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章節

“你都跟着我學了大半年了,結果還沒正式拜過師,感覺這說不過去啊……”

“嗯。”

阮暮燈應了聲,也給自己盛了飯,心說他以為自家師傅早忘了這茬,又或者是故意不願提起呢。

在青年的家鄉,“拜師”是很嚴肅的事情,需擇良辰吉日,請神燒香,磕頭敬茶,過程莊重得很。而且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若是做師傅的無後,那待老人家百年之時,徒弟還要充當孝子賢孫,給他扶棺摔盆,燒紙掃墓的。

哪有像蕭潇那樣,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成了他家師傅了。

“所以,你生日剛好也到了。”

蕭潇咽下一塊醬香煨雞,語氣十分淡然,“我就想趁着這個機會,帶你認認師門呗。”

第二日兩人依然起了個大早,沒有開車,找老板娘租了兩輛自行車,一路騎着就往小鎮後山裏去了。

騎車騎了三個小時,等山勢漸漸陡峭起來,連自行車也不好通過的時候,兩人就換成了步行,沿着一條隐沒在蔥郁綠意之間的石板小徑往上走。

“這兒地方真偏。”

不知不覺之時,天空又下起了雨,細細的雨絲夾着山風的涼意落在臉上,冰冰涼涼的,很是舒服。

阮暮燈邊走邊打量四周的環境,看着路旁已經沒過了腳背的雜草,以及腳下很有些年頭且缺乏管護,顯得破碎不堪的石板路,輕聲說道。

“是啊。”

蕭潇回頭朝青年笑笑,“我這些年已經很少回來,而且山上也不剩什麽人了。”

兩人在高高低低、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又走了個把小時,終于在午飯前,到了蕭潇的“師門”。

那是一間道觀,建在山腰的一處窪地裏,周圍長滿了茂盛的竹子、泡桐和香樟樹。

Advertisement

從青瓦圍牆的長度看,這道觀約莫也有個三進的大小,雖然算不上破落,但顯然這麽一間坐落在山林裏的隐秘道觀,當然不可能有什麽香火供奉,此時黑木大門緊閉,門楣、柱子上的紅漆已然斑駁脫落,屋頂上的瓦片也長着斑斑苔藓。

等他們走得近了,阮暮燈才看清門上牌匾的字——“知了觀”。

蕭潇上前叩門,敲了好一陣子,才聽到院裏頭傳來了有人跑動的聲息。片刻之後,烏漆門板從裏頭拉開了一條縫,探出個小腦袋來。

“誰啊?”

開門的是個男孩子,大約十二三的年紀,圓頭圓腦,頭發剪得很短,只剩一層灰絨絨的毛茬兒,看起來就跟個球似的,粉面桃腮、淡眉小嘴,唯有一對眼睛圓溜溜亮晶晶的,模樣看起來很是機靈讨喜。

“你是拾壹吧?”

蕭潇笑着回答,“是我,蕭潇。”

“啊呀!蕭大大,你回來了!”

男孩兒一聽,立刻将門一把拉開,興奮地蹦了出來。

聽蕭潇對他的稱呼,阮暮燈已經明白了這男孩的身份——他也是白家人裏的一位,在一衆得道的刺猬“仙家”裏頭,約莫年紀尚小,而且道行又淺,所以看上去也還是個孩子的模樣。

不過阮暮燈注意到,這孩子雖然伶俐,但右手似乎天生殘疾。

他袖口裏露出來的一截小臂細瘦,肌肉萎縮,看起來只剩一層薄薄的皮兒裹住骨頭,無力地垂在身側,随着他跑跳的動作上下晃動,仿佛就跟挂在他身上的一截木棍兒似的,和他的身體完全沒有一點兒關系。

拾壹将兩人迎進道觀,院裏已經等了一對上了年紀的男女,看上去六十歲上下的年紀,皆慈眉善目,衣着簡樸,對蕭潇很是恭敬,上來就叫了聲“蕭仙師”。

蕭潇微笑着和兩位老人打了招呼,又向他們介紹過阮暮燈的身份,也不用誰領路,自己就帶着徒弟往屋裏走去。

&&& &&& &&&

“這麽大一座道觀,只有三個人嗎?”

阮暮燈跟蕭潇進了東面的廂房,聽說了這是他住的房間之後,将只裝幾件衣服的行李袋擱在靠牆的矮榻上,轉頭問自家師傅。

“這道觀是我師傅早年主持建造的,後來他老人家仙逝之後就交給我了,現在是我名下的産業。風風雨雨的折騰到現在,前前後後都翻修重建過有兩遍了吧。”

蕭潇回頭朝阮暮燈笑道,“黃伯和他夫人都只是原本住在鎮裏的普通人,二老無兒無女的,也沒什麽牽挂。大概七八年前吧,我聘請他們來給我看房子,原本只是讓他們每個月來看顧一兩次,後來他們反而更喜歡山上安靜的生活,就幹脆常住在這裏了。”

說着蕭潇開了窗,向窗外指了指。

青年順着蕭潇手指的方向朝外看去,果然看到後院裏幾塊料理的很是整齊的田地,裏面長了些花生、番薯、油菜、通菜一類的農作物,田頭還爬了一栅欄的絲瓜。

“現在他們自己種點蔬菜瓜果,再隔段時間讓山下店鋪送點兒米面魚肉上來,過得也算很是悠閑了。”

阮暮燈點點頭,想了想又問道:“那……拾壹呢?”

“那小子啊,聽名字就知道了,是弎子的弟弟咯!”

蕭潇肯定了拾壹白家人的身份,“他情況比較特殊,生下來就是個殘疾的。”

他說着比了比自己的右手,“右側的前肢不能動,而且身體也弱,半個月了才堪堪剛能睜開眼。當時白家奶奶以為那孩子八成沒辦法化形,已經打定主意把它當普通刺猬那樣好吃好喝養大就算了。”

“不過他現在化形成功了。”阮暮燈說道。

“是啊,小拾壹他自己挺争氣的。”

蕭潇回答,“而且他天分也高,在兄弟姐妹裏面,算是感悟和化形都挺早的了。但他身體始終還是弱,而且白家奶奶那兒一大家子,每天訪客也多,人來人往的,真算不上是個靜心修行的好地兒。”

他一邊說着話,一邊在窗旁圓凳坐下,随手給自己倒了杯涼白開,很不講究地就仰頭一飲而盡了。

“所以三年前,白家奶奶就把拾壹送到我這道觀裏來了。這兒雖然比不上那些名山大川,但景色好、靈氣足,而且足夠安靜,對拾壹來說,環境可比在家裏時好多了。”

阮暮燈也在一張小圓凳上坐下,和蕭潇中間隔了一張茶幾,他擡眼瞥了瞥自家師傅,那人手裏還端着個空杯子,嘴唇因為沾了水的緣故,顯得濕潤緋紅,似乎是因為回到了舒心的環境裏,眼睫低垂,紅唇含笑,表情顯得很是放松。

“那麽,拾壹也算我師兄咯?”

他向蕭潇問道,語氣裏帶了絲絲縷縷難以察覺的酸意。

“哪能呢!”

蕭潇想也不想地否認道。

“白家有他們自己的傳承,做什麽要認我這個外人當師傅?”

他側頭看向自家徒弟,似是看透了對方那點兒小小的醋味一般,眼裏笑意更濃。

“雖然像小拾壹這樣,因為各種原因暫時寄養在我的産業裏的孩子,這些年也有過一些,不過和我一起生活過的,也就小時候的白意鳴,還有你了。至于帶到師門,還準備拜祖師爺的弟子,就确确實實就你一個了。”

聽了這話,阮暮燈臉上泛起一絲紅暈。

他知道自家師傅肯定早就看穿了自個兒那點兒小心思,才會專門解釋這麽一長段給他聽。

但即使如此,能聽到蕭潇親口承認,自己是他唯一的弟子,還是有種難以描述的激動,似有什麽又燙又暖的東西塞滿心髒,令他整個人都仿若置身雲端之中。

第 51 章、七、游仙03

兩人又随意聊了一陣, 很快就到了飯點兒, 黃伯敲門進來,說是午飯已經準備好了, 請兩人到正廳去。

午餐菜色很是簡樸, 兩肉三菜一湯, 味道也只是尋常。道觀裏的五人坐在一起,沒分什麽主客位次, 熱熱鬧鬧在一起吃了頓飯。

下午三點的時候, 蕭潇帶着阮暮燈去了正殿,先給三清天尊上過香, 又來到配殿裏, 讓阮暮燈給祖師爺和蕭潇的師傅牌位磕頭。

“我們這一支, 是從上清北茅山派裏分出來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了。”

等阮暮燈磕完頭起身之後,蕭潇朝他揮揮手,讓他站到自己身邊。

他當着阮暮燈的面, 打開一本譜牒, 右手持筆, 飽沾濃墨,鄭重地在自己名字下面,寫上了 “阮暮燈”三個字,自此,青年就算真正拜入了自家門下,成為他的記名弟子了。

阮暮燈注意到, 蕭潇名字那一列,在他名字前頭,還有一個名叫“蕭寧”的人,只是那兩個字卻被朱砂紅批劃去了。

“這個……怎麽回事?”

阮暮燈伸出手指,輕輕點了點那兩個字。

“……他啊……”

蕭潇放下筆,長長嘆了一口氣,語氣比平日裏來的更加柔和,

同類推薦