙軒說的,就算原本有七分才能,也只能發揮出三五分而已。

等到所有考生悉數落座,鐘聲敲響,本該由主考官宣讀試題。就在這時,一名穿着深緋色親衛服的将官大步走入考舍,在主考官耳邊說了什麽。

主考官頓了一下,繼而将試題放下。

緊接着,京兆府大開口門,三千親衛一人擡着一個大肚爐子一個挨一個地放到考生們面前。

主考官站在二樓的監考臺上,揚聲說道:“這是官家賜下的取暖爐,外面的鐵皮是由親衛營的兵士們熔了身上的甲衣鑄成,皇恩浩蕩,爾等務必珍之重之。”

此話一出,考生們紛紛怔住。

他們愣愣地看向面前的大肚爐子,青黑色的鐵皮,內裏抹着一層泥胎,上面一個圓形的孔洞,旁邊開着一個小煙囪。

此時,兵士們正往爐子裏放煤炭,烏黑的石炭敲成雞蛋大的小塊,點燃之後,整間考舍都暖了起來。

考生們注意到親衛軍的衣裳,原本亮閃閃的甲衣不見了,如今只有一身深緋色的常服。

主考官說得不假,即使官家也沒辦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調用這麽多生鐵,這三千塊鐵皮,熔的是親衛軍的甲衣。

當真是皇恩浩蕩。

所有爐子都燒了起來,每間號舍都暖和了,兵士們這才離開。走之前還不忘把敲好的小煤塊放在爐子邊上,方便考生添加。

這一屆的考生,無論金榜題名、平步青雲,還是落弟返鄉、平凡一生,都不會忘記,這三天的溫暖是沾了兵士們的光。

趙軒在位的幾十年,也是大昭國文武官員相處最和諧的時期。

不僅不受凍,也不用挨餓。

到了飯點,宮中禦廚趕着馬車,載着一籮籮大餡包子、一桶桶栗米濃粥送到府衙,在小火爐上稍稍一熱,就是一頓熱騰騰的飽飯。

考生們一邊吃一邊偷偷抹眼淚。

就連監考官們都濕了眼眶。

恩科,當真是恩科。

整整考了三天,沒有一個人因為傷寒中途棄考,也沒有一個人支撐不住被擡出考舍。

胃是飽的,手是暖的,情感是充沛的,思維是靈活的,如果原本有七分才能,此時或許能發揮成八分。

交卷之後,考生們依慣例向考官行禮。

考官們肅立堂前,執手還禮。

考生們沒有立即離開,這次還多了三禮——

第二禮,向帶給他們溫暖的小火爐,還有做成這些小火爐的三千親衛。

親衛們就在衙外守着,雨絲落到身上,沾濕了緋紅的常服,卻沒人抱怨一聲。

舉子們深深一揖。

兵士們執手回禮。

第三禮,向忙碌了三天的禦廚,還有鳳閣、隆佑宮、昭雲閣過來幫忙的廚娘。

廚娘們聚于廊下,福身還禮,忍不住紅了眼圈。這是第一次,她們如此明晰地得到讀書人的尊重。

第四禮,考生們來至宣德門,沖着大慶殿的方向三跪九叩,拜謝皇恩。

秦盈盈坐在馬車裏,只看了一眼,便趴在趙軒肩頭,嗚嗚哭。

趙軒輕撫着她的頭,低聲說了句“多謝”,聲音亦是哽咽。

他做到了父皇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事——

天下民心,盡歸帝王。

作者有話要說:  1.古代落弟的考生無錢返鄉沿街乞讨是真的;

2.高考過後,教育部的資助熱線也是真的;

3.宋代前期科舉制度還沒那麽成熟,考點設在開封府,不像清代有專門的貢院。

明天!一定要寫兩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