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深宮謀欲求指婚
不過多時,緋蘿評選出的荷包前三已經出來:
第一名:素紋梅花映雪荷包
第二名:芙蓉半月璎珞荷包
第三名:玉盞金菊錦荷包
結果一出,各家婢女仍舊回到主子身邊。
皇貴妃因說道:“這梅花映雪是本宮最愛的,又拔得頭籌,極好。不知是哪位繡的?”雪雁聞得此話心頭一顫,皇貴妃喜歡的不是玉盞金菊?
阿蘭…
只聽倩嫔道:“回禀娘娘,乃是臣妾身邊小意所繡。”
皇貴妃笑道:“倩妹妹身邊的倒都是善解人意的能手,賈尚義也是妹妹身邊出來的呢!如今又有一個小意,果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了。”
倩嫔因皇貴妃提到賈元春便有些不大舒服,想來那個女人當初不過是個惠侍,如今卻爬到了皇上身邊,連自己有時候也要顧及三分,當真可氣!
因說道:“說來娘娘娘家賀蘭小姐的丫鬟繡得也是紅梅呢!不過是小意險勝罷了!娘娘即喜歡那手藝,不如臣妾讓小意另做了精致的,再獻給娘娘。”
皇貴妃略一思量,便暗地示意緋蘿,仍舊向倩嫔笑道:“這些便是極好的了,也該讓衆位妹妹都瞧瞧,瞧仔細了才是。”
緋蘿已然用印花小漆盤捧了荷包給衆人欣賞。瑜貴人因聽出皇貴妃的話裏有話,遂故意揀了小意做的那個細細查看,生怕挑不出什麽錯兒,給皇貴妃瞧。
皇貴妃于座上看到瑜貴人的樣子,心裏也有了數,便故意笑道:“瑜貴人既然這樣喜歡那個荷包,本宮倒要割愛了,只是不知道倩妹妹願不願意了!”
瑜貴人眼睛一亮,便上前說道:“娘娘多慮了,怕是倩嫔娘娘不敢給呢!”
皇貴妃故作吃驚道:“哦?這話怎麽說?”
Advertisement
瑜貴人遂将荷包遞給緋蘿,道:“娘娘請仔細看,這荷包上竟是有玄機呢!怪不得衆人皆往這裏面放。”
皇貴妃含笑拿起荷包看了看,輕輕放下,教人拿了給倩嫔,淡淡地說道:“倩妹妹身邊的丫頭不懂事,妹妹想要如何提點呢?”
倩嫔早在當初投豆子時,就看到了這個手腳,此時被發現,更是尴尬,于是狠狠地瞪了小意一眼,道:“下人不懂事,自然有宮規壓着。全憑娘娘做主。”
緋蘿見狀,便揣摩着皇貴妃的神色,向一旁道:“樊公公。”
說罷,便有一個太監帶了幾個內侍過來,那小意竟也沒反抗,乖乖地随了來人去了,倩嫔便有些疑心些。
屆時,瑜貴人也回到位子上,看着倩嫔沒臉,心裏不免有些得意。
皇貴妃因說道:“方才掃了各位妹妹的興致。咱們繼續。”
黛玉眼看着皇貴妃這樣輕易說笑之間,便是雷厲風行,不免有些心有餘悸,說笑的心思也沒了一大半。
正此時,皇貴妃又道:“方才剩餘兩個荷包又是誰身邊的婢女做的?”
黛玉遂與寶釵同起身上前認了。
皇貴妃左右細瞧,因笑道:“兩位妹妹品貌出衆,連□□出的下人也是極好的。入座罷。”說畢果然有賞賜下來,雪雁與莺兒皆跪拜謝恩。
寶釵心裏噎了事,又見皇貴妃似乎很喜歡黛玉的樣子,便有些悶悶的。便是與探春說話也不過是草草應付,心也灰了一半。
只聽皇貴妃又道:“方才所做之菜,皆有所長。有一樣菜做的格外新奇,又好看又有趣。這有趣有含着些大意思。如今後宮寧和,皆是皇上聖明德治之彰顯,本宮不過粗看,此菜中竟有大經緯,卻不知是哪家做的?”
衆人見緋蘿捧了那道菜過來,紛紛讨論,有的不屑,有的贊賞,更多的卻是奇怪。
雪雁看過去,竟是自己的那道“炸薯條”,頗有些哭笑不得。
拜托,炸土豆而已,說得像是連國計民生都扯上了?
這個皇貴妃真是逗!
雪雁戰戰兢兢,在衆人的注視之下,跪拜道:“回皇貴妃娘娘,是奴婢所做。”
皇貴妃道:“這道菜可有名字?”
雪雁快哭了,就是炸薯片啊!可是似乎不能這麽說,取個名字吧!取什麽呢?腦海裏閃過萬千念頭,于此時不過一兩秒,雪雁即道:“回娘娘,奴婢并未擅自取名。”
皇貴妃笑道:“不如“瑞雪兆豐年”。”
雪雁想着自己不過是将炸土豆裹了面粉蒸了,又以白菜心作襯,點綴了幾個蘿蔔花罷了。竟惹來這麽大的誇獎,頗有些受寵若驚,忙叩首道:“多謝娘娘賜名,奴婢喜不自勝。”
皇貴妃見這個丫頭說話清楚明白,手藝又巧,心思也妙,不免喜歡,便道:“上前來。”
雪雁遂又上前,衆人唏噓不已。
皇貴妃瞧見雪雁的樣子,心裏頗是驚訝,轉瞬平靜下來,笑道:“倒是個好模樣。下去吧!”
雪雁遂退下,好一會才把心情平複下來。
自己不過是個小丫鬟,居然和皇貴妃說話了!
雪雁這些小心思只不過偷偷藏在心裏,欣喜之餘,仍舊不忘本分。別人看起來仍舊是個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小丫頭。
黛玉卻笑道:“你這丫頭,今兒倒是出夠了風頭!”
雪雁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有些不解道:“姑娘,奴婢總覺得皇貴妃娘娘,還有賀蘭小姐好像都把奴婢認作旁人了。奴婢不知是福是禍?”
黛玉輕聲道:“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該來的總躲不過,你若是個有福氣的,自然不會一世貧賤。你若是個沒福氣的,哪怕此時羅琦遍身,不過是過眼煙雲。”
雪雁道:“姑娘倒看的明白。”
主仆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說的很是融洽。
這一番情景落在寶釵的眼裏,卻格外的刺眼。
因來時母親親口囑咐,此次端午必有變故,竟是與自己選秀息息相關。
林黛玉雖然并未參選,今日卻出盡風頭,她又與甄蕊要好。
甄蕊的姐姐本來和元春大姐姐一起入宮,如今那邊一朝有子,便是睿妃。而元春?寶釵因想到,為長遠計,也該為自己好好打算一番了。
宴畢,賜禮。
衆人皆由宮女太監護着出了宮門口,上轎回府不提。
卻說這皇上于乾清宮宴請完群臣,便刻不容緩地前往甄薇所在的淳華宮,一番殷勤照看寬慰不提。
說起這當今皇上,乃是先帝六子淇徵,年號孝嘉。孝嘉帝繼位六年多,崇詩尚禮,征才選能,又以孝道德行治天下。兼着陸續平息邊疆騷亂,又平定社稷,飽受百姓愛戴。
此時,淇徵于淳華宮看望甄薇,柔情蜜意,自不必說,因道:“薇兒放心,朕已教人傳旨,封你為睿妃,曉喻六宮。日後便可名正言順陪伴朕身邊。”
甄薇因三日前險些小産,方知自己有了身孕,如今又蒙皇上親自寬慰,冊以妃位,頗為動容,遂欠身道:“臣妾謝皇上聖恩。”
淇徵連忙扶好甄薇,又囑咐幾句,仍舊不放心。
甄薇因道:“臣妾如今也不方便伺候皇上,不如皇上去皇貴妃姐姐宮裏罷。”
甄薇因想到皇貴妃這些年對自己的照顧和扶持,不禁暖上心頭,便借由頭想讓皇上去那邊宮裏。順便,也該好好好想想日後的事情了。
因想起賈元春,絕望湧上心頭,甄薇便愈發寒心,遂又笑道:“皇貴妃姐姐也好些日子沒見皇上了,若是因為臣妾而冷落了姐姐,臣妾心裏不安。”
淇徵因心裏也記挂着,又有些事情要問,便答應去了。
甄薇這才松了一口氣,躺在榻上閉上眼睛,慢慢沉思起來。
這邊皇貴妃剛回到承乾宮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聽到外面太監道:“皇上駕到!”
皇貴妃忙迎了出去,見了禮才道:“皇上不好好陪着薇妹妹,怎的倒跑到臣妾這兒了?”
淇徵笑道:“薇兒身子不方便,你倒也趕朕?那朕出了這長春殿便再也不來了!”
皇貴妃這才嬌嗔道:“皇上願意來臣妾當然高興,不過是怕薇妹妹剛被冊封,便受了冷待心裏不自在罷了。”
淇徵笑道:“你們姊妹倒是把朕推來推去的,若是後宮人人都像你們這樣,朕也省心不少。”
皇貴妃便拉了皇上進屋,道:“皇上不問問臣妾今日宮宴如何?”
淇徵拉過皇貴妃坐在榻上,道:“對了,朕聽聞奉樵縣主前幾日進宮了?”
皇貴妃道:“皇上耳報神倒靈通,姑媽還說怕驚動皇上呢,這下子果真驚動了。”遂附耳說了緣由。
淇徵道:“竟有這樣的事兒?竟是朕無意間助了你們一把了!”
皇貴妃笑道:“皇上便應了吧!左不過大選也到了,臣妾可聽說這一屆的秀女個個都是出色的,今兒還見了幾位呢!當真國色,哪像臣妾似的,人老珠黃了。”
淇徵笑着,将皇貴妃拉到懷裏道:“你個促狹鬼,奉樵縣主可不是輕易求人的,即央了,你便看罷了,你偏又來打趣朕?”
皇貴妃心裏明白,後宮不能幹政,若是這挑中的人涉及到皇家的利益,皇上必是要疑心的。不如讓皇上指婚,這樣姑媽有了體面,自己也避了嫌疑。
皇貴妃動人一笑,便是傾國傾城,道:“還要皇上做主才是,臣妾不過是看着模樣好,也不懂,怕耽誤了表弟。”
淇徵心有所思,疑惑道:“愛妃是挑中了哪家秀女?”
皇貴妃見淇徵眉頭皺了一下,眼角掠過細微的嘲笑,連忙起身褔道:“臣妾哪敢動那個心思?只是那家小姐尚未參選,還得求皇上的恩典了。”
淇徵擡手,示意皇貴妃起身說話。
又問道:“誰家的女子?”
皇貴妃道:“大理寺正卿林如海之女。”
淇徵突然覺得很有意思,這林如海是榮國府的女婿,如今朝堂之上分為兩派,一派是以甄家為首的新政派,一派是以賈府為首的舊派。這林如海與兩派均都幹系,似乎各有拉攏。
結親?
前些日子,賈尚義還求他指婚呢,怎的今兒這皇貴妃又摻和了進來?林家果真是個香饽饽!呵!
皇貴妃因見淇徵有些似笑非笑地沉默,便有些心慌。
畢竟伴君如伴虎,即使她了解皇上的性子,也不能确保能萬無一失,便又福了下去,道:“臣妾不過是随口一提,若是皇上另有打算,那臣妾便再尋了別個便是。”
淇徵一時走神,竟忘了回答,此時依舊将皇貴妃拉到身邊,道:“這樁婚事,容後再議罷。”
皇貴妃遂從容道:“那臣妾服侍皇上更衣。”
深宮謀權,長夜漫漫,誰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活着。
這一日,皇貴妃與奉樵縣主于宮中閑聊。
奉樵縣主:“方才給太後請安,太後說起你如今愈發沉穩了,比當年剛入王府時大氣多了,這才是個皇貴妃的樣子。”
皇貴妃笑道:“如今宮裏的事多了,幾個小皇子也大了,整日裏操不完的心。倒是姑媽看着竟愈發年輕了,等下子我倒要去多塗些脂粉了!不然愈發不如新上來的妹妹們了!”
奉樵縣主因道:“昨兒你妹妹還要跟着我進宮給你請安,還是聽宥兒要去給舅老爺家便猴兒似的跟過去了。”
皇貴妃道:“說起宥兒,姑媽可要得意了。難為表弟也是個争氣的,年紀輕輕就進了翰林院。”
奉樵縣主不免又客氣一番,因道:“上次我求娘娘的事,不知道娘娘可有回複?”
皇貴妃道:“姑媽別怪我,這事有些棘手。我的确是看中了一位小姐,只是皇上似乎不太樂意。我也沒敢再提,這事啊還得慢慢來。”
奉樵縣主因問道:“娘娘的眼光必然是極好的,只不知道是哪家小姐?”
皇貴妃遂細細說了,又道:“我還差人去打聽了,哪料想皇上竟不給個準信。”
奉樵縣主輕聲道:“莫不是皇上看上的人?”
皇貴妃道:“不會。我瞧着怕是有人比咱們搶先一步了,這林如海是朝中的新勢力,他家也是襲過侯爵的,這其中牽扯不少,只怕是皇上怕咱們結黨營私?存了疑心。”
奉樵縣主遂道:“咱們這邊是向着皇上的,有什麽好顧及的?這林家的女兒,又是嫡出,身份家境也配的。不如我再去求求皇上。”
皇貴妃見四下都是自己人,遂笑道:“姑媽的面子皇上自然不敢駁,只是咱家老太爺最得皇上尊重!不如讓他老人家出馬,皇上定然答應的。”
奉樵縣主聽了這話,連忙起身,道:“這個法子好,我這便去。”
皇貴妃看着奉樵縣主遠去的背影,唇角不覺揚起。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還蠻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