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聖旨到達的第二天, 不少人送來賀禮,有官員, 城中大戶,鄉紳文傑, 很怕失了此次機會, 不過沒有一人送禮成功, 全都被拒之門外, 給出的理由是,得皇上隆恩,更要潔身自好,當自省其身。王修晉聽得嘴角直抖, 不忍直視父親一臉正氣,內心卻已翻騰的樣子。
現今村民對王渙之一家全都沒了他想, 先是王修柏過府試, 年後将要進京趕考,至少也是個舉人。而老六,大家都以為他沒了什麽能耐,才會縮在家裏, 就算是有功名在身, 可仍讓人瞧不上,哪想皇帝突然給他個封號, 雖不知有何用,但聽着也夠吓人。至于王修晉更不用說,小小年紀, 便已經握着他們收成,雖說他們多少因其年小而有着輕視,可仍不敢當面露出。至于少見的王琇芸,村裏的人現在都歇了想法,老六家他們是攀不上。
最近來王村的馬車特別的多,縣裏還特意把官道修整一番。李府管家帶着人趕着車到達王村時,已經入了臘月。村民又見有馬車,不用管家開口,便指向遠處的大宅院。李府管家看向十分顯眼建築,想到孫少爺的話,不由得對未來的孫夫人更加佩服。
劉管家聽着門守來報,京城李将軍府送年禮,劉管家有些奇怪,收與不收,他不能定奪,便跑去問小少爺。劉管家把來客的來意剛說明,恰好在王修晉院子裏的王渙之立刻跳了起來,趕緊讓他們離開。
“父親。”王修晉開了口,轉頭看向劉管家,“我與你同去,回禮的單子,長姐已經備好,等下你去取來,讓他們一并帶回去,也省得你跑一趟。”不管李家為了什麽,他現在還需錯他家的勢,便不能讓李家的東西怎麽來,再怎麽帶回去。
王渙之因被小兒子駁了面子,氣得不行,甩着袖子便離開了。
“少爺,這……”家裏雖不是老爺當家,可他到底是下人,怕是神仙打架,他卻要遭殃。
“無事,不會怪罪你頭上的。”王修晉搖頭,父親的性子太古怪。
帶着劉管家在門守見到李府來的管家,還是去年的那位,王修晉客氣的行禮,接過李府的禮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去年的東西,還物為主,今年便多別院和鋪子,李家可夠大手筆的。想了想長姐的單子,王修晉決定再添上幾袋米。
“鋪子和別院是我家大老爺送給修晉少爺的。”李府管家特別做了說明,又解釋了一下大老爺便是李菻善的父親。
王修晉先是一愣,後來便覺得別院和鋪子的契文拿着略有些燙手。想還,對方絕對不會收,他留下,更不舒服了。王修晉糾結,古人送禮的學文,他知之甚少,早知就不接了。王修晉趁劉管家拿回禮單回來,便趁機溜去母親的院子,想問問母親的想法。哪知一進去,便聽父親向母親訴委屈,王修晉望了望天,嘆了口氣,才假裝咳嗽,“母親,兒子有事求教。”
“進來便是。”王夫人比起之前,精神好很多,天晴好的時候,讓人攙着還能走上兩步。
王修晉邁步進屋,行禮之後,便把來意講明。王夫人沉默了一會兒,便開口讓兒子收下。“先收着,且看日後如何,若事有變,再退回去也沒什麽。若不變,那些早晚是你的。”王夫人對李家每年都要送年禮,提醒小兒子被指婚的事,心裏特別不舒服。
“我看李家就是沒安好心。”王渙之在一旁冷哼一聲,随即便得到夫人的冷眼,立刻閉上嘴。
王修晉假裝什麽都沒看到,既然母親讓收,就收下,至于以後的事,以後再意,他離成年還有十幾年,不急。
送走了李府管家,便迎來年禮的高峰,王琇芸早已經把給還給各家的年禮單子準備好,劉管家也開始了帶着禮物送年禮的行程。
Advertisement
忙過年禮,便到了年底,給王舉業放了假,又讓他轉告村長,來年春後,父親将在祖宅辦學授業,且舉業可去學堂學習。
聽完小叔的話,王舉業抱着王修晉不松手,他要繼續跟着小叔。
“你跟着我,似仆非仆,對你以後晉學沒有好處。回去之後和堂爺爺仔細着說,若得閑還是可以到家裏來玩。”王修晉挺喜歡王舉業的性子,有這麽一個玩伴跟在身邊也不錯,但他清楚,若真讓王舉業一直跟着他,于他,于王舉業,于兩家都不合适。
王舉業垂頭喪氣的離開,回到家後抱着母親便哇哇大哭,把母親哭得心都酸了,追問了幾次也問出什麽,只能把老爺子請來。村長問明情況後,沉默了。村長雖沒見過太大的世面,卻明白王修晉此舉的用意,若王舉業日後想走科舉之路,就萬不能跟在他身邊,即便不科舉,跟在他身後,對舉業也無好處。現在村裏已有些風言風語,孩子天天跟添丁身邊,或許不清楚,但總歸有聽到的時候,那時舉業将是什麽心情。
“是我思慮不周,你小叔不也說了,日後可随時去尋他玩,待春後學堂開了,去讀書吧!”村長摸了摸重孫的頭勸慰着。
正月裏,王修晉依舊很忙,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已經帶着仆人開始弄第一季稻,兩季稻也就說起來容易,仆人有不少下過地的,從未聽過兩季稻,聽小少爺要弄,心感不安,試圖阻止,哪想小少爺卻一意孤行,他們也只能聽命出力氣,倒是兩個腦子轉得快的,覺得可行,且還認真的做了計劃,兩季稻主要的就是育苗期,若在第一季收成前便把稻苗準備好,等收成後,快速翻地,施肥再插秧,很有可能完成兩季稻的種植。
王修晉給這兩人重新分配了工作,然後又讓劉管家年後進城一趟,再物色幾位仆人回來,此次買人,王修晉不準備多管,讓劉管家去辦,若當真弄進來些臭魚爛蝦,就當是給長姐練手。王修晉抓緊一切時間安排家中之事,還跑了幾趟城中,和吳掌櫃溝通訂蟹苗的事,又把發放蟹苗和稻種的事交能于掌櫃和劉管家,待一切都弄完,王修晉也準備踢上進京的旅途。
進京的路,并沒有歸鄉時那麽難走,只不過是越往北越冷,饒是兄弟兩人都帶了棉衣,仍覺得冷氣入體,天天灌着姜茶,仍不覺得有熱氣,好在身體不差,一路入京也未染上風寒。
尋到落腳的客棧,王修晉先去雜貨鋪見米掌櫃,打算拖他尋處安靜的小院,讓大哥能安心讀書。米掌櫃辦事利落,第二天便引兩人去了一處小院,說是小院,其實是兩進式的宅子,且在京城繁華之地,有些鬧中取靜的意思。從客棧搬進小院後,王修晉才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進京領匾,他要去哪領?
王修柏聽完弟弟的疑問,也愣住了,“這事歸哪管?”如今他們哪有什麽地位可言,進京如同兩眼一摸黑,若不是弟弟和雜貨鋪有交情,他們想要尋個住處,哪有那麽容易。“要不,看看能不能和趙四公子見一面,托他打聽?”王修晉點頭,也只能如此。兩人均未想去将軍府尋李家幫忙。
還不等王修晉去尋米掌櫃,托他問趙四的住處,趙四帶着身随尋上門。
“少爺,門外有位自稱趙四的人,來訪。”一路随兩人進京的四位仆人已然分工明确,兩人照顧起居,兩人輪留守門。
“快快請進來。”王修晉整了整衣服,“着人泡茶,再去買些點心回來。”因剛搬進來,院中什麽都缺。招待客人便會招待不周。待見到趙四,王修晉立刻先告罪,直言招待不周。
“哈哈,就知會這樣,我從家裏帶來不少玩意,此處住得還好,若不習慣再換便是,為兄別的不敢說,宅院還是有幾處的。”趙四坐下後樂了,然後指了指随他一同過來的半大孩子也坐下。
王修晉沒見趙四介紹,也不好開口,只是奇怪這人怎麽一進來便盯着他看,随即想着大約是趙四的親戚,過來便是為瞧瞧他是什麽樣的人。
“原本以為待你們進京時,新修的宅院能夠建好,不想至今也只是挖了幾個坑。”趙四對工程的緩慢有些失望。“弟弟即已進京,定要多留幾日,幫為兄參謀一番。”
王修晉忙應下,随即又開口将要求之事道出。趙四聽完便樂了,“來來來,進來許久,忘記為弟弟引薦,這位乃李老将軍之長孫,李菻善。去年邊關之戰,他便出征,立下大功,現已在軍中挂職。弟弟所求之事,菻善便可相助。”
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一直在一旁做布景的王修柏猛的起身,看向趙四身邊之人,随即将弟弟拉到身旁,然後又轉看向趙四,他不信趙四在京城會不曾聽聞那荒唐指婚之事,現下将人帶來,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