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梧縣的書院并沒有多高大上, 直接以梧縣命名,書院大門旁立有一牌, 上面刻有為書院做出貢獻人的名字,基中就有王老六的大名。對衆多趕考的書生, 王渙之是平步青雲的代表, 是他們進取的動力, 套用一句現代範的詞語就是“偶像”, 都想成為下一個王渙之。
如今在故裏生存的王渙之,哪知倆兒子借着他的光環弄了個書院,等他知道的時候,是在再一次拒絕一批“故友”來訪之後。王渙之在房間裏走來走去, 時不時指着兩兒子,手指點個不動, 也不知是氣的, 還是另做他想。
父親想什麽,王修晉不清楚,但是他心裏卻有一丢丢的後怕,畢竟父親的身份仍是尴尬, 哪怕父親只是送了幾位手抄書, 但若是當權者對父親就是看不順眼,小小的手抄書便很有可能引起來讨伐, 甚至扣上一個“反”字。王修晉不停的反思自己冒進了,大概是這段時間過得太舒服了,忘記了走一望百。
夜裏回房, 王修晉把自己擔憂的事跟大哥講明,王修柏皺起眉,沉默許久之後,才長嘆息,“是為兄讓弟弟煩憂,惹不是為了我,弟弟也不會出此下策。修晉……”王修柏剛剛在想一件事,一件說出來很有可能會引起家裏紛鬧的事。
“大哥可是有事想說?”王修晉見大哥一臉的欲言又止的樣子,本能的反應是,大哥要說的事應該很為難,不見得是好事。
“剛剛大哥一直在想,若是沒有咱家一大家子拖後腿,弟弟定不會只是眼下的成就。”
“大哥,別逗了,若沒有一大家子在,我能有什麽成就,估計早在街上讨飯了。”被大哥扣以大帽的王修晉搖頭,“我能猜到大哥要講什麽了,莫說,傷感情。”若是聽完這個再猜不到大哥想說什麽,王修晉便枉比人多活一輩子。大哥現在所想的,無非是覺得愧疚,而後能想到的就是分戶不分家之類的方法,可大哥也不想想,頂着父親的“光環”即便是分家又如何?若是那位想要他們死,就算是天各一方,也能要了他們的小命。
“可……”王修柏仍是覺得不能再讓弟弟受累。
“大哥,莫說我不同意,就是父親也不會同意的,就算是父親同意了,族裏也不會同意,大哥見過七歲撐家柱的嗎?”王修晉嘆了口氣,“與其想這些有的沒的,不如好好看書,如何光耀門楣,以後弟弟好能借大哥的樹蔭。”王修晉說完之後,抖抖被子,翻身入睡,明天還要進城整糧鋪的事,米商也不好做,如何和城裏的老鋪競争,便是讓人頭疼之事。
梧縣有一家糧鋪,一直處于一家獨大,這會兒聽說有人也要開糧鋪,心裏很是瞧不上,但想着對方定是有本錢,若不然也不會往糧上砸錢。糧鋪的東家不是傻子,不會貿然去打壓對方,誰知對方是什麽來頭,派人出去打聽,兩天後,糧鋪的東家便知對方是什麽身份了。
王村王老六王渙之的幼子,七歲幼童。若是沒有前面的那段,單聽幼童,糧鋪東家定會大笑幾聲,一個奶娃娃懂個啥,可有前面的冠稱,那東家便不敢小瞧了。最近城內談論最多的是什麽?便是新開的書院。書院門前的牌子上,可是有王渙之的大名,他倆兒子的名字也赫然在列,甚至還在他的名字之上。反之身為城內幾家大戶之一的糧鋪東家,在牌子上卻尋不到名字。
糧鋪東家不是沒想投些錢,可書院卻不是你想把錢送去,人家就能收的,糧鋪東家手指敲了敲桌面,心中兩個念頭在打架,一面是避讓,一面是打壓。避讓的原因有很多,而打壓的原因卻只有一個……不甘。哪怕是王渙之的長子開鋪,他心裏雖不平,也能忍讓三分,可開鋪的偏偏是個豆丁,讓他如何能夠壓下心中的不甘。
“姐夫,聽說王家兄弟與雜貨鋪的吳掌櫃走得近。”來糧鋪東家議事的有兩人,一為掌櫃,二為東家的小舅子,要說想要折騰的富商,總會有一個愛惹事的小舅子,糧鋪東家也不例外,明明掌櫃的是個人才,卻只是當掌櫃的用,哪怕是叫來議事,也只是擺個面子,掌櫃提出的想法,東家從來不會聽,反之,小舅子說什麽東家都會點頭,覺得有理,哪怕是個馊主意,“要不随便派個人去問問吳掌櫃。”
糧鋪掌櫃在心裏搖頭,卻沒有開口說話,這麽多年,若是再不知東家的心思,他算是白做工了。吳掌櫃的來頭不小,若不然也不會在幾年前安穩的紮在梧縣,也不想想梧縣的地頭蛇也是不少的,如今可全都在大牢裏住着,出來的日子遙遙無期。想要尋吳掌櫃問事,只是派個人去,就不怕吳掌櫃回頭尋他們家的麻煩,這麽多年井水不犯河水的,若是有個萬一,東家的鋪子怕是要折進去了。
東家就算知了掌櫃的想法,也不會覺得有理,對小舅子的提議點了點頭,只是派随去,東家有些猶豫,看看掌櫃,再看看小舅子,想了想鋪子,又盤算一番雜貨鋪,最後還是決定讓小舅子親自一趟。
掌櫃在心裏嘆氣,不會再像以前對東家的做法說不,只是拱手問還有無其他事。東家看向掌櫃,便問起收糧的事。
Advertisement
“王村,及王村相鄰兩村未收上門,其他地方與往年相比低上四成。”掌櫃的十分恭敬的回話,“今兒已派人再去收糧,還有幾村的糧未收。”
“瞧瞧,瞧瞧,這鋪子還沒開起來,便有人不賣糧了,真當那娃娃能把鋪子撐起來,呸!”小舅子擺出高人一等,且又瞧不起人的樣子。
“少說廢話,現在就去雜貨鋪,和吳掌櫃好好聊聊。”東家瞪了一眼小舅子,然後揮了揮手讓掌櫃的退下。
掌櫃的出了東家的院,便搖了搖頭,這份工,他當真是受夠了,若不是做此行做得久,又尋不得他處,且怕得罪東家,便早已另換他處謀生。
“于掌櫃,我們東家想請您一敘,不知可有閑暇?”一位打眼一看便是個機靈的小子,一臉恭敬的拱手行禮,攔住了掌櫃。
“你們東家是?”掌櫃謹慎的打量對方。
“東家姓王,想開一鋪,未到吉日。”小子有禮的回話,态度仍是恭敬,他出來尋人時,東家便一再提醒一定要恭敬,即便對方不來,也不能出言不遜。
掌櫃聽完後的第一反應便是那未開張的糧鋪,心中一番掙紮,最後狠下心,“給你們東家回個話,今日不便,明日于某身子不便,當在家中。”
小子立刻問了掌櫃的住處,于掌櫃當然不會把自家住的地方說出來,不是不相信對方,而是怕被現在的東家知了去,便把媳婦在娘家的村子裏另置的一處住處道出。
回到鋪子裏,于掌櫃又覺不安,那小子當真是未開張糧鋪的東家派過來的?會不會是現在東家的試探?越想越不安,直到了晚上,見東家過來,并沒有什麽異常,于掌櫃也只是放下一半的心,在未見到人之前,他仍心難安。
機靈的小子是王修晉侄子,也就是村長的重孫子……王舉業。村長在得知王修晉要在城裏開鋪子後,咬咬牙,又叫來長孫長媳說道一番後,便把王舉業送到了老六家,讓王舉業跟着王修晉,随便給個身份就行。王修晉可為難了,他現在還是個孩子身,再帶上個小學生,能教出什麽,可他怎麽推,也擰不過村長的扔下孩子直接走人,他也只能嘆氣。看向王舉業,“你可是真心跟着我?若是他們強迫你過來,你心不願,我有辦法說服他們。”
最開始認識小叔時,王舉業是真覺得別扭,後來聽曾祖父說了很多關于小叔的事,心裏對小叔萌生了許多的想法,可惜,他再想見小叔,想問小叔許多的問題,想和小叔一起玩耍就不那麽容易了。王舉業聽說以後要跟着小叔時,立刻點頭同意了。這會兒被問起,哪能說不願,可再見到小叔,王舉業仍是別扭,只是點了點頭,全無以往的活潑,就跟個小姑娘似的。
王修晉更覺頭疼。相處時間長了,便覺得王舉業是個活潑的孩子,且十分聰明,王修晉倒也上了心,認真的教了起來,他識字的時候,王舉業也跟着學,他給大哥分析一些事情的時候,王舉業也跟着聽,出入也都帶着王舉業。派王舉業去堵人,王修晉說的是給他第一個考教,王舉業哪敢輕視,回到鋪子裏,立刻一五一十的把話重複了一遍,然後等着聽小叔誇獎。
王修晉沒誇對方,只是讓侄子去喝水歇腳,專心的和吳掌櫃扯着閑話。人是吳掌櫃推薦的,他相信于掌櫃的能力,只是如何說服對方,王修晉沒多大把握,哪怕吳掌櫃說于掌櫃因不受東家重視,而心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