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知青下鄉紀事2
“我要說的是下鄉的知青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來,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而帶好知識青年是貧下中農的光榮職責,所以與他們發生沖突,是不好的,咱們可不當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罪人。”
“不是說老師和學生不能打人,而是不敢打人,一旦打人了,就會驚動公安,到時候知青反而倒打一耙說他們全校師生欺負他們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什麽樣的行為才能是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這個可沒有統一的說法,像村民随便跟知青打架,爸爸走在田間撞倒知青而不理會,這些事都可以稱得上。”
“唉,也不知道那些村民們怎麽會想跟知青住在一起,過日子哪有不磕磕碰碰,村裏面每天吵吵鬧鬧的事情還少嗎?破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罪名可不是鬧着玩的。”
“那,那知青娃子來了住那裏?”李滿倉擔憂地問道。
“爹你可以建議隊長他們給知青蓋房子,知青們不是有200多的補貼款一人嗎?我們村民出點力幫蓋一個知青房子,讓他們集中住一起不就得了。而且知青來自全國各個地區,生活習慣都不相同,年輕人自己住比較好磨合”
說得口幹舌燥,就不信你們還想讓知青來家住!?廣大的知青同志小生在這裏也算是給你們謀“福利”了哦。
望着李小滿滿臉憂心的神色(裝的),李滿倉和楊金蓮心裏面後怕,原來知青不止“嬌貴”還要供起來的呀,那誰願意天天跟菩薩住一起?
看到在自己的“諄諄教誨”下,李滿倉和楊金蓮兩人後怕的臉色,李小滿既滿意又帶着內疚。不過為了自己以後擁有獨居一個房間的便利,李小滿也顧不得那麽多。而且這些事情是真有可能發生,她也不算是胡說八道。
“離我們不遠的光明生産隊,大家都知道吧?一個知青把一位村民家裏面的一只豬給打腿瘸了,還拒不承認,最後生産隊隊長出面也拿他沒有辦法,反而還讓村民們自己養豬時注意一點,不要放它到處亂跑。”以防萬一,李小滿再打多一針,她可是知道楊金蓮打算明年要養兩個豬。
這個事情還是李小滿剛剛才想起來的,那個知青的行為在她眼裏是有點看不上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啥事不能好好解決,要拿畜生來出氣?作惡後被人發現,還拒不認錯。在別人的地盤上耍橫,那不就是壽星公上吊閑命太長。
李小滿剛剛跟李滿倉他們說的話也只是吓唬吓唬他們,并不是真的就拿作惡的知青沒有辦法。就像這個世界的領導人說的一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明的不行,還不興來暗的,李小滿作為縣師爺也算半個官場人,在官場裏面游蕩了三年,明的暗的事兒見過不少。
“光明生産隊這個事情我知道,二牛婆娘就是光明大隊的。”楊金蓮接話道:“你說那知青娃真是造孽,好好的豬打它幹啥。聽說那豬養了1年多,有100多斤,那可是好幾十元錢呀,還好豬沒有什麽事,要不然那家子不得傷心死。”
這個世界的農戶養頭豬,大概要一年多左右,因為糧食奇缺,人都吃不飽,哪有糧食喂豬,只能喂草,一般都是家裏孩子在5-6歲就要學會打豬草。春秋夏還好,豬草很好打,可是到了冬天,豬就只能吃幹的樹葉子,或者經過粉碎的山芋藤和葉,或者玉米杆,黃豆萁,好一點的就加點榨過油的豆粕,所以豬長的慢。
大豬都是賣給收購站,而收購站會按百分之一的比例(生豬)獎給社員肉票。使用期一年。這樣社員每賣一頭豬就能得到一二十斤肉票。不養豬的,一年也別想吃肉。只能在隊裏過年交了任務豬後,殺幾頭豬過年,按工分分配少的一兩斤,壯丁多的七八斤一戶打打牙祭。
想到這李小滿嘴又抽了抽,這個世界啥都要票,連自家養的畜生都不能殺。對了,養雞也不能多養,一個人頭半只雞,李小滿家就有兩只寶貝母雞。
Advertisement
“自從上面宣傳‘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知青下鄉就是大勢所趨。爸爸媽媽你們沒有發現,去年我們公社裏面來了很多知青嗎?就連我們這個窮鄉僻壤都分來了兩個,今年還要再來,說不定以後每年都有知青來插隊。”李小滿一邊整理腦海裏面記憶進行分析,一邊慢慢地對着李滿倉他們說道。
“還真是,就我們隊的才兩個知青,聽說今年還要有知青插隊。但是離我們不遠的上山、下山、光明大隊都已經有好幾個知青了。”李滿倉頭點了點。
看到李滿倉的點頭,李小滿很滿意,總結道:“所以我們一家子都要注意點,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不知道那個知青是好的,那個知青是歪(壞)的,要和他們好好相處,不要發生沖突。”
“嗯,曉得,當家的聽五妞的話,要不然給抓住咋辦。”楊金蓮驚慌害怕對李滿倉說道。“妞妞你聽到五姐說的話了嗎?以後不要在知青周圍逛蕩,也不要跟他們随便搭話。”
“知道。”吃得正香的李妞妞一臉懵圈擡起頭,對五姐他們說知青的事情懵懵懂懂,總之離知青遠點就是了。
“還有爸爸媽媽,今天我們說的事情也不能跟生産隊裏面的村民說。”李小滿交待道。
“這個事情只能自己心裏面有數,咱們是不能往外說的,以免給村裏面的知青帶來不好的影響。破壞知青形影最嚴重是可是要戴高帽游街的
一聽到要戴高帽子游街幾個字,李滿倉和楊金蓮就驚恐不已。想到縣城裏面壞分子戴高帽游街的畫面全身發顫。對讓知青來自己家裏面住再也生不出一絲念頭,再多的補貼款也沒有膽拿呀。
“對,對,我們聽五妞的,不讓知青住到咱們家裏面。”
李小滿點點頭淡定地應了一聲道:“嗯,大家知道就好,不要在外面聲張,快吃飯吧。”
對于李滿倉楊金蓮來說,今天李小滿坐在餐桌邊上端正的坐姿,從容的神态,侃侃而談的身形,帶給他們的震撼,那真是永生難忘。就算以後知道大部分知青都是安分守已,做事勤勤懇懇。因為李小滿曾經描述的知青事件太于深刻,對知青追求他們女兒,想當他們的女婿是堅決不同意。
作者有話要說:
修修改改,也不知道是對還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